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4/T 1941-2016 产品碳排放评价技术通则.pdf

DB44/T 1941-2016 产品碳排放评价技术通则.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3 M
标准类别:环境保护标准
资源ID:242940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44/T 1941-2016 产品碳排放评价技术通则.pdf

使用生命周期评价法进行产品碳排放评价研究,当需要改善产品碳排放研究重新评价时,应值 代法,确保产品碳排放评价的可靠性

注:送代是重复反馈过程的活动 所需的目标或结果。每一次对过程的重复被称为 次“迭代”,而每一次迭代得到的结 次送代的初始值

DB33T 970-2015 龙泉青瓷生产操作规程5.1产品碳排放评价的目标

具体产品碳排放评价技术规范,即产品种类规则(productcategoryrules,PcR)应依据联合 国统计委员会制定的《主要产品分类》(centralproductcategory,CPC)定义相关产品种类,必要 时举例列出相关产品。 同时具备以下各项条件的产品可归为同一类产品: 具有相同的功能单位; 一原料来源于具有实质性相似的供应链、制造及服务规范; 生产制造阶段具有实质性相似的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等; 具有相同的使用功能。

评价单位是产品可进行比较的基础,具体产品碳排放评价技术规范应对相关产品的评价单位进行 定义。 对于终端产品,定义其评价单位为功能单位。 对于中间产品,定义其评价单位为参考流。 应对每个单元过程定义适当的参考流,单元过程定量的输入输出数据应相对于该单元过程的参考 流进行计算。所有单元过程的参考流均应与功能单位相关联。 具体产品碳排放评价技术规范应给出相关产品具体的分析单位,对给出的分析单位应给出原因或 注明其来源。 示例1:洗衣机作为终端产品,一台成品洗衣机才能实现它的洗衣功能,因此选取其功能单位一台洗衣机作为其评 价单位。 示例2:硅钢片作为中间产品,由于其最终用途未知,其参考流为硅钢片的重量,因此可选取硅钢片的评价单位为 1吨硅钢片。

具体产品碳排放评价技术规范应明确系统边界。 针对终端产品,宜计算其全生命周期,即原材料获取与加工、生产制造、仓储、分销及零售、使 用、废弃与处置阶段及各阶段间运输所产生的碳排放。 针对中间产品,宜计算其原材料获取与加工、生产制造、仓储、分销及零售阶段及各阶段间运输 所产生的碳排放。 注1:不纳入系统边界项目:性能跟踪、避免的碳排放、土壤碳变化、及非直接土*使用变化可不纳入系统边界,

DB44/T1941—2016

产品中的碳仔储可不纳人系统边界。 注2:纳入系统边界项目:动物、粪便及土壤的逸散性碳排放、土*利用变化引起的碳排放及移除纳入系统边界, 相应方法可参考IPCC(国际气候变化委员会)的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中关于土*使用变化的相关内容。生物质 料引起的碳排放纳入系统边界并单独报告。

具体产品碳排放评价技术规范应绘制过程流程图,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明确关键过程(如原材料获取与加工、生产制造、仓储、分销及零售、使用、废弃与处置阶 段及各阶段间运输) 识别不同过程的原材料、能源等输入、产品、废弃物等输出、运输方式等要素并标注: 一标注未纳入的过程; 标明单元过程所属的生命周期阶段。 流程图示例参见附录A。 注:对于部分过程,若其对于碳排放不具有实质性贡献,则可以进行相应的合并

宜以一个可获取连续数据的自然年为收集周期,若某单元过程数据在一个自然年周期内有较天波 动,则应选择不低于一个自然年且适合的计算周期以获得其数据平均值,应在具体产品碳排放评价技 术规范中进行规定。 若系统边界内过程与某一特定时间段有关(如季节性产品等),则选取的数据应覆盖该时间段 相关补充要求应在具体产品碳排放评价技术规范中进行规定,

应确定各单元过程的碳排放占比。 低于产品生命周期碳排放1%的单元过程,可以排除在系统边界外,排除的单元过程对产品碳排 响总和不应超过5%。应对排除的单元过程进行说明

应对系统边界内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单元过程进行详细描述,明确各单元过程的输入、输出元素、 单元过程间的参考流,为数据收集提供依据 对需要提供分配原则的单元过程,应给出相应的分配方法,具体要求见6.7。

6.6产品生命周期阶段

产品生命周期包含原材料获取与加工、生产制造、仓储、分销及零售、使用、废弃与处置等阶段 及各阶段间的运输。

6.6.2原材料获取与加工

原材料获取及加工阶段应包括符合6.4要求的所有单元过程,包括但不限于农林业相关生产活动、 化肥的生产使用、能源产品的开采及生产过程、原材料的获取及加工、用于生产制造阶段的燃料、洗 涤剂等辅助产品的生产、包装材料的生产等过程。 若使用的原材料为回收产品,应包括原材料的回收过程引起的碳排放以及回收处理场所到原材料

使用场所运输引起的碳排放。

6. 6. 3 生产制造

生产制造阶段应包括但不限于产品生产前准备、生产制造、组装及产品包装、生产过程中产生的 废物处理等单元过程。 应对主要生产制造过程工艺流程、单元过程输入输出、能源使用现状等给出示例性描述

6.6.4仓储、分销及零售

仓储、分销及零售阶段应包括能源消耗、满足环境要求等产生的碳排放。

应设定产品的使用情景、服务时间、维护维修情景及产品使用所需的配套产品等。 使用情景可参考如下信息来设置: a)已发行的国际标准、国内标准、行业指南: b)文献记录的使用情景; c)制造商提供的使用情景; d)所选市场的使用模式。

6. 6. 6 废弃与处置

应计算各阶段间运输引起的碳排放,如陆运、海运及航运等引起的碳排放。 原材料获取与加工阶段应包括从自然界提取资源开始到零部件达到生产场所间的运输。 生产制造阶段应包括从零部件进入生产场所到产品离开生产场所间的运输。 仓储、分销及零售阶段应包括从产品离开生产场所至使用者间的运输。 使用阶段应包括从使用者获得产品到废弃*点间的运输。 废弃与处置阶段应包括从废弃*点到填埋、楚烧或回收处理场所间的运输

DB44/T1941—2016

应描述不同种类产品间、产品与副产品以及再利用与产品回收中共有的单元过程,给出碳排放相 关数据的分配规则、分配步骤及其依据。 个单元过程分配前后的输入或输出总和应相等,

6. 7. 2 输入分配

在不能按产品进行计量的情况下, 以给出盾 当的分配方法对输人进行分配

6.7.3产品及副产品间分配

部分产品生产伴随着副产品及废弃物的产出,应识别副产品及废弃物的比例,明确产品及富 同的分配方法,确保输入及输出只分配到产品及副产品。 可采用反映产品间物理关系(如质量、体积)、经济关系等方法进行分配。

碳排放根据*式1进行计算。

C =Z(EF,×M)GWPj

C产品生命周期碳排放总量; EFi一排放因子; M一一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活动数据; GWPj一—100年升温潜势。 i,分别表示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及该阶段对应的不同温室气体种类

7.1.2计算生命周期碳排放影响

产品生命周期影响评价时,应对产品系统中每种温室气 X 气候的影响进行评价,每种温室气体 排放及移除量应乘以其100年升温潜势进行计算,来源于IPCC第四次评价报告的100年升温潜势参见附 录A. 产品碳排放量是各温室气体折算成二氧化碳当量之和,

7. 2. 1 质量要求

具有实质性影响及敏感性较高的单元过程,其活动数据应使用测量数据。具有实质性影响及敏感 性较低的单元过程,其活动数据可使用专家估计等数据。 应选择质量较高的数据进行采集,数据质量依次递减的顺序为: 实际量测值、计算值; b 相同工艺/设备的经验排放数据; C 省内权威发布的相关数据: d 区域范围内权威发布的相关数据; e 国内权威发布的相关数据; 国际权威发布的相关数据。 名 来自相关文献、行业内专家经验的推估值: 活动数据应具有代表性。此处代表性指数据获取时间的代表性、技术的代表性、*理位置的代表 性。

宜采用全生命周期的排放因子。 选取排放因子的优先顺序如下: 具体产品碳排放评价技术规范中定义的排放因子或推荐的数据库; 现有经权威机构认证的数据库中的数据; 其他广为接受的数据库中的数据。

应为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中不能获取的数据提供缺省数据来源并给出选取的理由、使用条件及选 用优先顺序。 缺省数据来源可包括来自相同工艺/设备的经验排放数据、权威数据库的数据、相关文献、行业内 专家经验的推估值等

数据来源应清晰及透明,保存如下内容: 初级数据来源、保存部门及数据获取时间;说明初级数据是否是实测、计算或近似; 非具体产品碳排放评价技术规范指定的次级数据来源,包括出处、版本号、确切名称及其数 据质量等相关信息; 计量单位; 相关假设的证据资料; 分配方法。

应描述评价的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来源于参数、情景及模型。参数不确定性包括直接排放数据的不确定性、活动数据不确 定性、排放因子不确定性。情景不确定性包括所选方法的不确定性,包括分配方法、产品使用情景假 设、废弃处理情景等假设;模型不确定性指模型的局限性。 注:不确定性分析法包括蒙特卡洛法、泰勒级数展开等。

9具体产品碳排放评价技术规范的内容

具体产品碳排放评价技术规范应 草的要求 a) 产品种类定义及描述(见第5.2条); b) 产品功能单位及参考流(见第5.3条); c) 产品碳排放评价的系统边界,包括如下内容(见第6章) 系统边界; 过程流程图; 数据采集周期; 取舍原则; 单元过程描述; 原材料获取与加工阶段描述: 生产制造阶段描述; 仓储、分销及零售描述; 各阶段间运输描述: 使用阶段情景假设; 废弃与处置阶段情景假设。 d) 数据收集;(见第7章); e) 计算模型(适用时); f) 数据收集模板(适用时); g 不确定性分析方法;(适用时) h) 产品碳排放评价有效期; i 评价报告模板。

10产品碳排放评价报告

QB/T 2859-2018 白板笔产品碳排放评价报告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相关说明(生产**、**介绍等) 产品描述; 一功能单位及参考流; 系统边界; 分配规则(适用时); 一数据收集及计算; 不确定性分析; 使用阶段及废弃与处置阶段的情景假设; 生命周期解释结果及其局限性结论:

立品碳排放信息披露可采取报告或标签的形式

DB44/T1941—2016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过程流程图示例

图A.1小功率电动机生命周期过程流程图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温室气体100年全球增温潜势

表A.1温室气体全球增温潜势表

DB44/T1941—2016

DB32T 4001-2021 *共机构能耗定额及计算方法[1]PAS2050:商品和服务在生命周期内的温室气体排放评价规范 [2]]IS0/TR14049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价 [3]温室气体协议:产品生命周期核算与报告准则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