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某固矿井及选煤厂施工组织设计概要山东***固矿井及选煤厂
山东***建筑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原则
认真贯彻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从本矿井的特殊施工条件出发,依靠科技进步,吸取先进技术、先进经验、先进装备DB1308/T 266-2020 梯田复式日光温室建造技术规程,优选最佳施工方案、施工方法和施工顺序。按照系统工程原理,以矿建工程为主导,正确把握矿、土、安三类工程的内在联系,找出矿井建设的主要矛盾线(关键线)和连锁重点工程。精心组织施工,以缩短建设总工期,尽早形成综合生产能力。在精心组织施工的同时,做到精心管理。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恰当处理:决策、执行、监督;设计、施工、出煤;项目管理、施工管理、资金、物流管理等各个环节的相互关系,防止顾此失彼。为提前出煤滚动发展创造条件,达到速度快,工期短,质量优,安全好,效益高的目的。
1、龙固矿井精查地质报告
2、井筒检查钻及工程地质报告
3、矿井可行性研究报告
4、矿井及选煤厂初步设计(送审稿)
5、2001年新版煤矿安全规程
6、煤炭部颁发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规定,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及其他相关规定。
7、依据目前矿井建设的有关会议纪要及“施工组织设计”初审意见。
1、矿井北一采区第一个工作面建成,井上下各生产系统,辅助系统,必要的行政福利设施和环境保护等各环节建成,满足第一个回采工作面的投产要求,具备综合生产能力达到年产煤600万吨以上的条件。
2、矿井选煤厂项目的原煤储、装、运及铁路专用线工程建成,满足矿井投产、原煤外运的要求。
3、矿井建井期间出煤、滚动发展的开拓开采方案列入本施工组织设计之内,以附件单列。
四、矿井施工组织设计工程量、工作量
2、为了满足加快矿井建设的需要,矿井选煤厂项目中的原煤储、装、运系统必须在综掘施工前完成。
3、龙固矿井在建井期生产部分煤炭,有利于滚动发展。本施工组织设计附有出煤方案,该方案利用矿井设计中二采的采掘设备或租赁设备掘进与出煤。
五、矿井建设总工期及主要矛盾线
1、矿井购地完成后,进入矿井建设的前期准备阶段。本矿井自1#主井于2002年8月18日采用钻井法开工,开始进入准备阶段。止2004年1月31日副井完成表土冻结,具备开挖连续作业条件,前期准备共18个月。从2004年2月1日副井正式开挖始,至2009年7月31日矿井设计北一采区第一个工作面正式出煤,矿井建设期为83个月。
矿井移交投产后至2009年,产煤能力具备600万吨/年,可以做到当年投产,当年达产。
2、矿井建设的主要矛盾线
2#主井井筒→主井底贯通→临时改绞→井底车场巷道→胶带机联络斜巷、机头硐室→北区胶带运输大巷→投产工作面胶带运输顺槽及切眼→工作面安装→矿井联合试运转
→连锁重点工程→→副井正式提升
3、建井期的重点工程及保证措施
⑴.1#主井和2#主井贯通后的2#主井改绞;风井与1#主井贯通后的风井改绞。
⑶.1#主井、副井、风井装备及永久提升、通风系统的形成。
⑷.洗煤厂原煤储、装系统及铁路专用线。
⑹.副井利用永久井架凿井,加快建井速度,缩短工期。
六、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1、本施工组织设计为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每年也应根据上年工程进展实际情况和当年的需要应据实调整一次,以保证施工组织工作的总体性、连贯性与实用性。
2、本施工组织设计的单位工程进度,按照目前国内或本公司的先进水平并适当留有余地的原则制定。
3、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规定中所需材料由当前的物流中心或施工企业随时解决。
4、2个主井和风井用钻井法施工,副井用冻结法施工。
5、除主井表土段施工已编制了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外,还必须编制的主要单位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
本矿井系年设计产煤600万吨的特大型现代化矿井,是由许多复杂的单位(或单项)工程组成,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所以必须编制单位(或单项)施工组织设计。每年应在现场实际条件变化的基础上,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编制年度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组织计划。
根据施工图纸和施工进度,必须编制如下施工组织设计:
①、1#、2#主井,副井和风井基岩段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②、4个井筒预注浆的施工组织设计。
③、井底车场单项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包括设备安装工程)。
④、四条大巷及采区单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⑤、矿井建设期降温施工组织设计。
⑥、施工期试验采区的施工组织设计和试采期矿井灾害及预防处理措施计划(包括设备安装工程)。
⑦、箕斗装载峒室、井底马头门、煤仓等特殊复杂峒室的单位工程施工组织措施。
①、1#主井井塔施工组织设计
②、2#主井井塔施工组织设计
④、原煤系统:包括动筛车间、主井至动筛车间皮带走廊、装车走廊、装车点等的施工组织设计(包括设备安装)
⑤、原煤仓施工组织设计
⑥、铁路专用线施工组织设计
⑦、综采设备及维修间施工组织措施
⑧、框架地道桥施工组织措施
⑨、主井至动筛车间走廊跨国铁部分,编制的特殊施工措施,需报经铁路局批准。
①、1#主井提升系统:包括井塔绞车,箕斗,井筒装备,井上、下装卸载设备。
②、2#主井提升系统:包括井塔绞车,箕斗,井筒装备,井上、下装卸载设备。
④、副井永久井架安装。
⑤、副井利用永久井架凿井。
⑥、副井绞车、罐笼、井筒装备,井口房设备,井上、下操车设备。
⑧、110kV变电站及110kV输电线路。
⑨、地面大型设备安装,主扇风机、压风机房。
⑩、地面大临工程:主井、副井、风井凿井期间提升,临时供电,临时压风机。
投产采区的设备安装:含采区设备及大巷皮带运输机。
井筒装备期间井筒烧焊的特殊措施按保安规程规定报批。
6、4个井筒基岩段以下的施工,大临设施中的提升、排矸、通风、混凝土搅拌与输送、供电、火药加工、矿灯管理等设施相互交叉,相互干扰,且场地十分狭小。施工时要统一管理,避免相互干扰并有利安全作业。
7、在施工组织设计的实施中,有可能发生矛盾的最大环节是建井与建井期间出煤,建议在实施中一般情况应以建设为主,建井期间出煤工程为辅。
七、矿井建设与试采阶段建议进行的科研项目
本矿井是巨野煤田建设和生产的第一对现代化特大型矿井。鉴于该煤田及井田特殊的地质、水文和煤层赋存条件,又是第一次开发,没有可借鉴的实践经验与资料。所以无论在矿井建设阶段和生产阶段,均应有针对性的对建设、生产的重大技术问题进行科研,从而积累资料与经验,为矿井建设、生产、安全与提高效益服务。为此,建议对以下项目进行科学实验。
1、矿井地压及地表沉降与岩层移动
⑴、矿井主要大巷均布置在厚煤层内,且断面大,须进行地压观测,找出主要巷道地压显现规律、地应力分布规律、开采动压影响规律、巷道变形规律,最大变形量、变形速度,合理的巷道布置,巷道最佳位置,支护形式、方法、强度及巷道最佳煤柱尺寸等,提供合理参数。
⑵、矿井开采的地压观测,找出采场地压显现规律,为放顶煤开采和采场支护提供可靠的参数。
⑶、对矿井开采后的岩层移动、冒落、裂隙及沉降带进行观测,对地表沉降、地表建筑物变形等进行观测。从而找出岩层移动规律,地表沉降规律,开采与矿井涌水的规律,提供必须的参数,为生产、安全、保护地表建筑物和提高效益服务。
2、本矿井属于二级高温热害矿井,局部地段属于严重热害矿井,因此应对矿井的高温热害进行研究。
⑴、矿井热源的分布研究,找出岩煤温的分布规律。矿井空气压缩热对矿井气温的影响。矿井水对矿井气温的影响及影响规律。矿井机械热与化学热,特别是大量锚喷及砼支护水化热,对矿井气温的影响规律。
⑵、矿井地表季节性气温对井下气温的影响及规律。
⑶、矿井通风对矿井气温的影响规律,找出矿井临界通风降温的岩温、水温等绝对值。
⑷、矿井岩煤温的垂直与水平地温梯度的变化规律。
⑸、矿井主要进风巷道的气温冷却变化规律,巷道调节圈的埋深及形成时间。
⑹、矿井气温升高分布及变化规律。
⑺、矿井降温的最佳方式、方法及需冷量计算的各项参数。
⑻、矿井综合降温的其他措施。
3、煤综采放顶煤一次采全高时断层裂隙带高度实测研究。
4、深立井防尘管路降压使用问题研究。
1、铁路:兖新铁路从本井田中南部通过,东可通兖州与京沪和兖石铁路线相接,西可至菏泽、新乡与京九、京广铁路线相通。
2、公路:主要有连云港至菏泽的327国道横穿本井田中南部,已建成通车的日东高速公路从井田北部经过。另外通往各县市、乡镇公路纵横交错,形成四通八达的公路网。
1、地形地貌:本区属黄河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地势略呈西北高东南低,地面标高为+40.01~+46.14m,平均43.26m,自然地形坡度为2‰。
本区水系比较发育,河流沟渠纵横成网,且多为人工开掘的季节性河流,主要水系有新洙河流等与区内沟渠贯通,旱季可引水灌溉,雨季可防洪排涝。历年最高洪水位+44.0m。
年平均降水量694.70mm,最大降水量1219.5mm(1964年),最小降
水量363.9mm(1966年),降雨多集中在6~9月份。
春季多南风和西南风,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北风和西北风,年平均风速3.3m/s,最大风力>8级。霜期一般在每年的11月中旬至次年的4月上旬。最大积雪厚度0.15m,最大冻土深度0.35m。
1、电源:本区附近有两座火力发电厂。东有济宁电厂,装机容量300MW;西有菏泽电厂,装机容量850MW。两座电厂通过220kV线路与山东电网相连。本矿井电源分别引自三里庙220kV变电所和沙土110kV变电所。
2、水源:本区水源较丰富,主要有第四系冲击层和第三系砂层水、奥陶系灰岩水及地表河水。
四、主要建材及劳动力供应状况
1、主要建筑材料供应条件:矿井建设所需的主要建筑材料除钢材、木材及部分水泥需外购外,其余砖、瓦、砂、石等土产材料均可由当地或附近地区解决。
2、劳动力:本矿井属现代化大型高产、高效矿井,人员配备较少,且老矿区有大量的富余人员,劳动力供应充裕。
1、通讯:矿井所在巨野县已安装了S1240型程控交换机,济南至郑州的国家36芯光缆干线和济宁至菏泽的24芯光缆均在巨野下线。移动无线电通信网已实现“无缝覆盖”。
2、矿区开发情况:本矿井东部的兖州、济宁矿区已建成10余座大、中型矿井,本矿区的梁宝寺矿井已开工建设。这些矿区和矿井的生产建设为本矿井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3、老区的依托优势:老矿区具有上百年的开采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本矿井建设奠定了雄厚的人才与技术基础。
第一节井田境界及地质水文条件
本井田东起田桥断层,西至煤系地层露头,南起刘庄及邢庄断层,北至陈庙断层及第一勘探线,南北走向长约12km,东西倾斜宽约15km,面积约180km2。3煤层南北长约12km,东西宽约10km,面积约122.7km2。
本区地层区划属华北地层区鲁西地层分区,本井田为全隐蔽的华北型石炭二迭系煤田。地层从上到下依次为第四系、上第三系,二迭系石盒子组和山西组、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中统本溪组、奥陶系中、下统。主要含煤地层为山西组和太原组。现分述如下:
厚141.4~179.0m,平均158.43m,分布为东、北部薄,西、南部厚。属冲积河湖相沉积,不整合于上第三系地层之上。
厚377.1~589.3m,平均497.01m,呈由北向南,由东向西逐渐增厚的分布,与二迭系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上统上石盒子组(P21):最大残厚434.8m,与下覆地层呈整合接触。
下统下石盒子组(P12):厚约34~69.6m,平均53.17m,属温暖湿热条件下的河湖相沉积。
下统山西组(P11):厚58.5~90.9mT/CECS 730-2020 地埋管地源热泵岩土热响应试验技术规程(完整正版扫描、清晰无水印).pdf,平均73.36m,为主要含煤地层,局部有岩浆岩侵入,与太原组连续沉积。
上统太原组(C3):厚155.3~173.95m,平均厚163.53m,局部地段有岩浆岩侵入,与本溪组连续沉积。
中统本溪组(C3):厚19.2~32.49m,平均厚26.79m,含灰岩2~4层与下覆奥陶纪地层呈假整合接触。
⑸.奥陶系中、下统(O1—2):
区内共有4个孔揭露,揭露最大厚度53.67m,主要为灰至深灰色厚层状石灰岩,夹多层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及薄层泥岩组成。岩溶裂隙发育为煤系下覆地层的主要充水含水层。
本井田地层走向大致呈南北,倾向东的单斜构造,发育有次一级宽缓褶曲并伴有一定数量的断层,局部地段煤系地层中有岩浆岩侵入,构造复杂程度中等。
⑴.井田产状及主要褶曲
井田内次一级宽缓褶曲较发育,轴向多为近南北,且延展较长,贯穿全区,背向斜相间排列。地层倾角一般为5~100,局部地层倾角较陡,为10~300,全井田地层倾角呈中、西部较缓,东部较陡的趋势。
本井田内有3个孔(267.268.270)见岩浆岩侵入3煤层层位,主要分布于井田的西南部,为灰白、灰褐、灰绿色、致密坚硬CJ/T 515-2018标准下载,少数具气孔构造。裂隙较发育,充填有泥质和方解石脉。由于其侵入使井田西南部3煤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