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设计技术交底P131、钢轨四、结构设计(二)轨道结构客专正线钢轨采用60kg/m U71Mn(K)无孔新轨,质量应符合《350km/h客运专线60kg/m钢轨暂行技术条件》(铁科技[2004]120号)及《客运专线250km/h和350km/h钢轨检验及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402号)的要求,线路按一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设计。
P162、轨道板四、结构设计(二)轨道结构本段轨道板长度可分为4962mm、4*56mm、36*5mm、5500mm,宽度为2400 mm、厚度为200mm,承轨台厚20mm。本段标准轨道板包括P4962、P4*56、P4*56A、P36*5、P4962A 5种,异型轨道板主要包括 P4*56B、 P36*5B、P5500 3种,标准轨道板设计图详见“哈大客专沈哈施通(轨)01”,异型轨道板设计图“哈大客专沈哈施通(轨)02”。采用双向预应力板,轨道板的制造验收应按照《客运专线铁路CRTS I型板式无砟轨道混凝土轨道板暂行技术条件》执行。轨道板结构设计另见轨道板技术交底文件。
P1*2、轨道板四、结构设计(二)轨道结构为减小梁端扣件间距,部分大跨连续梁及相邻简支梁梁端采用2种非标准轨道板P36*5B及P4*56B,详见各种连续梁及特殊跨度地段轨道板布置图。
P192、轨道板四、结构设计(二)轨道结构P36*5B非标准轨道板
0556 国家大剧院施工组织设计P202、轨道板四、结构设计(二)轨道结构P4*56B非标准轨道板
P214、底座及凸形挡台四、结构设计(二)轨道结构(1)路基上底座底座在路基基床表层上分段设置,标准底座宽3000mm、厚度300mm。路基中部通常每2块轨道板长度底座设置1道宽 20mm伸缩缝,伸缩缝对应凸形挡台中心并绕过凸形挡台,路基与桥梁过渡地段及板式轨道起终端底座每3块轨道板长度底座设置20mm伸缩缝,伸缩缝下部采用聚乙烯发泡板填充,上部50mm范围采用改性沥青软膏封闭;
P23(1)路基上底座四、结构设计(二)轨道结构底座采用C40钢筋混凝土,双层配筋,纵横向钢筋直径为φ14mm,其中纵向钢筋间距为150mm,横向钢筋间距为200mm.
P24(1)路基上底座四、结构设计(二)轨道结构排水管处底座较薄弱,为了控制该处底座混凝土裂缝产生和发展,设置箍筋及纵向加强钢筋,详见底座配筋图。图中按标准板缝底座长度配筋,非标准板缝地做长度相应调整。为了增加底座与砂浆调整层摩擦力,轨道板宽度范围底座顶面应进行横向拉毛,拉毛深度1mm。
P25(1)路基上底座四、结构设计(二)轨道结构在路基上底座伸缩缝处需要设置传力杆,传力杆结构另见"底座伸缩缝传力杆构造图",传力杆应工厂化统一制作,以保证质量。路基上无砟轨道线间排水采用底座设横向排水管的方式,直线地段每隔30m在两线轨道底座各预埋一道排水钢管,曲线地段每隔15m在曲线内侧轨道底座预埋一道排水钢管;钢管设1‰横向排水坡,底座排水钢管须满足相关技术条件的要求。线路两侧及线间路基表面采用纤维混凝土封闭,详见路基上排水设计图。
P27(2)箱型桥(无填土)上底座四、结构设计(二)轨道结构箱型桥地段底座范围内梁面不设防水层和保护层,轨道中心线2.6m范围内的梁面应进行拉毛处理,若未进行拉毛处理,现场应进行凿毛处理,凿毛时,见新面不应小于50%,保证梁面粗糙;梁体采用预埋套筒植筋与底座连接;底座范围外的梁面防水层、保护层设计参见桥梁设计图。 为了增加底座与砂浆调整层摩擦力,轨道板宽度范围底座顶面应进行横向拉毛,拉毛深度1mm。 底座采用采用C40钢筋混凝土,双层配筋,纵横向钢筋直径为φ14mm,其中纵向钢筋间距为150mm,横向钢筋间距为200mm。
P2*(2)箱型桥(无填土)上底座四、结构设计(二)轨道结构箱型桥地段底座范围内梁面不设防水层和保护层,轨道中心线2.6m范围内的梁面应进行拉毛处理,若未进行拉毛处理,现场应进行凿毛处理,凿毛时,见新面不应小于50%,保证梁面粗糙;梁体采用预埋套筒植筋与底座连接;底座范围外的梁面防水层、保护层设计参见桥梁设计图。 为了增加底座与砂浆调整层摩擦力,轨道板宽度范围底座顶面应进行横向拉毛,拉毛深度1mm。
P29(2)箱型桥(无填土)上底座四、结构设计(二)轨道结构底座采用采用C40钢筋混凝土,双层配筋,纵横向钢筋直径为φ14mm,其中纵向钢筋间距为150mm,横向钢筋间距为200mm。
P30(3)路基与箱型桥过渡段底座四、结构设计(二)轨道结构无填土箱型桥与路基过渡段混凝土底座连续布置,并向路基延伸至少1块板设置伸缩缝。为了保证斜交箱型桥与路基平顺过渡,在桥两端斜角部分轨道底座下设置宽4m、厚0.3m,长度约5m的C20钢筋混凝土基础。由于通常箱型桥上底座厚度为200mm,路基上底座厚度为300mm,在路基与箱型桥底座过渡处,底座钢筋进行了加强,并在路基上底座下部与箱型桥接触部位设置厚度为20mm的聚乙烯泡沫垫板。详见图示。
P31路基与箱型桥过渡处聚乙烯泡沫垫板示意图四、结构设计(二)轨道结构
P32(4)桥梁上底座(含桥台)四、结构设计(二)轨道结构除箱型桥外,通常简支梁、连续梁及其他型式桥梁上标准底座宽2*00m、厚度200mm。底座在梁面构筑并分段设置,每块轨道板长度底座设置20mm伸缩缝,伸缩缝对应凸形挡台中心并绕过凸形挡台,伸缩缝的设置与行车方向有关,详见布置图;底座范围内梁面不设防水层和保护层,轨道中心线2.6m范围内的梁面在梁场预制时应进行拉毛处理,若预制时未进行拉毛,现场应进行凿毛处理,凿毛时,见新面不应小于50%,保证梁面粗糙;梁体采用预埋套筒植筋与底座连接;底座范围外的梁面防水层、保护层设计另见桥梁设计图。
P33(4)桥梁上底座(含桥台)四、结构设计(二)轨道结构底座采用C40钢筋混凝土,纵横向钢筋直径为φ12, 双层配筋,纵横向钢筋间距为200x200mm,详见底座配筋图。为了增加底座与砂浆调整层摩擦力,轨道板宽度范围底座顶面应进行横向拉毛,拉毛深度1mm。
P34(4)桥梁上底座(含桥台)四、结构设计(二)轨道结构除大跨度梁为了减小梁端扣件间距采用异型板的简支梁外,通常32m简支梁轨道板布置采用1块P36*5+5块P4962+1块P36*5,24m简支梁轨道板布置采用1块P4*56A+3块P4*56+1块P4*56A。4.9m桥台采用P4*56A,5.5m桥台上采用P5500异型轨道板。连续梁桥上I型板式轨道主要按P4962、P36*5、P4*56及P4*56A 4种标准轨道板布置,为减小梁端扣件间距,部分大跨连续梁及相邻简支梁梁端采用2种异型轨道板P36*5B及P4*56B;当梁缝较大采用梁端异型轨道板扣件间距仍不能满足要求时,部分梁端底座悬出梁端0~6cm,详见各种跨度连续梁轨道板布置图。
P35(4)桥梁上底座(含桥台)四、结构设计(二)轨道结构桥梁上轨道板布置根据连续梁设计梁长计算,底座施工时,应实际测量梁缝宽度和梁长,当现场实际梁长与图示设计梁长不一致时,应根据实际梁长及实测梁缝宽度调整轨道板和板缝,桥梁内各轨道板间板缝宽度应在60~90mm之间;为了保证梁缝处扣件间距不超过最大控制值,当实测梁缝宽度大于控制梁缝宽度时,应根据实测梁缝宽度计算底座悬出长度,底座按其长度悬出梁端。连续梁及特殊梁跨梁详见各种跨度连续梁上轨道板布置图。
P37(4)桥梁上底座(含桥台)四、结构设计(二)轨道结构(5)底座伸缩缝底座伸缩缝宽20mm,伸缩缝对应凸形挡台中心并绕过凸形挡台, 伸缩缝下部采用聚乙烯发泡板填充,上部50mm范围采用改性沥青软膏封闭;伸缩缝的设置与行车方向有关,见右图;通常左右线伸缩缝方向正好相反。
P3*(4)桥梁上底座(含桥台)四、结构设计(二)轨道结构(6)凸形挡台 凸形挡台分圆形和半圆形,梁端及路基上无砟轨道结束端为半圆形,其余为圆形,半径为260mm,高度为260mm。凸形挡台内竖向钢筋在底座施工时与底座骨架的上、下层钢筋采用焊接方式连接,并与圆形或半圆形箍筋焊连。凸形挡台内门型钢筋应位于底座钢筋网内侧.
P40(7)底座及凸形挡台定位测量四、结构设计(二)轨道结构路基上曲线超高地段轨道横断面图
P41(7)底座及凸形挡台定位测量四、结构设计(二)轨道结构无填土箱型桥上曲线超高地段轨道横断面图
P42(7)底座及凸形挡台定位测量四、结构设计(二)轨道结构桥梁上曲线超高地段轨道横断面图
P435、超高设置四、结构设计(二)轨道结构CRTS I型板式无砟轨道线路曲线超高均在底座上设置,采用外轨抬高方式,并在缓和曲线区段完成过渡。本线沈哈段客专正线曲线地段无砟轨道超高原则上按照铁集成〔2009〕*6号《关于新建客运专线铁路曲线超高设定的指导意见》中建议超高值设置,其中JD1002及JD1034 2处曲线由于设计缓和曲线长度采用困难值,超高若按照铁集成〔2009〕*6号建议值设置,超高时变率超限,因此该2处曲线按铁集成〔2009〕*6号超高设计原则进行调整,详见表4.5,区间其他曲线超高均按照铁集成〔2009〕*6号建议值设置,详见表4.4。
P445、超高设置四、结构设计(二)轨道结构车站前后的部分曲线由于列车停站时速度较低,曲线超高值若按照表4.5设置时曲线过超高将超限,因此对车站前后的部分曲线超高设置进行调整,车站前后需要调整超高的曲线及超高设计详见表4.6。
P456.排水设计四、结构设计(二)轨道结构(1)路基上a、路基上轨道线间排水采用在混凝土底座内预埋横向排水管的方式,其中直线地段每隔30m在两线轨道底座各预埋一道内径约φ114.3mm内壁涂塑钢管,设1%横向排水坡。曲线地段每隔15m在曲线内侧轨道底座预埋一道内径φ114.3内壁涂塑钢管,设1%横向排水坡,将水引入曲线内侧路基面。底座排水管施工时,应采取措施固定排水管位置,防止管道上浮或下沉;同时用封盖、胶带或其他材料封堵管口,防止施工时堵塞。钢管长度应准确下料,避免与侧模发生冲突。
P466.排水设计四、结构设计(二)轨道结构(1)路基上直线路基上轨道排水横断面图
P476.排水设计四、结构设计(二)轨道结构(1)路基上曲线路基上轨道排水横断面图
P4*6.排水设计四、结构设计(二)轨道结构(1)路基上轨道排水平纵断面图(直、曲线)
P496.排水设计四、结构设计(二)轨道结构(1)路基上b、轨道之间在C25混凝土封闭层表面设置高120mm(以底座边缘处为准计算)、宽200mm的C20混凝土挡水墙,每道排水管设一处,通常设置在底座中部,挡水墙应设在横向排水管下游,与线间混凝土封闭层一次作成,并避开封闭层横向伸缩缝。
P506.排水设计四、结构设计(二)轨道结构(1)路基上线路纵坡大于3‰时,两线间混凝土封闭层排水坡采用纵向排水坡,线间封闭层厚度不变。线路纵坡为平坡地段或坡度小于3‰地段,为了保证纵向排水顺畅,应通过调整两线间混凝土封闭层厚度设置不小于3‰的纵向排水坡,纵向排水坡采用单面坡,纵向排水坡最低点应在排水管位置。挡水墙设在横向排水管的下游端,以便汇聚线间纵向来水至横向排水管。采取混凝土封闭层顺坡时,挡水墙顶面距离底座底面的距离应与其他地段一致,即为210mm(底座边缘处)。详见图4.13。曲线地段,排水墙顶面高程不应超过底座内侧边缘高度。
P516.排水设计四、结构设计(二)轨道结构(1)路基上路基上混凝土封闭层及挡水墙示意图
P526.排水设计四、结构设计(二)轨道结构c、内壁涂塑排水钢管的规格为:内径∮114.3mm,壁厚为4㎜,长度3000mm。具体规格及要求执行《CRTS Ⅰ型板式无砟轨道路基底座排水钢管技术要求》。d、轨道线间及两侧路基表面用C25纤维混凝土封闭,其中轨道两侧混凝土厚度由底座处的60mm过渡到路肩100mm(过渡段长度≤*00mm);直线地段轨道之间混凝土厚度为110~90mm之间,混凝土顶面从线路中心至两侧底座设2‰排水横坡。曲线地段轨道之间混凝土厚度为130~90mm之间,混凝土顶面从线路外侧底座至内侧底座设2‰排水横坡。
P556.排水设计四、结构设计(二)轨道结构(2)桥梁上桥梁排水采用三列排水方式,底座内无需设置横向排水管三江湖石给排水管道施工方案,线间及两侧底座范围外桥面设置混凝土防水层及保护层另见桥梁设计图。
P566.桥梁上排水设计四、结构设计(二)轨道结构桥梁上轨道横断面图
P577、轨道电路绝缘四、结构设计(二)轨道结构轨道板采用环氧树脂涂层钢筋进行绝缘;在试验已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底座及凸形挡台钢筋不作绝缘处理。
P59五、主要建筑材料(一)混凝土底座及凸形挡台采用C40级混凝土,混凝土材料应满足《铁路混凝土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157号)、《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5]101号)和《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的相关技术要求。
P61五、主要建筑材料充填式垫板由注入袋及树脂浇铸体组成(晋)12J* 楼梯,用于轨道状态的精细调整。其技术性能应满足《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充填式垫板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74号)的要求及严寒地区的相关技术条件。(四)充填式垫板凸形挡台填充树脂为双组分聚氨酯材料。其技术性能应满足《客运专线铁路CRTS I型板式无砟轨道凸形挡台填充聚氨酯树脂(CPU)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74号)的要求及严寒地区的相关技术条件。凸形挡台填充树脂灌注袋应满足《客运专线铁路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和凸台树脂用灌注袋暂行技术条件》。(五)凸形挡台填充树脂
P62五、主要建筑材料采用聚乙烯泡沫塑料板或泡沫橡胶板填缝,上部5cm采用改性沥青软膏密封。(六)伸缩缝填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