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南充嘉陵特大桥施工方案1.5主要工程量 10
2.1总体施工方案 10
大体积砼专项施工方案2.2施工周期分析 10
2.3加工场地及搅拌站布置 11
2.3.1加工场地布置 11
2.3.2拌合站 11
3.1主要机械设备配置 11
4.1.1钢栈桥的总体布置 12
4.1.2钢栈桥施工 14
4.2钢围堰施工 15
4.2.1施工条件分析 15
4.2.2施工方案比选分析 16
4.2.3方案比选 17
4.2.4主要施工方法 17
4.2.5主要施工措施材料及设备 24
4.3钢板桩施工 25
4.3.1钢板桩初步设计 25
4.4.1钻孔平台设计 27
4.4.2钻孔平台施工 28
4.4.3钢护筒沉放 29
4.4.4成孔施工 31
4.6.1脚手架搭设 31
4.6.2墩身钢筋绑扎 32
4.6.3墩身模板安装 32
4.6.4混凝土的浇筑 32
4.6.5混凝土的养护及拆模 32
4.7上部连续梁施工 32
4.7.1施工顺序 32
4.7.2上部结构施工注意事项 32
4.8简支T梁施工 33
新建铁路嘉陵江特大桥施工方案
(南充化学工业园区铁路专用线)
嘉陵江特大桥是南充化学工业园区铁路专用线的组成部分,是线路控制性工程。桥梁东起DK16+695.51,西至DK18+147.93,全长1.452Km。桥梁主体结构为1×32m+(84.7+160+84.7)m连续钢构+(40+3*48+40)m连续梁+26×32m简支梁结构。
全桥共设36个墩台,其中:有2#~12#桥墩共11个桥墩位于河道行洪断面以内,桥面宽10.5m。
2#~3#桥墩间为桥梁主跨,主跨160m,为预应力钢筋砼连续刚构,主跨桥墩为双薄壁墩,其余桥墩为圆端型桥墩,承台均为矩形承台,主跨桥墩下部为两个21.2m×7.7m的矩形承台,承台厚5m,2#、3#承台底高程分别为238.91m、237.91m,承台下布置10根Φ2.0m的钻孔灌注桩,桩长分别为25m、21m。桥墩高度分别为32m、33m。
1.2.1水文地质条件
主要为桥位处水田积水、沟溪水,水量受季节的影响较大,雨季时水量较大,主要受大气降雨补给。
测区地下水主要存在两种类型,即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
两端陡坡地表水流排泄顺畅,下渗量较小。嘉陵江两侧河滩中覆盖层厚2~25m,以黏性土、中细砂和卵石土为主,黏性土属弱透水层及弱富水层,所含孔隙水量较小,孔隙水不发育;砂层和卵石土属强透水层及富水层,所含孔隙水量较大,孔隙水发育。
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基岩裂隙中,其中泥岩隔水性好,水量较小,多发育于浅层风化裂隙中;砂岩裂隙较发育,地下水相对较丰富,主要接受地表水及土壤中水下渗补给。
1.2.2建设规模、特性及防洪标准
新建南充化学工业园区铁路专用线嘉陵江特大桥的全长1452m,桥高43.6m。设计洪水位:P=1%,Q=32800m3/s,设计水位266.26m。最高通航水位:259.55m,最低通航水位:248.00m。
工程设计标准:P=1%,Q=32800m3/s,设计水位266.26m。
两岸防洪标准:P=10%,Q=20500m3/s,设计水位262.25m
由于设计提供资料不详,枯水期桥址处水位不知,根据9月29现场踏勘和现有初步设计方案图纸,9月29日的大致水位251.0m。若以251.0m作为施工水位,则东岸主墩承台处岸侧水深越5.0m,江侧水深约9m;西岸化工园区侧主墩承台处水深约5.0m,江侧水深约8m。
线路横跨嘉陵江,两岸通过多条小支沟;河沟中一般常年有水,水量受大气降水影响较大,雨季水量较大,流速较快;旱季时流量小,流速缓。
地下水为第四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第四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嘉陵江一级阶地、丘间槽谷土层中,卵石土、粉质黏土层厚度较大,表水排泄不畅,孔隙水较发育。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基岩裂隙中,泥岩属相对隔水层,裂隙水较贫乏,多发育于浅层风化裂隙中;砂岩构造裂隙较发育,地下水相对较丰富;主要接受地表水及壤中水下渗补给。
1.3.1河道地质情况
桥址位于丘陵、阶地地貌,地面高程约250m~300m,相对高差10m~50m,桥区内地形坡度2°~0°,小里程端为陡峭悬崖,植被发育较好,大里程段线路两侧有大片水田、旱地以及民房。
桥址范围内覆盖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al+pl)、坡残积层(Q4dl+el)、滑坡堆积层(Q4del),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泥岩夹砂岩,各岩性由新到老由细到粗描述如下:
(3)地质构造及地震动参数
线路范围属扬子准地台四川中台坳川中台拱区,位于西山向斜北西翼;地层单斜,岩层产状稳定,倾角一般4~6°,局部7~9°,未见断层构造。岩层中节理较发育,一般有两组,”X”状,多为闭合状,浅表有泥质充填。
滑坡所处地段岩性为泥岩夹砂岩,岩层产状N65°E/4°NW,微反倾于坡内,主要发育两组节理(1)N54°E/90°;(2)N65°W/72°SW(倾坡外),结构面张开约2~8cm,延伸较长,为滑坡区内控制性不利结构面,与近水平微反倾岩层面的组合形成了滑坡潜在滑动面;同时砂、泥岩软硬相间,容易形成差异风化,且为相对透水和隔水层,地下水在砂泥岩接触面聚集,从而软化岩体形成潜在滑动面;前缘嘉陵江主河道冲刷形成临空面,江河水面升降、大气降水在裂隙内引起动静水压力是斜坡不断发展变形,形成滑坡的主要因素。在上述因素综合作用下,引起滑体A向江中滑移,牵引滑体B形成潜在滑动体,形成滑坡。
根据现场调查,滑坡体左侧发育1条冲沟,为季节性沟槽,只在下雨时有水,平时干涸;地表纵坡大,表水排泄通畅,地表水不发育。钻探揭示地下水不发育。地表调查无明显的变形、裂缝,滑体上植被发育,灌木丛生。近年既有百年一遇的干旱(2007年),又遇特大洪水(2008年),遭遇洪水浸润、水位迅速上升、下降等不利影响,滑坡无变形、开裂等迹象,显示滑坡处于整体稳定状态。线路沿滑坡主轴方向以桥形式穿越,0#、1#桥墩位于滑体上,对工程施工及安全有不利影响。由于嘉陵江东岸滑坡沿江发育,分布范围广,桥位改线绕避难,建议在墩位前缘设抗滑桩。
桥梁0#台、1#墩位于滑体上,滑坡目前处于整体稳定状态,对工程施工及安全有不利影响。建议对滑坡进行处理,保护桥梁基础不受影响。墩台可采用桩基或明挖扩大基础,基础应置入完整基岩弱风化带内一定深度,斜坡墩台基础宜留足襟边宽度。基坑开挖过程中应加强坑壁支护、地表水及地下水的侵蚀性复查。嘉陵江水下水力坡度较大,存在潜流,对卵石层可能会形成潜蚀掏空影响,在设计及施工时予以注意。桥址区为砂泥岩地层,泥岩遇水极易软化,桩基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应及时下基浇注。
线路等级:工业企业标准轨距铁路Ⅰ级;
设计时速:70km/h;
最小曲线半径:一般600m,困难地段350m;
地震烈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
84.7+160+84.7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嘉陵江特大桥两岸分别设置栈桥,各自通向2#和3#主墩,成为材料和机械设备的主要运输通道。全桥桩基采用冲击钻成孔,主墩基础采用钢围堰施工,其余采用钢板桩施工。主墩水中钻孔平台搭设完成后即进行钢围堰施工,钢围堰施工完成后进行桩基、承台施工,其余墩台采用钢板桩进行基础施工。承台完工后转入墩身施工,搭设墩身脚手架钢管采用翻模施工,直至墩顶。主墩在最后一节埋设预埋件,0#块采用托架施工,0#块浇筑完成后安装挂蓝,其余节段采用挂蓝悬灌施工,最后施工边跨合拢,中跨合拢。连续梁同时施工,最后用架桥机安装简支T梁。
钢筋在钢筋加工场内加工成半成品,运至现场吊装绑扎成型;
模板统一在专业模板加工厂内加工制作;
在桥梁一侧设置搅拌站1座,满足全桥混凝土供应需求;
在桥梁东桥头距栈桥50m位置设置一处50m×30m的材料存储、转运码头。
2012.11~2013.02
2012.12~2013.03
2013.2~2012.4
2013.5~2014.4
2013.6~2014.4
2014.5~2014.5
2012.11.1~2014.5.30(570天)
2.3加工场地及搅拌站布置
2.3.1加工场地布置
为了确保钢筋加工质量,保证工期进度要求,加工场宜就近选择,在桥梁西桥头设置一处钢筋加工场,占地面积约3亩,配置钢筋原材料堆场、钢筋加工、半成品堆放、配件加工及现场办公室,在桥梁东头距栈桥50米处设置一处50m×30m材料堆放和转运码头。
本桥梁施工所需混凝土由1#拌合站提供,1#拌合站位于桥梁西桥头附近,与钢筋加工场接壤,采用两台HZS120型搅拌机,理论每小时拌合方量为240m3,能够满足混凝土供应。混凝土通过混凝土罐车沿施工便道运抵施工现场。
3.1主要机械设备配置
4.1.1钢栈桥的总体布置
江苏太湖耐火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职工住宅施工组织设计①钢栈桥承载力应满足:
650KN履带吊在桥面行走及起吊20t要求,350KN混凝土罐车错车要求。
②钢栈桥在墩台位置应满足施工平台要求。
③钢栈桥的平面位置不得妨碍钻孔桩施工、钢吊箱及承台施工,能满足嘉陵江特大桥整个施工期间要求。
④钢栈桥的高程应满足最大洪水位要求。
钢栈桥桥面宽8.5m,高程+260.55m。钢栈桥采用φ800×10mm的Q235a钢管桩。下横梁采用HN600mm。主纵梁1.5m高的321普通型贝雷梁,共9榀,贝雷梁上依次铺设Ⅰ25a横向分配梁、间距1.5m,Ⅰ14的纵向分配梁、间距30cm,桥面铺设δ=10mm的花纹钢板,最后安装栏杆、照明和管线等附属结构。
钢栈桥分别从1#墩和4#墩起,沿桥轴线一直通至2#和3#主墩,1#栈桥长72m,2#栈桥长117mDB32/T 3603-2019标准下载,栈桥总长189m,跨径均为9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