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ECS 597-2019 地下连续墙检测技术规程

T/CECS 597-2019 地下连续墙检测技术规程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5.1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34237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T/CECS 597-2019 地下连续墙检测技术规程

在预理声测管之间发射并接收声波,通过实测声波在混凝土 质中传播的声时、频率和波幅等声学参数的相对变化,对地下 续墙墙体完整性进行检测的方法

用钻机钻取芯样以检测地下连续墙深度、墙底沉渣厚度、墙 体完整性、墙体混凝土强度和鉴别墙底持力层性状的方法。

用钻机钻取芯样以检测地下连续墙深度、墙底沉渣厚度、墙 完整性、墙体混凝土强度和鉴别墙底持力层性状的方法。 1.8孔内成像法testingmethod of imaging thoughthehole 沿有竖向孔的现浇混凝土构件的孔道,采用成像技术对孔壁

沿有竖向孔的现浇混凝土构件的孔道,采用成像技术对孔壁

进行动态或静态的观察、记录GB/T 11348.3-2011 机械振动 在旋转轴上测量评价机器的振动 耦合的工业机器,识别缺陷及其位置、形式、程 的检测方法

采用同一种检测方法对同一受检部位再次检测

2. 1. 10 顶角测量法

通过测斜仪测量不同深度倾斜角的变化,推算垂直度的检测 方法。

通过微电极系在沉渣和均匀泥浆的界面上的电阻率变化检测 沉渣厚度的方法。

probemethod

通过探针进入沉渣后的伸出长度、压力变化或角度变化检测 沉渣厚度的方法。

2. 1.13 测锤法

通过平底测锤下行到沉渣的顶面深度和孔深的差值检测沉渣 厚度的方法。

2.1.14伞形孔径仪

2. 1. 14 伞形孔径仪

通过张开的若干个机械臂与孔壁接触的张角变化量检测孔 径、垂直度的设备。

采用顶角测量法进行垂直度的检测时,测斜仪外侧加装的 有导向、扶正作用的环状或矩形器具

Ap 声波波幅值; C 超声波在泥浆介质中传播的速度; d 槽段宽度; e 槽段的偏心距; f 声波信号主频;

3.0.1地下连续墙检测可分为成槽检测、墙体检测和接头检测。 3.0.2成槽检测内容应包括槽深、槽宽、垂直度及沉渣厚度; 墙体检测内容应包括墙体完整性、墙体混凝土强度、墙体深度、 墙底沉渣厚度、持力层岩土性状;接头检测内容应包括接头刷壁 质量和接头混凝土质量。 3.0.3当需对试成槽段承载力进行检测时,可采用静载试验或 自平衡法试验。 3.0.4地下连续墙的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 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2的有关规定。 3.0.5检测用仪器应在检定或校准有效期内,检测前应对仪器 设备检查调试。 3.0.6检测仪器设备应工作稳定,具备防尘、防震、防潮、防 水和绝缘等性能。 3.0.7成槽检测的槽段、墙体检测的墙段的抽样部位应按下列 原则确定: 1对施工质量有疑问的槽段、墙段; 2采用不同工艺施工的槽段、墙段; 3地下连续墙墙体转角处; 4设计认为重要结构部位的槽段、墙段; 5随机抽样,基本均匀分布,具有代表性。 3.0.8检测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检测报告编号,委托方名称,工程名称、地点,建设、 勘察、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检测机构的名称和地址等基本 信息:

设计要求,检测目的,检测依据,检测日期; 3 主要岩土层结构及其物理力学指标资料; 4 槽段(墙段)编号,槽段(墙段)设计和施工参数; 5 检测仪器设备型号、编号及现场仪器校验结果; 6 检测方法; 7 检测结果:列表叙述所有被测槽段(墙段)的检测结果; 8 附图附表:包括槽段(墙段)平面布置图、每槽段(墙 )的测试记录图和现场检测记录表

1.1地下连续墙成槽的检测方法应根据成槽尺寸、现场具体 件等按表4.1.1的规定选择。

表4.1.1检测方法和仪器

对于成槽质量检测,当出现下列情况,应采用本规程表 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检测方法相互补充验证。 验收标准或设计有要求时:

4.1.2对于成槽质量检测,当出现下列情况,应采用本规程表

4.1.2对于成槽质量检测,当出现下列情况,应采用本规程表

验收标准或设计有要求时;

2地下连续墙试成槽时; 3 地下连续墙作为永久结构时: 4 需要修正不合格槽壁的成槽时: 5 需要对槽壁稳定性进行评价时; 6 工程地质对成槽质量影响较大时; 7 发生影响质量事故时; 8 成槽质量对承载力影响显著时; 9 采用不同类型机具或不同工艺开始成槽时。 1.3 泥浆护壁的成槽应按本规程附录A的规定对泥浆的相对 度、黏度和含砂率进行测定

1 测绳宜采用钢丝绳: 2与测绳相连的锥状重物,质量不宜小于2kg,锥角不宜 大于45° 4.2.3深度编码法的检测设备应进行标定检测值应通过槽深

4.2.3深度编码法的检测设备应进行标定,检测值应通

式中: 槽深系数; l一一实际深度(m); ld一显示深度(m)。 4.2.4测绳法或深度编码法起算标高应与地下连续墙成槽起算 标宣二致

式中: 槽深系数; l——实际深度(m); 显示深度(m)。

4.2.4测绳法或深度编码法起算标高应与地下连续墙成槽起 标高一致

4.3.1槽宽记录图应符合下列规定:

4.3.1槽宽记录图应符合下列规定:

2应具有设计槽宽基准线、槽深基准零线及深度标记; 3 记录图纵横比例尺,应根据设计槽宽及槽深设定。 4.3.2 用于槽宽检测的伞形孔径仪应符合下列规定: 机械臂张开时末端应能接触槽壁: 2伞形孔径仪在检测前应按本规程附录B的规定进行标 定。标定完毕后的标定系数及起始值在检测过程中不应变动。 4.3.3伞形孔径仪进行槽宽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自槽底向槽口连续进行检测; 2 应在槽口检测并记录地下连续墙的方位角; 3 仪器降至槽底后,仪器的机械臂应同时张开; 4 探头提升速度不宜大于0.2m/s,且应保持匀速。 4.3.4伞形孔径仪进行槽宽检测的数据计算应符合本规程附录 C的规定。 4.3.5 用于槽宽检测的超声波法检测仪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超声波探头升降速度可实时调节; 超声波探头在遇到槽壁或槽底时应能自动停机。 4.3.6 超声波法进行槽宽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检测宜在清槽完毕、槽中泥浆内气泡消散后进行; 2 检测前,应对仪器系统进行标定,标定应至少进行2次; 3 标定完成后,相关参数在该槽的检测过程中不应变动; 4仪器探头起始位置应对准槽的轴线,用于检测的探头超 声波发射面应与导墙平行: 5探头提升速度不宜大于0.3m/s,且应保持匀速。 4.3.7超声波法槽宽检测数据的计算处理应按本规程附录D的 规定执行。

1机械臂张开时末端应能接触槽壁; 2伞形孔径仪在检测前应按本规程附录B的规定进行 定。标定完毕后的标定系数及起始值在检测过程中不应变动。

4.3.8用于槽宽检测的探笼法设备,

10cm,笼身等直径段高度宜为3倍~5倍槽宽,

4.4.1用于垂直度检测的顶角测量法的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测斜仪倾角测量范围不应超过一15°~十15°; 需要扶正器时,测斜仪应与配套的扶正器稳固连接; 扶正器的直径应根据槽宽及垂直度要求进行选择。 4.4.2 顶角测量法进行垂直度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检测前应在仪器主机上设置槽宽、扶正器外径等参数; 2应将测斜仪下降至槽中预设起始深度位置,测斜仪及扶 正器不应碰触槽壁、保持自然垂直状态,并应在此处做零度值 校验; 3测斜仪下行时,每间隔一定深度应暂停,待顶角显示值 稳定时保存该测点数据; 4每个测点的间距不宜大于5.0m,在顶角变化较大处宜加 密检测点数,在接近槽底位置应检测最后一个测点。 4.4.3顶角测量法垂直度检测数据处理应按本规程附录E 执行。 4.4.4用于垂直度检测的超声波检测仪,应符合本规程第 4.3.7条的规定。 4.4.5垂直度检测应与槽宽检测同步进行,计算处理应按本规 积研灵D的机宝块得

4.5.1电阻率法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电极系绝缘电阻不宜小于50M2: 2探头总质量不宜小于5kg;探头直径不宜大于100mm 探头总长度不宜小于800mm; 3探头微电极长度不宜大于50mm; 4仪器应具备实时显示功能,倾角传感器角度误差不宜超

4.5.2电阻率法检测应符合下≤

1探头触碰到孔底后应进行提升,首次提升高度宜为 1.0m,每次提升高度增加量宜为0.3m~0.5m,直至探头下沉 深度不再增加; 2测量电阻率时,倾角传感器和重力线夹角不应超过土5 4.5.3探针法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探针最大伸出长度不宜小于200mm; 2探头重量、探针刚度和截面尺寸应根据槽深、泥浆性能 指标等确定,探针行程范围内,应具有刺穿沉渣的能力。 4.5.4探针法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探头下行到槽底部沉渣层上表面时,探头内的探针应归 于初始位置; 2主机控制探针伸出时,应同时记录各伸出长度对应的探 头倾斜角度和探针压力; 3探针伸出到量程极限,应能自动停止,并保存数据。 二测锰注检测设各应饰合下列规定

4.5.4探针法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探头下行到槽底部沉渣层上表面时,探头内的探针应归 于初始位置; 2主机控制探针伸出时,应同时记录各伸出长度对应的探 头倾斜角度和探针压力; 3 探针伸出到量程极限,应能自动停止,并保存数据。 4.5.5 测锤法检测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测锤宜采用质量不小于2kg的平底金属锤; 测锤的长度和直径之比宜为1.5:1~2:1; 悬挂绳宜为钢丝绳。 4.5.6 测锤法检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测试起算标高应与孔深测试起算标高一致; 测锤触碰到槽底后应进行二次提升,提升高度应能落到 沉渣面层。

1 测试起算标高应与孔深测试起算标高一致; 2测锤触碰到槽底后应进行二次提升,提升高度应能落 沉渣面层

5.1.1施工完成后的地下连续墙应进行墙体质量检测

性检测,判定墙体缺陷的程度及位置。钻芯法适用于检测地 续墙的墙体完整性、墙体混凝土强度、墙体深度、沉渣厚度禾 定持力层性状。

永久结构时,每墙段均应进行声波透射法检测。其他受检墙县 量不应少于同条件下总墙段数的10%,且不得少于3幅墙 预埋声测管的墙段总数不应少于受检墙段数量的1.3倍。

5.1.4墙体质量的开始检测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采用声波透射法检测时,受检墙段混凝土强度不应小 于设计强度的70%,且不应低于20MPa; 2当采用钻芯法检测墙体时,受检墙段的混凝土龄期应达 到28d或同条件养护试块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 5.1.5地下连续墙混凝土实体强度可在地下连续墙顶部取芯样 验证。 5.1.6地下连续墙经声波透射法检测不合格或对检测结果难以 判定时,可采用钻芯法进行验证。 5.1.7当采用声波透射法检测墙体混凝土完整性,Ⅲ类及IV类

5.1.7当采用声波透射法检测墙体混凝土完整性,Ⅲ类及Ⅱ

体数量达到2幅或2幅以上时,除进行复测外,尚应采用声波 射法在未检测墙体中进行扩大检测。当不具备声波透射法检测 件时可采用钻芯法,对于浅部存在缺陷处可采用开挖验证。

5.2.1采用声波透射法检测墙体混凝土质量前准备工作应符合 下列规定: 1声测管理设应按本规程附录F的规定执行; 2采用率定法确定仪器系统延迟时间; 3计算声测管及耦合水层声时修正值; 4在墙顶测量相应声测管外壁间净距离; 5将各声测管内注满清水,检查声测管畅通情况;换能器 应能在全程范围内正常升降。 5.2.2声波发射与接收换能器应符合下列规定: 圆柱状径向换能器沿径向振动应无指向性; 2 外径小于声测管内径,有效工作段长度不应大于150mm; 3 谐振频率宜为30kHz~60kHz; 4 水密性不应小于1MPa水压不渗水。 5.2.3 声波检测仪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实时显示和记录接收信号时程曲线以及频率测量或频谱 分析; 2最小采样时间间隔应小于等于0.5μS,系统频带宽度应 在1kHz~200kHz范围内,声波幅值测量相对误差应小于5%, 系统最大动态范围不得小于100dB: 3声波发射脉冲应为阶跃或矩形脉冲,电压幅值应在200V~ 1000V范围内; 4发射与接收声波换能器同步提升,相对高差不应大 于20mm; 5首波实时显示; 自动记录声波发射与接收换能器位置。 5.2.4 现场平测和斜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发射与接收声波换能器应通过深度标志分别置于两根声

测管中。 2平测时,声波发射与接收声波换能器应始终保持相同深 度[图5.2.4(a)];斜测时,声波发射与接收换能器应始终保 持固定高差[图5.2.4(b),且两个换能器中点连线的水平夹 角不应大于30°。 3声波发射与接收换能器应从墙体底部向上同步提升,声 测线间距不应大于100mm;提升过程中,应校核换能器的深度 和校正换能器的高差,并确保测试波形的稳定性,提升速度不宜 大于0.5m/s。 4应实时显示、记录每条声测线的信号时程曲线,并读取 首波声时、幅值;当需要采用信号主频值作为异常声测线辅助判 据时,尚应读取信号的主频值;保存检测数据的同时,应保存波 列图信息

图5.2.4平测、斜测示意

5同一检测剖面的声测线间距、声波发射电压和仪器设置 参数应保持不变。 5.2.5在墙体质量可疑的声测线附近,可采用增加声测线或采 用扇形扫测(图5.2.5)、交叉斜测、CT影像技术等方式,进行 复测和加密测试,确定缺陷的位置和空间分布范围,排除因声测 管耦合不良等非墙体缺陷因素导致的异常声测线。采用扇形扫测 时,两个换能器中点连线的水平夹角不应大于40°

5同一检测部面的声测线间距、声波发射电压和仪 参数应保持不变。

图5.2.5扇形扫测示意

5.2.6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基桩 测技术规范》JGJ106的有关规定。

5.3.1每幅受检墙段的钻孔数量和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幅受检墙体不应少于1个孔:钻芯孔开孔位置宜在墙 本长度内均匀对称布置,且开孔位置距离地下连续墙接头不小 于500mm; 2对墙底持力层的钻探,每幅受检墙体不应少于1个孔 钻孔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钻取芯样宜采用液压操纵的高速钻机,并配置适宜的水

泵、孔口管、扩孔器、卡簧、扶正稳定器和可捞取松软渣样的 钻具; 2地下连续墙混凝土钻芯检测,应采用单动双管钻具钻取 芯样,严禁使用单动单管钻具; 3钻头应根据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选用合适粒度、浓度、 胎体硬度的金刚石钻头,且外径不宜小于91mm: 4锯切芯样的锯切机应具有冷却系统和夹紧固定装置。芯 样试件端面的补平器和磨平机,应满足芯样制作的要求

5.3.3现场操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钻机设备安装应周正、稳固、底座水平:钻机在钻芯过 程中不得发生倾斜、移位,钻芯孔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0.5%; 2每回次钻孔进尺宜控制在1.5m内;钻至墙体底部时, 宜采取减压、慢速钻进、干钻等适宜的方法和工艺,钻取沉渣并 测定沉渣厚度;对墙底强风化岩层或土层,可采用标准贯入试 验、动力触探等方法对墙底持力层的岩土性状进行鉴别: 3钻取的芯样应按回次顺序放进芯样箱中,检测人员应按 本规程附录G表G.0.1的格式对钻进情况、钻进异常情况、芯 样混凝土、墙底沉渣和墙底持力层详细编录; 4钻芯结束后,应对芯样和钻探标示牌的全貌进行拍照: 5当墙体混凝土质量评价满足设计要求时,应从钻芯孔孔 底往上用水泥浆回灌封闭;当墙体混凝土质量评价不满足设计要 求时,应封存钻芯孔,留待处理。 5.3.4芯样试件截取与加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墙体深度为10m~30m时,每孔应在墙体上、中、下 各截取一组芯样:当墙体深度小于10m时,可取2组,当墙体 深度大于30m时,不少于4组; 2上部芯样位置距墙顶设计标高不宜天于1倍墙段宽度或

5.3.4芯样试件截取与加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墙体深度为10m~30m时,每孔应在墙体上、中、 各截取一组芯样;当墙体深度小于10m时,可取2组,当墙 深度大于30m时,不少于4组; 2上部芯样位置距墙顶设计标高不宜大于1倍墙段宽度 1m,下部芯样位置距墙底不宜大于1倍墙段宽度或1m,中间 样宜等间距截取;

3缺陷位置能取样时,应截取一组芯样进行混凝土抗压 试验; 4同一幅墙段的钻芯孔数大于1个,且其中一孔在某深度 存在缺陷时,应在其他孔的该深度处截取芯样进行混凝土抗压 试验; 5每组混凝土芯样应制作三个芯样抗压试件,混凝土芯样 试件的加工和测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 范》JGJ106的有关规定; 6当墙底持力层为中、微风化岩层且岩芯可制作成试件时: 应在接近墙底部位1m内截取岩石芯样;遇分层岩性时,宜在各 分层岩面取样。岩石芯样的加工和测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 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的有关规定。

1混凝土芯样试件的抗压强度试验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 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的有关规定 执行。 2在混凝土芯样试件抗压强度试验中,当发现试件内混凝 土粗骨料最大粒径大于0.5倍芯样试件平均直径,且强度值异常 时,该试件的强度值不得参与统计平均。 3混凝土芯样试件抗压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fcor 混凝土芯样试件抗压强度(MPa),精确 至0. 1MPa; P一芯样试件抗压试验测得的破坏荷载(N); d一一芯样试件的平均直径(mm); ≤一一强度折算系数。 4混凝土芯样试件抗压强度可根据本地区的强度折算系数 进行修正。

值的确定,宜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的有关规定执行。 5.3.6每幅受检墙体混凝土芯样试件抗压强度的确定应遵守下 列原则: 1当一组3块试件强度值的极差不超过平均值的30%时 可取其算数平均值作为该组混凝土芯样试件抗压强度检测值:当 极差超过平均值的30%时,应分析原因,结合施工工艺、地基 条件、基础形式等工程具体情况综合确定该组混凝土芯样试件抗 压强度检测值;不能明确极差过大的原因时,宜增加取样数量; 2同一幅受检墙体同一深度部位有两组或两组以上混凝土 芯样试件抗压强度检测值时,取其平均值应为该墙体该深度处混 疑土芯样试件抗压强度检测值: 3墙体混凝土芯样试件抗压强度检测值应取同一幅受检墙 体不同深度位置的混凝土芯样试件抗压强度检测值中的最小值。 5.3.7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墙底持力层性状应根据持力层芯样特征,并结合岩石芯 样单轴抗压强度检测值、动力触探或标准贯入试验结果,进行综 合判定或鉴别。 2墙身完整性类别应结合钻芯孔数、现场混凝土芯样特征

5.3.6每幅受检墙体混凝土芯样试件抗压强度的确定应

表5.3.7墙身完整性判定

3钻芯孔偏出墙外或遇钢筋无法继续钻进时,应仅对钻取 芯样部分进行评价 4墙体质量评价应按单幅受检墙体进行。当出现下列情况 之一时,应判定该受检墙体不满足设计要求: 1)混凝土芯样试件抗压强度检测值小手混凝土设计强度 等级; 2)墙体深度、墙底沉渣厚度不满足设计要求; 3)墙地持力层岩土强度或厚度不满足设计要求: 4)墙身完整性为V类的地下连续墙

5.3.8当混凝土出现分层现象时,宜截取分层部位的芯样进

5.3.8当混凝土出现分层现象时,宜截取分层部位的芯

抗压强度试验。当混凝土抗压强度满足设计要求时,可判为 类;当混凝土抗压强度不满足设计要求或不能制作成芯样试 时,应判为V类

5.3.9钻芯检测报告除应包括本规程第3.0.8条的内容外,尚

1钻芯设备情况; 2检测墙体数量、钻孔数量、混凝土芯进尺、总进尺、 凝土试件组数; 3按本规程附录G中表G.0.2的格式编制每孔的柱状图

4芯样单轴抗压强度试验结果; 5芯样彩色照片; 6异常情况说明。 5.3.10钻芯法检测结果无法判定时,可采用孔内成像法进行复 核性检测

5.3.11采用的孔内成像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托内成像法检测仅器设备所采用的探买成像设备,其分 辨率不应低于1920×1080像素,并应具有深度记录装置和成像 设备定位装置; 2当需要定量描述缺陷时,应采用已知尺寸的标定装置确 定缺陷尺寸换算值; 3检测前应先进行孔内清理,清理范围应满足检测深度的 要求; 4现场检测中应全面、清晰地记录孔内图像; 5采用钻孔成像检测仪进行检测时应控制提升速度,保证 对孔壁进行全面检测; 6墙身缺陷应根据成像的视频、图像确定; 7 缺陷的尺寸等应按标定值确定

6接头质量检测6.1一般规定6.1.1地下连续墙应进行成槽时的接头刷壁质量和成墙后接头混凝土的质量检测。6.1.2地下连续墙成槽后应对平行于墙身方向的接头垂直度进行检测,垂直度不宜大于1/300。当采用套铣接头时,垂直度不宜大于1/500。作为永久结构的地下连续墙平行于墙身方向的接头垂直度应全数检测;作为临时结构的地下连续墙,平行于墙身方向的接头垂直度检测数量为20%,且不少于3幅。6.1.3永久结构的地下连续墙的接头,应在槽段的两端预埋声测管,采用声波透射法进行检测,检测数量为10%,且不少于3幅。6.1.4基坑开挖前,宜进行抽水试验,检查地下连续墙接头的渗漏水情况。6.1.5地下连续墙成槽后,刷壁后刷壁器上应无泥。6.2接头刷壁质量6.2.1接头刷壁质量的检测可采用超声波法,并宜与成槽质量检测同时进行。6.2.2超声波法现场检测时,在接头处应做三方向检测。6.2.3现场检测记录图应有明显的刻度标记,能准确体现任何深度截面的接头处槽壁的形状。6.2.4接头刷壁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2的有关规定。·22:

6.3.1接头混凝土质量可采用声波透射法检测。声波透射法 用于圆锁口管接头、工字钢接头、十字钢板接头、V形钢板 头、铰接接头、铣接头等混凝土接头以及金属接头,不宜用于 胶接头。

3.2对接头混凝土质量进行检测前应在相邻两幅地下连续墙

6.3.2对接头混凝土质量进行检测前应在相邻两幅地下

6.3.3当声波透射法对接头混凝土质量无法检测时,可

挖等技术手段进行检测。

挖等技术手段进行检测。

附录 A泥浆相对密度、黏度和含砂率测定

附录 A泥浆相对密度、黏度和含砂率测定

附录A泥浆相对密度、黏度和含砂率测定

A.0.1 泥浆相对密度可采用泥浆比重计测定。 A.0.2 泥浆相对密度测定步骤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将需要测定的泥浆装满泥浆杯,加盖并洗净溢出的 泥浆; 应将泥浆杯置于支架上,移动游码DB34T 2843-2017 高温超导叠制造工艺及试验方法,使杠杆呈水平状态; 泥浆相对密度应按游码左侧刻度读取。 A.0.3 泥浆比重计在使用前应用清水对仪器进行校正。 A.0.4 泥浆黏度应采用漏斗黏度计测定。 A.0.5 泥浆黏度测定步骤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将漏斗下面出口堵住; 2 应采用带有隔层的量杯两端分别量取200mL和500ml 泥浆,通过滤网滤去大砂粒后,将700mL泥浆均注人漏斗; 3应释放漏斗下面出口,使泥浆从漏斗流出,泥浆黏度应 按流满500mL量杯所需时间确定。 A.0.6漏斗黏度计使用前,应按本规程附录A第A.0.5条的 步骤,记录注入漏斗700mL清水流出500mL所需的时间。当流 出时间不等于15s时,泥浆黏度应按下式修正:

A.0.8泥浆含砂率测定步骤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把调制好的50mL泥浆倒进含砂率计,然后再倒 450mL清水; 2应将仪器口塞紧,摇动时间为1min; 3应将仪器竖直静放3min的时间,泥浆含砂率应为仪器 下端沉淀物按mL计读的体积除以1000mL乘以200%

附录B伞形孔径仪标定方法

附录B伞形孔径仪标定方法

B.0.1伞形孔径仪的标定应在专用标定架上进行,标定架应定 期检定或校准, B.0.2标定架的每个标定板上应有不少于3个可用于固定伞形 孔径仪机械臂未端的测量点,测量点的刻度误差不应超过 ±1mm。 B.0.3标定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仪器设备连接完毕,打开电源,设备应工作正常。 2应按从小到大,再按从大到小的次序,分别将机械臂置 于标定架不少于5个标准直径d的测量点,记录仪器每次显示 的测量值d。 3用各次的d.~d。数据按下式进行最小二乘法拟合: dt=Do+kds (B.0.3) 式中:d.一一直径的仪器测量值(m); ds一直径的标准值(m); k一一仪器标定系数; D一起始值(m)。 4将公式(B.0.3)确定的仪器标定系数及孔径起始值输 人仪器。 5将机械臂置于标定架不同直径刻度点3次,分别记录各 次仪器测量值。 6比较校正后的仪器测量值与标准值的相对误差,当相对 误差不超过土1%时,可以用于现场检测;否则需重新标定仪器 标定系数及起始值。

附录 C伞形孔径仪计算槽宽的方法

C.0.1伞形孔径仪张角采用电位差检测时,槽宽应按下式 计算:

GB 1984-2014 交流高压断路器D1.3=Lam X sini+Lam X sin3 D2.4 =Lam X sin02+Lam X sin0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