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及接地安装技术交底_secret

防雷及接地安装技术交底_secret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
资源大小:97.79K
资源类别:技术交底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防雷及接地安装技术交底_secret

e在接地线引向建筑物内的入口处或检修用临时接地点处,均应刷白色漆后标以黑色符号,其符号标为“?”标志明显。

3.4.1.4明敷接地线安装:

当支持件埋设完毕,水泥砂浆凝固后,可敷设墙上的接地线。将接地扁钢沿墙吊起,在支持件一端用卡子将扁钢固定,经过隔墙时穿跨预留孔某智能化大厦设备、通风空调工程施工方案,接地干线连接处应焊接牢固。末端预留或连接应符合设计要求。

3.5防雷引下线暗敷设:

3.5.1防雷引下线暗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3.5.1.1引下线扁钢截面不得小于25mm×4mm;圆钢直径不得小于12mm。

3.5.1.2引下线必须在距地面1.5~1.8m处做断接卡子或测试点(一条引下线者除外)。断接线卡子所用螺栓的直径不得小于10mm,并需加镀锌垫圈和镀锌弹簧垫圈。

3.5.1.3利用主筋作暗敷引下线时,每条引下线不得少于二根主筋。

3.5.1.4现浇混凝土内敷设引下线不做防腐处理。

3.5.1.5建筑物的金属构件(如消防梯、烟囱的铁爬梯等)可作为引下线,但所有金属部件之间均应连成电气通路。

3.5.1.6从接闪器到接地体,引下线的敷设路径,应尽可能短而直。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不可能直线引下时,也可以弯曲,但应注意弯曲开口处的距离不得等于或小于弯曲部经线段实际长度的0.1倍。引下线也可以暗装,但截面应加大一级,暗装时还应注意墙内其它金属构件的距离。

3.5.1.7引下线的固定支点间距离不应大于2m,敷设引下线时应保持一定松紧度。

3.5.1.8引下线应躲开建筑物的出入口和行人较易接触到的地点,以免发生危险。

3.5.1.9利用混凝土柱内钢筋作为引下线时,必须将焊接的地线连接到首层、配电盘处并连接到接地端子上,可在地线端子处测量接地电阻。

3.5.1.10每栋建筑物至少有两根引下线(投影面积小于50㎡的建筑物例外)。防雷引下线最好为对称位置,例如两根引下线成“-”字形或“乙”字形,四根引下线要做“I”字形,引下线间距离不应大于20m,当大于20m时应在中间多引一根引下线。

3.5.2防雷引下线暗敷设做法:

3.5.2.1首先将所需扁钢(或圆钢)用手锤(或钢筋扳子)进行调直或抻直。

3.5.2.2将调直的引下线运到安装地点,按设计要求随建筑物引上,挂好。

3.5.2.3及时将引下线的下端与接地体焊接好,或与断接卡子连接好。随着建筑物的逐步增高,将引线敷设于建筑物内至屋顶为止。如需接头则应进行焊接,焊接后敲掉药皮并刷防锈漆(现浇混凝土除外),并请有关人员进行隐检验收,做好记录。

3.5.2.4利用主筋(直径不少于Φ16mm)作引下线时,按设计要求找出全部主筋位置,用油漆作好标记,距室外地坪1.8m处焊好测试点,随钢筋逐层串联焊接至顶层,焊接出一定长度的引下线,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00mm,做完后请有关人员进行隐检,做好隐检记录。

3.6.1避雷网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

3.6.1.1避雷应平直、牢固,不应有高低起伏和弯曲现象,距离建筑物应一致,平直度每2m检查段允许偏差3/1000。但全长不得超过10mm。

3.6.1.2避雷线弯曲处不得小于90°,弯曲半径不得小于圆钢直径的10倍。

3.6.1.3避雷线如用扁钢,截面不得小于48mm;如为圆钢直径不得小于8mm。

3.6.1.4焊接要求。

3.6.1.5遇有变形缝处应作煨管补偿。

3.6.2.1避雷线为圆钢,可将圆钢放开一端固定在牢固地锚的夹具上,另一端固定在绞磨(或倒链)的夹具上,进行冷拉调直。

3.6.2.2将调直的避雷线运到安装地点。

3.6.2.3将避雷线用大绳提升到顶部、顺直,敷设、卡固、焊接连成一体,同引下线焊好。焊接处的药皮应敲掉,进行局部调直后刷防锈漆及铜油(或银粉)。

3.6.2.4建筑物屋顶上有突出物,如金属旗杆,透气管、金属天沟、铁栏杆、爬梯、冷却水塔、电视天线等,这些部位的金属导体都必须与避雷网焊接成一体。顶层的烟囱应做避雷带或避雷针。

3.6.2.5在建筑物的变形缝处应做防雷跨越处理。

3.7.1避雷带应符合下列规定:

3.7.1.1避雷带(避雷线)一般采用的圆钢直径不小于8mm,扁钢不小于24mm×4mm。

3.7.1.2避雷带明敷设时,支架的高度为10~20cm,其各支点的间距不应大于1.5m。

3.7.1.3建筑物高于30m以上的部位,每隔3层沿建筑物四周敷设一道避雷带并与各根引下线相焊接。

3.7.1.4铝制门窗与避雷装置连接。在加工订货铝制门窗时应按要求甩出30cm的铝带或扁钢2处,如超过3m时,就需3处连接,以便进行压接或焊接。

3.7.2避雷带安装:

3.7.2.1避雷带可直接利用结构钢筋,并应与暗敷的避雷网或楼板的钢筋相焊接,所以避雷带实际上也就是均压环。

3.7.2.2利用结构圈梁里的主筋或腰筋与预先准备好的约20cm的连接钢筋头焊接成一体,并与柱筋中引下线焊成一个整体。

3.7.2.3圈梁内各点引出钢筋头,焊完后,用圆钢(或扁钢)敷设在四周,圈梁内焊接好各点,并与周围各引下线连接后形成环形。同时在建筑物外沿金属门窗、金属栏杆处甩出30cm长φ12mm镀锌圆钢备用。

3.7.2.4外檐金属门、窗、栏杆、扶手等金属部件的预埋焊接点不应少于2处,与避雷带预留的圆钢焊成整体。

3.7.2.5利用屋面金属扶手栏杆做避雷带时,拐弯处应弯成圆弧活弯,栏杆应与接地引下线可靠的焊接。

4.1避雷引下线和变配电室接地干线敷设

4.1.1.1暗敷在建筑物抹灰层内的引下线应有卡钉分段固定;明敷的引下线应平直、无急弯,与支架焊接处,油漆防腐,且无遗漏。

4.1.1.2变压器室、高低压开关室内的接地干线应有不少于2处与接地装置引出干线连接。

4.1.1.3当利用金属构件、金属管道做接地线时,应在构件或管道与接地干线间焊接金属跨接线。

4.1.2.2明敷接地引下线及室内接地干线的支持件间距应均匀,水平直线部分0.5~1.5m:垂直直线部分1.5~3m;弯曲部分0.3~0.5m。

4.1.2.3接地线在穿越墙壁、楼板和地坪处应加套钢管或其他坚固的保护套管,钢套管应与接地线做电气连通。

4.1.2.4变配电室内明敷接地干线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变配电室内明敷接地干线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4.1.2.4.1便于检查,敷设位置不妨碍设备的拆卸与检修:

4.1.2.4.2当沿建筑物墙壁水平敷设时,距地面高度250~300mm~与建筑物墙壁间的间隙10~15mm~

4.1.2.4.3当接地线跨越建筑物变形缝时,设补偿装置:

4.1.2.4.4接地线表面沿长度方向,每段为15~1OOmm,分别涂以黄色和绿色相间的条纹:

4.1.2.4.5变压器室、高压配电室的接地干线上应设置不少于2个供临时接地用的接线柱或接地螺栓。

4.1.2.5当电缆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时,电缆头的接地线应通过零序电流互感器后接地;由电缆头至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的一段电缆金属护层和接地线应对地绝缘。

4.1.2.6配电间隔和静止补偿装置的栅栏门及变配电室金属门铰链处的接地连接,应采用编织铜线。变配电室的避雷器应用最短的接地线与接地干线连接。

4.1.2.7设计要求接地的幕墙金属框架和建筑物的金属门窗,应就近与接地干线连接可靠,连接处不同金属间应有防电化腐蚀措施。

4.2.1.1建筑物顶部的避雷针、避雷带等必须与顶部外露的其他金属物体连成一个整体的电气通路,且与避雷引下线连接可靠。

4.2.2.1避雷针、避雷带应位置正确,焊接固定的焊缝饱满无遗漏,螺栓固定的应备帽等防松零件齐全,焊接部分补刷的防腐油漆完整。

5.1.1其它工程在挖土方时,注意不要损坏接地体。

5.1.2安装接地体时,不得破坏散水和外墙装修。

5.1.3不得随意移动已经绑好的结构钢筋。

5.2.1剔洞时,不应损坏建筑物的结构。

5.2.2支架稳注后,不得碰撞松动。

5.3防雷引下线明(明)敷设:

5.3.1安装保护管时,注意保护好土建结构及装修面。

5.3.2拆架子时不要磕碰引下线。

5.4.1遇坡顶瓦屋面,在操作时应采取措施,以免踩坏屋面瓦。

5.4.2不得损坏外檐装修。

5.4.3避雷网敷设后,应避免砸碰。

5.5避雷带与均压环:

预甩扁铁或圆钢不得超过30cm。

5.6.1拆除脚手架时,注意不要碰坏避雷针。

5.6.2注意保护土建装修。

5.7.1电气施工时,不得磕碰及弄脏墙面。

5.7.2喷浆前,必须预先将接地干线纸包扎好。

5.7.3拆除脚手架或搬运物件时,不得碰坏接地干线。

5.7.4焊接时注意保护墙面措施。

6.1.1接地体埋深或间隔距离不够。按设计要求执行。

6.1.2焊接面不够,药皮处理不干净,防腐处理不好,焊接面按质量要求进行纠正,将药皮敲净,做好防腐处理。

6.1.3利用基础、梁柱钢筋搭接面积不够,应严格按质量要求去做。

6.2.1支架松动,混凝土支座不稳固。将支架松动的原因找出来,然后固定牢靠;混凝土支座放平稳。

6.2.2支架间距(或预埋铁件)间距不均匀,直线段不直,超出允许偏差。重新修改好间距,将直线段校正平直,不得出出允许编差。

6.2.3焊口有夹渣、咬肉、裂纹、气孔等缺陷现象。重新补焊,不允许出现上述缺陷。

6.2.4焊接处药皮处理不干净,漏刷防锈漆。应将焊接处药皮处理干净,补刷防锈漆。

6.3防雷引下线暗(明)敷设

6.3.1焊接面不够,焊口有夹渣、咬肉、裂纹、气孔及药皮处理不干净等现象。应按规范要求修补更改。

6.3.2漏刷防锈漆,应及时被刷。

6.3.3主筋错位,应及时纠正。

6.3.4引下线不垂直,超出允许偏差。引下线应横平竖直。超差应及时纠正。

6.4.1焊接面不够,焊口有夹渣、咬肉、裂纹、气孔及药皮处理不干净等现象。应按规范要求修补更改。

6.4.2防锈漆不均匀或有漏刷处,应刷均匀,漏刷处补好。

6.4.3避雷线不平直、超出允许偏差,调整后应横平竖直,不得超出允许偏差。

6.4.4卡子螺丝松动,应及时将螺丝拧紧。

6.4.5变形缝处未做补偿处理,应补做。

6.5.1焊接面不够,焊口有夹渣、咬肉、裂纹、气孔等,应按规范要求修补更好。

6.5.2钢门窗、铁栏杆接地引线遗漏,应及时补上。

6.5.3圈梁的接头未焊,应进行补焊。

6.6避雷针制作与安装

6.6.1焊接处不饱满,焊药处理不干净,漏刷防锈漆。应及时予以补焊,将药皮敲净,刷上防锈漆。

6.6.2针体弯曲,安装的垂直度超出允许偏差。应将针体重新调直,符合要求后再安装。

6.7.1扁钢不平直,应重新进行调整。

6.7.2接地端子漏垫弹簧垫,应及时补齐。

6.7.3焊口有夹渣、咬肉、裂纹、气孔及药皮处理不干净等现象。应按规范要求修补更改。

6.8漏刷防锈漆处,应及时补刷。

6.9独立避雷针及其接地装置与道路或建筑物的出入口保护距离不符合规定。其距离应大于3m,当小于3m时,应采取均压措施或铺设卵石或沥青地。

6.10利用主筋作防雷引下线时,除主筋截面不得小于90m㎡外,其焊接方法可采用压力埋弧焊,对焊等;机械方法可采用冷挤压,丝接等,以上接头处可做防雷引下线,但需进行隐蔽工程检查验收。

7.1镀锌扁钢或圆钢材质证明及产品出厂合格证。

7.2防雷及接地施工预检、自检、隐检记录齐全。

7.3设计变更洽商记录、竣工图。

7.4防雷接地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记录。

8.1进入现场必须遵守安全生产六大纪律。

8.2电箱内电气设备应完整无缺,设有专用漏电保护开关,必须执行“一机一闸一漏一箱”。

8.3所有移动式电动工具,都应在二级漏电开关保护之中,电线无破损,插头插座应完整,严禁不用插头而用电线直接插入插座内。

8.4砖墙剔槽、打眼时,榔头不得有松动樊屯隧道测量施工方案,凿子应无卷边、裂纹。楼板、砖墙打透眼时,楼板下面、墙后,不得有人靠近。

8.5管道烧焊接时,要持特种操作证工作,开具动火申批手续,有监护人员和配备灭火器材。

8.6各类电动工具,要管好、用好,经常清洗、注油,严禁机械带“病”运转,各类防护罩应完整无缺。

8.7所有扶梯都应有防护脚、防滑绳,使用角度为600~700为宜,严禁使用缺档、断档扶梯。

8.8材料间、更衣室不得使用超过60w的灯泡,严禁使用碘钨灯和家用电加热器(包括电炉、电热杯、热得快、电饭煲)取暖、烧水、烹饪。

8.9电气设备所用保险丝的额定电流应与其负荷容量相适应。禁止用其他金属代替保险丝。

8.10办公室、更衣室等照明安装导线应用绝缘子固定,不准用花线、塑料胶质线乱拉。

江苏洋河酒厂包装物流中心玻璃幕墙施工方案8.11现场所用各种电线绝缘不准有老化、破皮、漏电等现象。

注:本记录一式两份,一份交底单位存,一份接受交底单位存。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