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19基础以上钢筋绑扎技术交底

E19基础以上钢筋绑扎技术交底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
资源大小:334.18K
资源类别:技术交底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E19基础以上钢筋绑扎技术交底

c剪力墙上半埋电梯呼叫盒或电表箱等的节点,详见结构总说明图9.7.3。截断的钢筋应封闭,并在墙体钢筋截断处附加一层钢筋网片,配筋同截断处的钢筋,每侧宽出laE。

d剪力墙身水平分布筋在端部的锚固详见省标11YG002第45页。剪力墙水平钢筋端部锚固做法:端部为剪力墙暗柱时伸至剪力墙端部暗柱外侧弯折10d;端部为框支柱时伸至端柱外侧竖向钢筋内侧,直锚长度超过laE时可不做弯折,但必须伸至端柱竖向钢筋内侧,直锚长度不足laE时做900弯折,弯折长度15d;翼墙处直行墙钢筋贯通通过,丁字墙水平钢筋伸至直行墙外侧竖向钢筋内侧做900弯折,弯折长度15d;转角墙内侧水平钢筋伸至剪力墙外侧竖向钢筋内侧做900弯折,弯折长度15d,外侧水平钢筋可在转角处搭接绑扎,搭接长度≥llE,也可连续通过转弯,在暗柱范围外搭接绑扎,上下两排水平筋在转角两侧交错搭接,也可在转角一侧交错搭接,接头错开500mm,搭接长度≥1.2laE;水平变截面墙水平钢筋构造:未变截面一侧的墙体水平筋直通通过,变截面处截面宽的墙体水平筋伸至端部弯折≥15d,截面窄的墙体水平筋伸入截面宽的墙体内≥1.2laE。

竖向分布筋连接及构造详见省标11YG002第40~42页。剪力墙竖向分布筋连接:直径≤14的钢筋采用搭接绑扎,直径≥16的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楼面以上500mm高度范围内为非连接区,钢筋接头的位置应相互错开,搭接绑扎错开≥0.3llE,机械连接错开≥35d,同一截面钢筋接头不大于50%。当不同直径的钢筋搭接时,搭接长度按较小直径的钢筋计算;当不同直径的钢筋机械连接时,钢筋接头错开间距按较小直径的钢筋计算。变截面墙体竖向分布钢筋构造:向一侧缩小时收缩一侧下部截面宽的墙体竖向筋伸至顶部弯折≥12d,上部截面窄的墙体竖向筋向下伸入截面宽的墙体内≥1.2laE;两侧同时收缩时下部钢筋按1:6弯曲,不截断,也可使下部钢筋伸至顶部弯折≥12d后截断,上部墙体竖向筋向下伸入墙体内≥1.2laE。剪力墙竖向钢筋顶部构造:当剪力墙顶部为楼面或屋面板时竖向钢筋伸至顶部弯折≥12d;当剪力墙顶部为梁时竖向钢筋伸至梁内≥laE。

e梁与等宽剪力墙的连接详见结构总说明中图9.7.4,剪力墙钢筋按≤1/25的坡度弯曲后从梁纵筋内侧通过。

DB11T 936.14-2021标准下载f剪力墙其他构造详见省标11YG002。

g地下室外墙竖向钢筋位于外层,水平钢筋位于内层。外侧竖向钢筋连接位置在层高中部的1/3层高范围,内侧竖向钢筋连接在距支座1/4层高范围;外侧水平钢筋连接位置在跨中的1/3跨度范围,内侧水平钢筋连接位置在距支座1/4跨度范围。

h防雷接地要求:电气避雷引下线位置见平面图;避雷引下线钢筋应上下焊成通路;引下线数量:钢筋直径≥16时,2根,<16时,4根;引下线下端与基础钢筋焊接,焊接长度不小于100mm,上端露出墙柱顶150mm,与屋顶避雷带连接;基础钢筋应与楼板梁柱钢筋连成通路,作为避雷使用,做法需配合电气图纸施工。

本工程梁钢筋密集,施工难度大,为确保工程质量,此部分梁的钢筋加工,采取放大样加工,以保证钢筋的位置准确。

5.1梁钢筋绑扎工艺流程

画次梁箍筋间距→放主梁、次梁箍筋→穿主梁底层纵筋及弯起筋→放置主次梁位置处吊筋→穿次梁底层纵筋并与箍筋固定→穿主梁上层纵向架立筋→按箍筋间距绑扎→穿次梁上层纵向钢筋→按箍筋间距绑扎。

2)模外绑扎(先在梁模上口绑扎成型后再入模内):

画箍筋间距→在主次梁模板上口铺横杆数根→在横杆上面放箍筋→穿主梁下层纵筋→放置主次梁位置处吊筋→穿次梁下层钢筋→穿主梁上层钢筋→按箍筋间距绑扎→穿次梁上层纵筋→按箍筋间距绑扎→抽出横杆落骨架于模板内。

5.2梁钢筋绑扎施工要点

①在梁侧模板上画箍筋间距、摆放箍筋。

②先穿主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将箍筋按已画好的间距逐个分开;穿次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并套好箍筋;放主次梁的架立筋;隔一定间距将架立筋与箍筋绑扎牢固;调整箍筋间距使间距符合设计要求,绑架立筋,再绑主筋,主次梁同时配合进行。

③绑梁上部纵向筋的箍筋,用套扣法绑扎。

④箍筋在叠合处的弯钩,在梁中交错绑扎。

⑤梁端第一个箍筋设置在距离柱节点边缘50mm处。梁端与柱交接处箍筋要加密,其间距与加密区长度见随后章节。

⑥在主、次梁受力筋下均垫垫块(或塑料卡)保证保护层厚度。受力筋为双排时,用短筋垫在两层筋钢之间,使钢筋排距符合设计要求。

5.3梁钢筋绑扎设计要求

a当纵向钢筋长度不足时,按省标11YG002第18页的方式接长;一级框架梁宜采用机械连接,二、三、四级可采用绑扎搭接或焊接连接;上部纵筋接头宜设在跨中附近,搭接时错开0.3ll,焊接或机械连接时错开35d,且不小于500mm;下部纵筋接头宜设在距支座1.5hb,且不小于500mm以外处,一级框架梁为2hb,hb为梁截面高度;钢筋连接接头原则上宜设置在构件受力较小部位,当接头位置无法避开梁端箍筋加密区时,宜采用Ⅰ级机械连接,且同一连接区段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应超过50%;搭接接头范围内箍筋应加密。本工程梁钢筋上部纵筋接长全部采用机械连接,下部纵筋在支座位置处锚固。

c梁箍筋为四肢箍时,应采用外大箍内小箍的形式,箍筋末端弯钩构造详见省标11YG002第26页,箍筋末端做1350弯钩,弯钩平直段长度满足≥10d,且≥75mm;

d框架梁端箍筋加密区范围详见省标11YG002第27~30页。一级框架梁梁端加密区范围:2hb且≥500mm,加密区箍筋直径:≥10(当ρ>2%时≥12),加密区箍筋间距应满足≤100mm、≤6db、≤hb/4,取其中的最小值;二级框架梁梁端加密区范围:1.5hb且≥500mm,加密区箍筋直径:≥8(当ρ>2%时≥10),加密区箍筋间距应满足≤100mm、≤8db、≤hb/4,取其中的最小值;三级框架梁梁端加密区范围:1.5hb且≥500mm,加密区箍筋直径:≥8(当ρ>2%时≥10),加密区箍筋间距应满足≤150mm、≤8db、≤hb/4,取其中的最小值;ρ为梁端受拉钢筋配筋率,db为梁纵向钢筋的直径,hb为梁截面高度;抗震等级地下三层为三级,地下二层为二级,地下一层及以上楼层为一级;二级、三级框架梁梁端加密区范围示意如下图:

e附加箍筋及吊筋详见省标11YG002第39页,主次梁交叉处的主梁上设三组附加箍筋,箍筋直径同梁箍筋,间距50mm,普通箍筋照设,主次梁交叉处的主梁内设吊筋两组,直径由设计指定,吊筋下部平直段宽度为次梁宽度两侧各宽出50mm,吊筋斜段当主梁高度≤800mm时按450角伸至梁顶端,当主梁高度>800mm时按600角伸至梁顶端,吊筋顶部平直段长度为20d;

f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详见省标11YG002第32页;当梁截面有效高度≥450mm时设腰筋,间距≤200mm;

h悬臂梁配筋构造详见省标11YG002第37、38页和省标11YG003的第15、16页。

画位置线→安装主筋→安装分布筋。

6.2板钢筋绑扎施工要点

1)清扫模板上刨花、碎木、电线管头等杂物。用粉笔在模板上划好主筋、分布筋位置。

2)按画好的位置,先摆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预埋件、电线管、预留孔等及时配合安装。

3)钢筋搭接长度、位置按规范规定要求。 4)安装一般用顺扣或八字扣,除外围两根筋的相交点全部绑扎外,其余各点可交错绑扎(双向板相交点须全部绑扎),如板为双层钢筋,两层筋之间须加钢筋马凳,以确保上部钢筋的位置。

5)安装负弯矩钢筋,每个扣均要绑扎。最后在主筋下垫砂浆垫块。

a双向板钢筋的放置:短跨方向的钢筋放置于外层,长跨方向的钢筋放置于内层;当钢筋长度不足时,板上部通长钢筋应在跨中l0/2(l0为跨度)范围连接,板下部筋在支座l0/4范围内连接,板钢筋在支座处的锚固要求详见省标11G003第9页,下部筋进支座长度不小于la,到梁或墙中线且≥5d,上部筋在梁角筋内侧或墙外侧水平筋内侧下弯,锚固长度不小于la;

b板支座上部非贯通筋的伸出长度表示从板支座内侧(靠近板跨一侧的梁、墙、柱边)向跨内伸出的长度。

c现浇板板面受力钢筋需按附表设置分布钢筋;

现浇楼板板面分布筋选用附表

e管道井内钢筋在预留洞口处不得截断,待管道安装后用同一强度等级的微膨胀混凝土局部浇筑;

f凡板上砌隔墙时,应沿墙下板底部设加强筋,当板跨L≤1500时,为2Ф12(HRB400E),当板跨1500<L≤2500时,为2Ф14(HRB400E),加强筋锚固于两端支座内;

7.1工艺流程:划位置线→绑主筋→绑分布筋→绑踏步筋

7.2板钢筋绑扎施工要点

1)在楼梯底板上划主筋和分布筋的位置线。

2)根据设计图纸中主筋、分布筋方向,先绑扎主筋后绑扎分布筋,每个交点均要绑扎,如有楼梯梁时,先绑梁筋后绑板筋,板筋要锚固到梁内。

3)底板筋绑完,绑扎踏步钢筋,然后支踏步模板。主筋接头数量和位置均要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8.1本工程Φ18以上(含Φ18)的钢筋及墙体钢筋、梁内通长钢筋、柱立筋钢筋接头为滚轧直螺纹连接,采用Ⅱ级接头。Φ18以下的钢筋接头为绑扎搭接;梁钢筋接头上铁接头位置在跨中1/3轴跨范围内,下铁接头在支座范围内。

8.2直螺纹连接工艺流程:

钢筋原材料检验→钢筋直螺纹加工→直螺纹丝扣质量检验→安装丝扣保护套→复核并运输施工部位→钢筋连接→检查验收。

8.3直螺纹连接工艺要点

②扭力扳手:型号:PW360(管钳型);性能:100~360N.m。

③量规:量规包括牙形规、卡规和直螺纹塞规。

2)直螺纹套筒的加工与检验

①直螺纹套筒的尺寸,应与钢筋端头直螺纹的牙形与牙数匹配,并应满足承载力略高于钢筋母材的要求。直螺纹套筒的加工应在专业工厂进行;各种套筒的外表面,均有明显的钢筋级别及规格标记;套筒加工后,其两端直孔必须用与其相应的塑料密封盖封严。

②直螺纹套筒的验收,应检查:套筒的规格、型号与标记;套筒的内螺纹圈数、螺距与齿高;螺纹有无破损、歪斜、不全、锈蚀等现象。套筒检验的重要一环是用直螺纹塞规检查同规格套筒的加工质量,见示意图。当套筒大端边缘在直螺纹塞规大端缺口范围内时,套筒为合格品。

③套筒须有检验报告、出厂合格证及抽检报告,钢筋套丝加工及接头连接须符合《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

3)钢筋直螺纹的加工与检验

①钢筋下料时,应采用无齿锯切割,其端头截面应与钢筋轴线垂直,并不得翘曲。将钢筋两端卡于套丝机上套丝。钢筋套丝所需的完整牙数见下表。套丝时要用水溶性切削冷却润滑液进行冷却润滑。对大直径钢筋要分次车削到规定的尺寸,以保证丝扣精度,避免损坏梳刀。

钢筋套丝完整牙数的规定值

②钢筋直螺纹的检查:对已加工的丝扣端要用牙形规及卡规逐个进行自检,见示意图。要求钢筋丝扣的牙形必须与牙形规吻合,小端直径不超过卡规的允许误差,丝扣完整牙数不得小于规定值。不合格的丝口,要切掉后重新套丝。然后要有质检员按3%的比例抽检,如有一根不合格,要加倍抽检。

③直螺纹检查合格后,一端拧上塑料保护帽,另一端拧上钢套筒与塑料封盖,并用扭距扳手将套筒拧至规定的力矩,以利保护与运输。

4)直螺纹钢筋的连接与检验

①连接钢筋前,将下层钢筋上端的塑料保护帽拧下来,露出丝扣,并将丝扣上的水泥浆等污物清理干净。

②连接钢筋时,将已拧套筒的上层钢筋拧到被连接的钢筋上,并用扭力扳手按下表规定的力矩值把钢筋接头拧紧,直至扭力扳手在调定的力矩值发出响声,并随手画上油漆标记,以防有的钢筋接头漏拧。力矩扳手每半年应标定一次。

③钢筋拧紧力矩的检查:首先目测已做油漆标记的钢筋接头丝口,如发现有一个完整丝口外露,应重新拧紧或进行加固处理。然后用质检用的扭力扳手对接头质量进行抽检,抽检数量对梁、柱构件为每根梁、柱1个接头;对板、墙、基础构件为3%(但不少于3个)。抽检结果要求达到规定的力矩值。如有一种构件的一个接头达不到规定值,则该构件的全部接头必须重新拧到规定的力矩值。

④钢筋接头强度的检查:在正式连接前,按每种规格钢筋接头每500个为一批,做3个接头试样,做拉伸试验。当接头试件达到下列要求时,即为合格接头:

a.屈服强度实测值不小于钢筋的屈服强度标准值;

b.抗拉强度实测值与钢筋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小于1.35倍,异径钢筋接头以小直径抗拉强度实测值为准。

c.如有一个直螺纹套筒接头不合格,则该构件全部接头采用电弧贴角焊缝方法加以补强,焊缝高度不小于5㎜。

5)钢筋连接的组批原则及取样规定

在正式施工前,按同批钢筋、同种机械连接形式的接头试件不少于3根,同时对应截取接头试件的母材,进行抗拉强度试验。

接头的现场检验按验收批进行,同一施工条件下采用同一批材料的同等级、同形式、同规格的接头每500个接头为一验收批,不足500个接头也按一批计,每一验收批必须在工程结构中随机截取3个试件做单向拉伸试验,在现场连续检验10个验收批,其全部单向拉伸试件一次抽样均合格时,验收批接头数量可扩大一倍。

截取的部位的钢筋,能替换的重新换掉GB 15579.4-2014 弧焊设备 第4部分:使用期间的检查和试验 (IEC 60974-4:2010,IDT),不能替换的采用帮条焊接方法加以补强。

1.1钢筋的品种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

1.2钢筋的表面必须清洁。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经除锈后仍留有麻点的钢筋,严禁按原规格使用。钢筋表面应保持清洁。

l.3钢筋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锚固长度、接头位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1.4钢筋接头的机械性能结果安徽省某市某天然气利用工程(中压a级)施工组织设计,必须符合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及验收的专门规定。

2.1缺扣、松扣的数量不超过绑扣数的10%,且不应集中。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