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_公路工程技术交底内容.doc面石要求按一顺二丁工艺进行平砌砌筑。
浆砌块石:形状大致方正,上下面大致平整。顺石厚度最小尺寸25㎝,丁石长度最小尺寸40㎝,丁石长度比顺石厚度至少大15㎝顺石长度最大尺寸90㎝错缝至少8㎝。
浆砌粗料石:顺石厚度最小尺寸25㎝,丁石长度最小尺寸40㎝,丁石长度比顺石厚度至少大20㎝顺石长度最大尺寸120㎝错缝至少10㎝。桥(涵)台顶层镶面粗料石最小不小于20㎝。要求对机器切割料石的切割面(外露面除外)进行凿毛处理。
片石:片石最小厚度20㎝,重量约30~40㎏。
石料强度应大于30Mpa,严禁使用风化石,表面积泥的石块应事先在砌体外于以冲洗干净GB/T39673.52-2020 住宅和楼宇电子系统(HBES)及楼宇自动化和控制系统(BACS) 第52部分:用于住宅、商业和轻工业环境下的HBES和BACS的EMC要求.pdf,严禁在砌体上冲洗。
浆砌片石:砂最大粒径尺寸6㎜。
浆砌块石:砂最大粒径尺寸2.5㎜。
砂中小石子过多应过筛,以保证砂浆和易性。
基坑应检测基底承载力,关进行地质情况描述及拍照。
水泥砂浆要求严格控制水泥用量,并采用机械拌和,少量的、特殊困难地段采用人工拌和时应经监理同意,并要求在地面垫薄钢板。
砌筑过程中在桥(涵)台,挡土墙沉降缝处设置内外坡度架,以保证砌体内外坡及结构断面尺寸。
浆砌工程要求坐浆饱满,桥(涵)台及高度大于3m的挡土墙要示必须采用小型插入式振动器振捣(振捣棒直径约2㎝),砂浆稠度适当减少,振捣至砂浆表面泛浆为止,以达到砂浆饱满。
沉降缝处理要求:在施工时设置2㎝厚的泡沫板,面石处设10㎝宽,厚约2㎝的沥青浸染木条,以保证沉降缝(包括分上下级的挡土墙)垂直贯通,有条件的沉降缝端头砌石采用料石镶面。
桥(涵)台及挡土墙应设置必要的泄水孔,且位置合理。一般采用Φ60mm的PVC管,凸出砌体外墙面2cm,并用7.5#砂浆抹成Φ16cm的圆形。
砌体勾宜凸缝。砌筑过程中外露预留深约2cm的空缝备作勾凸缝之用,以保证凸缝牢固。凸缝宽度3cm。在能够保证砌体美观的前提下,允许勾凹缝。隧道洞门勾缝形式另定。砌体封顶砼外露面一侧凸出。与凸缝齐平,纵向分段时沉降缝顶应断开。
要求对浆砌工程进行充分养护,洒水要及时,冬季施工时需对砌体进行包裹或覆盖养护,水泥砂浆中添加必要的抗冻剂。
浆砌墩台、浆砌大型挡土墙等重要结构物施工时,承包人每工作班组抽检砂浆试块2组。
应及时预埋桥(涵)台侧墙顶防撞护栏的预埋钢筋。
应对桥(涵)台背刷涂沥青等材料进行防水处理。
路基工程交工检测时除进行施工自检,监理抽检外,质量监督单位还将进行路基顶面弯沉、压实度、上下边坡坡率,排水工程断面尺寸及铺砌厚度,小桥的砼强度及主要结构尺寸,支挡结构砼强度、断面尺寸及表面平整度等项目进行现场检测。在竣工质量鉴定将对路基上下边坡坡率进行复检。
保证路基顶标高符合设计要求,其压实度、横坡度、平整度、弯沉等检测指标符合设计要求。其中压实度、弯沉除施工、监理单位自检外,质监部门还将进行交工质量检测,检测数据将作为交工验收和竣工质量鉴定的依据。
(二)拌和场地标化的基本要求
沥青砼拌和场地一般在50亩左右,场地平整,排水畅通,四周应有围墙,以保证设备安全与独立性。
各挡料应严格分别堆放,中间设置高约2.5m的浆砌块石挡土墙(禁止用编织袋或毛竹片隔离),同时应设置待检料堆放区。
不同料源、品种、规格的材料应分别设置标牌,标牌内容包括:规格、产地、当日施工及监理单位人员对该材料质量的检验情况(是否合格)等。
沥青砼拌和场地中,细集料(石屑、砂)应搭设防雨棚,以减少细集料的含水量,至少保证使用2天路面集料在防雨棚中。
水泥稳定半刚层与水泥砼拌和站应至少安装3只进料斗,并采用自动计量拌和设备,料斗间设置的隔板予以加高,以防止装载机进料时集料混堆。
拌和场的设置必须符合国家有关环保、消防、安全等规定。
集料粒径规格以方孔筛为准。基层混合料最大粒径37.5mm,底基层混合料最大粒径53mm。
集料颗粒组成应满足规范要求,细粒土的液限≤40%,塑性指数≤17%,实际工作中,宜选用塑性指数<12%的土。
水泥稳定半刚集料必须分档(至少5档)准确计量拌和。
级配碎石底基层粒径不得超标,要求组配良好,摊铺时避免骨料集中。
水泥稳定混合料摊铺前需对下承层进行洒水湿润。
半刚性集料摊铺时应严格控制松铺厚度,立模施工时模板边应用细集料(铁锹反扣),不立模时半刚层边部应予以拍实整平。
摊铺局部出现骨料集中时应及时予以处理。
⑵、应严格控制沥青路面下的水泥稳定半刚层的平整度,并要求使用摊铺机进行摊铺。
⑶、水泥路面基层的纵向施工缝应在水泥砼板拉杆长度范围之内,以防在路面产生纵向反射裂缝。沥青路面水泥稳定半刚层用摊铺机摊铺时,纵向接缝处的半刚集料应保证密实,拼接面必须垂直(应立模施工或进行切割处理)。
对不立模的水泥稳定半刚层边部应用沥青封闭处理。
水泥稳定半刚层碾压后必须及时用毛毯等覆盖洒水养护至少7天。
养生期满后应及时对基层进行上层或沥青封闭层施工处理,以减少干缩裂缝,基层封闭后只允许本路段面层施工车辆通行。
不得使用不分档的统料,碎石最大公称径为31.5mm。
集料压碎值≤15%;针片状含量<15%;含泥量<1.0%。
要求采用安定性、凝结时间等试验参数符合要求的转窑水泥,一般大水泥厂生产的水泥质量稳定性相好较好。
要求每批水泥进场后均按规定进行试验检测。
水泥砼面板内浇筑前基层表面要求清扫干净、湿润,并对基层表面出现的收缩裂缝进行处理。
水泥砼面板内拉杆要求采用托架等材料固定,位置控制在1/2板厚,拉杆的长度、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模板高度必须与砼路面设计厚度一致。
模板立模标高调整时不得采用石子、砖头、木块调整,要求采用高标号砂浆,并与侧模内侧竖向表面齐平。
模板内不行采用油毛毡、塑料薄膜等材料防止面板侧面漏浆(拉杆孔位置除外)。
砼面板施工过程中平整度应采用5m直尺,3mm允许误差控制。
先三次光面,再扫毛,后切纹,并应检测路面的摩擦系数和抗滑构造深度。
通车路段半幅面层施工时,要求对通车路段及时进行洒水,以免扬尘影响面板表层砼强度。
要求在后半幅面层施工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施工工艺,如划假缝等设置纵向施工缝,以保证纵向灌缝,并防止纵向切缝后造成碎边。
高温(>40℃)、低温(连续5天平均气温<5℃),砼拌和物温度>35℃时,禁止水泥砼路面施工。
应确保砼面板至少28天的养护期,其中洒水覆盖期不少于10天。
气候条件: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当气温低于10℃,其它公路施工气温低于5℃时,不得进行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一般每年11月15日以后不得进行沥青混合料施工。应避免雨天施工,路面滞水或潮湿时应暂停施工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分3个阶段: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生产产配合比设计阶段、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通过这3个阶段确定、控制沥青混合料的材料品种、矿料组配及沥青用量。
上路床填料要求应予明确(采用强度高,水稳性好的填料填筑)禁止粘性土质填料。
基层顶面产生裂缝应有尽有采取措施消除,缝宽大于2mm的裂缝用改性沥青灌缝或铺土工布进行处理。
沥青砼设计孔隙率应减少,应尽量采用规定值低限。当孔隙率超过4%时,宜采用沥青改性等措施,以防车辆高速行驶时产生反复作用的动水压力和帛吸力,使沥青先从圈套颗粒上剥离。
击实协及现场压关度标准宜适当提高(1~2点)。
路面排水系统应设计完善,特别是弯道处中央分隔带的横向排水(中央绿化带横向排水管内应设置至少1%的排水横坡)同时应高度重视路面(桥面)沥青砼结构层内水的引排设计。
用作沥青砼面层的矿料包括:粗集料(2.36~31.5㎜碎石)、细集料(0.075~2.36㎜砂粒)和填料(矿粉,<0.075㎜粉粒)。
粗集料要求有良好的颗粒形状和表面纹理;
压碎值要求:高速、一级公路表面层≤26%,其它层次≤28%,其他公路≤30%
碱性矿料与沥青有良好的粘附性,粘附性要求:高速、一级公路≥4级,其他公路≥3级。目前一般用矿料化学成份中Si02的含量来划分。Si02含量65%的矿料属酸性矿料(如石英岩、花岗岩);Si02含量<52%的矿料属碱性矿料(如石灰);Si02含量介于52%~65%之间属中性矿料(如安山岩、闪绿岩)。
吸水率要求:高速、一级公路表面层≤2.0%,其他层次≤3.0%;其他公路≤20%;
针片状含量要求:高速、一级公路表面层≤15%,其他层次≤18%,其他公路≤20%
软石含量要求:高速、一级公路表面层≤3%,其他层次与其他公路≤5%;
碎石应采用反击式破碎机加工,建议采用寸子进行二次加工,且不宜到处收购碎石,以保证原材料品质的稳定性;
表面层集料应具有一定的耐磨性,直采用玄武岩。
⑶细集料含泥量要求:高速、一级公路表面层≤3.0%,其他公路≤5%
⑷沥青砼填料应是碱性材料加工山野而成,不能是酸性材料,常用外加填料有:硅酸盐水泥,磨细石灰石粉,清石灰,粉煤灰等。
⑴沥青应选用针入度小,感温性小,软化点高,含蜡量低的品种,沥青原材料除三大指标(针入度、延度、软化点)需检测外,还要做含蜡量(<3%)等试验。
⑵浙江地区一般选用AH—70或AH—90的重交沥青,宜用同一品牌的进口沥青,切忌多品牌。
⑶每批运到工地的沥青应附有生产厂家的先是检验单,同时对每批沥青应封存5㎏样品备查。
拌和设备应为间歇式拌和机,同时应配有两除尘装置。
计量装置由计量部门标定,拌和过程中应逐盘打印沥青及矿料的用量、拌和温度、拌和时间等参数。每台班结束后就加以统计分析,如有异常情况应停止施工,分析原因。
拌和机每盘生产周期≥45秒,其中干拌时间≥5~10称,改性沥青和SMA混合料的拌和时间适当延长。同时要求对作烘干处理的材料加强抽检。
抗剥落剂必须均匀掺加。
混合料的矿料级配有变化,应及时调整配合比。
混全料的矿料给级配有温度控制:沥青(石油沥青AH-70、AH-90)加热温度150~170℃;矿料温度比沥青加热温度高10~20℃(填料不加热);出厂正常温度应为140~165℃;混合料贮料仓贮存过程中温度降低不超过10℃。
每天前几锅原材料温度高于规定值,以防混合料温度底或花白料。
沥青砼施工时每日必须做沥青砼的抽提试验,以及时检测,控制沥青混合料的含油量(油石比允许误差±0.3%)与矿料级配。
多个拌和楼同时为一个摊铺工作面供料时,各拌和楼的原材料配合比应统一。
运输车辆应备有覆盖设备,车槽四欠应密封坚固。
沥青混合料的运输距离一般不应大于20公里。
沥青混合料的运输到场后应及时在现场对清静混合料进行温度检测,温度不宜低于130℃,不宜超过165℃。已离析,、结团、低于规定铺筑温度及被雨水淋湿的混合料都应废弃。
运输车辆必须满足沥青砼拌与摊铺的需要,在摊铺机前应保证有4~5辆车备料待铺。
沥青路面摊铺前必须核算沥青混合料的拌和与运输能力,当低于摊铺机最低摊铺速度所需沥青混合料用量时禁止开工,否则摊铺机将出现停工待料现象,严重影响路面平整度。
每日开始摊铺时,熨平板必须清理干净,并将熨平板预热至沥青混合料温度。
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温度不宜低于130℃。
摊铺底面层时宜采用基准钢丝绳法,摊铺中面层与表面层时宜用浮动基准梁法(采用红外线或声纳控制的平衡梁等)。
沥青混合料必须缓慢、匀速、不间断地摊铺,摊铺速度应控制在2~6m/min,摊铺速度不均匀将导致沥青砼面层粗糙度不匀,平整度与压实度降低。
摊铺过程中应防止运输车辆后退撞击摊铺机,同时运输不得卸料过猛。
路幅较宽时应采用两台及以上摊铺机组成梯队,前后距离一般10~30m,重叠摊铺5~10㎝。
横向和纵向的冷接缝宜做垂直的平接缝,清除碎料,对侧壁涂刷粘层沥青,上下层纵向接缝应左右错开15㎝(热接缝)或30~40㎝(冷接缝)以上,表面层纵缝应顺直,且应设于路面标线下。
路面标高应进行严格控制,特别是有绿化带弯道超高外的路面横向排水标高应予以保证。
施工间隔时间较长或开放交通千万表面污染的,应对下承层表面进行洹,并喷洒粘层油。
沥青砼摊铺后应及时用车载颠簸仪检测路面平整度,避免沥青砼路面大面积出现平整问题。
压实分初压、复压、终压(成型)三个阶段,初压紧跟摊铺机,复压应紧跟初压,终压以沥青面层无轮迹和无明显缺陷判断标准。
碾压温度不宜低于110℃锦源化工生活宿舍-脚手架施工方案,碾压终了温度不一般不低于90℃。
选择合理的压路机吨位与组合方式,碾压速度与遍数应难过试验路段予以试验与验证。碾压速度应予以严格控制(见下表单位km/h):
沥青砼的最大压实厚度不得大于10㎝。
多种压路机的碾压顺序一般为:先光轮、再胶轮、后光轮。
压路机的停顿与启动缓慢进行,防止沥青混合料产生过大推移,影响路面平整度。同时应避免压路机在新摊铺中面上较长时间停顿,否则影响该处路面平整度。
为防止压路机粘料,需对碾压轮喷水时必须严格控制喷水量,且应喷雾状水,不得温流,以防沥青混合料降温过快,影响混合料的碾压密度实度。
轨道交通质量缺陷及防范措施施工方案(共53页)改性沥青砼应执行“紧跟、慢压、高频、低幅、少水”的十字方针。
沿路缘石或村路机压不到的位置应用振动夯板等实机械进行夯实。
沥青砼面层完成后应及时用渗水仪进行渗水系数检测,渗水系数就满足设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