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哈大客专轨道精调施工方案哈大铁路客运专线XXXX标
3.精调前准备工作 3
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风雨操场模板专项施工方案(1).docx3.1轨道板的复测 4
3.1.1复测仪器 4
3.1.2轨道板精调复测流程图 5
3.1.3轨道板的复测结果 5
3.2.1扣件组成部分 5
3.2.2扣件安装方法 6
3.2.3扣件铺设顺序及要求 10
3.2.4人员配置 11
3.2.5施工使用机具 11
3.2.6扣件安装注意事项 12
3.3CPⅢ复测 12
3.3.1复测前准备 12
3.3.2CPⅢ复测 12
4. 轨道精调施工工艺及流程 13
4.1工艺流程图 13
4.2轨道精调施工工艺 13
4.2.1施工准备 13
4.2.2轨道几何状态检查 14
4.2.3测量数据评估及调整量计算 14
4.2.4现场调整 15
4.2.5轨道复测 17
4.3精调试验段情况 17
4.4.1.主要技术指标 17
4.4.2.技术要点 18
4.4.3检测调整 18
5.人员及设备配置 18
5.1人员配置表 18
5.2测量设备及工机具配置 19
6.施工注意事项 20
XXXX标轨道精调施工方案
轨道精调工作一般是在长钢轨铺设放散、锁定结束后开展,分为静态调整和动态调整两个阶段。静态调整阶段主要根据轨检小车静态测量数据对轨道几何状态进行不断完善的调整过程,包括对轨道线型(轨向和高低)进行优化调整,合理控制轨距变化率和水平变化率,使轨道静态精度满足规范要求。动态调整阶段主要通过对动检车的数据进行分析,利用静态调整的方式对轨道进行调整。通过两个阶段的调整,最终使得无砟轨道轨道状态满足动车组高速运行的舒适性和安全性要求。
无砟轨道静态平顺度允许偏差
轨道精调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三项内容,轨道板的复测、扣件安装、CPⅢ复测。
为保证后期钢轨的铺设及轨道精调,轨道板灌浆后7天或砂浆强度达到0.7MPa后,应及时对轨道板进行复测,复测方法主要采用螺栓孔速调标架的方法。对复测结果进行分析。复测内容包括:高程、中线位置,四角离缝。
3.1.2轨道板精调复测流程图
3.1.3轨道板的复测结果
轨道板复测后,应与前期精调数据及时进行分析对比,若发现轨道板横向或高程偏差超过±4mm的轨道板,进行揭板处理。
3.2.1扣件组成部分
弹条分两种,即一般地段使用的W1型和小阻力地段使用的X2型,W1型弹条的直径为14mm,X2型弹条的直径为13mm。
轨下垫板分为两种,即一般地段使用的橡胶垫板和小阻力地段使用的复合垫板两种。
绝缘块分9号和10号两种,正常安装时采用9号绝缘块,当绝缘块与铁垫板挡肩的缝隙大于1mm时更换为10号绝缘块。
绝缘缓冲垫板分2mm和6mm两种厚度,正常安装时采用6mm厚垫板,钢轨高低位置负调整时采用2mm厚垫板。
3.2.2扣件安装方法
如轨道板安装平顺度较低,直线地段可采用通过全站仪放样铁垫板位置,每30m放样一个点,中间通过弦线定位铁垫板。使轨道板安装过程中偏差,在扣件安装过程中消除一部分,减少后期轨道精调工作量。
方案二:用定位销定位
体积小、质量轻、操作简便
安装精度高、轨距控制好
3.2.3扣件铺设顺序及要求
扣件铺设前应将预埋套管内的积水和杂质清除干净才能进行扣件的安装。
3.2.3.1安放绝缘缓冲垫板
铺设6mm厚绝缘缓冲垫板,使垫板孔与预埋套管孔对中。
3.2.3.2安放铁垫板
安放铁垫板,使轨底坡朝向轨道内侧(按铁垫板上的箭头方向)。铁垫板的螺栓孔中心应与预埋套管中心对正。
3.2.3.3安放平垫块
将平垫块放在铁垫板上,并使平垫块距圆孔中心较长一侧朝内。
3.2.2.4安放重型弹簧垫圈和锚固螺栓
将锚固螺栓套上弹簧垫圈,旋入预埋套管中。在锚固螺栓拧紧前调整铁垫板位置使铁垫板上标记线与平垫块上的标记线对齐,然后用可控制扭矩的电动扳手以300~350N·m的扭矩紧固锚固螺栓。
3.2.2.5安放T型螺栓平垫圈和螺母,紧固弹条
3.2.5施工使用机具
3.2.6扣件安装注意事项
3.2.6.1螺栓孔内不能有杂物及积水。积水的冻涨会破坏预埋套管,使其失效。
3.2.6.2锚固螺栓必须用铁路专用的防护油脂均匀涂抹,每颗螺栓用量约20g,如不涂抹或涂抹不均匀会使锚固螺栓寿命降低。
3.2.6.3锚固螺栓的扭紧力必须达到300~350N.m,并使用可以测力的电动扳手安装,且用扭力扳手检查。
3.2.6.4铁垫板安装注意箭头朝向线路中心,保证轨低坡方向,如安装方向错误,造成钢轨扭曲,静态检测难以发现,动态检查造成动力学指标超限,铺轨之后改正困难。
3.2.6.5轨下橡胶垫板一定要落槽,防止钢轨空吊,影响动检结果。
3.3.1.1对于已经分区段建网测设完成的CPⅢ控制网,应编写CPⅢ建网技术总结报告,汇总CPⅢ控制点成果。
3.3.1.2CPⅢ控制网复测前,应先检查原建网的CPⅢ控制点是否存在毁坏,对已毁坏的CPⅢ控制点进行恢复。
3.3.2.1CPⅢ平面网复测采用的网形和精度指标应与原测相同。CPⅢ点复测与原测成果的X、Y坐标较差应≤±3mm,且相邻点的复测与原测坐标增量△X、△Y较差应≤±2mm,采用原成果。较差超限时应分析判断超限原因,确认复测成果无误后,应对超限的CPⅢ点采用同精度内插方式更新成果。
3.3.2.2CPⅢ高程复测采用的网形和精度指标应与原测相同。CPⅢ点复测与原测成果的高程较差≤±3mm,且相邻点的复测高差与原测高差较差≤±2mm时,采用原测成果。较差超限时应分析判断超限原因,确认复测成果无误后,应对超限的CPⅢ点采用同级扩展方式更新成果。
3.3.2.3CPⅢ平面网复测应联测与原测相同的CPⅠ、CPⅡ控制点(包括加密CPⅡ控制点),当CPⅠ、CPⅡ控制点破坏或不满足联测精度要求时,应采用稳定的CPⅢ点原测成果进行约束平差。
轨道精调施工工艺及流程
4.2轨道精调施工工艺
4.2.1.1组织培训,使参与轨道精调人员全面掌握轨道精调的工艺、程序和标准。
4.2.1.2全站仪、轨距尺和精调设备在使用前必须进行检校,否则采集数据不准,给后续施工带来困难。
4.2.1.3检查钢轨扣件的完好性。对缺损件进行更换,提前用内燃螺栓扳手完成对钢轨扣件的复紧。
4.2.1.4对精调线路每块轨道板进行编号。如:2392261,表示里程为DK239,第226块轨道板的第1个承轨台。
4.2.2轨道几何状态检查
4.2.2.1将CPⅢ控制网成果及无砟轨道线型数据输入轨检小车系统软件。
4.2.3测量数据评估及调整量计算
4.2.3.1将外业采集数据导入长轨精调软件,根据:“先轨向,后轨距”、“先高低,后水平”、“先整体,后局部”。的原则进行调整。
4.2.3.2对计算的调整量进行核对优化后形成正式“调整量表”,用于指导现场调整。
平面位置:实际位置位于设计位置右侧时,偏差为正,调整量为负。
轨面高程:实际位置位于设计位置上方时,偏差为正,调整量为负。
现场调整对照调整量表,按“先高低,后水平;先方向,后轨距”的原则进行精调施工。每个作业面为提高工作效率宜分为两个调整小组,一组高程,一组轨向。
4.2.4.1根据调整方案和对应的轨枕号首先用石笔在钢轨表面或轨腰处标记调整件的型号。标示要有专人复核,字体要规范,不能潦草。
4.2.4.2根据现场的标示,把调整垫片准确无误的摆放在轨枕台的两侧。调整垫片摆放要有专人复核,摆放要整齐,以便于更换。
4.2.4.4高程调整,不能两个钢轨同时松开,应先固定一根钢轨作为参照,松开另外一根。每次松开扣件数量不得连续超过5个扣件。松开扣件之前应先用电子道尺检查轨距、水平相对关系并记录读数确定调整后的数据,用以检查调整是否到位。
①钢轨高低位置正调整时,采用轨下调高垫板进行,应先松开弹条,取出绝缘块,提升钢轨,在轨下垫板和铁垫板之间垫入所需厚度的轨下调高垫板。轨下调高垫板的总厚度不能超过10mm,数量不得超过2块,并应把最薄的垫板放置在下面,以防轨下调高垫板窜出(当调高量需要0.5mm级别时,可贴近铁垫板承轨台面加垫0.5mm厚轨下调高垫板,数量可为3块)
②钢轨高低位置负调整时,应先卸下锚固螺栓提升钢轨,将铁垫板下6mm厚绝缘缓冲垫板更换为2mm厚的绝缘缓冲垫板钢轨复位后检查轨距和轨向。然后根据调整量,在轨下垫板和铁垫板之间垫入所需厚度的轨下调高垫板。
4.2.4.5轨向调整,松开扣件之前应先用电子道尺检查轨距相对关系并记录读数,确定调整后的数据,用以检查调整是否到位。然后松开锚固螺栓,用改道器卡住钢轨,横向移动铁垫板予以调整,使轨向达到要求。当铁垫板横向移动受到平垫块卡阻时应将平垫块掉头使用。
4.2.4.6基准轨调完之后,根据电子道尺和轨检小车数据用相同的方法调整另外一跟钢轨的水平及轨距。
4.2.4.7把换下来的标准件分类整理,收工时再带出线外,分类放在指定的位置,做到工完场清。
4.2.5.1复测前准备
①对第一次调整记录整理,以便复测时复核。
②对调整区段的扣件、垫板进行全面检查,确认安装正确,扣压力达到设计标准。
复测的的外业采集和第一次测量方法一样,采用轨检小车进行,测量点位可跟第一次交叉。
4.2.5.3数据分析、二次调整
①对相同区段两次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对比,不满足要求的地段重新调整。
②通常无砟轨道的调整工作量与轨道板铺设精度与扣件安装精度有关,如安装精度高调整工作重复3~4次循环可达到要求,每次循环的调整量会超来越少。
xxx局轨道精调实验段位于营海特大桥595#墩—702#墩之间,里程(DK238+675—DK242+100)。自8月3日开始精调,到8月20日结束。前后使用两台轨检小车,对整个区段进行2次精调,个别区段调整3次。
动态调整主要是依据轨道动态检测报告和分析检测波形图,找出影响行车安全和旅客舒适度的局部区段,通过用轨检小车,确定调整位置和调整量,对钢轨进行调整。动态调整是对轨道线型的进一步优化,最终使轨道线路在运营过程中全面达到350km/h行车条件。
4.4.1.主要技术指标
目前对轨道动态检测手段主要有:低速(≯160km/h)轨道检测车、高速(250~350km/h)轨道检测车、高速轨道动力学检测车、动态车载式添乘检测仪,通过不断的检测和调整,最终使轨道达到以下技术标准:
道动态检测无Ⅰ级及以上偏差;
⑵轨道动力学检测无超标处;
⑶轨道平顺度指标TQI值不能超限,TQI值要求:按照铁科院经验介绍,对动检车资料里TQI值大于2.1的段落和轨检车资料里TQI值大于3.6段落进行整改。
⑷轨道动态检测波形平顺,无突变、无周期性多波不平顺
4.4.2.1低速检测资料分析:首先是根据轨道Ⅰ级~Ⅳ级超限报告表在波形图(轨道检测图形)中确定准确里程范围,分析长波不平顺、波形突变点、连续多波不平顺及轨向、水平不平顺等,轨检车资料里面主要处理轨距和轨向两种超限类型。
4.4.2.2高速动检资料分析:首先根据铁科院动检提供的检测图形,分析超限处所分布情况与轨道检测的不平顺信息之间是否存在对应关系,动检资料主要处理三角坑、水平、高低等超限类型。
4.4.3.1首先必须全面检查区段范围内的扣件、垫板,扣件应安装正确,无缺少、损坏、无污染、无空吊,扭力矩达到设计标准,弹条中部前端下颏与轨距块凸台间隙≯0.5mm,确认无异常后再开始轨道几何尺寸检查。
4.4.3.2长波不平顺的检查:根据轨道检测报告和波形图分析的轨向、高低长波(波长70m)不平顺,采用轨检小车在波峰或波谷里程前后各300m范围内进行测量。
4.4.3.3连续短波不平顺的检查:根据轨道检测车波形图分析,轨向、高低存在的连续短波不平顺(波幅1.5~4mm,波长6~9m),可以采用轨道小车测量,也可以采用人工拉弦线的方法进行测量。
确定调整数据,提供报表
松、紧扣件,更换调整垫板
负责清理和供应调整扣件及其他
技术4人,现场作业25人
5.2测量设备及工机具配置
尼龙弦线(工务或自制)
以上为单个作业面人力及设备配置。如按轨道板精调精度较高且扣件安装精度较高可按单线9km/台.月进行施工作业面的配置,否则增加人员设备投入。xxx局人员设备配置见下表:
营海特大桥423#~海城特大桥段
DK233+000.00
轨检小车2台及相关机械设备
海城特大桥段~新鞍山站路基
DK289+456.71
轨检小车3台及相关机械设备
CECS292-2011 气体消防设施选型配置设计规程新鞍山站路基~鞍辽特大桥
DK289+456.71
DK308+665.48
轨检小车2台及相关机械设备
6.1施工前,须作好充分的施工准备,人员、机具、材料必须准备到位,合理安排交通工具及作业量。
6.2铺轨前的扣件安装过程,要严格按照技术标准,使用工装设备,保证扣件安装精度,减少因为扣件安装误差造成的后期调整量增大。
6.3轨道精调一般在无缝线路焊接锁定后进行,施工时应尽量少松动钢轨扣件,调整方向时连续松动不超过5个承轨台,调整高低时连续松动不超过10个承轨台。
6.4在钢轨精调过程中,无论是平面调整还是高程调整,均先确定好一股钢轨作为基本轨,平面按照“先轨向GB/T 51340-2018标准下载,后轨距”的原则,高程按照“先高低,后水平”的原则进行调整。
6.5轨道精调作业必须做好与运输工作的衔接,严格按上级调度部门下达的施工计划进行请销点作业,现场按规定设置施工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