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桩技术交底书(施工队)

钻孔桩技术交底书(施工队)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
资源大小:139.78K
资源类别:技术交底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钻孔桩技术交底书(施工队)

封口钢板,使混凝土快速落下,迅速落至孔底并把导管裹住,保证首批初灌混凝土将导管埋深不小于1m,在此过程中,混凝土罐车应快速不间断出料。

灌注开始后,连续进行,严禁中途停灌。边浇筑混凝土边提升导管和拆除上一节导管,拆除导管时动作要快,不宜超过15分钟,使混凝土经常处于流动状态,每根桩浇筑时间控制在首盘混凝土初凝时间内完成,一般控制在2小时以内。导管提升前须检测孔深,导管提升时,保持位置居中,提升速度不能过快,保持导管埋深2~6m。灌注过程中技术员须填写混凝土灌注记录表。

为确保桩顶质量,在桩顶设计高程上超灌0.8m,待混凝土凝固后凿除。施工用的孔口钢护筒,在灌筑结束后,混凝土初凝前拔出。

二、钻孔桩常见事故的预防及处理

翠竹园文明施工施工组织设计2.1常见的钻孔事故及处理方法

各种钻孔方法都可能发生坍孔事故,坍孔的特征是孔内水位突然下降,孔口冒细密的水泡,出渣量显著增加而不见进尺,钻机负荷显著增加等。

①泥浆相对密度不够及其它泥浆性能指标不符合要求,使孔壁未形成坚实泥皮。

②由于出渣后未及时补充泥浆,或孔内出现承压水,或钻孔通过砂砾等强透水层,孔内水流失等而造成孔内水头高度不够。

③护筒埋置太浅,下端孔口漏水、坍塌或孔口附近地面受水浸湿泡软,或钻机直接接触在护筒上,由于振动使孔口坍塌,扩展成较大坍孔。

④在松软砂层中钻进进尺太快。

⑤提出钻锥钻进,回转速度过快,空转时间太长。

⑥水头太高,使孔壁渗浆或护筒底形成反穿孔。

⑦清孔后泥浆相对密度、粘度等指标降低,用空气吸泥机清孔泥浆吸走后未及时补浆,使孔内水位低于地下水位。

⑧清孔操作不当,供水管嘴直接冲刷孔壁、清孔时间过久或清孔停顿时间过长。⑨吊入钢筋骨架时碰撞孔壁。 (2)坍孔的预防和处理

①发生孔口坍塌时,可立即拆除护筒并回填钻孔,重新埋设护筒再钻。

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交底书

②如发生孔内坍塌,判明坍塌位置,回填砂和粘质土(或砂砾和黄土)混合物到坍孔处以上1m~2m,如坍孔严重时应全部回填,待回填物沉积密实后再行钻进。

③清孔时应指定专人补浆,保证孔内必要的水头高度。供水管最好不要直接插入钻孔中,应通过水槽或水池使水减速后流入钻中,可免冲刷孔壁。应扶正吸泥机,防止触动孔壁。不宜使用过大的风压,不宜超过1.5~1.6倍钻孔中水柱压力。

④吊入钢筋骨架时应对准钻孔中心竖直插入,严防触及孔壁。

各种钻孔方法可能发生钻孔偏斜事故。

①在有倾斜的软硬地层交界处,岩面倾斜钻进

②扩孔较大处,钻头摆动偏向一方。

③钻机底座未安置水平或产生不均匀沉陷、位移。

④钻杆弯曲,接头不正。

①安装钻机时要使转盘、底座水平,起重滑轮缘、固定钻杆的卡孔和护筒中心三者应在一条竖直线上,并经常检查校正。

②由于主动钻杆较长,转动时上部摆动过大。必须在钻架上增设导向架,控制杆上的提引水龙头,使其沿导向架对中钻进。

③钻杆接头应逐个检查,及时调正,当主动钻杆弯曲时,要用千斤顶及时调直。

扩孔比较多见,一般表局部的孔径过大。在地下水呈运动状态、土质松散地层处或钻锥摆动过大,易于出现扩孔,扩孔发生原因与坍孔相同,轻则为扩孔,重则为坍孔。若只孔内局部发生坍塌而扩孔,钻孔仍能达到设计深度则不必处理,只是混凝土灌注量大大增加。若因扩孔后继续坍塌影响钻进,应按坍孔事故处理。

缩孔即孔径的超常缩小,一般表现为钻机钻进时发生卡钻、提不出钻头或者提外鸣叫的迹象。缩孔原因有两种:一种是钻锥焊补不及时,严重磨耗的钻锥往往钻出较设计桩径稍小的孔;另一种是由于地层中有软塑土(俗称橡皮土),遇水膨胀后使孔径缩小。各种钻孔方法均可能发生缩孔。为防止缩孔,前者要及时修补磨损的钻头,后者要使用失水率小的优质泥浆护壁并须快转慢进,并复钻二三次;或者

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交底书

使用卷扬机吊住钻锥上下、左右反复扫孔以扩大孔径,直至使发生缩孔部位达到设计要求为止。对于有缩孔现象的孔位,钢筋笼就位后须立即灌注,以免桩身缩径或露筋。

①护筒埋置太浅,回填土夯实不够,致使刃脚漏浆。

②护筒制作不良,接缝不严密,造成漏浆。

③水头过高,水柱压力过大,使孔壁渗浆。

护筒漏浆,应按前述有关护筒制作与埋设的规范规定办理。如接缝处漏浆不严重,可由潜水工用棉、絮堵塞,封闭接缝。如漏水严重,应挖出护筒,修理完善后重新埋设。

2.2钻孔桩断桩常见事故及处理

2.2.1首批混凝土封底失败

(1)事故原因和预防措施

①导管底距离孔底太高或太低

原因:由于计算错误,使导管下口距离孔底太高或太低。太高了使首批砼数量不够,埋不了导管下口(1米以上)。太低了使首批砼下落困难,造成泥浆与混凝土混合。 预防措施:准确测量每节导管的长度,并编号记录,复核孔深及导管总长度。也可将拼装好的导管直接下到孔底,相互校核长度。

原因:由于计算错误,造成首批砼数量不够,埋管失败。

预防措施:根据孔径、导管直径认真计算和复核首批砼数量。

原因:首批砼和易性太差,翻浆困难。或坍落度太大,出现离析现象。

预防措施:做好配合比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和易性。

 导管密封性差,在首批砼灌注后,由于外部泥浆压力太大,渗入导管内,造成

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交底书

 首批混凝土封底失败后,应拨出导管,提起钢筋笼,立即清孔。

2.2.2供料和设备故障使灌筑停止

(1)事故原因和预防措施

原因:由于设备故障,混凝土材料供应问题造成停工较长时间,使混凝土凝结而断桩。

预防措施:施工前应做好过程能力鉴定,对于部分设备考虑备用;对于发生的事故应有应急预案。

①如断桩距离地面较深,考虑提起钢筋笼后重新成孔。

②如断桩距离地面较浅,可采用接桩。

③如原孔无法利用,则回填后采取补桩的办法。

2.2.3灌筑过程中坍孔

(1)事故原因和预防措施

原因:由于清孔不当、泥浆过稀、下钢筋笼时碰撞孔壁、致使在灌注过程中发生坍孔。

①如坍孔并不严重,可继续灌注,并适当加快进度。

②如无法继续灌注,应及时回填重新成孔。

2.2.4导管拨空、掉管

原因:由于测量和计算错误,致使灌注砼时导管拨空,对管内充满泥浆;或导管埋深过少,泥浆涌入导管。

预防措施:应认真测量和复核孔深、导管长度;应对导管埋深适当取保守数值。

原因:导管接头连接不符合要求;导管挂住钢筋笼,强拉拉脱等。

预防措施:每次拆管后应仔细重新连接导管接头;导管埋深较大时应及时拆管。

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交底书

①混凝土面距离地面较深时应重新成孔。

②混凝土面距离地面较浅可采取接桩办法。

2.2.5灌注过程中混凝土上升困难、不翻浆 (1)事故原因

①混凝土灌注间隔时间太长,灌注停顿,混凝土流动性变小。

④在灌注将近结束时,由于导管内混凝土柱高减小,超压力降低。

⑤导管外的泥浆及所含渣土稠度增加,相对密度增大。

①提起导管,减少导管埋深。

②接长导管,提高导管内混凝土柱高。

③可在孔内加水稀释泥浆,并掏出部分沉淀土。

2.2.6灌注高度不够

原因:测量不准确;桩头预留量太少。

预防措施:可采用多种方法测量,确保准确;桩头超灌预留量可适当加大。

3.1钻孔作业过程中,观察主机所在地面和支腿支承处地面变化情况,发现下沉现象应及时停机处理。因停机时间较长时,应将套管口保险钩挂牢;

3.2发生卡钻时,不能强提,应查明原因,尽快处理;

3.3发生卡钻、掉钻时,严禁人员进入没有护筒或其他防护设施的钻孔内。必须进入有防护设施的钻孔时,确认钻孔内无有害气体和备齐防毒、防溺、防埋等安全设施后,方可进入,并专人负责现场指挥。

3.4旋挖钻机场内转移前,预先对转移线路进行检查,根据转移路线状况,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转移时专人指挥。

3.5钻机操作人员必须穿绝缘胶鞋,戴安全帽。

3.6钻进过程中随时注意孔内有无异常情况,钻架是否倾斜,各连接部位螺

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交底书

3.7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当导管内混凝土不满,含有空气时,后续混凝土要徐徐灌入,不可整个地灌入漏斗和导管,以免在导管内形成高压气囊,使混凝土灌不下去。导管提升不能过猛,防止导管拉断,同时也防止导管提离混凝土面,造成断桩事故。

3.8钢筋笼吊装前,采取措施防止其发生过大的变形。

3.9钢筋笼孔口连接时,孔内钢筋笼应固定牢靠,钢筋连接人员与其中操作人员应协调一致。

3.10浇筑水下混凝土时,搭设浇筑作业平台,并设井口防护,确保施工操作人员的安全。

3.11拆卸导管时,在导管完全松开后,方可吊移开;采用人工抬运导管时,应有防滑措施。

3.12现场施工过程中严格安全生产检测制度。包括工前的安全检查、定期安全生产检查、经常性的安全检查、专业性的安全检查、季节性、节假日安全生产专项检查。

浦东新区“某新苑Ⅱ标段”地下车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共58页)4.1坚持做到“少破坏、多保护、少扰动、多防护、少污染、多防治”的环保目标。

4.2明确环水保条款、责任,确保环保工程建设质量,并定期整理环保、水保执行情况。

4.4在机械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少噪音,废气,废水及尘土等污染。以保障当地居民和施工人员的健康。

4.6夜间施工施工灯光集中照射,避免灯光扰民。

4.7现场的散水泥、白灰、砂石料等必须遮盖存放GBT50779-2022标准下载,废弃水泥、白灰等物应回收,避免扬尘。

4.8钻渣、泥浆须集中处理,严禁直接倾倒入河内。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