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技术交底记录卡

质量技术交底记录卡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
资源大小:51.20K
资源类别:技术交底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质量技术交底记录卡

(一)、电杆基坑及基础埋设质量要求:

1、基坑施工前的定位应符合下列规定:

(1)、直线杆顺线行方向位移,线路不应超过设计档距的3%。直线杆横线路方向位移不应超过50mm。

(2)、转角、分支杆的横线路、顺线路方向的位移均不应超过50mm。

NB/T 14002.6-2016 页岩气 储层改造 第6部分:水平井分簇射孔作业要求3、双杆基坑应符合下列规定:

(1)、根开的中心偏差不应超过+30mm。

(2)、两杆坑深度宜一致。

4、基坑回填土的土块要敲碎,每回填500mm夯实一次,松散土质的基坑要采取加固措施。基坑回填应留有防沉土层。

5、电杆基坑底采用底盘时,底盘的圆槽面应与电杆中心线垂直。

(二)、电杆组立及绝缘子安装质量要求:

1、单电杆立好后应正直,位置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1)、直线杆、转角杆的横向位移不应小于50mm。

(2)、直线杆的倾斜,线路杆梢的位移不应大于杆梢直径的1/2。

(3)、转角杆应向外角预偏,紧线后不应向内角倾斜,向外角的倾斜,其杆梢位移不应大于杆梢直径。

2、终端杆立好后,应向拉线侧预偏,其预偏值不应大于杆梢直径。紧线后不应向受力侧倾斜。

3、杆立好应正直,位置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1)、直线杆结构中心与中心桩之间的横向位移,不应大于50mm;转角杆结构中心与中心桩之间的横、顺向位移,不应大于50mm;

(2)、迈步不应大于30mm;

(3)、根开不应超过+30mm。

4、螺栓的穿入方向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立体结构:水平方向由内向外;垂直方向由下向上。

(2)、对平面结构:顺线路方向,双面构件由内向外,单面构件由送电侧穿入或按统一方向;横线路方向,两侧由内向外,中间由左向右(面向受电侧)或按统一方向;垂直方向,由下向上。

5、线路单横担的安装,直线杆应装于受电侧;分支杆、90°转角杆(上、下)及终端杆应装于拉线侧。

6、横担安装应平直,安装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横担端部上下歪斜不大于20mm。

(2)、横担端部左右扭斜不大于20mm。

(3)、双杆的横担高差不大于开档5/1000;左右扭斜不大于横担总长度1/100。

7、瓷横担绝缘子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

(1)、直立安装时,顶部顺线路倾斜不大于10mm。

(三)导线架设质量要求:

(1)、不同金属、不同规格、不同绞向的导线,严禁在档距内连接。

(2)、在一个档距内,每根导线不应超过一个接头。

(3)、接头距固定点,不应小于0.5m。

(4)、导线在档距内的接头,采用钳压或液压(按设计要求)。

(5)、同型号导线的跳线采用并沟线夹,不同型号导线的跳线采用异型线夹;每相导线不应少于两个。原则上不采用缠接法。

(6)、导线接头的电阻,不应大于等长导线的电阻;档距内接头的机械强度,不应小于导线拉力的90%。

(7)、导线在同一处损伤,同时符合下列情况时,应将损伤处棱角与毛刺用0号砂纸磨光,可不作补修:钢芯铝绞线、钢芯铝合金绞线损伤截面积小于导线部分截面积的5%,且强度损失小于4%。

(8)、当导线在同一出损伤需进行修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损伤补修处理标准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损伤导致强度损失不超过总拉断力的5%,且截面积损失不超过导电部分总截面积的7%时

以缠绕或修补预绞线修理。

损伤的强度损失已超过总拉断力的5%,但不足17%,截面积损伤也不超过导电部分总截面积的25%时

②、采用缠绕处理时应符合下列规定:受损伤处的线股应处理平整;应选与导线同金属的单股线为缠绕材料,其直径不应小于2mm;缠绕中心应位于损伤最严重处,缠绕应紧密,受损伤部分应全部覆盖,其长度不应小于100mm。

(9)、导线在同一处损伤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将损伤部分全部割去,重新以直线续管连接:

①、损失强度或损伤截面积超过上表以补修管补修的规定。

②、连续损伤强度、截面积虽未超过上表以补修管补修的规定,但损失长度已超过补修管能补修的范围。

③、钢芯铝绞线的钢芯断一股。

④、导线出现灯笼的直径超过导线直径的1.5倍而又无法修复。

⑤、金钩、砍股已形成无法修复的永久变形。

(10)、导线的连接应将导线及跳线线夹、连接管的接触面用砂纸清除表面氧化层,涂上一层导电复合脂,才能连接。

(11)、钳压、液压应符合国家有关施工工艺标准。

10kV架空线路的导线紧好后,弧垂的误差不应超过设计弧垂的±5%。同档内各相导线弧垂要基本一致,水平排列的导线弧垂相差不应大于50mm。

(1)、导线的固定应牢固可靠:转角杆针式瓷瓶,导线应固定在转角外侧的槽内。

(2)、裸导线在绝缘子或线夹上固定应缠绕铝包带,缠绕长度应超出接触部分30mm,缠绕方向与外层线股的绞向一致。

(3)、线路采用悬垂线夹时,绝缘子应垂直地平面。

(4)、防震锤应垂直地平面,安装距离误差不应大于±30mm。

4、导线相间及与构架等的距离:

(1)、导线与拉线、电杆或构架间的净空距离,不应小于0.2m。

(2)、线路每相的过引线、引下线与邻相过引线或导线间净空距离,不应小于0.3m。

5、交叉跨越及对地距离:

(1)、导线对地面、建筑物、树木、铁路、道路、河流、管道、索道及各种架空线路的距离,应根据最高气温或风速情况下计算最大弧垂最大风偏。线路施工应计算导线架线后塑性伸长的影响。

(2)、导线对路面、水面、山坡、建筑物、树木等的垂直距离、水平距离必须符合《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的有关规定。

(3)、线路与弱电线路交叉,应符合《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的有关规定。

(4)、线路与铁路、道路、通航河流、管道、索道、人行天桥及各种架空线路交叉或接近,必须符合《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的有关规定。

(四)、断路器安装、杆上隔离开关安装质量要求

平台安装牢固可靠,水平倾斜度≤台架根开1%,安装高度符合设计要求;引线、设备线夹或设备端子符合设计要求;引下线绝缘距离大于200mm太湖大道南侧B3地块普通模板专项施工方案.doc,排列整齐、牢固。绝缘护套相序正确,牢固。

(五)、电缆敷设质量要求

(六)、接地施工质量要求

1、垂直接地体材料规格符合设计规定,镀锌件表面完好;接地体(顶面)埋深≥600mm,接地体间距离≥2倍接地体长度(5米);并符合设计要求。

2、水平接地体扁钢截面及厚度符合设计规定,采用镀锌件的锌层完好,埋深≥600mm;接地体与建筑物距离符合设计规定,通过道路时穿管保护,通过墙壁时的保护符合规范要求镇康某矿业露天铁矿山排土场公路施工组织方案,接地引出线刷防腐漆。

3、接地电阻符合设计要求。

(七)、设计另有技术要求的,以设计为准;其他监理程序祥见监理规划及细则。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