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T 10080-2018 水电工程陆生生态调查与评价技术规范

NB/T 10080-2018 水电工程陆生生态调查与评价技术规范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8.4M
标准类别:环境保护标准
资源ID:236675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NB/T 10080-2018 水电工程陆生生态调查与评价技术规范

1.0.3水电工程陆生生态调查与评价应综合考虑流域系统性和 区域完整性,以重点保护物种和狭域种及其栖息生境、特殊和重 要陆生生态敏感区为重点,体现系统、全面、突出重点的原则。 1.0.4应充分收集基本资料,开展区域陆生植被、植物、动物 和生态系统调查与评价,结合工程特点评价其对陆生生态的影 响,提出对策措施。

1.0.5水电工程陆生生态调查与评价,除应符合本规范外,

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GB 29980-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异硫氰酸烯丙酯NB/T100802018

指水电开发河流或区域陆地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所处的状 态,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指具有维管束输导组织系统的陆生高等植物,包括蕨类本 物、种子植物两类

指在陆地生活的脊椎动物,包括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 和哺乳动物四类。

指地理分布仅局限于流域内某一狭小区域的物种。

2.0.5外来人侵物种invasivespecies

指在当地的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 可能或已经对生态环境、生产或生活造成明显损害或不利影响的 外来物种。

指陆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

3.0.1陆生生态调查与评价宜按准备阶段、现场调查、现状评 价和影响评价四个阶段开展相关工作。 3.0.2在开展现场调查之前,应收集分析已有资料,确定陆生 生态调查范围、内容和时段,制定调查方案。 3.0.3应根据水电工程施工期和运行期对陆生生态系统可能造 成的影响,确定陆生生态评价范围,且调查范围应与评价范围 一致。

3.0.4调查点位的设置应遵循代表性和控制性原则

3.0.5应对陆生植被、植物和动物调查结果进行记录、整理和 统计分析。

3.0.6应根据调查结果采取适宜的方法进行评价,并对结果进 行合理性分析

3.0.8水电工程陆生生态调查与评价报告编制目录应符合本规 范附录A的规定。

3.0.8水电工程陆生生态调查与评价报告编制目录应符合

NB/T100802018

4.1.1应收集项目所在流域、受影响区域及周边区域范围内的 工程资料,相关规划及环境影响评价、自然环境、陆生生态、社 会环境和陆生生物资源利用状况资料,以及陆生生态敏感区等相 关资料。

4.1.2应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合理利用。应说明资料 来源,分析资料的可靠性。

4.2.1应收集水电工程开发方式、水库特性及运行调度、施工 规划、建设征地与移民安置规划等方面的设计资料。 4.2.2对于已建工程,应收集工程实际征占地、水库运行调度 等方面的资料

.3相关规划及环境影响评价资料

4.3.1应收集工程所在区域主体功能区规划和生态功能区划等 资料。 4.3.2 应收集流域综合规划、河流水电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 资料。 4.3.3 应收集相关规划环评、项目环评、竣工环保验收、后评 价和回顾性评价等资料。

自然环境资料应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土壤及水

4.4.2应收集区域内的坡度、坡向、坡位、高程等地形地貌资 料。收集的地形资料比例尺以1:10000至1:250000为宜。 4.4.3应收集区域内气温、降水、蒸发、风速风向、雾日、霜 日和活动积温等气候资料。 4.4.4应收集区域内水系及干、支流水文特征等资料。 4.4.5应收集区域内土壤类型及垂直、水平分布情况,土壤理 化性质与土壤肥力等土壤资料。 4.4.6应收集区域内土壤侵蚀类型、侵蚀强度和侵蚀模数等水 土流生瓷料

4.4.3应收集区域内气温、降水、蒸发、风速风向、雾日、霜

4.4.4应收集区域内水系及干、支流水文特征等资料。

4.4.6应收集区域内土壤侵蚀类型、侵蚀强度和侵蚀模数等水 土流失资料

资料。 4.5.2应收集已发表的陆生生态科研成果、相关行政区域或流 域的植被调查成果、动植物志、相关物种保护研究成果和生态建 设规划成果等资料。

4.5.2应收集已发表的陆生生态科研成果、相关行政区域或流

4.6社会环境及陆生生物资源利用状况资料

4.6.1应收集区域内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土地利用规划等 资料。 4.6.2 应收集区域内主要农作物类型、耕作制度、作物单产水 平等资料。

4.6.3应收集区域内人口分布、产业结构等资料。

4.7陆生生态敏感区资料

当涉及陆生生态敏感区时,应收集陆生生态敏感区的相关 资料。

NB/T100802018

5.1.1陆生植被调查内容应包括植被类型及其分布特征和植物 群落特征。

群落特征。 5.1.2应结合区域已有植被调查成果、地形地貌、气候特征及 人为干扰情况等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查清工程区植被分布情 况,满足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要求。

5.2.1植被类型及其分布特征调查内容应包括植被区划地位、 植被分布情况、地带性植被类型和特殊植被类型。 5.2.2植物群落调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5.2.1植被类型及其分布特征调查内容应包括植被区划地位、

5.2.2植物群落调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宜以群丛为最小调查单元,按照植被型、植被亚型、群 系和群丛等级提出植被分类系统。植被分类系统表宜按本规范附 录B的规定执行。 2应调查坡度、坡向、坡位、高程、土壤类型、地表枯落 物及人为十扰情况等非生物环境特征。 3应调查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群落结构特征和建群种更新 状况。 4当涉及特殊植被类型时,应调查特殊植被类型的地理分 布范围及生境特点等内容。

5.3.1陆生植被调查应采用样线调查法、样地调查法与遥感解 译相结合的方式。

5.3.2植物群落样线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植物群落样线设置应涵盖区域内垂直带、水平带上的主 要植被类型。 2植物群落样线数量垂直带不宜少于3条,水平带不宜少 于2条。

5.3.3植物群落样地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植物群落样地设置应涵盖区域内的主要植被类型。 植物群落样地设置应避开植物群落的边缘地带。 3植物群落样地设置应考虑同一植被类型群落特征在流域 上、下游之间的差异性。

5.3.4植物群落样线和样地调查时间宜选择植物生长旺盛季节, 应至少调查1次。当涉及特殊植被类型时,调查频次应不少于 2次。

1在样方面积设置上,乔木植物群落不宜小于10m×10m, 灌木植物群落不宜小于5m×5m,草本植物群落不宜小于1m× 1m。对于环境复杂区域,可适当调整样地面积。 2植物群落样方调查记录应按本规范附录C的规定执行, 州

1调查点位不宜设置在植被过渡地带上,每类遥感上图单 元的GPS地面调查点位数量不宜少于10个。 2遥感影像的时相以旱季为宜。 3植被遥感制图应选择纹理清晰、色泽分明,且分辨率不 低于30m的遥感影像进行解译,以植物群落调查成果为基础制 定上图单元。 4当涉及重要植被类型或重点保护动、植物集中分布地时, 应采用分辨率不低于2.5m的遥感影像进行重要区域的植被 解译。

NB/T100802018

5.4.1应以现场调查数据为主,结合原有植被研究成果,分析 植被水平分布规律、垂直分布规律和动态演替规律。 5.4.2应结合现场调查和遥感解译数据,统计各类植被分布面 积,分析植被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重点分析地带性植被、特殊 植被分布情况

5.4.3根据植物群落调查成果,分析植物群落组成特征。植物

1 植被分类系统表。 2 植物群落样地综合表。 3 植被类型分布面积统计表。 5.4.5 陆生植被调查与评价应提出下列成果图: 陆生生态调查工作图。 2 植被类型分布图。 3 特殊植被分布图。 4植被垂直带谱图

6.1.1陆生植物调查内容应包括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两类植物 及其生境,重点调查保护植物、狭域植物和古树名木。 6.1.2应结合调查区域已有考察资料、自然环境特征及人为扰 动情况等,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查清工程区陆生植物分布情 况,满足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要求。 6.1.3陆生植物调查应与陆生植被调查相结合

6.2.1陆生植物总体调查内容应主要包括野生和栽培植物种类、 分布范围、生长状况和生境情况。 6.2.2保护植物调查内容应主要包括种类、数量、分布地点、 生长状况、生境状况和保护现状。 6.2.3狭域种调查内容应主要包括种类、数量、分布地点、生 长状况和生境状况。 6.2.4古树名木调查内容应主要包括种类、数量、树龄、分布

6.3.1陆生植物调查应采用资料收集、现场调查和访谈调查等 相结合的方式。

6.3.1陆生植物调查应采用资料收集、现场调查和访谈调

应综合考虑河流上下游、左右岸、坡向和高程等条件。 2 植物调查点位宜采用样地和样线等多种形式。 3 调查样地设置应符合本规范第5.3.3条的规定。

NB/T100802018

4调查样线应覆盖调查范围内的不同生境类型,数量应不 少于2条。 6.3.3陆生植物现场调查时间与频次应符合本规范第5.3.4条 的规定。

1植物调查现场记录表应按本规范附录E的规定执行。 2对于现场不可鉴别的植物,应采集标本进行室内鉴定

6.4.1应根据调查结果,统计植物种类,分析种子植物属的区 系成分及特征。

系成分及特征。 6.4.2当工程建设可能危及保护植物、狭域种的生存时,应分 析保护植物、狭域种的生物学特性、种群动态及其生存状态。 6.4.3应分析古树名木生物学特性及其生存状态。

1根据调查结果,分类统计外来入侵物种。 2对当地生态系统影响极大的外来入侵物种宜按现行行业 标准《外来物种环境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624的有关规定达 行风险评价。 6.4.5 5 陆生植物调查与评价应提出下列成果表: 1 陆生植物名录。 2 陆生植物种类组成统计表。 种子植物属的区系成分统计表。 4 保护植物分布状况一览表。 古树名木分布状况一览表。 6.4.6 陆生植物调查与评价应提出下列成果图: 1 保护植物分布图。 狭域植物分布图。 古树名木分布图

1根据调查结果,分类统计外来入侵物种。 2对当地生态系统影响极大的外来入侵物种宜按现行行业 标准《外来物种环境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624的有关规定进 行风险评价。

1 陆生植物名录。 2 陆生植物种类组成统计表。 3 种子植物属的区系成分统计表。 保护植物分布状况一览表。 5 古树名木分布状况一览表。 6.4.6 陆生植物调查与评价应提出下列成果图: 1 保护植物分布图。 2 狭域植物分布图。 3 古树名木分布图。

7.1.1陆生动物调查内容应包括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 哺乳动物四类动物的物种、生态习性及生境状况,重点调查保护 动物。 7.1.2应结合调查区域原有考察记录资料、水陆联系、生境特 点及受干扰状况等,制定调查方案,查清工程区陆生动物分布情 况,满足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要求。 7.1.3陆生动物调查宜与陆生植被调查相结合

7.1.1陆生动物调查内容应包括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 哺乳动物四类动物的物种、生态习性及生境状况,重点调查保护 动物。

7.1.2应结合调查区域原有考察记录资料、水陆联系、生

点及受干扰状况等,制定调查方案,查清工程区陆生动物分布情 况,满足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要求。 7.1.3陆生动物调查宜与陆生植被调查相结合

7.1.3陆生动物调查宜与陆生植被调查相结合

7.2.1两栖动物调查内容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两栖动物的种类、个体数量、分布范围、生境类型、生 活史阶段和人为干扰情况。 2两栖动物的生态习性

1爬行动物的种类、个体数量、分布范围、生境类型和人 为干扰情况。 2爬行动物的生态习性

1鸟类的种类、个体数量、分布范围、生境类型、居留情 况和人为干扰情况。 2鸟类的生态习性, 3候鸟迁徙路线及迁徙时间。 7 2 4哺乳动物调杰内容应合下两或

NB/T100802018

1哺乳动物的种类、个体数量、分布范围、生境类型和人 为干扰情况。 2哺乳动物的生态习性。 3哺乳动物迁路线及迁徙时间。 7.2.5保护动物调查内容应符合下列要求: 1保护动物的种类、个体数量、分布范围、生态习性及生 境分布现状。 2保护动物的生物学特性、生态习性、食物资源及保护 状况。 7.2.6陆生动物重要生境调查内容应包括生境类型、分布范围 和生境条件等。

7.3.1陆生动物调查应采用资料收集、现场调查和访谈调查等 相结合的方式。

7.3.2陆生动物调查点位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调查点位设置应综合考虑河流上下游、干支流、高程和 坡向等条件。 2调查点位设置应覆盖调查范围内的不同生境类型。 3 调查点位设置宜采用样方和样线等多种形式。 4每个生境类型的调查点位不宜少于3个,环境复杂区域 宜适当增加点位数量。

1陆生动物调查时间应根据季节变化及陆生动物生长、发 育、繁殖等特性确定,应涵盖大部分调查对象的繁殖期等敏感 时段。 2对于繁殖期较特殊的物种或候鸟和哺乳动物的迁通道, 宜单独确定调查时间。

NB/T100802018

1 陆生动物调查现场记录表应按本规范附录F的规定 执行。 2对于现场不可鉴别的物种应采集标本或影像资料进行室 内鉴定。 3陆生动物生境调查现场记录表应按本规范附录G的规定 执行。

7.4.1应根据现场调查结果,统计动物种类,分析动物区系特 征、鸟类居留情况和迁情况。 7.4.2应评价区域内物种重要生境质量状况。陆生动物生境质 量评价方法宜按本规范附录H的规定执行。 7.4.3当工程建设可能危及物种的生存时,应从种群大小与结 构、生态习性、生境状况等方面,对物种进行种群生存力分析。 陆生动物种群生存力评价方法宜按本规范附录J的规定执行

1 陆生脊椎动物名录。 2 陆生动物种类组成统计表。 3 两栖动物区系成分统计表。 4 爬行动物区系成分统计表。 5 鸟类居留情况统计表。 6 鸟类区系成分统计表。 7 哺乳动物区系成分统计表。 8 保护动物物种一览表。 9 重要生境类型基本情况统计表。 7.4.5 陆生动物调查与评价应提出下列成果图: 1 湿地鸟类分布图。 2 动物迁徙路径图。 保护动物分布图

NB/T100802018

8.1.1生态系统评价应包括生态系统组成特点、结构和格局 服务功能,

服务功能。 8.1.2陆生生态系统评价应以陆生植被和陆生生物调查与评价 为基础,综合考虑系统内部的作用关系。

8.2.1生态系统组成特点评价内容应符合以下要求:

1评价内容应包括生态系统类型、分布面积、斑块数量和 受干扰程度。 2陆生生态系统宜按生活型定义生态系统类型,如森林生 态系统、灌丛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等。 8.2.2生态系统结构和格局评价内容应包括生态系统优势度、 多样性、连通性及破碎度。 8.2.3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内容应主要包括水源涵养能力和 生物量

8.3.1生态系统组成评价宜以植被遥感解译数据合理归并分类 单元后,分析生态系统组成特点

8.3.1生态系统组成评价宜以植被遥感解译数据合理归并分类

1生态系统类型优势度评价宜按现行行业标准《环境影响 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中规定的方法执行。 2生态系统多样性评价方法宜按本规范附录K的规定执行

NB/T100802018

3生态系统连通性评价方法宜按本规范附录L的规定执行。 8.3.3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i水源涵养能力评价方法宜按本规范附录M的规定执行。 2生物量评价方法应结合植物群落的生物量实测文献资料 判断植物群落历史实测数据与现状植物群落的相似性,然后按 定的系数将历史实测数据折合为现状植物群落的单位面积生物 量。当现状植物群落较历史状态差时,现状植物群落的单位面积 生物量折合系数为大于0且不大于1;当现状植物群落较历史状 态好时,现状植物群落的单位面积生物量折合系数为大于1。最 后结合遥感解译数据完成评价区生物量估算

NB/T100802018

9.1.1陆生生态影响评价内容应包括水电工程对陆生植被分布 格局、植物物种及其生境、动物物种及其生境、生态系统完整性 和陆生生态敏感区主要保护对象的影响。 .1.2应结合水电工程建设与运行特点,对陆生生态的影响进 行评价。当上、下游河段有已建水电工程时,应分析陆生生态的 演变过程及原因,评价水电工程对陆生生态的累积性影响

9.2对陆生植被的影响

9.2.1应结合工程征占地等设计资料,采用图层叠置法,分析 水电工程对植被类型、分布面积和比例的影响,评价水电工程对 区域植被的影响程度。 9.2.2应结合植被影响分析结果,采用图层叠置法分析水电工

水电上程对植被类型、 力织的股同,计尔电生 区域植被的影响程度。 9.2.2应结合植被影响分析结果,采用图层叠置法分析水电工 程对特殊植被类型的影响方式和程度,评价特殊植被类型面临的 风险。

9.3对陆生植物的影响

9.3.1应结合水电工程建设和运行特点等资料,采用图层叠置 法和生态机理法,分析评价水电工程对陆生植物物种组成和植物 多样性的影响。

叠置法分析工程与保护植物的位置关系,评价水电工程对其的影 响方式和程度。当涉及保护物种集中分布地时,应结合保护植物 分布范围及其与生境条件相互依存关系,采用生态机理法,分析

NB/T100802018

评价水电工程对保护植物集中分布地的影响方式和程度。 9.3.3对狭域种的影响评价应结合工程影响特性,采用图层叠 置法分析工程与狭域种的位置关系,评价水电工程对其的影响方 式和程度

置法分析工程与狭域种的位置关系,评价水电工程对其的影响方 式和程度。 9.3.4应结合工程影响特性、古树名木生物学特征及生存生长 状态,采用图层叠置法,分析工程与古树名木的位置关系,评价 水电工程对其的影响方式和程度,

9.3.4应结合工程影响特性、古树名木生物学特征及生存生长

GB/T 31068-2014 普通高等学校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系统造成的危害。外来物种入侵风险评价宜按现行行业标准《外 来物种环境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624的有关规定执行。

9.4对陆生动物的影响

9.4.1对动物物种组成影响评价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结合水电工程建设和运行特点、生境特征等,采用生 态机理法分析工程实施后生境的变化对区域物种组成的影响。 2应结合不同类别动物的生态习性特征,分析工程建设及 运行对动物的直接或间接影响。 9.4.2应结合工程影响特点和保护动物的生态习性,采用生态 机理法,分析工程对保护动物种群的影响途径和程度。 9.4.3当涉及物种重要生境时,应以生境面积为量化指标,采 用图层叠置法和生态机理法,分析评价水电工程对动物重要生境 的影响方式和程度

9.5对陆生生态敏感区的影响

9.5.1应结合工程特点,根据生态敏感区类型及其主要保护对 象的保护要求,开展生态敏感区专题影响评价工作。 9.5.2应采用图层叠置法判断工程与生态敏感区的位置关系, 并采用统计法及生态机理法分析评价水电工程对生态敏感区保护 对象、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NB/T10080—2018

TB/T 3533-2018 轨道电路读取器(TCR)9.6对陆生生态系统的影响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