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网上部施工技术交底(全)

接触网上部施工技术交底(全)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
资源大小:249.86K
资源类别:技术交底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接触网上部施工技术交底(全)

根据计算组提供的腕臂、定位管预配表,在作业台上用钢卷尺测量下料长度,并用划线笔在钢管上做标识。将腕臂用卡具卡紧,用无齿切割机切断钢管。

打孔:把腕臂的一端固定在钻机夹具上(夹具带有测量标记,加紧后,打孔位置即确定),打一Φ6圆孔(厂家有预留,就不用此项)。

套丝:把平腕臂钢管一端装到套丝机中,套丝。套完一端,再套另一端。(此工序根据设计要求而定)

二期六区B6(2#楼、3#楼、4#楼、地下室总图及零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装配零件:把套管绞环、定位环的散件按计算尺寸组装好。把定位线夹、定位器组装成一体。

按腕臂预配表,在斜腕臂上用钢卷尺测量套管绞环、定位环的安装位置,用划线笔划线。

在平腕臂的两端螺纹上涂油脂,再分别拧上两端的连接零件。

把平腕臂和斜腕臂在套管绞环处用螺栓销连接,装好螺母、开口销。

加热管帽,然后戴在平腕臂上。

把定位管、定位器用Φ2.0铁线捆扎好。

把正定位与斜腕臂装配起来,再用Φ2.0铁线捆扎好。

把平、斜腕臂用Φ2.0铁线捆扎成一整体。以锚段为单位整理、标识。

3.4.4加工防风拉线

在防风拉线预制平台上,用张力机拉抻Φ3.0不锈钢线,按平台上的刻度测量、下料。

用揻弯器将不锈钢线两头揻成规定的环。

长环穿进定位环后,把一钢制圆环套进长环的回头,然后用钳子将回头揻成圆弧形。

腕臂预配时应选择专用的车间进行,场地要干净,地面要硬化,预配的各项尺寸偏差不应大于10mm。

在预配前应对金具、绝缘子进行外观检查。

金具零配件应进行下列检查:

规格应相符,零件配套齐全;

表面光滑、无裂痕、砂眼、汽泡等缺陷;

线夹与线接触面应光滑平整,且与线索截面规格相符;

黑色金属制造的金属零件,均应采取防腐措施。凡经热镀锌的零件,应锌层均匀,无锌层剥落、露镀、锈蚀现象;

螺杆与螺母的配合良好,并有防缓措施。

镀锌钢绞线、镀铝锌钢绞线不得有断股、交叉、硬弯、松散,如有缺陷按规范规定处理;

镀锌钢绞线表面镀锌良好,不得锈蚀;

镀铝锌钢绞线镀层良好;

绝缘子在安装前应做交流耐压试验,试验的标准应符合施工规范。

绝缘子耐压试验,可按每批产品抽样5%,但每次试验数量不少于50只,若不合格率在20%以上,抽样扩大为30%,若不合格率仍在20%以上,则必须100%进行试验,将不合格的剔出。

绝缘子在安装前应进行下列检查:

各部尺寸符合要求,装配合适;棒式绝缘子弯曲度不得超过1%;

瓷釉表面光滑,无裂纹,不应有缺釉、烧痕、气泡或瓷釉烧坏等现象;瓷釉剥落总面积不得大于300mm2;

浇筑水泥部分不得有松动和辐射状裂纹;

铁件镀锌良好,与瓷件结合紧密,瓷件不得有裂纹;

弹簧销镀锌良好,弹力合适,厚度符合规定。

腕臂预配时在平腕臂上配上套管双耳、承力索底座、管帽、斜腕臂,在斜腕臂上配上定位环、腕臂支撑装置;考虑运输的方便,棒式绝缘子与腕臂可到现场安装时连接,连接部分除定位环不用拧紧,其它金具都要达到规定的紧固力矩,预配好的腕臂要在其上分别标上对应的支柱号;

在中间柱安装时,承力索底座距平腕臂管帽和套管绞环的距离都为300mm;

定位支座距定位管卡子的距离为10mm,距定位管顶端为300mm。

4.软横跨及硬横梁安装

25m㎡青铜绞线(7股)

4.4.1预制横承力索和固定绳

通过固定物或临时地锚来展放绞线,展放前先做好一端回头。

用4.0铁线将回头固定在一端地锚上,然后展放绞线.

另一端用楔形紧线器和手板葫芦与另一端相连后紧线,使绞线绷紧.

两人拉钢卷尺,一人按预制图中各分段尺寸读数,一人用红漆做标记。

在一道红漆标记处安装双横承力索夹或定位环线夹。在三道红漆标记处断线并做回头。

将固定绳的两相邻双耳楔形线夹用细铁丝相连。

在横承力索(或固定绳)两端的双耳楔形线夹上分别写明支柱号,然后盘成圈。

4.4.2预制上部吊线

预制没有载流环(线)一端的吊线。用手动压接钳在压接管上从里向外依次压接2次。

据预制图截取25mm2青铜绞线。

用同样方法预制吊线的另一端。

将预制好的横向承力索、上部固定绳和绝缘子等材料运往现场。

将盘成圈的横向承力索和上部固定绳展开,根据预制图,把上部吊线和绝缘子与横向承力索和上部固定绳相连。

据预制图,测量上部固定绳固定角钢的安装高度后,安装固定角钢。

两人上杆顶并扎好安全带,安装横承力索固定角钢后,用小绳将钢丝套和大滑轮吊上杆顶,作好安装准备工作。

先起吊并安装软横跨的一端。在安装横承力索的同时,2人在上部固定绳固定角钢处扎好安全带、抓住并安装上部固定绳。

与本站值班员联系,利用行车间隙,将软横跨运过各股道。同时在对应支柱完成“3”、“4”项工作。

用大绳将横向承力索的绝缘子串扎牢、吊起并安装软横跨。

软横跨固定底座安装位置符合设计规定,施工偏差为±10mm;

横向承力索至上部固定绳最短吊弦处距离,为400~600mm;

横向承力索和上、下部定位绳的电分段绝缘子在同一垂直面内,位于站台沿上方的绝缘子带电裙边应与站台沿相齐,施工偏差为100mm;股道间横向电分段绝缘子位于股道中间;

上、下部定位绳承载后允许有轻微的负弛度;

横向承力索和上、下部定位绳安装施工完毕后,杵头杆在螺帽处外露20~80mm;

预应力混凝土软横跨支柱,花篮螺丝必须露扣,且螺杆间有可调空隙;

横向承力索和上、下部定位绳均不得有接头;

楔形线夹中回头长度为300~500mm,回头与本线用Φ1.6~2.0mm镀锌铁线绑扎100mm,施工偏差为±10mm,绑扎密实整齐;

软横跨各吊线用两股Φ4.0mm镀锌铁线拧制,上端做永久性固定,下端做成可调性固定,回头长度为200~300mm,调整完毕后用钢线卡子卡死;

软横跨的直吊弦在直线区段应在线路中心正上方,曲线区段与接触线拉出值在同一平面内。

因为硬横梁图纸尚未到位,在此暂不作为叙述,待图纸到位后再作补充。

M12M18M19M27M30

5.4.1安装腕臂底座

两人带好安全带,一条小绳,分别从支柱两边攀上支柱,扎好安全带。

放下小绳,支柱下的人将上底座扎牢。

支柱上的一人拉绳,把上底座提上来。

两人配合,把上底座的螺栓由线路侧穿向田野侧。一人把上底座板正,用力矩扳手18固定螺栓。一人把垫片、螺母装上螺栓,用M18力矩扳手紧固。

上底座安装完毕,两人解开安全带,攀至下底座位置1m以下,扎好安全带。

按上述要求,安装下底座。

5.4.2工地腕臂组装

按安装计划,将腕臂棒式绝缘子由工地料库领出,放在一块平整的场地。

按设计要求,装配平、斜腕臂棒式绝缘子。

先用塑料布将棒式绝缘子包好,用Φ2.0铁线扎3道,再用草袋包裹,用Φ2.0铁线扎3道。包扎时两头各1道,中间1道。

5.4.3安装腕臂(机械)

将预配好的腕臂,根据安装计划装上作业车。

在封闭点内作业车运行至安装地点,作业负责人确定腕臂编号与安装地点相符。

作业车停到支柱附近,使作业平台转动后能尽量靠近支柱。作业平台升至腕臂下底座0.5m的地方,转动平台靠近支柱。

两人抬起斜腕臂,将斜腕臂棒式绝缘子的连接板插入腕臂下底座。一人扶住下底座配合,斜腕臂棒式绝缘子连接板的孔与下底座连接板孔对齐,立即把螺栓销穿向来车方向,然后安装螺母和开口销。

作业平台稍微转动后,缓缓升高平台至上底座下1m处。升作业平台时,两人把住腕臂,不使平台刮碰。解开绑扎平、斜腕臂的铁线。

一人扶住斜腕臂,两人抬起平腕臂,把棒式绝缘子的连接板对准上底座的连接板。当两个连接板的孔对齐时,立即将螺栓销穿向来车方向,然后安装螺母和开口销。

底座、角钢安装时根据支柱轨面参考点用钢尺量出其具体的安装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金具安装时,螺栓均从主角钢往副角钢穿。对于其他方向不太明确的,竖直穿向的销钉或螺栓,均从上往下穿,螺母或开口销在下方;顺线路水平穿向的销钉或螺栓,其开口销或螺栓均顺着上行方向安装;垂直线路穿向的销钉或螺栓,从线路侧往田野侧穿;

支柱装配后,应对上、下底座及下底座至轨面的间距进行复测,施工允许偏差为±10mm;

平腕臂尽量保持水平,不允许下俯,为防止其受力后下俯,预配时应比水平高100mm;为防止螺栓锈蚀,棒瓶安装时应保证排水孔方向朝下,套管绞环距离承力索底座的距离为300mm,平腕臂在承力索底座外露300mm,并带好管帽;

定位环的缺口须朝向受力反向安装,即正定位朝下,反定位朝上;

腕臂棒瓶销孔扁平面应与套管绞环或套管双耳在同一平面内;其各部尺寸严格按计算值进行装配;

所有连接件应紧固牢靠、螺母、垫片齐全,紧固力矩符合规定要求;

所有开口销均掰开60°,开口处不得有裂纹或折断现象;

铁帽压板两U型螺栓应平行安装;

所有腕臂均按图装配,保证转换柱工作支和非工作支间的空气绝缘距离;

腕臂安装后,其各部件转动灵活,且在同一平面内,腕臂受力后不应弯曲,顶端管帽封好。

腕臂安装后,应保证承力索悬挂点距轨面的设计高度,施工偏差±20mm。

腕臂安装后不能及时放线,应用铁丝把腕臂和支柱固定好,以防风吹时,腕臂晃动,打坏棒式绝缘子。

6.拉线及补偿装置安装

拉线安装时检查承锚角钢安装完毕、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否拧紧,检查楔型线夹和线材的质量,安装完毕应符合下列规定:

紧线时不应过紧,但要保证支柱受力后不能反倾;接触网锚柱两根拉线应松紧一致;

拉线不得有断股、松股、接头和锈蚀,UT线夹螺帽外露螺纹长度不小于20mm,但不得大于螺纹全长的1/2;

拉线回头露出线夹长度为500mm,回头绑扎100mm,距头50mm,绑扎应密贴、整齐;

拉线线夹凸肚应朝向田野侧,销钉应从上往下穿,开口销掰开60°。

补偿装置预配及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预配前应检查滑轮状态,转动应灵活,并完整无损,滑轮油槽内应灌注黄油;

坠砣完整,表面光洁、平整;坠砣串排列整齐,其缺口相互错开180°,并保持不被支柱或其它物件卡滞;

预配及安装时应使杵环杆、双环杆焊接口朝下,油盖统一朝线路侧;

补偿绳应无接头、松股、断股现象;

开口销应自上往下或自线路侧朝田野侧穿,且应掰开不小于60°,且不得折断或有裂纹;

上限界架顶面统一安装于地面以上5.9米处,下限界架顶面统一安装于地面以上0.9米处;(为了便于放线坠陀限制架一般在放线后再安装);

安装后,应将坠砣杆临时系绑在支柱上防止侵入限界。

架线前按设计锚段长度核对生产厂家提供的产品,应对号架设,应编制架线技术组织措施及放线顺序,正线及重要的接触线位于侧线及次要接触线的下方;承力索交叉位置应与接触线相同。承力索、接触线宜采用恒张力架线,其承力索控制在2~3KN;接触线控制在3~4KN放线过程如下。

检查(支柱腕臂是否安装完毕,调整好);

吊装线盘,根据恒张力防线车的结构,在放线架上穿好线,并按要求做好终端头;

根据张力要求,摆放好坠砣;

根据b值得安装曲线,分别把坠砣用手扳葫芦提至相应的高度;

把起锚处的坠砣上下绑死,使其在受力下即不能上,也不能下;落锚的坠砣保证其不能下即可;

选择放线滑轮,注意不要使用不能转动的防线滑轮,以免伤线;

制作S钩,为了保证放线时方便,制作钩时,尽量保证S钩长度相同;

检查落锚的工具状态是否完好;

检查通讯工具状态是否良好。

将恒张力作业车运行到起锚支柱的前方1米左右,作业平台车上的作业人员在起锚人员的配合下,把接触线和补偿对接,完成后,检查补偿绳是否出槽,调整好支线架的高度、和斜度位置,把张力给在0.5KN上,一切完毕后,指挥恒张力车开始放线;

恒张力车运行至下锚处第一根转换柱停下,在转换柱的承力索上挂上一个S钩滑轮,滑轮选用封口型的,以防紧线时,线飞出滑轮,并用铁丝加固,完毕后,指挥恒张力车向前运行;

恒张力车运行至距转换柱1/3跨距处,给接触线挂上一个S钩滑轮,完毕后朝前运行10米左右,把恒张力车的张力设定在接触线设计的额定张力上,通知起锚人员检查拉线、支柱、坠砣的状态,控制恒张力车的车速,车速为5km/h,指挥恒张力车朝前运行,在支柱定位处和1/3跨距处挂一个S钩滑轮;

当复线段,曲内是运营线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农业部NY/T2148-2012).pdf,在支柱的定位处,选用封口的S钩滑轮,必要时,还得用铁丝加固;

线路检查人员在放线的过程中,注意巡视线路,看是否有S钩滑轮脱落现象,并告知作业平台车上的指挥人员;巡视时不要走线路中心,以防S钩滑轮脱落伤人;

放线架上的人员注意观察线盘的状态,如发现绞线马上告知作业指挥人员,停车处理。如果接触线采用了包装,协调除去包装;

恒张力车运行到落锚支柱前方的第一根转换柱,挂好S钩滑轮,并加固;

调节放线柱的斜度,慢慢朝落锚支柱运行;

距落锚支柱1米处停下;

调节好作业平台GB 50898-2013标准下载,使其有利于紧线;

平台上的工作人员在落锚人员配合下用手扳葫芦做好紧线的准备工作。注意检查补偿是否出槽;

通知起锚人员开始紧线;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