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沙坝一号隧道五级围岩开挖技术交底锚杆杆体采用φ22mm的螺纹钢,锚杆平直、无锈,使用前先除油污,砂浆采用中砂和R42.5水泥拌制,砂子粒径小于2.5mm;
砂浆配合比控制在(砂子:水泥)1:1~1:2之间,水灰比控制在0.38~0.45之间;砂浆拌合均匀,随拌随用,在砂浆初凝前使用完毕。
给水工程设备购置及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6.2.2.3砂浆锚杆施工方法
采用锚杆台车钻孔或风钻,钻孔的深度、方向和布置符合设计,孔深一般比锚杆稍长一些(10cm以上),孔径大于杆体直径15mm,钻孔完毕吹净孔内积水、积粉和岩碴。
6.2.3带排气装置的组合中空注浆锚杆:隧道拱部系统锚杆均采用带排气装置的中空注浆锚杆,中孔注浆锚杆直径为φ25mm,L=3.0mm,环向1.0m×纵向1.0m梅花型布置,带排气装置;杆体直径要均匀、一致,无严重的锈蚀、弯折;孔径要与锚杆直径相匹配,锚杆孔径应大于设计的锚杆直径15mm,孔深一般比锚杆稍长一些(10cm以上);孔向应按设计方向钻进,垂直岩面;锚杆规格、长度、直径符合设计要求,
钻孔方式同砂浆锚杆施工。检查导管孔达到标准后,安装锚杆并按设计比例配浆,采用电动注浆机注浆,注浆压力符合设计要求;一般按单管达到设计注浆量作为结束标准。
当注浆压力达到设计终压不少于20min,进浆量仍达不到注浆终量时,亦可结束注浆,并保证锚杆孔浆液注满。最后在综合检查判定注浆质量合格后,用专用螺帽将锚杆头封堵,以防浆液倒流管外。施工技术措施:锚杆插入前必须先用高压风清孔,锚杆必须装好锚头,边旋转边将锚杆送入眼孔,然后安装止浆塞、垫板、螺母;注浆压力控制在0.5~1.0Mpa,终压控制在2~2.5Mpa,排除孔内气体,确保孔内浆液饱满;锚杆规格、长度、直径符合设计要求,锚杆杆体除锈除油;锚杆布置形式符合设计要求,按要求定出锚杆位置,锚杆间距允许误差±150mm。锚杆与岩面基本垂直;锚杆垫板与孔口混凝土密贴。随时检查锚杆头的变形情况,紧固垫板螺帽。
6.2.5喷射砼施工工艺
采用28cm厚C25喷砼,拱墙采用锚网喷、仰拱采用素喷;拱墙喷砼中掺改性聚酯纤维,掺量为1.2kg/m3;C25每盘用量配合比为(水:水泥:砂:碎石:速凝剂)23.5:50:90:90:2.0kg。混凝土由洞外拌和站集中拌料,混凝土运输车运到工作面。喷射混凝土前,用水、高压风将松土或岩面粉尘和杂物进行清理,喷射作业分段、分片、由下而上顺序进行,初喷混凝土厚度3~5cm。锚杆、钢筋网、钢架等安装完后进行复喷混凝土作业,喷至设计厚度。施工技术措施:喷射混凝土水泥采用32.5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原材料计量要准确,杂质含量不超标,砂、石料、水泥、水的计量误差≯2%,速凝剂、纤维等外加剂的计量≯0.5%;设置控制喷混凝土厚度的标志;喷射前处理危石,检查开挖断面净空尺寸;采用搅拌机拌制混凝土;用高压水冲洗受喷面,当受喷面遇水易泥化时,用高压风吹净岩面;喷射作业分段(不超过6m)、分片(2.0m×2.0m)、分层(5~8cm),由下而上顺序进行;喷嘴与岩面垂直,距受喷面1.5~2.0m,倾斜角度不得大于10°,喷射时喷嘴需要反复缓慢地作螺旋划圈否则会使砼分离,表面不平整,且回弹率增加;施工中经常检查出料弯头、输料管和管路接头,发现堵管时立即关机。喷射砼拌和物的停放时间不得大于30分钟;每一次砼喷射完成后2小时后派专人进行洒水养护,每天养护2次,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
通过施工现场的监控量测,为判断围岩稳定性,支护、衬砌可靠性,二次衬砌合理
施作时间,以及修改施工方法、调整围岩级别、变更支护设计参数提供依据,指导日常施工管理,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
7.1量测项目、测试方法
量测项目在采用喷锚构筑法施工时必须进行,监控量测必测项目见下表:
全站仪采用非接触观测法
水准测量的方法,水准仪、钢尺
水准测量的方法,水准仪、塔尺
浅埋隧道必测(H0≤2b)
注:H0—隧道埋深;b—隧道最大开挖宽度。
净空变化、拱顶下沉和地表下沉(浅埋地段)等必测项目应设置在同一断面,其量测断面间距10m布设一个断面,每个断面两条水平收敛和一处拱顶下沉,具体布置参看布置图。
各项量测项目量测频率根据位移速度和量测断面距开挖面距离,分别按以下两表确定。当按两表选择量测频率出现较大差异时,取量测频率较高的作为实施的量测频率。
量测断面距开挖面距离(m)
注:b—隧道开挖宽度。
各项量测作业均应持续到变形基本稳定后2~3周结束。
7.4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与信息反馈
工程监控量测作为施工组织的核心内容之一,置于动态管理体系之中,具体包括监测、数据的整理分析和信息反馈等几个主要方面。
1)量测数据的整理、分析
数据整理:把原始数据通过大小顺序,用频率分布的形式把一组数据分布情况显示出来,进行数据的数字特征计算以及离群数据的取舍。
回归分析和曲线拟合:绘制量测数据的时态变化曲线图(即时态散点图)和距开挖面关系图。
在取得数据后,根据散点图的数据分布状况,选择合适的函数,对监测结果进行回归分析,预测该测点可能出现的最大位移值或应力值,预测结构的安全状况,防患于未然。还可通过插值法,在实测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函数近似的方法,求得符合测量规律而又未实测到的数据。
2)建立监测管理等级基准
建立监测变形管理等级标准,管理等级分三等,其等级划分及相应基准值见下表。
U0/3≤U≤2U0/3
注:U—实测位移值;U0—最大允许位移值。
3)建立快速信息反馈渠道
为确保监测结果的质量,加快信息反馈速度,建立快速信息反馈平台。设置监测小组,监测数据均由计算机管理,做到每日监测结果的及时上报。
4)信息反馈设计的主要内容
施工方法变更的建议;施工工序的更改;预留变形量的修改或确认;设计参数的修改或确认;辅助施工措施的选择与变更;周边环境的影响评估及辅助施工措施建议。
注:相对位移指实测位移值与两点间距离之比或拱顶下沉实测值与隧道宽度之比。
1、锚杆的孔位偏差为±150mm,深度误差不得大于±50mm,锚杆插入长度不得小于设计长度的95%,且应位于孔的中心,锚杆孔的深度要大于锚杆长度10cm,;锚杆孔距误差不得大于±150mm;锚杆保护层在采用水泥砂浆时不得小于8mm,其强度等级不低于M20;
3、喷射砼:石子最大粒径不大于15mm,含泥量不大于1%,泥块含量不大于0.25%;细骨料的模数大于2.5,砂中小于0.075mm的颗粒不大于20%,含泥量不大于3%,泥块含量不大于0.5%;喷射砼拌和物的坍落度控制在8~13cm;喷射砼平均厚度不小于28cm,厚度检查点数的80%及以上大于28cm,最小厚度不小于19cm。喷射砼的拱部回弹率不大于25%,边墙不大于15%,表面平整度用2米直尺检查,允许偏差为100mm。
5、钢筋网的网格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网格尺寸允许偏差为±10mm;钢筋网搭接长度应为1~2个网孔,允许偏差为±50mm。
6、超前小导管施工允许偏差:
现场技术人员及施工人员必须先熟悉本技术交底,并按照交底要求施工;对于不明确或有疑义的地方,及时与技术部联系。
施工完成后由安全生产部按交底要求进行自检,并按格式填写好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和分项工程质量验收纪录,报技术部验收。
1、各种施工、操作人员先进行岗前安全培训,做到持证上岗。班组在班前进行上岗交底、上岗检查、上岗记录的“三上岗”和每班一次的“一讲评”安全活动。
2、做好个人防护,进入施工现场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作业工程前,每个人必须检查自己的防护品,达到作业时安全可靠。施工人员,尤其是电工、电焊工、混凝土喷射手等严格按规定佩戴好防护用品。
3、电工、机械设备操作员、电焊工、爆破工等工种必须持证上岗,并且按照施工规定作业。
4、施工场地根据作业性质,作好安全警示牌和和所有《安全操作规程》上墙。
5、对所有电线线路的架设必须架在具有绝缘材料的支架上,且具备安全高度、距离。
6、机械作业时,在作业半径范围内严禁站人。
7、需要高空作业时,人员必须配带安全绳和安全带。
8、进入工地必须戴好安全帽,禁止穿高根鞋或拖鞋反循环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不允许赤膊作业。
9、对进行爆破作业时,安全员必须警笛,所有人必须处于安全警戒线以外。对爆破后的瞎炮必须派专业人员进行处理,处理结束达到安全可靠时,才可以进行下一步作业。
10、安全员必须在所有场地上24小时巡视,发现存在安全隐患情况,必须派人员进行处理后,方可允许人员靠近,情况严重时必须上报相关部门和负责人。
11、按消防部门的规定配足灭火器、消防栓等消防设施,并由当地消防部门检查认可后投入使用。定期进行消防检查和宣传教育,积极采取消防措施,防患于未然。
12、施工人员到达隧道工作面后,应首先检查工作面是否处于安全状态。支护、拱顶是否稳定,如有松动危石应清除并加以支护。
13、注浆管、高压水管、风管连接处必须牢固可靠,检查安全后方可作业。
14、各种运输设备不得人货混装,设备不准载人。装碴时,运碴车辆应停稳并制动DBJ50/T-286-2018标准下载,起动前应鸣笛。洞内运输车辆限速行驶。作业地段的行车速度不得大于15km/h,成洞地段行驶时速不得大于25km/h。洞内车辆行驶严禁超车。进洞车辆及内燃机械必须选用带净化装置或低污染的柴油机,汽油机械的车辆不得进洞作业。
15、在弃碴场安排推土机或装载机经常推碴,推碴时留适当的余碴,并安排卸碴指挥人员对自卸汽车进行卸碴指挥,确保自卸汽车倒车安全弃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