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城市地铁盾构施工组织设计S市地铁南北线一期工程试验段
第一章施工技术投标书综合说明 1
沥青双表处施工方案第二节施工组织设计 1
第三节施工组织设计目标 2
第四节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原则 2
第二章我局承建S市地铁工程的战略部署和具备的有利条件 6
第一节工程规模、位置及周围环境 18
第二节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19
3.2.1工程地质 19
3.2.2水文地质 23
第三节设计施工方案 28
3.3.1试验段施工方案 28
3.3.2c站——b站区间施工方案 28
第四节设计防水方案 28
第四章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30
第一节施工场地布置 30
4.1.1试验段施工场地布置说明 30
4.1.3电力供电系统 38
4.1.4给排水系统 39
4.1.5通风系统 40
4.1.6施工期间的交通疏导 40
4.1.7界面接口协调管理 44
第二节补充地质钻探 46
第三节建筑物及管线的调查 47
4.3.1建筑物的调查 47
4.3.2地下管线的调查 51
4.3.3地层加固 52
第五章施工部署、总体方案及总体筹划 54
第一节总体安排依据 54
第三节工程进度安排 58
5.3.1前期准备 58
5.3.2试验段工程施工 59
5.3.4隧道修补及工程收尾 63
第四节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及网络图 63
5.4.1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63
5.4.2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 63
第五节用水用电计划和拟投入的劳动力 66
5.5.1用水、用电计划 66
5.5.2现场拟投入施工人员表 66
5.5.3劳动力强度曲线 66
第六章施工组织机构 69
第一节施工组织机构说明 69
第二节管理组织机构图 70
第三节现场主要人员安排 71
第四节主要人员简历与经验表 72
第七章主要机械设备表 97
第八章盾构工作井施工 102
第一节施工思路 102
第二节主要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102
8.2.1前期工作 102
8.2.2盾构工作井围护结构施工 102
8.2.3井点降水 106
8.2.4盾构工作井土方开挖及支撑 106
8.2.5井体结构施工 107
8.2.6盾构进、出洞段土体加固 108
第九章暗埋段施工 110
第一节施工思路 110
第二节施工准备及第一期围挡施工方法 110
9.2.1施工准备 110
9.2.2暗埋段围护结构施工 111
9.2.3井点降水 111
9.2.4暗埋段开挖与支撑 111
9.2.5暗埋段主体结构施工 112
第三节第二围挡期施工方法 113
第四节暗埋段工程收尾 113
第五节暗埋段的特殊技术处理措施 114
9.5.1周边建筑物的保护措施 114
9.5.2雨水泵站的技术处理措施 115
第十章敞口段施工 116
第一节敞口段围护结构施工 116
第二节井点降水 116
第三节敞口段土方开挖及支撑 117
第四节敞口段主体结构施工 117
第五节敞口段工程收尾 117
第十一章盾构机 118
第一节盾构机来源 118
11.1.1设计方案盾构机来源 118
11.1.2优化方案盾构机来源 118
第二节区间地质条件对盾构机的技术要求 126
第三节盾构机选型与盾构机基本工作原理 126
第四节盾构机主要功能部件与结构 128
11.4.1盾壳与盾尾 128
11.4.2开挖机构 129
11.4.3管片运送与拼装机构 131
11.4.4推进机构 131
11.4.5排送机构 132
11.4.6壁后注浆系统 132
11.4.7电力、液压动力站 132
11.4.8辅助设备 133
第五节主要技术参数表 134
第六节关键技术参数计算 136
11.6.1盾构推力 136
11.6.2盾构推进功率 139
11.6.3刀盘扭矩 140
11.6.4刀盘驱动功率 140
11.6.5盾构灵敏度 140
第十二章管片生产 145
第一节管片生产工艺流程 145
第二节管片生产安排 146
第三节管片生产技术要求 147
12.3.1主要原材料及预埋件 147
12.3.2钢筋及钢筋骨架 147
12.3.3混凝土配比设计 147
12.3.4混凝土浇筑 148
12.3.5管片养护存放及运输 150
12.3.6材料检验、管片精度及外观检查 150
第十三章试验段盾构法隧道施工 153
第一节工程概况 153
第二节试验段工程特点 153
第三节盾构施工中技术措施 153
13.3.1管线保护 154
13.3.2盾构穿越不良地层施工 154
13.3.3盾构穿越河施工 154
13.3.4盾构穿越房屋基础施工 156
13.3.5盾构进、出洞加固地层处理措施 157
第四节盾构施工流程 159
第五节盾构机下井 160
第六节盾构机安装调试 163
第七节盾构出洞 164
第八节盾构掘进 166
13.8.1盾构初始掘进 166
13.8.2盾构正常推进 167
第九节盾构进洞 177
第十节出洞洞门施工 178
第十一节a站盾构调头方案 179
第十二节下行线施工 181
第十三节曲线段施工 181
第十四节进洞洞门施工 182
第十五节盾构机解体、外运 182
第十六节管片运输和衬砌拼装施工 183
第十七节防水施工 185
13.17.1隧道防水处理 185
13.17.2泵房防水处理 187
13.17.3洞门防水处理 188
第十八节隧道修补 189
第一节工程概况 190
第二节工程特点 190
第三节盾构施工中的技术措施 190
14.3.1管线及地质不良段 191
14.3.2盾构穿越房屋基础施工 191
14.3.3盾构施工中的加固技术措施 191
第四节盾构施工流程 193
第五节盾构隧道施工 194
第十五章通道与泵房施工 197
第一节试验段泵房施工 197
15.2.1通道施工加固措施 198
15.2.2联络通道开挖 198
15.2.3泵站集水井开挖 199
15.2.4混凝土浇筑 199
第十六章内河钢筋混凝土盖板施工 200
第一节施工方案 200
第二节施工方法 200
第十七章桩基托换处理技术 207
第一节No—7号楼桩基的处理技术 207
17.1.1工程概况 207
17.1.2周边环境及水文地质情况 208
17.1.3桩基托换施工程序及方法 209
17.1.4原桩破除施工程序 211
第二节No—16号楼桩基的处理技术 211
17.2.1工程概况 211
17.2.2周边环境及水文地质情况 212
17.2.3桩基托换施工程序及方法 213
第十八章施工监测方案 214
第一节监测方案设计和测点布设原则 214
18.1.1监测组织机构 214
18.1.2设计原则 214
18.1.3测点布设原则 215
18.1.4主要监测仪器 216
第二节监测点的布置 218
18.2.1监测目的 218
18.2.2监测内容 218
18.2.3测点布置 219
第三节施工监测 223
18.3.1监测频率与仪器 223
18.3.2检测控制标准 225
18.3.3监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信息反馈 225
18.3.4监测措施 227
第十九章环境保护措施 228
第一节环境保护重点 228
第二节环境保护原则 228
第三节环境保护体系 229
第四节环境保护措施 230
19.4.1管线保护措施 230
19.4.2地面建(构)筑物的保护措施 230
19.4.3城市环境保护措施 231
第二十章质量保证体系 232
第一节质量方针 232
第二节质量目标 232
第三节质量体系 232
第四节质量体系要素职能分配 232
第五节质量保证体系 233
第六节项目经理部组织机构 235
第七节项目经理部各职能部门和人员质量职责 235
第八节质量要素的控制 240
20.8.1合同评审 240
20.8.2文件和资料控制 240
20.8.3物资采购的控制 241
20.8.4顾客提供产品的控制 241
20.8.5产品标积和可追溯性控制 241
20.8.6施工准备的控制 242
20.8.7工序控制 242
20.8.8施工设备控制 243
20.8.9施工安全控制 243
20.8.10环保与文明施工控制 243
20.8.11检验和试验控制 244
20.8.12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控制 244
20.8.13检验和试验状态的控制 245
20.8.14不合格产品的控制 245
20.8.15纠正和预防措施 245
20.8.16物资搬运、储存控制 245
20.8.17工程保护和交付 246
20.8.18质量记录的控制 246
20.8.19培训 246
20.8.20服务 247
20.8.21统计技术 247
第二十一章安全监控网络、安全体系 248
第一节安全监控网络 248
第二节安全体系 249
第三节安全保证措施 250
21.3.1安全目标 250
21.3.2安全保证措施 250
第二十二章施工保证措施 255
第一节工期保证措施 255
第二节质量保证措施 258
第三节文明施工措施 268
第四节混凝土及结构质量控制措施 272
第五节防水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275
第六节成品保护措施 276
第七节防洪及防暴雨措施 277
第八节地表和地下水的防范措施 278
22.9.1停电事故的预防处理措施 279
22.9.2管线路的处理措施 279
第十节地面沉降控制措施 279
第一章施工技术投标书综合说明
本册内容充分按照招标文件要求进行编制,包含以下几部分内容。
按照业主提供的招标文件,在认真学习、领会业主工期、造价、质量以及设计文件中安全稳妥维护环境稳定意图的基础上,把与施工组织设计密切相关的内容进行概述,它被作为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最重要基础材料。
施工组织设计文件是本册的核心内容。施工组织设计主要依据招标文件,在充分考虑我局现有的技术水平、施工管理水平和机械配套能力的基础上,围绕着确保安全、保证质量、缩短工期、降低造价的目标来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在施工组织设计过程中,我们依据招标文件,结合工程特点和我们的施工能力对设计文件中涉及的各单项技术按设计、施工要求进行了细化,针对招标文件中所提出的安全、文明施工、质量和工期目标,从劳、材、机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合理的组织计划和相应的保证体系。编制上述文件的主要依据包括:
(1)S市地铁南北线一期工程盾构第一标段招标文件及澄清问题;
(2)xxx年x月x日S市地铁总公司标前会议精神及现场调查资料;
(3)设计、施工过程中涉及的有关规范、规程;
(4)我局现有的技术水平、施工管理水平和机械设备配套能力;
第三节施工组织设计目标
人身安全目标:杜绝死亡、重伤事故,杜绝重大交通、重大火灾事故,轻伤率控制在3‰以内。
工程安全目标:各种变形均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地下管线不断不裂,地上建筑物及环境稳定。
质量目标:本标段工程质量达到优良,确保省(部)优质工程,争创鲁班奖。
工期目标:确保招标文件规定合同工期中的总工期以及节点工期要求,并力争提前。
文明施工目标:确保达到S市级文明工地,争创省级文明工地。
第四节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原则
1、以确保安全为前提,具有可操作性。
2、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案,降低工程造价。
3、采用ISO9002质量标准全方位控制施工过程。
4、采用监控系统和信息反馈系统指导施工。
5、地面及地下按照S市文明工地标准做好文明施工。
6、各种技术难题超前进行研究,以预防为主。
第五节本工程特点、难点及重点
1、施工场地小,交通疏导复杂。
2、工期要求紧,环境复杂。
3、盾构穿越房屋桩群基础,施工难度大。
4、盾构掘进穿越线路曲线多,方向控制难。
本标段区间隧道曲线多,且隧道纵坡变化大,在竖曲线和平曲线、缓和曲线上施工,盾构掘进方向控制难,管片衬砌拼装精度控制难度大,所以需精确控制盾构掘进方向很重要。
5、隧道综合防水难度大。
本标段地下水位较高,隧道通过区域地下水压力大,且盾构法施工管片拼缝多,因此衬砌管片的防水处理至关重要,除管片自身制作质量、运输、拼装精度、接缝密封外,更重要的是环形间隙填充与注浆、螺栓孔密封、洞门防水、联络通道接口防水等众多内容。施工中如何将各影响因素始终置于可控状态,确保建成后隧道结构不渗漏并保持百年效果是本工程的重点。
6、施工周围环境保护、接口协调难度大。
本标段分两个区间隧道,两次始发、两次调头与三个车站施工单位进行接口协调。此外,施工中要涉及城市道路交通、地面建筑与地下管线的调查与保护,施工过程中的补充地质调查、地表监测、等级施工生产、生活中大量与城市环卫、消防、交通和文明施工等有关工作,环保难度大,工作量也大。这对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十分重要。
7、盾构穿越富水粉砂层施工技术要求高。
本标的试验段,盾构需穿越近200m长的富水粉砂层地段。在盾构穿越时如何防止涌水、涌砂,要求有严密的技术措施。
第二章我局承建S市地铁工程的战略部署和具备的有利条件
尽管我局参加了S市地铁a车站投标未中标,这说明我们的投标文件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我们及时总结教训,分析不足,这次S市地铁总公司又一次给了我们参与“S市地铁南北线一期工程盾构第一标段”投标竞争的机会,这是业主对我们的信任,它将是实现我局承建S市地铁工程战略部署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将在认真领会招标文件的基础上编制出投标文件,如果业主将本标段授予我局,我局将作如下承诺:
尽快成立局S市地铁工程指挥部,局已召开办公会明确分工,局总工程师全力负责S市地铁工程,任局指挥部指挥长。确保在施工准备、工序转换、关键技术处理以及盾构出洞100m试验段时间内均在现场,每年在现场时间不少于6个月,特别是在前期工作。
由曾参加过北京地铁西单站工程施工,在广州地铁东山口站和上海地铁江苏路站担任项目经理具有国家一级项目经理资质,荣获“全国优秀项目经理”称号的高级工程师出任项目经理。
聘请国内从事盾构设计、施工方面的老专家及具有现场施工丰富经验的管理人员作为顾问,确保该工程安全顺利完成。
我们将与西南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共同联合对盾构管片的设计优化以及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专题科研研究,以减少施工中的不安全因素,达到加快工期、减少漏水,确保安全,降低造价的目的。
我局人员、材料、设备调整余地较大,我们将按照投标文件和工程实际,上好人员、机械、设备,确保万无一失。
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局科研处、技术处、设备处将组织专职机构,对盾构施工,作为一个重点进行项目技术指导,把关。
参加该标段竞标,我局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我局已多次召开办公会,局将把S市地铁工程的施工,列为全局首号工程,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已作好了充分的准备,确保兑现合同承诺。
具有在城市施工中不同地层下明挖、盖挖及超浅埋暗挖洞室施工的实践经验
(类似工程详细情况见表2.1,表2.2)。
类似工程施工经验表(一)表2.1
具有城市施工多方协调和文明施工的经验
拥有足够的力量投入本工程施工
近几年来我局先后参加了多个城市地铁及市政工程的施工,购置了多种配套的地下工程施工设备及部分专用施工设备,队伍正休整等待。
如业主采用设计方案,我局已与xx地铁盾构公司签定租赁协议,租用其盾构设备;如业主采用优化方案,局已准备足够资金购置新设备,如中标,即可提供适应S市地铁的设备,以保证工程安全优质按期完成。
具有前后方呼应,强化组织管理的铁道兵优良传统
一旦我局中标,我局将把该项工程作为全局的重点工程,在人力物力大力支持的基础上,局科研处还将派一个课题组进驻现场实行科研先导;在组织机构上将以局总工程师总负责,选择具有城市施工经验的管理人员组成局S市地铁指挥部,对项目实行现场直接指挥。
第一节工程规模、位置及周围环境
本标段的工程施工方法有两种。其中,从河北侧至盾构工作井范围为明挖法施工的区间隧道(分敞开段U形结构和暗埋段矩形结构)。该线路平面自河北侧起,沿着d向北,由路中偏向路西侧,沿多幢2~6层居民楼旁穿越至盾构工作井。占用d西侧施工对道路交通有较大的影响,此部分施工围挡占用时间要合理安排并尽可能短。另外从盾构工作井至a站南端及从b站南端至c站北端二区间为盾构法施工的区间隧道。盾构从工作井出洞,在h桥西侧穿越内河,斜穿S市搪瓷厂桩基群,经d路中,至a车站南端头井内,随后调头下行推进至盾构工作井内。后经转场至b站。在b站至c站区间,盾构从b站出发沿i路东侧穿越i大厦经i路路中推进,且在c北端头井调头返回,b站南端头井线路纵坡呈V形,最大纵坡为33‰。
第二节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1、试验段在地貌上隶属于岗前洪积扇~古河冲积漫滩单元,经长期人类堆填改造,现地势较为平缓。试验段地层自上而下分别为:
①—1杂填土:杂~灰黄色,松散,主要由碎石、块石及少量粘性土组成,极不均质。表层普遍为水泥地坪或沥青路面,层厚1.0~6.0m,场地均有分布;
①—2b3—4素填土:灰~灰黑色,软~流塑,含淤质,以粉质粘土夹碎砖瓦为主,层厚1.6~8.1m,场地均有分布;
②—1—1c3粉土:灰黄色,稍密,夹软塑粉质粘土,具铁锰质浸染斑点,不均质,层厚0.3~4.8m,场地均有分布;
②—1—2b2粉质粘土:灰褐~灰色,湿,可塑,局部软塑,夹薄层粉土、层面粉砂,具铁锰质浸染,不均质,层厚1.7~4.8m,分布局限;
②—2—1b3—4粉质粘土:灰~灰褐色,饱和,软~流塑,含淤质及少量腐植物,夹层面粉砂或薄层粉土,有螺壳,具层理,欠均质,层厚较大,厚度2.8~13.5m;
②—2—2d3粉砂:灰色,饱和,稍密,夹粉质粘土及粉土,具层理,含贝壳,欠均质,一般厚度1.7~5.8m;
②—2—3c2—3粉土:灰色,饱和,稍密~中密,夹淤泥质粉质粘土、粉砂,含腐植物,具层理,欠均质,厚度变化大,一般2.3~19.2m;
②—2—4d2—3粉砂:灰色,饱和,稍密~中密,深部密实,夹薄层粉土,含云母片,具层理,欠均质,厚度变化大,一般2.3~19.2m;
②—3b3粉质粘土:灰~暗灰绿色,软塑,局部流塑,偶呈可塑状,夹粉土和植物碎片,不均质;
③—1—1b2粉质粘土:青灰~灰黄色,可塑,局部硬塑,偶夹粉土,有铁锰质结核、斑块,多见姜结石,欠均质,厚度4.0~7.7m;
③—2—4e粉质粘土混卵砾石:灰黄色,粉质粘土呈软可塑状,卵砾石含量10~20%,一般直径2~4cm,个别达9cm,次圆状,偶夹棕红色风化物,不均质,厚度1.9~2.3m,分布局限;
③—1—1b2—3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局部软塑,偶夹粉土,并受铁质浸染;
③—3—2c1—2粉土:灰黄~褐黄色,密实至中密,夹粉砂,中下部粉细砂含量渐高,受铁质浸染,偶夹粉质粘土和紫红色泥质粉砂岩风化物,欠均质,厚度1.0~6.9m,场地均有分布;
③—3—3b1粉质粘土:褐黄色,硬塑,含丰富铁锰质结核,欠均质,层厚5.7m;
③—4e粉质粘土混卵砾石:灰黄色,卵砾石含量20~40%左右,砾径3~8cm,个别达11cm,呈次圆状,成份以石英质、燧石质为主,不均质,局部充填中粗砂,层厚0.3~4.0m,场地均有分布;
Klg—1强风化粉砂质泥岩:浅紫红色,岩芯呈土状,中下部呈碎块状,风化裂隙发育,手掰易碎,遇水易软化,场地均有分布;
Klg—2中风化粉砂质泥岩:浅紫红色,局部夹泥质粉砂岩,岩芯呈短柱状,裂隙较发育,泥晶结构,层状构造,场区均有分布。
试验段中明挖段穿越地层为软弱粘性土和松散填土;盾构段穿越②—2—1b3—4淤泥质粉质粘土、②—1—2b2粉质粘土、②—2—2d3粉砂、②—2—3c3粉土。
2、c——b段在地貌上隶属于古河漫滩,地面较平坦,为沥青路面。地层自上而下为:
①—1杂填土:杂色、松散,主要由粘性土、碎砖、石块组成,极不均质。表层为沥青路面,深部则以粉质粘土为主,夹大量碎砖、石块。层厚0.9~1.0m。
①—2素填土:灰黄~灰色,很湿,软塑,局部可塑,以粉质粘土为主,夹少量碎砖石块,含腐植物,不均质,高压缩性,低强度。层厚1.1~4.2m。
②—1—1c2粉土:灰黄色,很湿,中密,含铁质斑点及云母片、贝壳等中偏高压缩性,低强度。层厚0.8~3.3m。
②—1—2b2粉质粘土:灰黄色,湿,可塑,局部硬塑,含少量Fe、Mn质结核,中偏高压缩性,低强度,不均匀。层厚2.7~7.9m。
②—2b3—4粉质粘土:灰~深灰色,饱和,软~流塑,含淤泥质,夹贝壳腐植物及粉土薄层。高压缩性,低强度,不均质,层厚4.0~12.6m。
②—3b2—3粉质粘土:灰色,很湿,可塑~软塑,夹铁锈斑点及腐植物,粉土薄层。中偏高压缩性,低强度,较均质。层厚1.3~5.6m。
③—1—1—b1—2粉质粘土:青灰色,湿,硬~可塑,粘性较大,夹铁锰质斑块。中偏高压缩性,中低强度,较均质。层厚2.4~8.8m。
③—1—2b3—4淤泥质粉质粘土:灰黄色,很湿,软~流塑,含较多腐植物,有机质含量较高,局部呈可塑状,夹粉土薄层,中偏高压缩性,低强度。仅DTS98孔揭露厚度达5.2m。
③—1—2c1粉土:灰黄色,湿,密实,夹腐植物,含云母片及铁质斑点。中等压缩性,中等强度。层厚2.0~7.7m。
③—3—1b1—2粉质粘土:土黄色,湿,硬~可塑,含铁锰质结核,夹粉土。中等压缩性,中高强度。层厚2.5~7.7m。
③—3—2c1粉土:灰黄色,湿,密实,含少量云母片及铁质斑块,夹薄层粉质粘土。中等压缩性,中高强度。层厚2.4~8.5m。
③—3—3b2粉质粘土:褐黄色,湿,可塑,局部硬塑,夹少量粉土,砂性高,底部夹少量小砾石。中偏高压塑性,中低强度。层厚1.6~11.4m。
③—4e粉质粘土混卵砾石、中粗砂混卵砾石:灰黄~褐黄色,密实,粉质粘土含量变化大,局部含较多中粗砂,分选性差,卵砾含量30~50%,卵砾直径2~6cm不等,个别达11cm,成份以石英岩质为主,次圆~圆状,不均质,低压缩性。层厚1.3~2.2m。
K1g—1强风化泥岩:棕红色,上部岩芯呈土状、砂土状,中下部呈碎块状,手捏易碎,夹粉砂质泥岩块,且风化裂隙发育。层厚1.1~3.4m。
K1g2—3中—微风化泥岩:浅紫红色,岩芯呈短柱~长柱状,夹薄层粉砂质泥岩,有灰白斑点,裂隙较发育,呈微张或闭和型,隙中有铁黄色锈斑,倾角一般在40°~70°之间,泥晶结构,层状构造。层底未揭穿。
1、试验段地表水主要为内河,水深0.3~1.2m,河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汇集和沿岸生活污水排放,标高在5.8m左右,日水位变幅1.0m左右。
场地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浅部孔隙潜水和深部孔隙微承压水。浅部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①层填土、②层粉土、粉砂中。长乐路以南段砂性土厚度较薄,颗粒较细,粘性土含量较高,故富水性、透水性较弱;长乐路至a段砂性土厚度较大,成分单纯,颗粒略粗,富水性及透水性较好。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河水、管道渗漏水补给,地表水与地下水具一定水力联系。
深部孔隙微承压水主要赋存于③—3—2c粉土夹粉砂及粉质粘土混砂砾中,接受上部垂向越流补给与外围侧向补给,其迳流滞缓。
场地混合地下水位埋深0.9~3.8m,水位变化受大气降水入渗影响显著,年变幅0.8~1.5m左右。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无侵蚀性。
2、c——b段土体中的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水与孔隙微承压水,分别赋存于①—1、②—1—1c2、及③—1—2c1、③—3—2c1、③—4e土层中,其水位变化受大气降水入渗影响显著;基岩地下水主要为裂隙水;各层透水性均较差,地下水运移滞缓。枯水季节测得的混合地下水位埋深0.9~1.2m。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无侵蚀性。
围岩类别及土石分级一览表
杂填土:松散,成份复杂,不均质,透水性较强
素填土:软塑,局部可塑,以粉质粘土为主,不均质
粉土:中密,欠均质,微透水
粉质粘土:可塑,局部硬塑,不均质静压预应力管桩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中高压缩性
粉质粘土:软~流塑,夹粉土薄层,不均质,高压缩性
粉质粘土:可~软塑,夹粉土薄层,不均质,中高压缩性
粉质粘土:硬~可塑,较均质,中高压缩性
淤泥质粉质粘土:软~流塑,夹粉土薄层,中高压缩性
粉质粘土:硬~可塑,夹粉土
粉土:密实,夹薄层粉质粘土
粉质粘土:可塑DB5329/T 20-2019 苍山森林资源保护管理规范,局部硬塑,夹少量粉土,中高压缩性,局部分布
强风化泥岩:上部岩芯呈砂土状,中下部呈碎块状,遇水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