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跨现浇段支架设计交底

边跨现浇段支架设计交底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
资源大小:154.62K
资源类别:技术交底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边跨现浇段支架设计交底

加载过程共分五级:0——30﹪——50﹪——70﹪——100﹪——130﹪。

加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对各个压重载荷必须认真称量、计算和记录合肥某高层办公楼幕墙施工组织设计(微晶石幕墙_鲁班奖),由专人负责。

2)所有压重载荷应提前准备至方便起吊运输的地方。

3)在加载过程中,要求详细记录加载时间、吨位及位置,要及时通知测量组作现场跟踪观测。未经观测不能进行下一级荷载。每完成一级加载应暂停一段时间,进行观测,并对支架进行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停止加载,及时分析,采取相应措施。如果实测值与理论值相差太大应分析原因后再确定下一步方案。

4)加载全过程中,要统一组织,统一指挥,要有专业技术人员及负责人在现场协调。

5)每加载一级都要测试所有标记点的数据。如发现局部变形过大时停止加载,对体系进行补强后方可继续加载。卸载时每级卸载均待观察完成后,做好记录后再卸至下一级荷载,测量记录支架的弹性恢复情况。所有测量记录资料要求当天上报试验指导小组,现场发现异常问题要及时汇报。

支架卸载时仍采用分级方式进行,按照加载相反的顺序进行卸载。首先卸载进行超载预压的30%的部分,再卸载顶板混凝土重量,然后卸载腹板重量,最后卸载底板重量。

每卸下一级载荷,均对所有测点进行一次测量,并作详细记录,在数据分析时与加载时的挠度进行比较。

在砂袋吊装规程中,用2台25t汽车吊进行吊装。从两头向中间进行堆载预压。在吊装过程中,可用小型机械配合汽车吊,做到可用可行。

⑸观测点布置及沉降观测

纵桥向有五个断面:跨端0米、2米、4米、6米和跨端,从小里程到大里程方向,为I、II、III、IV、V断面;每个断面有5个点,分别为翼缘底、底板底两侧、底板中间,顺着线路前进方向,从左往右,为1—5号点。共25个点。具体点位布置如下图所示:

观测采用高精度水准测量仪和毫米塔尺进行观测沉降。为减小人为观测误差,应定人、定仪器观测,观测时间选择在早晨或傍晚,避免在强光、高温时进行。

加载前测量地基和支架原始标高,每级加载完成静载后分别测设支架和地基的沉降量和支架变形量,做好记录。满载后,连续两天观测,每天四次,直到48小时内累计沉降不超过2mm或24小时不沉降为止,可认为稳定。

预压时应注意测量支架的沉降量,并观测其沉降变化是否稳定。待沉降停止后,根据观测的数据计算出底模应设置的预拱度值调整底模。

在梁体浇注的过程中,要对支架做变形控制观测。支架沉降观测数据一定要及时准确,从而来判定支架的安全稳定。一旦观测结果过大或出现不正常情况时,要立即停止浇注,并让梁体上作业的人员全部离开现场,并继续进行沉降观测。根据结果分析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后再进行施工。

为准确设置施工预拱度,指导今后其余各跨支架预拱度的设置,根据预压卸载前后的实际测量的高程变化,确定支架的弹性变形和非弹性变形值。

A、荷载作用变形量计算

以变形量为纵轴Y,以观测间隔时间为横轴T,绘制不同点的变形速率图。以梁水平纵向为X轴,以不同点的弹性变形量为Y轴DB11/T 1233-2015 供暖节能气象等级.pdf,连接各点绘制出梁的纵向弹性变形曲线。

考虑到在支架上浇筑混凝土、施工及拆架后,上部结构要发生一定的下沉,产生一定的挠度,施工时采取预留预拱度控制,预拱度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A.拆架后上部结构及荷载作用产生的竖向挠度δ1。

B.支架在荷载作用下的弹性压缩δ2。(通过预压测量)

GBT 39246-2020 高密度聚乙烯无缝外护管预制直埋保温管件.pdfC.支架在荷载作用下的非弹性压缩δ3。(通过预压消除)

D.支架基底在荷载作用下的非弹性沉陷δ4。(通过预压消除)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