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构件安装技术交底

预制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构件安装技术交底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
资源大小:38.40K
资源类别:技术交底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预制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构件安装技术交底

确认不超出偏差,方可进行柱头定位钢板的焊接。

3.2.6.2内柱(中柱)安装校正及定位:以柱子大面中心线为准,就位以后

四面支撑。用两台经纬仪分别支在相邻的两个柱面轴线上JTG/T3365-01-2020 公路斜拉桥设计规范,对准柱身轴线,校正垂

直偏差。观察校正柱身轴线时,要由下到上全高贯穿。当两台经纬仪从两个方向均

校正好以后,再检查另外两个面上的轴线,四面支撑牢固,即可将小柱头上的钢板

与定位钢板先焊接固定,然后再焊接主筋,进行二次校正。

3.2.6.3边柱、角柱安装、校正及定位:边、角柱安装只能在2~3个面上支

预方木,从楼层内拉紧花篮校正器进行校正。安装角柱时除校正后三面定位轴线,

还要对第四个面上的轴线进行检查,确保上下层柱子在节点处不产生歪扭、错位与

3.2.7脱勾之前必须将主筋及柱头定位,点焊固定好,防止因支撑不牢,拉

紧花篮螺栓彼此配合不协调,造成柱子翻倒。

3.2.8调整主筋、焊接:对在吊装过程中被碰撞的钢筋,在焊接前要将主筋

调直、理顺,使上下主筋位置正确,互相靠紧,便于施焊。当采用帮条焊时,应当

用与主筋级别相同的钢筋;当采用搭接焊时,应满足搭接长度的要求,分上下两条

双面焊缝。施焊时要求用两台电焊机,对角、对称、等速起弧,收弧基本同步。采

用断续焊,防止热影响导致应力不均,产生过大的变形,避免烧伤混凝土及主筋。

小柱头定位钢板项四面围焊。焊接完毕进行自检。质量符合焊接规程规定,填写施

工记录,注明焊工代号。柱子主筋焊完以后,待焊缝冷却,方可撤去支撑。这时要

复查纠偏:用经纬仪和线坠复查柱子的垂直度,控制在允许偏差范围以内,发现超

偏差,可用倒链进行校正,不得用大锤、撬根猛砸、硬撬,损伤主筋。

3.3.1起吊就位:按施工方案规定的安装顺序,将有关型号、规格的梁配套

码放,弹好两端的轴线(或中线),调直理顺两端伸出的钢筋。在柱子吊完的开间

内,先吊主梁再吊次梁,分间扣楼板。

3.3.1.1起吊:按照图纸上的规定或施工方案中所确定的吊点位置,进行挂

钩和锁绳。注意吊绳的夹角一般不得小于45°角。如使用吊环起吊,必须同时拴好

保险绳。当采用兜底吊运时,必须用卡环卡牢。挂好钩绳后缓缓提升,绷紧钩绳,

离地500mm左右时停止上升,认真检查吊具的牢固,拴挂安全可靠,方可吊运就位。

吊运单侧或局部带挑边的梁,要认真考虑其重心位置,避免偏心,防止倾斜。吊点

应尽量靠近吊环或梁端头部位。

3.3.1.2就位:吊装前再次检查柱头支点钢垫的标高、位置是否符合安装要

求,就位时找好柱头上的定位轴线和梁上轴线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便使梁正确就位。

梁的两头应用支柱顶牢。

3.3.2梁校正及主筋焊接:就位支项稳固以后,对梁的标高、支点位置进行

校正。整理梁头钢筋与相对应的主筋互相靠紧后,便于焊接。为了控制梁的位移,

应使梁两端中心线的底点与柱子顶端的定位线对准,如果误差不大,可用撬棍轻微

拨动使之对准;当误差较大时,不许用撬根生拨硬撬,否则会影响柱子垂直度的变

化。应将梁重新吊起,稍离支座,操作人员分别从两头扶稳,目测对准轴线,落钩

要平稳,缓慢入座,再使梁底轴线对准柱顶轴线。梁身垂直偏差的校正是从两端用

线坠吊正,互报偏差数,再用撬棍将梁底垫起,用铁片支垫平稳严实,直至两端的

垂直偏差均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注意在整个校正过程中,必须同时用经纬仪观察

柱子的垂直有无变化。如因梁安装使柱子的垂直偏差超出允许值,必须重新进行调

整。当梁的标高及支点位置校正合适,支顶牢固,即可焊接,焊接质量应符合要求。

3.4梁、柱节点核心区处理:

3.4.1梁、柱核心区的做法要符合设计图纸及建筑物抗震构造图集要求。箍

筋采用预制焊接封闭箍,整个加密区的箍筋间距、直径、数量、135°弯钩、平直

部分长度等,均应满足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的规定。在叠合梁的上铁部位应设置1

12焊接封闭定位箍,用来控制柱子主筋上下接头的正确位置。

3.4.2边、角、封顶柱的节点:梁和柱主筋的搭接锚固长度和焊缝,必须满

足设计图纸和抗震规范的要求。顶层边角柱接头部位梁的上钢筋除去与梁的下钢筋

搭接焊之外,其余上钢筋要与柱顶预埋锚固筋焊牢。柱顶锚固筋应对角设置焊牢。

3.4.3节点区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比柱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10MPa。柱接头捻

缝用干硬性混凝土(重量比1∶1∶1干硬性豆石混凝土),宜用浇注水泥配制,水

灰比控制在0.3,其强度比往身混凝土强度提高10MPa。捻缝前先将接缝清理干净;

用麻绳、麻袋蓄水充分湿润;两侧面用模板挡住。两人同时对称用偏口錾子操作,

随填随捻实。施工完应养护7d,防止出现收缩裂缝。在上层结构安装前,应将柱子

节点区也可浇筑掺UEA的补偿收缩混凝土,其强度等级也应比柱混凝土强度等

级提高10MPa,其配合比和浇筑方法应征得设计部门同意。

3.5板安装(楼板或屋面板):可采用硬架支模或直接就位方法。

3.5.1划板位置线:在梁侧面按设计图纸划出板及板缝位置线,标出板的型

3.5.2板就位:将梁或墙上皮清理干净,检查标高,复查轴线。将所需板吊

装就位。有关板安装内容详见预应力圆孔板安装工艺标准。

3.6剪力墙施工:应在本楼层的梁、柱、板全部安装完成之后,随之在空腹

梁内穿插竖向钢筋,并将水平筋与柱内预埋插铁(钢板)焊牢。接头位置应符合施

工规范的规定。按施工组织设计要求支好模板,浇筑混凝土振捣密实,加强养护.

4.1.1吊装时构件混凝土强度、下层结构承受内力的接头(接缝)混凝土或

砂浆的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检查构件出厂合格证和同条件

4.1.2构件的型号、位置、支点锚固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且无变形损坏现象。

观察或尺量检查和检查吊装记录。

4.1.3构件接头(接缝)的混凝土(砂浆)必须计量准确,浇捣密实,认真

养护,其强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或施工规范的规定。观察检查和检查标养28d试块

4.2.1梁、柱、板就位锚固:轴线位置、标高、坐浆及节点构造作法、板端

堵孔、板端锚固、板缝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4.2.2构件接头焊接做法,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构件主筋及

连接钢板的焊接焊缝长度、宽度、厚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的规定。焊

缝表面平整,焊波均匀,无凹陷、焊瘤和烧伤,接头处无裂纹、气孔、夹渣及咬边。

焊渣、药皮和飞溅物清理干净。

5.1楼面的柱网格轴线要保持贯通、清晰,安装节点的标高要注明,需要处理的

要有明显标记,不得任意涂抹、更改和污染。

5.2安装梁、柱的定位埋件要保证标高准确,不得任意撬动、碰击和移位。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查方法

1 柱中心线对定位轴线位置偏移 5 尺量检查

2 柱上下接口中心线位置偏移 3 尺量检查

3 ≤5m柱 5

4 柱 垂直度 >5m柱 10 用经纬仪或吊线和尺量检查

5 >10m多节柱 1‰柱高且<20

8 轴线位移偏差 5 尺量检查

9 层高 ±0 用水准仪或尺量检查

10 板搁置长度 ±10 尺量检查

抹灰 5 靠尺和塞尺检查

12 中心线对定位轴线位线 5 尺量检查

14 垂直偏差 3 用吊线和尺量检查

15 楼梯 水平位移、偏移 10 尺量检查

16 阳台 标高 ±5 用水准仪、尺量检查

5.3节点处的主筋不得歪斜、弯曲,清理铁锈及污秽的过程中不得猛砸。在

浇筑节点混凝土之前用12钢筋焊成封闭定位箍,固定柱子主筋位置。节点加密区

箍筋采用焊接封闭式,其间距符合设计及抗震图集的规定,绑扎牢固。

5.4已安装完的梁、柱、板不得任意将支撑及拉杆撤除,需待焊接主筋全部

冷却后方可拆掉校正设施。在安装梁时,应随时观察柱子的垂直度变化,产生偏移

5.5构件在运输和堆放时,垫木的支垫位置应符合规定,一般应靠近吊环,

垫块厚度应高于吊环,且上下垫木成一条直线。防止因支垫不合理,造成构件损坏。

堆放场地应平整、坚实,不得积水。底层应用100mm×100mm方木或双层脚手板支垫

平稳。每垛码放应按施工组织设计规定的高度码放整齐。

5.6安装各种管线时,不得任意剔凿构件。施工中不得任意割断钢筋或弯成

6.1构件缺陷:构件型号、规格使用错误。构件出厂尚未达到规定的强度,造成

断裂或损坏。在运输与安装前,检查构件外观质量、混凝土强度。采用正确的装卸

及运输方法。破损或缺陷构件未经技术部门鉴定,不得使用。

6.2构件位移偏差:安装前构件应标明型号和使用部位,复核放线尺寸后进

行安装,防止放线误差造成构件偏移。不同气候变化调整量具误差。操作时认真负

责,细心校正。使构件位置、标高、垂直度符合要求。

6.3上层与下层轴线不对应,出现错台,影响构件安装:施工放线时,上层

的定位线应由底层引上去,用经纬仪引垂线,测定正确的楼层轴线。保证上、下层

6.4节点混凝土浇捣不密实:节点模板不严跑浆。浇筑前应将节点处模板缝

堵严。核心区钢筋较密,浇筑时应认真振捣。混凝土要有较好的和易性、适宜的坍

落度。模板要留清扫口,认真清理,避免夹渣。

6.5主筋位移:节点部位下层柱子主筋位移,给搭接焊造成困难。产生原因

是构件生产时未采取措施控制主筋位置;构件运输和吊装过程中造成主筋变形。所

以生产时应采取措施,保证梁柱主筋位置正确,吊装时避免碰撞,安装前理顺。

6.6核心区构造不符合要求:因为核心区钢筋较多,所以施工时应认真看图,

按节点构造要求施工。钢筋的连接位置准确,相互搭接靠紧,便于施焊。箍筋数量

6.7楼层超高:主要是吊装过程中对标高控制不严,抬高了安装标高。应从

首层开始,引测柱基上皮实际相对标高,找准柱底找平层的标高。安装楼层柱子时,

要调整定位钢板的标高来控制楼层的标高,节点定位钢板应用水准仪找平,根据柱

子的实际情况,逐根定出柱子定位钢板的负偏差。负偏差值以3~5mm为宜,可用钢

6.8柱身歪斜:产生原因是施焊方法不良。改进办法是梁、柱接头有两个或

两个以上的施焊点,应采用输流施焊方法。施焊过程中不允许猛撬钢筋,主筋焊接

过程中用经纬仪观察柱垂直偏差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6.9柱子位移:就位时只依照小柱头上的十字线就位,而不对照柱身大面上

的轴线;主筋焊接时,热变形影响产生扭曲,导致柱子位移。

6.10柱子垂直超偏,柱身不直:安装时,应在相邻的两个面用线坠进行垂直

度校正。小柱头上的连接钢板点焊以后,再用柱子校正器进行二次纠偏。主筋采用

对称、等速、间歇施焊。合理安排焊接顺序,从框架的整体上应采用梅花点错开施

焊方法,防止因施焊过程应力不均的影响,避免框架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形。

6.11焊接质量不符合要求,应严格遵守焊接规程。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的质量记录

7.1构件出厂合格证。

新建科函[2021]17号:关于明确自治区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技术推广应用有关事宜的通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21年5月14日)7.2型钢出厂合格证。

7.3钢筋出厂合格证及机械性能复试报告。

7.4焊条出厂合格证。

7.7水泥出厂合格证及复试报告。

7.8砂、石试验报告。

7.9结构吊装记录(预检记录)。

7.10混凝土试块28d强度报告。

DB13/T 5188-2020 地下管道非开挖铺设工程水平定向钻施工技术规程.pdf7.11构件安装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记录。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