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装分项工程质量技术交底卡[1]3.3.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传输线路,应采用铜芯绝缘线或铜芯电缆,其电压等级不应低于交流250V,最好选用500V,以提高绝缘和抗干扰能力。
3.3.3为满足导线和电缆的机械强度要求,穿管敷设的绝缘导线,线芯截面最小不应小于1mm2;线槽内敷设的绝缘导线最小截面不应小于0.75mm2;多芯电缆线芯最小截面不应∮?.5mm2。
3.3.4穿管绝缘导线或电缆的总面积不应超过管内截面积的40%,敷设于封闭式线槽内的绝缘导线或电缆的总面积不应大于线槽的净截面积的50%。
3.3.5导线在管内或线槽内,不应有接头或扭结。导线的接头应在接线盒内焊接或压接。
JCT595-2017 干磨云母粉3.3.6不同系统、不同电压、不同电流类别的线路不应穿在同一根管内或线糟的同一槽孔内。
3.3.7横向敷设的报警系统传输线路如果采用穿管布线时,不同防火分区的线路不宜穿入同一根管内。采用总线制不受此限制。
3.3.9导线或电缆在接线盒、伸缩缝、消防设备等处应留有足够的余量。
3.3.10在管内或线槽内穿线应在建筑物抹灰及地面工程结束后进行。在穿线前应将管内或线槽内的积水及杂物清除干净,管口带上护口。
3.3.11敷设于垂直管路中的导线,截面积为50mm2以下时,长度每超过30m应在接线盒处进行固定。
3.3.12目前我国的消防事业发展很快,使用总线制线路控制的很多,对线路敷设长度,线路电阻均有要求,施工时应严格按厂家技术资料要求来敷设线路和接线。
3.3.13导线连接的接头不应增加电阻值,受力导线不应降低原机械强度,亦不能降低原绝缘强度,为满足上述要求,导线连接时应采取下述方法:
3.3.13.1塑料导线4mm2以下时一般应使用剥削钳剥削掉导线绝缘层,如有编织的导线应用电工刀剥去外层编织层,并留有约12mm的绝缘台,线芯长度随接线方法和要求的机械慷榷ā
3.3.13.2导线绝缘台并齐合拢,在距绝缘台约12mm处用其中一根线芯在另一根线芯缠绕5~7圈后剪断,把余头并齐折回压在缠绕线上,并进行涮锡处理。
3.3.13.3LC安全型压线帽:是铜线压线帽,分为黄、白、红三色,分别适用于1.0mm2、1.5mm2、2.5mm2、4mm2的2~4根导线的连接。其操作方法是:将导线绝缘层剥去10~13mm(按帽的型号决定),清除氧化物,按规定选用适当的压线帽,将线芯插入压线帽的压接管内,若填不实,可将线芯折回头(剥长加倍),填满为止。线芯插到底后,导线挡阌τ胙菇庸艿墓芸谄狡耄诿笨悄冢缓笥米ㄓ醚菇忧故导纯伞
3.3.13.4多股铜芯软线用螺丝压接时,应将软线芯扭紧做成眼圈状,或采用小铜鼻子压接,涮锡涂净后将其压平再用螺丝加垫紧牢固。
3.3.13.5铜单股导线与针孔式接线桩连接(压接),要把连接的导线的线芯插入接线桩头针孔内,导线裸露出针孔l~2mm,针孔大于线芯直径1倍时,需要折回头插入压接。如果是多股软铜丝,应扭紧涮锡,擦干净再压接。
3.3.13.6导线连接的包扎:
压线管内导线规格(mm2)
BV(铜芯) 色 配用压线
1.0 1.5 2.5 4.0 别 帽型号
选用橡胶(或塑料)绝缘带从导线接头始端的完好绝缘层开始,缠绕l~2个绝缘带幅宽度,再以半幅度重叠进行缠绕。在包扎过程中应尽可能的收紧绝缘带。最后在绝缘层上缠苐~2圈后,再进行回缠。然后再用黑胶布包扎,包扎时要衔接好,以半幅宽度过压边进行缠绕,同时在包扎过程中收紧胶布,导线接头处两端用黑胶布封严密。
3.3.14导线敷设连接完成后,应进行检查,无误后采用500V、量程为0~500M,线对地、线对屏蔽层等进行摇测,其绝缘电阻值不应低120r/min左右,读数时应采用1分钟后的读数为宜。
3.4火灾自动报警设备安装要求:
3.4.1进厂火灾自动报警设备应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对型号、数量、规格、品种、外观等进行检查,并提供给国家消防电子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有效的检测检验合格的报告,及其它有关安装接线要求的资料,同时与提供设备的单位办理进厂设备检查手续。
3.4.2点型火灾探测器、气体火灾探测器、红外光束火灾探测器的安装要求:
探测器的保护面积A和保护半径R
火灾探测 地面面积 房间高度 层顶坡度
器的种类 S h 琛15° 15°<琛30° >30°
(m2) (m) A(m2) R(m) A(m2) R(m) A(m2) R(m)
S≤80 h≤12 80 6.7 80 7.2 80 8.0
感烟探测器 6 h≤6 60 5.8 80 7.2 100 9.0 S≤30 h≤8 30 4.4 30 4.9 30 5.5 S>30 h≤8 20 3.6 30 4.9 40 6.3 3.4.2.3一个探测器区内需设置的探测器数量应按下式计算: N=式中N棗S棗A棗K棗 一个探测区域内所需设置的探测器数量(只),并取整数。一个探测区域的面积(m2);一个探测器的保护面积(m2);修正系数,重点保护建筑取0.7~0.9,其余取1.0 3.4.2.4在顶棚匕设置感烟、感温探测器时,梁的高度对探测器安装数量影响。 a梁突出顶棚高度小于200mm的顶棚上设置感烟、感温探测器时,可不考虑对探测器保护面积的影响。 c当梁突出顶棚的高度超过600mm,被梁隔断的每个梁间区域应至少设置一只探测器。 d当被梁隔断区域面积超过一只探测器的保护面积时,应视为一个探测区域,计算探测器的设置数量。 3.4.2.6探测器宜水平安装,如必须倾斜安装时,倾斜角不应大于45°。3.4.2.7房间被书架、设备或隔断等分隔,其顶部至顶棚或梁的距离小于房间净高的 探测器的保护面积A(m2) 梁隔断的梁间区域面积Q(m2) 一只探测器保护的梁 20 Q>128 30 Q>1812 60 Q>3624 80 Q>4832 探测器的 感烟探测器下表面距顶棚(或屋顶)的距离d(mm) 安装高度 顶棚(或屋顶)坡度è h 琛15° 15°<琛30° >30° (m) 最小 最大 最小 最大 最小 最大 h≤6 30 200 200 300 300 500 6 8 10 5%时,则每个被隔开的部分应设置探测器。 3.4.2.8探测器周围0.5m内,不应有遮挡物,探测器至墙壁、梁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m。 3.4.2.9探测器至空调送风口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m,至多孔送风顶棚孔口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m。(是指在距离探测器中心半径为0.5m范围内的孔洞用非燃烧材料填实,或采取类似的挡风措施)。 3.4.2.10在宽度小于3m的走道顶棚上设置探测器时,宜从中布置。感温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10m,感烟探测器安装间距不应超过15m,探测器至端墙的距离,不应大于探馄靼沧凹渚嗟囊话搿 3.4.2.11在电梯井、升降机井设置探测器时其位置宜在井道上方的机房顶棚上。 3.4.2.12下列场所可不设火灾探测器: a厕所、浴室等潮湿场所 b不能有效探测火灾的场所 c不便于使用、维修的场所 a密度大、比空气重的气体,如液化石油气应安装在下部,一般距地0.3m。且距气灶小于4mm的适当位置。 b人工煤气密度小且比空气轻,可燃气体探测器应安装在上方,距气灶小于8m的排气口旁处的顶棚上。如没有排气口应安装在靠近煤气灶梁的一侧,架高与探测器的关系见3.4.2.4条规定。 c其它种类可燃气体,可按厂家提供的并经国家检测合格的产品技术条件来确定其探测器的安装位置。 3.4.2.14红外光束探测器的安装位置,应保证有充足的视场,发出的光束应与顶棚保持平行,远离强磁场,避免阳光直射,底座应牢固地安装在墙上。 3.4.2.15其它类型的火灾探测器的安装要求,应按设计和厂家提供的技术资料进行安装。 3.4.2.16探测器的底座应固定可靠,在吊顶上安装时应先把盒子固定在主龙骨上或在顶棚上生根作支架,其连接导线必须可靠压接或焊接,当采用焊接时不得使用带腐蚀性的讣粒饨拥枷哂τ?.15m的余量,入端处应有明显标志。 3.4.2.17探测器确认灯应面向便于人员观察的主要入口方向。 3.4.2.18探测器底座的穿线孔宜封堵,安装时应采取保护措施(如装上防护罩)。 3.4.2.20探测器的头在即将调试时方可安装,安装前应妥善保管,并应采取防尘、防潮、防腐蚀等措施。 3.4.3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安装。 3.4.3.1报警区内的每个防火分区应至少设置一只手动报警按扭,从一个防火分区内的任何位置到最近一个手动火灾报警按扭的步行距离不应大于30m。 3.4.3.2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应安装在明显和便于操作的墙上,距地高度1.5m,安装牢固并不应倾斜。 3.4.3.3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外接导线应留有0.10m的余量,且在端部应有明显标志。 3.4.4端子箱和模块箱安装。 3.4.4.1端子箱和模块箱一般设置在专用的竖井内,应根据设计要求的高度用金属膨胀螺栓固定在墙壁上明装,且安装时应端正牢固,不得倾斜。 3.4.4.2用对线器进行对线编号,然后将导线留有一定的余量,把控制中心来的干线和火灾报警器及其它的控制线路分别绑扎成束,分别设在端子板两侧,左边为控制中心引来的干线,右侧为火灾报警探测器和其它设备来的控制线路。 3.4.4.3压线前应对导线的绝缘进行摇测,合格后再按设计和厂家要求压线。3.4.4.4模块箱内的模块按厂家和设计要求安装配线,合理布置,且安装应牢固端正,⒂杏猛颈曛竞拖吆拧 3.4.5火灾报警控制器安装。 3.4.5.1火灾报警控制器(以下简称控制器)接收火灾探测器和火灾报警按钮的火灾信号及其它报警信号,发出声、光报警,指示火灾发生的部位,按照预先编制的逻辑,发出控制信号,联动各种灭火控制设备,迅速有效的扑灭火灾。为保证设备的功能必须做到精心施工,确保安装质量。火灾报警器一般应设置在消防中心、消防值班室、警卫室及其它规ㄓ腥酥蛋嗟姆考浠虺∷?刂破鞯南允静僮髅姘逵Ρ芸艄庵鄙洌考淠谖薷呶隆⒏呤⒊就痢⒏葱云澹徊皇苷穸⒊寤鞯扔跋臁 3.4.5.2设备安装前土建工作应具备下列条件: a屋顶、楼板施工已完毕,不得有渗漏。 b结束室内地面、门窗、吊顶等安装。 c有损设备安装的装饰工作全部结束。 3.4.5.3区域报警控制器在墙上安装时,其底边距地面高度不应小于1.5m,可用金属膨胀螺栓或埋注螺栓进行安装,固定要牢固、端正,安装在轻质墙上时应采取加固措施。靠近门轴的侧面距离不应小于0.5m,正面操作距离不应小于1.2m。 3.4.5.4集中报警控制室或消防控制中心设备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a落地安装时,其底宜高出地面0.05~0.2m,一般用槽钢或打水台作为基础,如有活动地板时使用的槽钢基础应在水泥地面生根固定牢固。槽钢要先调直除锈,并刷防锈漆,安装时用水平尺、小线找好平直度,然后用螺栓固定牢固。 b控制柜按设计要求进行排列,根据柜的固定孔距在基础槽钢上钻孔,安装时从一端开始逐台就位,用螺丝固定,用小线找平找直后再将各螺栓紧固。 c控制设备前操作距离,单列布置时不应小于1.5m,双列布置时不应小于2m,在有人值班经常工作的一面,控制盘到墙的距离不应小于3m第09章屋面防水、保温防腐工程量计算与定额应用.pdf,盘后维修距离不应小于1m,控制盘排谐ざ却笥?m时,控制盘两端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m的通道。 d区域控制室安装落地控制盘时,参照上述的有关要求安装施工。 3.4.5.5引入火灾报警控制器的电缆、导线接地等应符合下列要求: a对引入的电缆或导线,首先应用对线器进行校线。按图纸要求编号,然后摇测相间、对地等绝缘电阻,不应小于20M. b导线引入线完成后,在进线管处应封堵,控制器主电源引入线应直接与消防电源连接,严禁使用接头连接,主电源应有明显标志。 c凡引入有交流供电的消防控制设备,外壳及基础应可靠接地,一般应压接在电源线的PE线上。 d消防控制室一般应根据设计要求设置专用接地装置作为工作接地(是指消防控制设备信号地域逻辑地)。当采用独立工作接地时电阻应小于4m2的绝缘铜线或独芯电缆,穿入;す芎螅蕉朔直鹧菇釉诳刂粕璞腹ぷ鹘拥匕搴褪彝饨拥靥迳稀O揽刂剖业墓ぷ鹘拥匕逡粮飨揽刂粕璞负突鹪直ň刂破鞯墓ぷ鹘拥叵哂Σ捎貌恍∮?mm2铜芯绝缘线穿入保护管构成一个零电位的接地网络,以保证火灾报警设备的工作稳定可靠。接地装置施工过程中GB55004-2021 组合结构通用规范及起草说明.pdf,分不同阶段应作电气接地装置隐检,接地电阻摇测,平面示意图等质量检查记录。 3.4.6其它火灾报警设备和联动设备安装,按有关规范和设计厂家要求进行安装接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