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绥县人民医院内科综合楼项目地上部分模板施工方案.doc

扶绥县人民医院内科综合楼项目地上部分模板施工方案.doc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doc
资源大小:22.3 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扶绥县人民医院内科综合楼项目地上部分模板施工方案.doc

扶绥县人民医院内科综合楼项目

编制人:

审核人:

DB12/T 888.3-2019标准下载审批人:

XXXXXXXXXX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1.3主要规范、规程、标准

2.1.2梁板主要截面尺寸:

2.1.4.1独立矩形柱截面

2.1.4.2独立异形柱截面(需要附上剖面图)

2.2模板工程重点、难点

2.2.1管理重难点:

(1)本工程单层单个流水段建筑面积相对普通住宅建筑较大,需要的模板周转材料数量庞大,场地有限,因此模板及其支架所用的周材堆场及水平垂直运输的计划安排非常重要;

(2)本工程梁、柱、板强度等级悬殊大,避免高低标号砼浇筑错误,在梁头及柱顶板周边拦网必须专项专人处理,特别是连梁位置;

(3)本着保质保量保进度的前提,合理计划模板及其支架材料使用量,避免地下室材料使用量加大不能有效的控制到主楼使用而产生的浪费;

(4)本工程主体竖向构件多为框架柱,为增加周转使用次数,严格要求模板使用保护,每次使用前必须按要求刷脱模剂;

(5)墙柱截面较普通住宅楼偏大,对竖向构件的加固必须按既定方案严格实施;层高较大,特别是5层以下,均在4.2米以上,必须严格方案施工,定时监控支模架的刚度、稳定性等。

(6)9轴~12轴为超8m的梁跨度,施工中严格控制砼拆模时的强度,必须达到100%方能拆模,该处的梁模板需在整体配置3套模板的基础上额外增加2套。

3.2.3工人数量及分工

地下部分为一次性施工完成,不单独划分流水段;地上按裙楼和主楼划分为2个流水段,2个流水段单独平行施工。

3.4模板配置方式及原则

1.支撑系统采用φ48×3.0钢管架搭设,墙采用对拉螺杆控制断面,其中有防水和人防要求的墙采用一次性损耗的M14对拉止水螺杆。

2.模板的配备套数和摊销次数按本工程进度和实际损耗执行。

3.模板选用15mm厚覆膜胶合木模板(简称胶合木模板),木枋选用50×80木方,对拉螺栓采用M14对拉螺栓。

4.标准层墙柱模板拟配备2套,标准层现浇板模板拟配备2套,地下室及5层以下拟配备1套;最终模板的配备套数和摊销次数按本工程进度和实际损耗执行。

3.5.机具及材料准备

单注:表中数量为预估,以实际为准。

注:塔吊覆盖区以外的部分,现场采用两台25T汽车吊按台班包月配合运输车垂直运输。

采用覆膜胶合木模板制作,施工现场组拼;背楞采用50×80木枋间距200mm,加固采用φ48.0×3.0 双钢管柱箍间隔不大于500mm加固,对于独立柱还要在四周加钢管抛撑。边长等于和大于500mm 的柱采用φ14普通穿墙螺杆加固(水平间距不大于450mm,竖向间距不大于500mm,立杆距柱边的间距不得大于300mm,否则应补一根),对拉螺杆外面套φ20PVC套管,以便取出重复使用。柱模板具体支设方法见下图图中材料规格以不同截面计算书为准:

柱模板支设图(边长<500)

柱模板支设图(边长≥500)

4.2.1.梁底模及支撑

(1)梁底模板选用覆模板制作散拼散装。梁底模板采用50×80木枋顺跨度方向铺设作为支撑小梁;φ48.0×3.0钢管作为支撑主梁,部分梁在梁底每纵距内附加1~3根支撑主梁;梁底采φ48.0×3.0钢管扣件式搭设支架,支架水平杆步距按步距不大于1.5m搭设。梁两侧立杆距梁边距离不大于300 mm,根据梁断面视情况增加1~2根梁底立杆,梁底模搭设参数详见下表“梁底支撑搭设参数表”。

梁底支撑搭设参数表(部分)

200×600梁支模图

300×800梁支模图

400×800梁支模图

大截面梁按梁下设置双立杆设计,详危险性较大的模板施工专项方案。

4.2.2.1 梁侧模板选用覆模板制作散拼散装。

①梁高度不大于500mm时,在梁侧下部和顶部进行固定支撑即可,侧面可不使用对拉螺杆;

②梁高度550~750mm时,在梁侧下部和顶部进行固定支撑,梁腹板中间设置一道φ14对拉螺杆,跨度方向间距600mm;

③梁高800~1000mm时,梁侧采用50×80木枋竖向设置作为小梁,小梁间距200mm,φ48.0×3.0双钢管水平设置作为主梁,梁腹板中间设置两道φ14对拉螺杆,跨度方向间距600mm;

④对拉螺杆外面套φ20PVC套管,以便取出重复使用;

⑤为确保梁宽度尺寸的准确,在梁模板内对拉螺杆处均设置混凝土内撑块。

4.2.2.2 梁侧模大样图

梁高500以内梁侧模支设图

梁高550~750梁侧模支设图

图中材料规格以文字叙述为准

梁高800~1000梁侧模支设图

板模板采用15mm厚覆面木胶合板散拼撒装。①板下木枋间距250mm;②板下为双钢管托梁,可调顶托节点;③采用φ48.0×3.0钢管搭设满堂架支撑系统,板下的立杆纵、横向间距1~5层按1000×1000mm设置,5层以上按横向间距1100mm,纵向间距1200mm设置,步距不大于1500mm,具体见“不同层高时模板支架步距分配表”,架体离地200mm设一道扫地杆。板模板支设详见下图:

100~160厚板支模图

不同层高时模板支架步距分配表

本工程主要采用板式楼梯,斜板下设两排立杆,纵向间距1000,每2根立杆设置一道斜撑。水平杆步高1500,离地面180高设置纵横向交圈扫地杆。梯段斜板搁置在4根纵向斜置的钢管上,梯级模板采用斜置的定型18mm厚胶合木模板制成,如图所示。所有木方间距均不大于200。(仅楼梯采用18mm厚覆面胶合木模板)

4.5 高低强度混凝土分界处

梁柱接头混凝土强度等有高差,部分框架柱与梁、板混凝土墙强度有高差,因此在强度等级有高差处需要分隔,在本工程中采用设置快易收口网进行分隔。快易收口网通过点焊钢筋固定,快易收口网与固定钢筋埋入混凝土中。做法见下图:

梁柱节点混凝土等级有高差时拦收口网图示

5.2.梁板底模拆除其砼强度应满足下表要求:

5.3.拆除模板前,应将下方一切预留洞口及建筑物周围用木板或安全网作防护围蔽,防止模板枋料坠落伤人。

5.4.模板支架拆除时,应按施工方案确定的方法和顺序进行,拆除作业必须由上而下逐步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分段拆除的高差不应大于二步。设有附墙连接件的模板支架,连接件必须随支架逐层拆除,严禁先将连接件全部或数步拆除后再拆除支架;多层建筑的模板支架拆除时,应保留拆除层上方不少于二层的模板支架,模板支架拆除时,应在周边设置围栏和警戒标志,并派专人看守,严禁非操作人员入内,卸料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严禁将钢管、扣件由高处抛掷至地面;

(2)拆下的支撑、木档,要即时拔掉上面的钉子,并堆放整齐,防止“朝天钉”伤人;

(3)运至地面的钢管、扣件应及时按规定进行外观质量检查、整修与保养,剔除不合格的钢管、扣件,按品种、规格码堆存放。

5.5.模板、架料拆除顺序及方向

拆下的模架材料应首先集中运输至指定场地,然后在指定场地整理、出场。架体拆除顺序遵循以下原则:

1)按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先上后下,先拆非承重部分,后拆承重部分。

2)模板、架料拆除方向为:由建筑四周向内部依次拆除。

3)出料方向为靠近卸料平台方向。

5.6.模板拆除施工要点:

1)拆除支架部分水平拉杆和剪刀撑,以便作业。而后拆除梁侧模板,以使两相邻模板断连。

2)下调支柱顶翼托螺杆后,用钢钎轻轻撬动模板,或用木锤轻击,拆下第一块,然后逐块逐段拆除。切不可用铁锤或撬棍猛击乱撬。每块模板拆下时,或用人工托扶放于地上,或将支柱顶翼托螺杆再下调相等高度,在原有木楞上适量搭设脚手板,以托住拆下的模板。

3)拆卸的背楞、面板由人工自上而下传递到楼板面,禁止使拆下的模板、背楞、架料自由坠落于地面;拆卸高大空间梁板底模板架料时,可以先设置运输马道及临时堆放平台,面板、背楞及架料先拆卸至临时堆放平台上,再通过马道由人工运输至楼板面,严禁拆下的模板、背楞、架料自由坠落于地面而破坏其下楼板或柱面。

4)拆除梁底模板的方法大致与楼板模板相同。但拆除跨度较大的梁底模板时,应从跨中开始下调支柱顶翼托螺杆,然后向两端逐根下调。拆除梁底摸支柱时,亦从跨中向两端作业。

6.1模板工程过程控制

6.1.1.模板需进行设计计算,满足施工过程中刚度、强度和稳定性要求,能可靠的承受所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及施工荷载。模板安装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拼缝严密,模板最大拼缝控制在1.5mm以内,支撑接头不能错位和扭边,严格控制几何尺寸,标高和轴线;跨度大于4m的梁按照跨长的2‰进行起拱。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准确性和混凝土表面的质量。

6.1.2.为了防止浇筑混凝土时对侧压力过大而爆模,对于较大的梁、柱采用对拉螺栓加固。

6.1.3.模板的拆除在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后进行,拆除模板时注意保护混凝土结构的棱角。为了提高工效,保证质量,模板重复使用时要编号定位,每次使用前清理干净模板并刷好隔离剂,使混凝土不掉角、不脱皮,表面光结。

6.1.4.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和预埋孔洞均要求位置准确,安装牢固。其偏差控制在规定的允许偏差范围内,浇筑混凝土前,仔细检查,确保不遗漏。

6.1.5.精心处理柱、梁、板交接处的模板安装,做到稳定、牢固、不漏浆,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和留孔洞均不遗漏,安装必须牢固,位置准确。

6.1.6.模板施工严格按木工翻样的施工图纸进行拼装、就位和设支撑。模板安装就位后,由技术员、质量员按平面尺寸、端面尺寸、标高、垂直度进行检查。

6.1.7.浇筑混凝土时专门派人负责检查模板,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加以处理。

6.2模板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6.2.1.柱模板缺陷

质量问题:支撑不牢固、变形、移位。

预防措施:柱模安完以后,全面复核模板的垂直度、对角线长度差、截面尺寸等,支撑必须牢固。

6.2.2.梁模板缺陷

质量问题:支模架不牢固,梁模夹具不牢固,底模未按规定拱起,梁柱接头处节点未处理好。

预防措施:模板安完后,检查中心线,标高,断面尺寸等项目,支模架及梁模夹具必须牢固,偏差超过时进行校正;底模按规定起拱;柱子上端头与梁模板交接处的空隙,可采用硬塑泡沫块或木模镶拼嵌补。

6.2.3.板模板缺陷

质量问题:支撑不牢固变形。

预防措施;板模下支承有足够强度和刚度,支撑平面平整。

模板计算书(梁侧模按地下室梁侧模要求设置对拉螺栓)

首层梁、板、柱计算书(5层以下模板按此计算书设计施工)

一层柱模板(支撑不等间距)计算书

有效压头高度h=G4k/γc=38.403/24=1.6m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值

Smax=γ0×(1.3G4k+γL×1.5Q3k)=1×(1.3 × 38.403+ 0.9×1.5×2.000)=52.62kN/m2

Smin=γ0×γL×1.5Q3k=1×0.9×1.5 × 2.000=2.70kN/m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值

S'max=G4k=38.403 kN/m2

S'min=0 kN/m2

W=bh2/6=1000×152/6=37500mm3,I=bh3/12=1000×153/12=281250mm4

考虑到工程实际和验算简便,不考虑有效压头高度对面板的影响。

最不利受力状态如下图,按【四等跨连续梁】验算

静载线荷载q1=γ0×1.3×bG4k=1×1.3×1.0×38.403=49.924kN/m

活载线荷载q2=γ0×γL×1.5×bQ3k=1×0.9×1.5×1.0×2=2.7kN/m

σ=Mmax/W=0.274×106/37500=7.307N/mm2≤[f]=17N/mm2

作用线荷载q'=bS'max=1.0×38.403=38.403kN/m

ν=0.632 q'l4/(100EI)=0.632×38.403×2204/(100×5000×281250)=0.404mm≤[ν]=l/400=220/400=0.55mm

qmax=lSmax=0.22×52.624=11.577kN/m

qmin=lSmin=0.22×2.7=0.594kN/m

Mmax=0.232kN·m

σ=Mmax/W=0.232×106/53333=4.35N/mm2≤[f]=15.444 N/mm2

q'max=lS'max=0.22×38.403=8.449kN/m

q'min=lS'min=0.22×0=0kN/m

νmax=0.171mm≤[ν]=l/400=450/400=1.125mm

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R1=4.716kN

R2=2.384kN

R3=4.667kN

R4=5.336kN

R5=5.176kN

R6=5.219kN

R7=5.207kN

R8=5.212kN

R9=5.204kN

R10=5.23kN

R11=5.086kN

R12=3.836kN

R13=2.44kN

R14=0.964kN

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R'1=3.442kN

R'2=1.74kN

R'3=3.406kN

R'4=3.894kN

R'5=3.777kN

R'6=3.809kN

R'7=3.8kN

R'8=3.804kN

R'9=3.798kN

R'10=3.817kN

R'11=3.709kN

R'12=2.739kN

R'13=1.695kN

R'14=0.506kN

由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剪力图知

Vmax=2.704kN

τ=3Vmax/(2bh)=3×2.704×103/(2×50×80)=1.014N/mm2≤[τ]=1.782N/mm2

由上节小梁"验算"的"支座反力计算"知,柱箍取小梁对其反力最大的那道验算

连续梁中间集中力取小梁最大支座;两边集中力取小梁荷载取半后,最大支座反力的一半。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Rmax=ηMax[4.716,2.384,4.667,5.336,5.176,5.219,5.207,5.212,5.204,5.23,5.086,3.836,2.44,0.964]=0.6×5.336=3.202kN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R'max=ηMax[3.442,1.74,3.406,3.894,3.777,3.809,3.8,3.804,3.798,3.817,3.709,2.739,1.695,0.506]=0.6×3.894=2.336kN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Rmax=ηMax[4.716,2.384,4.667,5.336,5.176,5.219,5.207,5.212,5.204,5.23,5.086,3.836,2.44,0.964]=0.6×5.336=3.202kN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R'max=ηMax[3.442,1.74,3.406,3.894,3.777,3.809,3.8,3.804,3.798,3.817,3.709,2.739,1.695,0.506]=0.6×3.894=2.336kN

长边柱箍计算简图:

长边柱箍计算弯矩图:

长边柱箍计算剪力图:

Mmax=0.289kN·m

σ=Mmax/W=0.289×106/4490=64.365N/mm2≤[f]=205N/mm2

短边柱箍计算简图:

短边柱箍计算弯矩图:

短边柱箍计算剪力图:

Mmax=0.289kN·m

σ=Mmax/W=0.289×106/4490=64.365N/mm2≤[f]=205N/mm2

长边柱箍支座反力:

Rc1=1.294/η=1.294/0.6=2.157kN

Rc2=6.711/η=6.711/0.6=11.185kN

Rc3=6.711/η=6.711/0.6=11.185kN

Rc4=1.294/η=1.294/0.6=2.157kN

短边柱箍支座反力:

Rd1=1.294/η=1.294/0.6=2.157kN

Rd2=6.711/η=6.711/0.6=11.185kN

Rd3=6.711/η=6.711/0.6=11.185kN

Rd4=1.294/η=1.294/0.6=2.157kN

长边柱箍计算简图:

长边柱箍计算变形图:

νmax=0.083mm≤[ν]=l/400=446/400=1.115mm

短边柱箍计算简图:

短边柱箍计算变形图:

νmax=0.083mm≤[ν]=l/400=446/400=1.115mm

N=Max[Rc1,Rc2,Rc3,Rc4,Rd1,Rd2,Rd3,Rd4]=11.185kN≤Ntb=17.8kN

N=11.185kN≤26kN

二层梁模板(扣件式,梁板立柱共用)计算书

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2011

荷载系数参数表:

设计简图如下:

取单位宽度b=1000mm,按四等跨连续梁计算:

W=bh2/6=1000×15×15/6=37500mm3,I=bh3/12=1000×15×15×15/12=281250mm4

q1=γ0×[1.3(G1k+(G2k+G3k)×h)+1.5×γL×Q2k]×b=1×[1.3×(0.1+(24+1.5)×0.8)+1.5×0.9×2]×1=29.35kN/m

q1静=γ0×1.3×[G1k+(G2k+G3k)×h]×b=1×1.3×[0.1+(24+1.5)×0.8]×1=26.65kN/m

q1活=γ0×1.5×γL×Q2k×b=1×1.5×0.9×2×1=2.7kN/m

q2=[1×(G1k+(G2k+G3k)×h)]×b=[1×(0.1+(24+1.5)×0.8)]×1=20.5kN/m

计算简图如下:

Mmax=0.107q1静L2+0.121q1活L2=0.107×26.65×0.12+0.121×2.7×0.12=0.032kN·m

σ=Mmax/W=0.032×106/37500=0.848N/mm2≤[f]=15N/mm2

νmax=0.632q2L4/(100EI)=0.632×20.5×1004/(100×5400×281250)=0.009mm≤[ν]=L/250=100/250=0.4mm

3、支座反力计算

设计值(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河南地标】12YN4 空调工程 R1=R5=0.393q1静L+0.446q1活L=0.393×26.65×0.1+0.446×2.7×0.1=1.168kN

R2=R4=1.143q1静L+1.223q1活L=1.143×26.65×0.1+1.223×2.7×0.1=3.376kN

R3=0.928q1静L+1.142q1活L=0.928×26.65×0.1+1.142×2.7×0.1=2.781kN

DB43/T 1777.4-2020 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工程建设规范 第4部分:操作系统通用技术要求.pdf 标准值(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R1'=R5'=0.393q2L=0.393×20.5×0.1=0.806kN

R2'=R4'=1.143q2L=1.143×20.5×0.1=2.343kN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