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技术交底

隧道技术交底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
资源大小:104.96K
资源类别:技术交底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隧道技术交底

(3)模板接头应整齐平顺;

(4)挡头板应按衬砌断面制作,挡头板与岩壁间隙应嵌堵紧密。施工中应随时测量、调整,使其符合要求。

城区过境段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5)模板表面应在浇注混凝土前涂刷专业脱模剂。

3.拆除拱架、墙架和模板,应符合以下要求:

(1)不承受外荷载的拱、墙,混凝土强度应达到5.0MPa或在拆模时混凝土表面和棱角不被损坏并能承受自重;

(2)承受围岩压力较大的拱、墙,封顶和封口的混凝土应达到设计强度100%;

(3)承受围岩压力较小的拱、墙,封顶和封口的混凝土应达到设计强度70%。

1.衬砌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满足设计要求。

2.混凝土拌和后,应尽快浇筑。浇筑时应使混凝土充满所有角落并充分进行捣固。混凝土应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送时,应确保混凝土在运送中不产生离析、损失及混入杂物。已经达到初凝的剩余混凝土,不得重新搅拌使用。

3.拱圈浇筑顺序应从两侧拱脚向拱顶对称进行,间歇及封顶的层面应成辐射状。与辅助抗道交汇处的拱圈应置于坑道两侧基岩上。

4.边墙施工时,必须将基底石渣、污物和基坑内积水排除干净,严禁向有积水的基坑内倾倒混凝土干拌和物。墙基松软时,应做加固处理。检查内容:小边墙平面位置、尺寸、墙底是否干净、纵向排水管安放位置,合格后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5.仰拱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结合拱圈施工抓紧进行,使结构尽快封闭;

(2)仰拱浇筑前应清除积水、杂物、虚渣等;

(3)应使用拱架模板浇筑仰拱混凝土。

(4)边墙基底以上1m范围内超挖,宜用与边墙相同标号混凝土同时浇筑。

(5)其余部位(包括仰拱),超挖在允许范围内可用与衬砌相同标号混凝土同时浇筑;超挖大于规定时,宜用片石混凝土或10号浆砌片石回填,不得用渣体随意回填,严禁片石侵入衬砌断面(或仰拱断面)。当围岩稳定并干燥无水时,可先用干砌片石回填,再在衬砌背后压浆。仰拱以上与路面基层以下部分应用浆砌片石或低标号混凝土回填。

1.二次衬砌的施作,应在围岩和锚杆支护变形基本稳定后进行。围岩变形较大,流变特性明显时,应加强初期支护并及早施作仰拱和二次衬砌。

2.二次衬砌施工前应作好下列准备工作:

(1)衬砌所用原材料的质量及其贮运方式应符合有关的规定;

(2)应做好地下水引排工作,仰拱及基础部位的虚渣及积水必须清理干净;

(3)防水层或喷层表面粉尘应清除并洒水湿润;

(4)施工用机具、拱架、模板台车等必须经过检查,并进行机械试运转。

3.二衬钢筋,现场监理工程师检查钢筋的规格、数量、几何尺寸、间距、焊缝长度、焊缝饱满度、搭接长度、预埋件数量和位置等。

4.灌筑作业应符合下列要求:

(1)由下向上依次灌筑。当设计规定需先灌筑拱圈时,应采取防止拱脚下沉措施,必要时,可架设纵向托梁;

(2)隧道有仰拱时,宜先灌筑仰拱。每段施工长度应根据地质情况确定;

(3)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的空隙,必须回填密实。

(4)调制混凝土拌和物时,水泥重量偏差不得超过±2%,集料重量偏差不得超过±5%,水及加气剂重量偏差不得超过±2%;拌制混凝土的最短时间(自全部材料装入时起至卸料时止的时间),应符合下表规定。

混凝土的最小拌制时间(s)

(5)混凝土浇筑前,必须清除模板上泥污杂物,且须用水湿润,确保模板不漏浆;

(6)二衬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控制好混凝土的塌落度和流动性、连续浇筑、以保证二衬混凝土内在质量及外观质量。当混凝土面超过拱顶时,泵管出口应埋设在混凝土面以下,保证拱顶所有的空间能饱满、密实。5.采用泵送混凝土时,应按下列要求办理:

(1)混凝土泵应连续运转;

(2)输送管道宜直,转弯宜缓,接头应严密;

(3)泵送前应润滑管道,润滑时采用按设计配合比拌制的水泥浆或按骨料减半配制的混凝土进行。

(4)混凝土应分层灌筑,每层灌筑的高度、次序、方向应根据搅拌能力、运输距离、灌筑速度、洞内气温和振捣等因素确定。

(5)二次衬砌的混凝土应连续灌筑,不得不间歇时,其间歇时间不应大于下表规定。

浇筑混凝土允许间歇时间(min)表

6.混凝土养护,应遵守下列规定:

(1)采用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其养护时间不得小于7d;掺有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

(2)加覆盖物或洒水。养护用水的温度应与环境温度基本相同。

(3)二次衬砌混凝土其强度达到2.5MPa时,方可拆模。

一)防、排水的施工,其中线、标高、断面尺寸、以及材料的标准、规格,必须符合设计及规范的要求。

1.挂防水布前,现场监理工程师检查初期支护混凝土表面土块是否清除干净,锚杆头和钢筋头是否切除,是否用手持砂轮机磨平,检查合格后进行防水布挂设,检查内容:防水布搭接宽度、焊接宽度、漏焊、假焊、烤焦、焊穿、布面和底层密贴情况。止水带、纵向排水管接头、顺直度和安放位置,合格后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1.隧道施工防排水设施应与营运防排水工程相结合。

2.隧道施工防排水工作应按防、截、排、堵相结合的综合治理原则进行。

3.隧道进洞前应先做好洞顶、洞口、辅助坑道口的地面排水系统,防止地表水的下渗和冲刷。

4.施工中应对洞内的出水部位、水量大小、涌水情况、变化规律、补给来源及水质成分等做好观测和记录,并不断改善防排水措施。

5.当防排水设计不符合实际情况,设计中有遗漏或施工中有增减时,要求施工单位应及时提请变更设计。

6.隧道防排水工程施工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拱部、边墙不渗水。

(2)路面不冒水、不积水,设备箱洞、车行横通道、人行横通道等处不渗水。

(3)洞内排水系统不淤积、不堵塞,确保排水通畅。

(4)严寒地区隧道衬砌背后不积水,路面、排水沟不冻结。

7.隧道两端洞口及辅助坑道洞(井)口应按设计要求及时做好排水系统;覆盖较薄和渗透性强的地层,地表积水应及早处理,并符合以下要求:

(1)勘探用的坑洼、探坑等应回填粘土,并分层夯实;

(2)洞顶上方如有沟谷通过且沟谷底部岩层裂缝较多,地表水渗漏对隧道施工有较大影响时,应及时用浆砌片石铺砌沟底,或用水泥砂浆勾缝、抹面;

(3)洞顶附近有井、泉、池沼、水田等,应妥善处理,不宜将水源截断、堵死;

(4)清理洞附近杂草和树丛,开沟疏导封闭积水洼地,不得积水;

(5)洞顶排水沟应与路基边沟顺接组成排水系统;

(6)洞外路堑向隧道内为下坡时,路基边沟应做成反坡,向路堑外排水,并宜在洞口3~5m位置设置横向截水设施,拦截地表水流入洞内;

(7)施工废水应通过管路及不透水的沟槽泄到隧道范围以外。

8.洞内顺坡排水,其坡度应与线路坡度一致,并满足下列要求:

(1)水沟断面应满足排除隧道中渗漏水和施工废水的需要;

(2)水沟位置宜结合结构排水工程设在隧道两侧或中心,并避免妨碍施工;

(3)经常清理排水设施,确保水路畅通。

9.洞内反坡排水,应采取下列措施:

(1)必须采取机械抽水;

(2)排水方式可根据距离、坡度、水量和设备等情况选用排水水沟或管路,或分段接力或一次将水排出洞外;

(3)视线路坡度分段开挖反坡排水沟。在每段下坡终点开挖集水坑,使水流至坑内,再用水泵将水抽到下段水沟流入下一个集水坑,这样逐段前进,将水排出洞外。反坡水沟坡度不宜小于0.5%;

(4)隧道较短时,可在开挖面附近开挖集水井,安装水泵,将水一次送出洞外;

(5)沟管断面、集水坑(井)的容积按实际排水量确定;

(6)抽水机的功率应大于排水量所需功率20%以上,并有备用抽水机;

(7)做好停电时的应急排水准备工作。

10.洞内有大面积渗漏水时,宜采有钻孔将水集中汇流引入排水沟。其钻孔位置、数量、孔径、深度、方向和渗水量等应作详细记录,以便在衬砌时确定拱墙背后排水设施的位置

1.洞内永久性防排水结构物施工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防排水结构物的断面形状、尺寸、位置和埋设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2)水沟坡面整齐平顺,水沟及检查井盖板平稳无翘曲。

(3)衬砌背后或隧底设置盲沟时,沟内以石质坚硬、不易风化且尺寸不小于15cm的片石充填,盲沟纵坡不宜小于1%。

(4)设置在软弱围岩区段的盲沟、有管渗沟,周侧应加做砂砾石反滤层或用无纺布包裹,不得堵塞水路。

(5)墙背泄水孔必须伸入盲沟内,泄水孔进口标高以下超挖部分应用同级混凝土或不透水材料回填密实。

(6)排水管接头应密封牢固,不得出现松动。

(7)隧底盲沟、有管渗沟及渗水滤层上方的回填,应满足路基施工的要求,墙背沟、管内应清除杂物,防止堵塞水路。

(8)严寒地区保温水沟施作时应有防潮措施,防止保温材料受潮,影响保温性能。修筑的深埋渗水沟,回填材料除应满足保温、透水性好的要求外,水沟周侧应用级配骨料分层回填,不得让石屑、泥砂渗入沟内。

(9)排水设施应设置在冻胀线以下。

2.衬砌背后设置排水暗沟、盲沟和引水管理,应根据隧道的渗水部位和开挖情况适当选择排水设施位置,并配合衬砌进行施工。施工中应防止漏水造成浆液流失;灌筑混凝土或压浆时,浆液不得浸入沟管内。

3.隧道的排水设施应配合衬砌进行,并应符合以下要求:

(1)侧沟与侧墙应联按牢固,必要时可在墙部加设短钢筋,使墙与沟壁联为一体;

(2)侧沟进水孔的孔口端应低于该处路面标高,路面铺筑时不得堵塞孔口;

(3)隧道内侧沟旁度设有集水井时,宜与侧沟、路面同时施工;

(4)采用先拱后墙法灌筑拱脚混凝土时,应在拱墙连接部预埋水管或预留过水通道,保证拱墙背环向暗沟或盲沟排水流畅;

(5)利用中心水沟(或侧沟)排水时,应在墙底预埋沟管,沟通中心水沟(或侧沟)与侧墙背后排水设施,在灌筑侧墙混凝土时不得堵塞预埋沟管;

(6)设在衬砌背后和隧底的纵横向排水设施,其纵横向坡应平顺,并配合其他作业同时施工;

(7)当隧底岩层松软有裂隙水时,应视具体情况加深侧沟或中心水沟的沟底,或增设横向盲沟,铺设渗水滤层及仰拱等。

4.衬砌的施工缝和沉降缝采用的橡胶止水带或塑料止水带防水时,施工中应符合下列要求:

(1)止水带不得被钉子、钢筋和石子刺破。如发现有割伤、破裂现象,应及时修补。

(2)在固定止水带和灌筑混凝土过程中应防止止水带偏移。

(3)加强混凝土振捣,排除止水带底部气泡和空隙,使止水带和混凝土紧密结合。

4)根据止水带材质和止水部位可采用不同的接头方法。对一橡胶止水带,其接头形式应采用搭接或复合接;对于塑料止水带的接头形式应用搭接或对接。止水带的搭接宽度可取10cm,冷粘或焊接的缝宽不小于5cm。

5.复合式衬砌中防水层的施工应满足下列要求:

(1)防水层应在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后,二次衬砌施作前进行。

(2)防水层铺设前,喷混凝土层表面不得有锚杆头或钢筋断头外露;对凸凹不平部位应修凿、喷补,使混凝土表面平顺;喷层表面漏水时,应及时引排。

(3)防水层可在拱部和边墙按环状铺设,并视材质采取相应的接合方法。塑料板用焊接,搭接宽度为10cm,两侧焊缝宽应不小于2.5cm;橡胶防水粘接时,搭接带为10cm,粘缝宽不小于5cm。

(4)防水层的接头处应擦净。塑料防水板应用与材质相同的焊条焊接;橡胶防水板应用粘合剂连接。涂刷胶浆应均匀,用量应充足;防水层的接头处不得有气泡、折皱及空隙,接头处应牢固,强度应不小于同质材料。

(5)防水层用垫圈和绳扣吊挂在固定点上,其固定点的间距,拱部应为0.5~0.7m,侧墙为1.0~1.2m,在凹凸处应适当增加固定点。点间防水层不得绷紧,以保证灌筑混凝土时板面与喷混凝土面能密贴。

(6)采用无纺布作滤层时,防水板与无纺布应密切叠合GTCC-087-2018 电气化铁路用70mm2~150mm2铜合金绞线,整体铺挂。

(7)开挖和衬砌作业不得损坏防水层,当发现层面有损坏时应及时修补。

(8)防水层铺设前,宜先行试铺,并加以调整。防水层在下一阶段施工前的连接部分,应保护不得弄脏和破损。

(9)防水层属隐蔽工程,二次衬砌灌筑前应检查防水层质量,做好接头标记,并填写质量检查记录。

6.停车带与正洞连接处的防排水工程应与正洞同进完成GB/T 38651.3-2020 公共信息标志载体 第3部分:安装要求,其搭接处应平顺,不得有破损和折皱。

7.中央水沟开挖清理完成后,现场监理工程师检查水沟的位置、沟底标高、沟底是否有软弱层、沟底纵坡,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后,进行下道工序中心水沟的安装,勾缝应饱满密实,水沟两侧应回填与调平层或仰供同等标号的混凝土。

为确保工程质量,每一位监理工程师应加强专业知识与管理知识学习,发挥监理工程师的积极作用,提高监理工作服务水平,要对施工过程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监督与检查、加强“事前”控制,随时对砂、碎石、水泥、钢筋等原材料进行抽检,不合格的严禁进场,砼、砂浆试块采用随机方式进行取样。“事中”巡视、旁站、跟踪监理,对隐蔽工程进行严格的工序检查,发现问题不解决,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通过巡视、旁站监理及中间检查,有效的保证每道工序的工程质量。使质量控制工作进一步落实,做到科学、规范的管理和控制。监理工程师的职责是除对工程施工按规范、标准进行严格控制外,还应做到热情服务,指导施工,及时发现施工安排中存在的不合理问题并帮助施工单位加以解决,才能对工程质量、进度与安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