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小盘岭3#隧道二级技术交底明洞和洞门采用明挖施工方法,主要用挖掘机直接挖装,自卸车运输。施工遵循“纵向分段,水平分层、竖向放坡”的开挖原则。开挖前先施工坡顶截排水设施,开挖时边坡随挖随支护,做到开挖一层防护一层。同时做好明洞段内排水设施,杜绝坑内积水、软化基底。
明洞段开挖分两次施作,第一步竖向放坡开挖至明洞段上半断面处,第二步开挖明洞段下半断面,开挖采取分段开挖,逐段落底,至明暗洞分界里程处时,暗洞上中断面即可全面展开施工。明洞段二次衬砌采取仰拱超前、拱墙一次整体浇筑,安排在下半断面开挖落底后进行施工。
明洞段回填按照“纵向分段、水平分层、对称回填”的原则组织施工。安排在明洞段衬砌结束、结构砼达到设计强度并做好防水层和保护层后进行。
综合楼(土建)施工方案3.2.1Ⅲ、Ⅳ级围岩施工
3.2.2Ⅴ级围岩施工
下半断面初期支护施工后,及时施做仰拱,为了保证不影响前面掘进运输车辆通行,仰拱施工采用移动平台,平台上行车,平台下施工仰拱,作业平台如下图所示。每次施工长度为6米。
仰拱为C25防水砼,施工时首先清理干净开挖面上的松土、杂物等,经检查合格后灌筑砼。仰拱砼灌筑24h后施作仰拱回填砼。
隧道防排水设计采取防、排、堵相结合的综合治理原则,防水层由二次模注衬砌C30防水砼+无纺土工布和防水板组成,防水层外环向铺设φ50mmHDPE单壁打孔盲沟将水引入边墙两侧φ75mmHDPE双壁打孔波纹管集水,然后通过φ75mmPVC横向排水管将水引入两侧φ31.5厘米双壁打孔波纹管侧式排水管或φ40厘米双壁打孔波纹管中央排水管(中央排水管设置范围为;在洞口段由洞内向洞外下坡且设置有仰拱的路段)排出洞外,路面水通过路缘通缝式排水沟排出洞外,与洞外的天沟、排水沟、截水沟形成完整的排水系统。电缆沟底部设横坡及纵向集水沟,将可能流入电缆沟的水,通过纵向集水沟引出洞外。
铺设防水板前先切除凸出锚固、钢筋等,喷射砼找平。然后依次铺设土工布和防水板,防水板之问采用专用熔接器热熔粘结,结合部位不得小于100mm。防水板安装使用自制自行式简易工作台车铺设。每次铺设长度较衬砌长度长0.5m,以便下次铺设搭接焊牢。沉降缝及环向施工缝采用中埋式橡胶止水带进行防水;纵向施工缝采用水膨胀单液型密封剂防水。防水砼的抗渗等级≥S6。
隧道二次衬砌施工在仰拱施工和防排水施工完成后进行。具体施作时间由监控量测结果决定,即水平收敛速度小于0.15mm/d,或拱顶下沉速度小于0.1mm/d,围岩变形基本稳定后施作。
本隧道采用C30防水砼做二次衬砌,根据泵送砼施工工艺设计配合比,确保达到强度指标。
工作缝和沉降缝处按照设计位置安装好橡胶止水带,并固定牢,防止灌注砼时变形移位。严禁模板及堵头板损坏防水卷材,并设专人进行检查和粘补。
此外,砼的工作缝和防水卷材接缝错开1.0m以上。
砼拆模后及时进行养生,气温高时进行喷水养生,气温低时覆盖塑料薄膜保湿养生。
通风防尘主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类是有毒气体,主要来源于爆破炮烟和内燃机械废气;另一类是粉尘,主要来源于洞内开挖爆破和机械作业扬起的灰尘等。
3.7突水突泥段施工方法
本隧道GDK349+520~GDK349+575、GDK350+365~GDK350+485段,围岩破碎、富水,地表易汇水下渗,容易发生突水突泥风险。主要采取以下施工方法和安全措施
⑴加强该段地表沉降观测,地表下沉量在开挖工作面前方H+h(隧道埋深+隧道高度)开始,以隧道中线往两侧2~5米布设观测点,每个断面布设8个点,隧道的地表下沉、拱顶下沉和净空变化设置在同一断面上,GDK349+520~GDK349+575、GDK350+365~GDK350+485段每5米布设一个量测断面,净空变化布设1~2条基线,拱顶下沉布设1~3点;
⑵在进入该突水突泥段前,加强超前水平探孔的地质情况分析,及时按照设计要求施作超前长管棚和超前小导管支护。严格按照设计开挖,施工时采取短开挖、强支撑、勤量测、早封闭,做到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以策施工安全。
GDK349+520~GDK349+575段采用台阶法,采用Ⅳa级围岩拱墙格栅钢架,0.8m/榀。设置超前小导管φ42,环向间距0.5m,L=4.5m,纵向间距3.2m,径向注浆。GDK350+365~GDK350+485段采用台阶法,拱墙采用工18型钢钢架,1.0m/榀。设置直径42mm的超前小导管,L=4.5m,纵向间距3m,环向间距0.5m,径向注浆。
3.8浅埋易塌方段施工方法
本隧道设计GDK351+420~GDK351+500段、GDK351+500~GDK351+690段、GDK351+690~GDK351+870段等浅埋、围岩稳定性差易塌方段。主要采取以下施工方法和安全措施:
加强超前水平探孔的地质情况分析,及时按照设计要求施作超前长管棚或超强小导管支护。严格按照设计开挖,施工时采取短开挖、强支撑、早封闭,做到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以策施工安全。加强洞内围岩的监控量测,并及时对量测数据进行分析,以便掌握围岩的变化状态和及时采取支护措施。
GDK351+420~GDK351+500段段采用台阶法,拱墙采用工18型钢钢架,1.0m/榀。设置直径42mm的超前小导管,L=4.5m,纵向间距3m,环向间距0.5m,径向注浆。GDK351+500~GDK351+690段采用三台阶临时仰拱法、台阶法、CRD法施工,Ⅴ级围岩采用φ42mm小导管超前支护,L=4.5m,纵向间距3m,环向间距0.4m,径向注浆,工20a型钢钢架,纵向间距0.6米,其中GDK351+572~GDK351+627段拱部设置60mφ42。GDK351+690~GDK351+870段采用台阶法施工,拱墙采用工18型钢钢架,1.0m/榀。设置直径42mm的超前小导管,L=4.5m,纵向间距3m,环向间距0.5m,径向注浆。
⑴隧道施工必须遵循的原则:“有疑必探、不探不挖”,“先治水、短开挖、弱爆破、先护顶、强支护、早衬砌”的原则稳步前进.做好各分项、各分部作业前的超前预警、预报,对下部工序“不探明不挖、不探清楚不挖”,确实、准确了解地下(前方)的地质情况。
⑵超前地质预报形式:TSP203、超前钻孔。
4.2开挖、钻眼及爆破安全预防措施
将超前地质预测、预报纳入正常的施工工序中,根据地质、水文变化及时调整施工方法和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确保人员的安全,必须坚持“有疑必探、不探不挖”的原则。
⑴开挖人员或机械到达工作地点时,应首先检查工作面是否处于安全状态,并检查支护是否牢固,顶板和两帮是否稳定,如有松动的石、土块或裂缝应首先予以清除或支护,确保人员、机械在作业时的安全。
⑵人工开挖土质隧道时,操作人员必须互相配合,并保持必要的安全操作距离,并设有专人进行监控,一有动向立即通知作业人员撤离。
⑶挖掘机开挖土质隧道时,旋转半径内不得有其他机械和人员作业;作业时必须有专人指挥,密切观察山体状况,发现有响动立即撤离现场,操作中必须严格按照挖掘机操作规程实施。
⑷隧道施工采用机械开挖或浅孔控制爆破方法时,爆破后加强监测。防止震动引起坍塌。
⑴钻眼前,应首先检查工作面是否处于安全状态,灯光照明是否良好,支护、顶板及两帮是否牢固,有无松动的岩石,如有松动的岩石应及时支护或清除;检查加固操作平台,确保钻眼作业平台不变形不垮塌。
⑵机械凿岩时,必须采用湿式凿岩机。
⑶站在碴堆上作业时,应注意碴堆的稳定,防止滑坍伤人。
⑷风钻钻眼时,应先检查机身、螺栓、卡套、弹簧和支架是否正常完好;管子接头是否牢固,有无漏风;钻杆有无不直、带伤以及钻孔堵塞现象;湿式凿岩机的供水是否正常;干式凿岩机的捕尘设施是否良好,不合要求者应予修理或更换。
⑸带支架的风钻钻眼时,必须将支架安置稳固。风钻卡钻时应用板钳松动拨出,不可敲打,未关风前不得拆除钻杆,防止伤人。
⑹隧道的开挖应采取一切措施保护围岩的自承能力,主要采取光面爆破,预裂爆破或作爆破的机械辅助开挖方法,把对围岩、支护及衬砌的扰动减到最小程度。
⑺严禁在残眼中继续钻眼。
⑻钻孔台车进洞时要有专人指挥,认真检查道路状况和安全界限,其行走速度不得超过25m/min,台车在行走或待避时,应将钻架和机具都收拢到放置位置,就位后不得倾斜,并应刹住车轮,放下支柱,防止移动。
⑼各种机械的电缆线、水管、照明线路必须理顺、固定、严禁人踏、车压、所有用电的设备必须设专用闸箱,按“一机一闸一保护”安装实施。
⑽钻孔台车、风钻、电钻钻眼前应对设备工具作检查,不合格的须立即修理或更换,严禁带故障使用。
⑾不准在工作面拆卸修理钻孔台车、风钻、电钻。
⑿进洞施工人员必须戴安全帽、防护手套、穿工作服;电工和电钻工还应穿绝缘鞋和戴绝缘手套。
⑴隧道各部开挖后应根据围岩情况,选用有效支护以确保施工安全。
⑵作业人员均须配带必要的防护用品。
⑶机具设备应置于安全地段,喷射机、注浆机、水箱必须装置压力表和安全阀,定期进行耐压试验。
⑷施工期间、现场施工负责人,安全检查人员、技术员、旁站员等有关人员对支护各部进行定期检查。在不良地质地段每班应设专人随时检查,当发现支护变形或损坏时,应立即整修和加固;当变形或损坏严重时,应先将施工人员撤离现场,再行加固。
⑸施工中需短期停工,应将支护直抵工作面。
⑹无论采取什么方法支护,都必须保证牢固和安全性的要求。
⑺洞内支护,宜随挖随支护,支护至开挖面的距离一般不得超过4m;如遇石质破碎、风化严重和土质隧道时,应尽量减小支护工作面。当短期停工时,应将支撑直抵工作面。
⑻不得将支撑立柱置于废碴或活动的石头上,软弱围岩地段,松软地段的支柱应加强垫板或垫梁,并用木塞塞紧,保证支柱的承重不至于下沉。各排支撑要纵向联系横撑,使之连接牢固构成整体。
⑼安装钢支架、支撑时,宜选用小型机具进行吊装,吊装必须遵守起重吊装和高处作业等有关安全规定。
⑽喷锚支护时,危石应清除干净,脚手架应牢固可靠,喷射手应配戴防护用品;机械各部应完好正常,压力应保持在0.2Mpa左右;注浆管喷嘴严禁对人放置。注浆管、喷浆管应与机械连接牢固。电线必须采用绝缘电缆线并理顺敷设。实行“一机一闸一保护”。
⑾当发现已喷锚区段的围岩有较大变形或锚杆失效时,应立即在该区段增设加强锚杆,其长度应小于锚杆长度的1.5倍。如喷锚后发现围岩突变或围岩变形量超过设计允许值时,宜用钢支架支护。
⑿当发现测量数据有不正常变化或突变,洞内或地表位移值大于允许位移值,洞内或地面出现裂缝以及喷层出现异常裂缝、脱落时,均应视为危险信号必须立即通知作业人员撤离现场至安全地带。待制定处理措施后才能继续施工。
⒀支撑抽换、拆除时应“先顶后拆”,先设铺助支撑将横梁托稳后再进行,以防围岩松动坍塌。
⒁对开挖后自稳程度很差的围岩应采用或超前锚杆和挂网喷砼的办法加强临时支护。
⒂在不良地质隧道中喷锚支护应有钢架支撑备品,以应急需。
⒃应把喷层的异常裂缝作为主要安全检查内容之一,经常进行观察与检查,并作为施工危险信号引起警惕。
⒄喷锚地段的危石应及时处理完毕,脚手架、防护栏杆、照明设施应符合安全要求。
⒅采用干喷法施工时,应坚持采用综合防尘措施,工作面应设置水幕防尘,加强通风,降低粉尘浓度;作业人员必须加强个人防护,喷射手应配戴防护面罩、防水披肩、防护眼镜、防护口罩、乳胶手套。
⒆喷射机械必须定机、定人、定岗,认真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坚持交接班,并作好书面记录。
⒇向锚杆压注砂浆,压力应不大于设计值,注浆管喷咀,严禁对人放置,在未打开风阀前不得搬动或关启封盖。
⑴随着隧道各部开挖工作的推进,应及时进行衬砌或压浆,特别是洞门建筑的衬砌必须早施工、早完成,地质不良地段的洞口必须首先完成,并且对以上完成的衬砌要经常检查,发现有渗水、裂缝等情况立即处理。
⑶脚手架及工作平台的铺板,应钉铺结实。木板的端头,必须搭于支点上。高于2m的工作平台上应设置不低于1m的栏杆,防止作业人员不注意坠落;跳板上设防滑条。
⑷脚手架及工作平台上所站人数及堆置的建筑材料不准超过承重范围。
⑸在洞内作业地段倾卸衬砌材料时,人员和车辆不得穿行,且有专人指挥。
⑹机械转动部分应设置防护罩,电动机必须有接地装置,移动或修理机器及管线路时,应先停电,并切断电源、风源。
⑺安装、拆除模板、钢拱架时,工作地段应有专人监护指挥10kv变电站设备安装施工方案,拆下的模样板不得堆放在通道上,模板的放置必须稳定、牢固。人员与车辆不得穿行。
⑻拆除灌注混凝土模板内支撑时,应随拆随灌。当岩层破碎、压力过大地段的支撑不得拆除时,拱圈部分应用预制混凝土柱代替木杆予以拆换。
⑼压浆机在使用前应进行检查并试运转,各管路联接要牢固,紧密。压力要正常,操纵压浆喷嘴人员应配戴护目镜及胶坡手套,喷浆嘴必须支架支撑牢固,压浆时,操作人员必须注意喷嘴的脱落,并设法躲避;拨取时必须在撤离压力后进行,严禁带压力拨取;检修和清洗时,应停止运转,切断电路,关闭风门后,方准进行。
⑽砼灌注前,应全面检查模版及支架结构状况,检查钢筋绑扎是否牢固、开挖面有无悬石塌落,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灌筑作业。在捣固作业中,使用插入式振动器,则应穿胶鞋、带胶皮手套、软轴部分不得插入砼中,电源线接头必须良好,湿手不得接触电源开关。
⑾洞门衬砌时应先检查仰坡、边坡、坡顶有无裂缝,及时消除坡面危石,尤其是雨后更要认真检查,防止洞外坡面悬石坍塌。
⑿严禁在洞内熬制沥青阜新盛邦茗雅园高层模板施工方案,在洞外熬制时应远离人员和房屋集中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