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1326-2014 300MW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导则

DLT1326-2014 300MW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导则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LT1326-2014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9.4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233433
VIP资源

DLT1326-2014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LT1326-2014 300MW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导则

DL/T13262014

5.2.4.1为保证良好的燃烧和传热,维持较低的NO,排放浓度和最佳的脱硫效果,床温宜控制在840℃~ 920℃,最高床温不应超过950℃。旋风分离器进口烟气温度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超过1050℃。 5.2.4.2负荷或煤质特性变化时,应及时调整给煤量和风量,以维持床温的相对稳定。床温调节应细调 微调、分多次缓慢进行。 5.2.4.3通过改变一次风率来调节床温时,应保证床料始终处于良好的流化状态。 5.2.4.4给煤粒度变化时,若引起床温变化,应及时调整一次风量。 5.2.4.5对于带有外置床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可通过改变流过外置床的循环灰份额调节床温。 5.2.4.6应经常监视炉内流化和燃烧状况、炉膛出口烟气温度及各段烟气温度,以准确判断床温的变化 趋势,适时调节床温。当床温低于燃料的燃烧温度(允许投煤床温100℃)时,应投入燃烧器。 5.2.4.7可通过调节不同给煤点的给煤量,减少炉膛温度的不均匀程度

大于5%BMCR/min;滑压方式运行时,负荷变化率不宜大于 3%BMCR/min(BMCR为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 5.3.2负荷及煤质特性的变化均会导致蒸汽压力的变化,滑压方式运行时,锅炉蒸汽压力主要由给煤量 来调节。 5.3.3调节给煤量的同时,应对入炉石灰石量进行调节,以保证给煤量和给石灰石量的比例稳定。 5.3.4调节蒸汽压力的过程中,应保持各给煤点均匀给煤,若投运的给煤机均在最低转速下运行,且 汽压力仍在上升,则应切除一台给煤机,以便剩余的给煤机在调节性能良好的区间运行。 5.3.5非事故情况下,应禁止使用对空排汽阀来降低蒸汽压力。 5.3.6停用高压加热器时,锅炉的最高负荷应通过试验确定,以防止受热面管壁超温结焦和再热器进口

f)给煤机断煤时; g)启、停风机时: h)机组运行异常或发生事故时: i)外置床进灰不畅时。

JJG 1122-2015 机动车地感线圈测速系统a) 燃烧不稳定时: b) 锅炉负荷变化过大时: c) 锅炉发生事故时; d) 定期排污时; e) 安全门动作时: f) 切换给水管路或汽轮机切换给水泵时

5.6烟气SO,及NO.的控制

5.6.1应连续监视锅炉SO,的排放浓度,通过改变锅炉的石灰石给料量(石灰石粒度) 推荐值)调整SO,的排放浓度。 5.6.2增减负荷时应提前做好石灰石给料量的调节:石灰石输送系统管道出现堵塞后,应及时开启吹堵 装置进行疏通。 5.6.3应连续监视锅炉NO,的排放浓度,通过调节床温、改变一次风与二次风的配比(包括各层二次风 风率的分配)、调节过量空气系数等手段,来控制NO,的排放浓度。 5.6.4为获得较高的锅炉热效率及较低的SO,和NO的排放浓度,应进行专门的燃烧优化调整试验, 以确定最佳运行工况。

正常运行中应控制下列参数: a)锅炉蒸发量不超过额定值: b)过热器出口蒸汽温度、压力应保持在规定值; c)再热器出口蒸汽温度、压力应保持在规定值: d)两侧蒸汽温度差不应大于20℃,两侧烟气温差不宜大于30℃ e)排烟温度应接近设计值; f)各受热面管壁最高温度不应超过金属材料允许温度: g)维持炉膛压力正常: h)汽包水位波动范围保持±30mm

6.1.1停炉前的准备

DL/T 1326 2014

6.1.2.2缓慢降低给煤量,同时适当减少二次风量,保持合理风煤比。一次风量应大于最小流化风量。 6.1.2.3控制汽包上下壁温差不超过规定值(宜小于50℃)。 6.1.2.4炉内烟气温度变化不宜过快,以防止炉内耐磨耐火材料产生裂纹。 6.1.2.5机组负荷降到150MW时,检查锅炉床温和外置床温度(如果有)达到稳定后,方可继续降低负 荷。还可通过调节锅炉锥型阀(或气动分流风量)和高压旁路开度的大小控制蒸汽温度和压力下降速度。 6.1.2.6床温在760℃以上时,应减少给煤量并烧空煤仓,密切监视受热面各部位壁温,及时调节减温 水量,防止出现超温现象;同时应停止石灰石给料,根据情况可投入油燃烧器。 6.1.2.7最高床温低于400℃时,可按照一次风机、二次风机、引风机、高压流化风机的顺序停运风机; 引风机停运至少30s后方可停运高压流化风机。 6.1.2.8锅炉熄火后,若过热器出口蒸汽压力高于2.0MPa,应投入蒸汽旁路系统或开启过热器对空 排汽。

6.3.1停炉后应密闭各烟风挡板,防止急剧冷却。 6.3.2锅炉放水前,应启动引风机、高压流化风机和一次风机。 6.3.3过热蒸汽压力为0.5MPa~0.8MPa且汽包上下壁温差小于50℃时,下联箱放水一次。 6.3.4床温降到150℃后可打开引风机挡板和人孔门进行自然通风冷却,下联箱放水一次,汽包压力降 低至0.2MPa时,打开锅炉全部对空排汽门。 6.3.5锅炉进行强制通风冷却时,冷却速度不应超过耐磨耐火材料生产厂的规定值。 6.3.6启动风机强制通风冷却后,应严密监视外置床灰的温度不能高于受热面最高允许壁温,同时维持 高压旁路有一定开度,保证受热面得到可靠冷却。

6.4.1停炉过程中降压速度不应超过0.05MPa/min0.1MPa/min,保持汽包高水位,汽包上下壁温差不 应超过允许值。 6.4.2锅炉停止上水后应开启省煤器再循环门,保护省煤器。 6.4.3汽轮机停机后,再热器无蒸汽通过时,控制炉膛出口烟气温度不高于540℃。 6.4.4冬季停炉后应做好防冻措施。 6.4.5停炉过程中需要排空床料时,应投运所有冷渣器及输灰设备,尽量将炉膛和外置床中的床料排尽 减少人工清灰量。

6.5.1常用防锈蚀方法

6.5.1.1热炉放水余热烘干法,适用于临时检修、小修,时间在1个月之内。该方法要求炉膛有足够余 热,系统严密,放水门、排汽门无缺陷。 6.5.1.2负压余热烘干法,适用于大、小修,时间在3个月之内。该方法要求炉有足够余热,并利用 汽轮机抽真空系统,系统严密。 6.5.1.3给水压力法,适用于热备用,时间在1周之内。该方法要求锅炉保持一定压力,给水水质保持 在运行水质的水平。

6.5.1.4充氮法,适用于冷备用、封存,时间在3个月以上。该方法要求配置充氮系统,氮气红 合DLT956的要求,系统有一定严密性。 6.5.1.5氨一联氨法,适用于冷备用、封存,时间在3个月以上。该方法要求配药系统、加药系 液处理系统投入。

6.5.2操作及注意事项

防锈蚀操作及注意事项按DL/T956的规定执行

新安装和经过检修的转动机械,在锅炉整套启动前,均应进行检查,并达到下列各项启动条件: a)现场应清洁,照明应充足: 联轴器结合良好,保护罩应完整,紧固螺丝应无松动; 轴承油位计完整、刻度正确,油质合格,油量充足,采用强制润滑时,润滑油系统油压、油温 符合规定,油箱油位在1/2以上: d 轴承、电动机、油系统的冷却装置良好,冷却水量充足,回水畅通,电动机使用空气冷却时 通风设备良好,通风道无堵塞现象: e 采用润滑脂润滑的滚动轴承,对转速在1500r/min以下的转动机械,其装油量不宜多于整个轴 承室容积的2/3,对转速在1500r/min以上的转动机械,其装油量不宜多于1/2; 电动机接地良好,绝缘合格,事故按钮完整; g)各风门、挡板的传动机构,远方开关试验合格,处于启动前状态; h)各仪表保护和程控装置齐全、完整,连锁保护动作正常

7.1.2.1确认旋转方向正确

7.1.2.2新安装的转动机械,启动后应连续试运4h~8h,大、小修后的转动机械轴承振动、温度和温升 应正常且连续试运不少于30min。 7.1.2.3鼠笼式电动机在正常情况下,冷态时允许启动2次,每次间隔不少于5min:热态时允许启动 次,只有在事故处理时,启动时间在2s3s的电动机可以多启动1次。 7.1.2.4转动机械启动后应逐渐增加负荷,电动机电流不应超过额定值。 7.1.2.5风机试转时应保持炉膛压力在正常范围内。 7.1.2.6碎煤机、给煤机、螺旋给粉(料)机等不应带负荷启动或试转,应预先关闭进料口。 7.1.3运行中的要求 7.1.3.1无异声、摩擦和撞击。 7.1.3.2轴承温度极限值应符合锅炉制造厂的规定,无规定时,滚动轴承温度不应超过80℃,滑动轴承 温度不应超过65℃。 7.13.3轴承振动值应符合锅炉制造厂的规定,无规定时。允许的轴承振动值见表1

7.1.3 运行中的要求

3.4蜜轴值不应超过4mm

7.1.3.4窜轴值不应超过4mm

DL/T1326 2014

1.3.5各处无漏油、漏煤、漏粉、漏灰、漏水、漏风等现象,冷却水温度和润滑油系统的油温、油 应超过规定值。 .3.6电动机电流应在规定范围内

7.1.4事故停用的一般规定

当转动机械在运行中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立即停止运行: a)发生人身事故、无法脱险时; b) 发生强烈振动、危及设备安全运行时; C 轴承温度急剧升高或超过规定时: d)电动机转子和静子严重摩擦、撞击或电动机冒烟起火时: e)转动机械的转子与外壳发生严重摩擦、撞击时: f)发生火灾或被水时。

7.1.5辅机的保护装置

各厂应根据辅机保护装置的设置情况制定现场运行规程,其内容应包括: a)保护装置的特性和定值: b)保护装置投入、停止的条件及操作方法: C)保护装置的运行注意事项及一般故障处理

全面检查外,还应满足下列要求:

a)相关保护、连锁及巡测装置投入: b) 风机液压油系统及密封、冷却系统投入: 离心式风机出口、入口风门关闭: d 罗茨风机出口排空门和入口风门应开启,出口门关闭。 7.2.1.2具有盘车装置的风机,在润滑油系统运行正常后,应投入盘车装置运行,正常后方可送电启动。 7.2.1.3备用风机启动前,应确认风机未反转,否则应采取制动措施后方可启动。 7.2.2运行与维护 7.2.2.1运行中应符合7.1.3.的要求,对风机的进口、出口风压,风机及电动机的轴承温度、振动、润 滑油量、油压,各种形式的冷却系统、液压系统、转动部分的声音,电动机的电流、线圈和铁芯温度定 期进行检查。 7.2.2.2并联运行的风机应尽量保持出力接近,并注意保持两侧风温、烟气温度的均衡。 7.2.2.3并联风机正常运行时,联络风门应开启。 7.2.2.4并联风机如一台运行、另一台停用,应减少流向停用风机的漏风量。 7.2.3停止 7.2.3.1离心式风机的出力应减至最低值后方可停止。

7.2.2 运行与维护

a)碎煤系统中转动机械启动条件应符合7.1.1的要求: b)碎煤机前给料设备清洁,无检修杂物,除三块(铁块、木块、石块)装置完好,处于备用状态; C) 碎煤机内动、静部件无严重磨损、破裂和损坏,其间隙已调整,机体内部清洁、无杂物、无存 煤,转动部件已安装防护罩,检查门已关牢,新安装的碎煤机应按规定经过空载试运,且轴承 无异常振动、无异声,温升不超过规定范围:

3应监视给煤机运行情况,对于刮板给煤机,应注意电动机电流的异常变化,及时判断是否存在 卡链、漂链等情况;对于皮带给煤机,应防止出现皮带跑偏、撕裂等异常情况。 4应监视煤仓存煤量的变化情况,及时补充存煤 5应监视播煤风量、密封风量和风压、风温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防止高温烟气窜入给煤系统。 给煤系统停止顺序 合煤系统停止顺序依次为:先关闭给煤机入口闸板门或插棍门,再停给煤机,最后关闭给煤机出口

板门或旋转给料阀。给煤机在停止过程中应缓慢降低给煤机转速,待给煤机内的煤走空后,再停 。大、小修或长时间备用的锅炉,应尽量将煤仓内的煤用完

7.4.5给煤系统紧急停止条件

发生下列情况之一,给煤系统应紧急停止: a)给煤系统中转动机械发生7.1.4所述的情况: b)锅炉MFT动作: c)给煤机内着火: d)严重机械故障,如皮带严重跑偏、撕裂,刮板卡链、断链,电动机过电流: e)给煤机内大量积煤或出口严重堵煤,不能正常给煤: f))煤仓空仓。

7.5.2运行调节与检查

6.1.1石灰石输送系统安装或检修结束,启动前应满足下列各项条件: a)石灰石输送系统中转动机械启动条件符合7.1.1的要求: b)各阀门、风门挡板调试完毕,开关灵活: C 石灰石粉仓内清洁、无杂物,辅助设施(包括防堵设施、加热设施、粉位测量和报警设施) 完好; d) 热工测量控制表计(风量、风门挡板、阀门开度、给料机转速等)指示正确,操作、控制可靠, 连锁保护试验合格。

7.6.1.2系统启动顺序依次为:先开启石灰石给料机下游管道各阀门或装置,启动石灰石输送风机或输 送空气压缩机,再启动石灰石给料机,最后开启石灰石给料机上游各阀门或装置。 7.6.2运行中的监控 7.6.2.1脱硫时床温控制在840℃~920℃范围内为宜。 7.6.2.2石灰石粒径应参照锅炉制造厂提供的粒径分布曲线,宜控制在0.1mm1mm范围内,最大粒 轻不宜超过1.5mm,中位径ds应控制在0.25mm~0.45mm。 7.6.2.3燃烧过程中,脱硫剂石灰石的控制量应按式(1)计算:

Gshs—达到某一脱硫效率的石灰石给料量,kg/h: Ca/S——达到某一脱硫效率需要的钙硫摩尔比,一般在1.52.2之间: S——燃料中含硫的质量百分数,%; B—燃料消耗量,kg/h; CaCO一石灰石中所含CaCO,的质量百分数,%。 .6.2.4锅炉SO,折算排放浓度应按式(2)计算:

Gshs (Ca/S)xSxB 0.32xCaCO,

Cso,xα SO 1.4

一经过量空气系数折算后的SO,排放浓度,mg/m3(标准状态下); Cso,实测锅炉SO,排放浓度,mg/m²(标准状态下); α一实测锅炉排烟过量空气系数。 锅炉SO,最高允许排放浓度限值按GB13223中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的规定热行

系统停止的顺序依次为:先关闭石灰石给料机上游各阀门或装置,待机内物料走空后再停运给料机, 对石灰石管道吹扫完毕后停运石灰石输送风机,最后关闭石灰石给料机下游管道各阀门、挡板或装置。 长时间停用锅炉时,还应将仓内的石灰石粉用完,防止吸潮结块。 7.7床料添加系统

DL/T 1326 2014

DL/T 1326 2014

7.4系统停止时,应关闭料仓出口给料闸阀、保持运行风量,吹扫输送管道5min~10min后,才 用床料输送风或压缩空气。

冷渣器系统安装或检修结束,系统后动前应满足下列各项条件: a) 设备周围清洁、无杂物,照明良好: b) 系统中转动机械启动条件符合7.1.1的要求: c 各阀门(包括冷渣器进渣、出渣阀)、风门挡板调试完毕,开关灵活: d)冷渣器内无杂物,进渣管、回风管膨胀节完整无损坏: 新安装的流化床式冷渣器水冷管束无泄漏,经水压试验合格:耐磨耐火材料已按要求烘炉完毕 无损坏脱落:风帽完整且无堵塞冷渣流化风源经试运合格,各风量或烟气量测量装置已标定, 冷态流化试验结束: 新安装的滚筒式冷渣器应经过水压试验及空载低、高转速试运,且简体无剧烈往复审动、传动 系统无振动,冷却水无泄漏: 新安装的钢带冷渣器应经过空载试运,且钢带无松动打滑、跑偏及摩擦异声, h) 冷渣器后续输送设备完好,处于备用状态:渣仓内清洁、无杂物,且辅助设施完好; 1 热工测量控制表计(温度、压力、流量、风门挡板、进渣和出渣阀开度等)指示正确,操作可 靠:连锁保护试验合格

.8.2.1流化床式冷渣器系统后动顺序为:投人冷却水:后动冷渣器后续各级冷渣输送设备:后动 冷渣器流化风机,调整冷渣器各段风量或烟气量:开启进渣门,调整进渣量,同时控制冷渣器回风 温度:冷渣器内低温段渣温降至允许排渣温度以下时,缓慢开启冷渣器排渣阀,将进、出口渣量调 至平衡。 7.8.2.2滚筒式冷渣器系统启动顺序为:向冷渣器套筒进水:启动冷渣器后续各级冷渣输送设备;开启 通风门:启动冷渣器;开启排渣阀后再开启进渣阀,调整进渣量,将进、出口渣量调至平衡,同时调整 简体转速,将出渣温度控制在允许排渣温度以下。 7.8.2.3钢带式冷渣器系统启动顺序为:启动风机:启动冷渣器后续各级冷渣输送设备:启动末级冷渣 器:启动前级冷渣器清扫链及冷渣器:开启排渣阀,缓慢开启进渣阀,调整进渣量:将进、出口渣量调 至平衡,同时调整回风温度在允许范围内

7.8.3.2监视进渣、出渣情况,防止堵渣。 7.8.3.3监视冷却水进出口水温、水压、流量、出渣温度和回风温度是否正常。 7.8.3.4检查各级冷渣输送设备无卡涩情况。 7.8.3.5监视流化床式冷渣器各仓的床压、床温、风量或烟气量:监视滚筒式冷渣器的滚筒 钢带式冷渣器是否存在钢带松动、打滑、跑偏。

7.8.4.1冷渣器系统进渣量,应根据锅炉负荷和炉膛内床料高度(床压)的不同,由进渣阀

a)冷渣器排渣温度偏高时,可增加冷却水量或减少进渣量: b)应定期从高温仓或选择仓的事故排渣口排放大渣块: c)各仓室应维持一定的床压(料层高度)、床温和流化风量,防止冷渣器内结焦。

7.9.2.8大修及新投运半年以上的电除尘器应进行除尘效率、本体漏风及阻力测定。 7.9.2.9如果电除尘器已停止工作8h以上,电除尘器阴阳极应振打至少5min。 7.9.2.10锅炉低负荷全投油运行或煤油混烧排烟温度降至100℃以下时,电除尘器高压整流装置应停 止运行。 7.9.2.11引风机停运后,振打装置还应连续运行2h~3h 7.9.2.12振打装置停止后,仍应继续排灰,直到灰斗排空再停止卸灰系统运行,停止放电极绝缘子室、 放电极振打瓷轴室及灰斗的加热装置

7.9.3.2预涂灰最好选择在锅炉点火前、引风机启动后,能正常运行时进行。 7.9.3.3布袋除尘器预涂灰要求按JB/T8471执行。 7.9.3.4布袋安装完好,笼骨骨架笔直,各布袋之间无摩擦碰撞,灰斗内无积灰。 7.9.3.5锅炉点火前1h~2h,启动滤袋区有关控制程序,确认除尘器温度、差压、清灰及输灰气源压力、 灰斗料位、烟尘连续监测等监测仪表和报警系统投运正常。但禁止启动喷吹清灰系统。 7.9.3.6检查实时差压,将布袋除尘器清灰方式设定为“定阻”或“定时”运行模式后,启动喷吹清灰 系统。 7.9.3.7 除尘器入口烟气温度宜控制在150℃以下,当烟气温度超过160℃时应及时进行调整。 7.9.3.8 当发生锅炉尾部烟道二次燃烧或空气预热器卡涩时,为避免滤袋因高温损毁,应紧急开启降温 系统

7.9.4.1电袋除尘器投运前应分别检查电场区和布袋区。 7.9.4.2电场区需对本体及电气系统进行检查,且具备启动条件。 7.9.4.3布袋区需对本体及储灰系统进行检查,且具备启动条件。 7.9.4.4锅炉点火前4h~6h,电袋除尘器高压、低压控制柜及程序控制柜母排送电,并启动上位机系统 确认正常后,启动低压控制柜并投运绝缘子室、振打瓷轴室及灰斗内的加热装置。 7.9.4.5长期停机(超过7天),电场区振打系统连续运行4h后可停止:滤袋区喷吹清灰系统在电场区 振打停止后宜连续喷吹3个~5个周期,清除黏附在滤袋上的粉尘,避免粉尘对滤袋的腐蚀,再次启动 前应重新进行预涂灰。 7.9.4.6电场区的其他运行维护及停机要求应按7.9.2的规定执行。 7.9.4.7布袋区的其他运行维护及停机要求应按7.9.3的规定执行。

3.1.1事故发生时应迅速、果断、准确地按照规程规定进行处理。 8.1.2事故发生时,应立即采取一切可行的应对措施,避免事故进一步恶化,待事故原因查明并消除后, 方可恢复机组正常运行。如果事故无法消除或者继续运行会损坏设备及危及人身安全,应立即停炉进行 处理。 8.1.3事故处理完毕后,运行人员应如实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现象、处置措施。事故结束后按照《电 力生产事故调查规程》(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2004)第4号令)的规定组织有关人员对事故进行分析、 讨过论和总结,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8.2事故(紧急)停炉

8.22事故紧急停炉的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手动MFT连锁保护切断炉内全部的燃料供应,复位各跳闸设备开关,关小一次风机、二次风 机和引风机挡板,保持炉膛负压,进行通风; 6 将自动控制切换至手动控制,保持汽包水位,关闭各级减温水门,密切监视蒸汽压力和蒸汽温 度变化,适时进行调整: 如果尾部烟道发生二次燃烧,应关闭烟气调节挡板和全部风机挡板,禁止通风: d 如果水冷壁、省煤器、给水管道发生严重泄漏,不能保持正常水位,应停止向锅炉供水: 如果水冷壁泄漏,需要等待蒸汽完全排除后再停引风机; 如果水冷壁泄漏,应尽快排空床料; 8 如果外置床受热面泄漏,应立即开启外置床事故排灰门: 紧急停炉时,为保护外置床受热面,除开启高压旁路维持一定量蒸汽冷却外,还应迅速减少流 经外置床的循环灰量,必要时可将已经进入外置床内的高温循环灰排出; 紧急停炉时,应保证炉膛、旋风分离器、回料器、外置床的温度变化率不大于100℃/h,必要时 可投油助燃

8.3.1汽包满水的现象、原因及处理见表3

表3汽包满水的现象、原因及处理

8.3.2汽包缺水的现象、原因及处理见表4

表4汽包缺水的现象、原因及处理

8.3.3汽水共腾的现象、原因及处理见表5

表5汽水共腾的现象、原因及处理

3.4水位计指示不准的现象、原因及处理见表6

计指示不准的现象、原国

DL/T1326—2014 8.6水击 水击的现象、原因及处理见表10

DL/T1326—2014

DL/T13262014

表10水击的现象、原因及处理

8.7.1炉膛水冷受热面泄漏的现象、原因及处理见表11

表11炉膛水冷受热面泄漏的现象、原因及处理

过热器受热面、再热器受热面泄漏的现象、原因及

8.7.3省煤器受热面泄漏的现象、原因及处理见表13

表13省煤器受热面泄漏的现象、原因及处理

DL/T1326—2014 3.7.4 外置床受热面泄漏的现象、原因及处理见表 14

8.8蒸汽参数异常 8.8.1蒸汽温度高的现象、原因及处理见表15

蒸汽温度高的现象、瓜

表16蒸汽温度低的现象、原因及处理

安全阀故障的现象、原因及处理见表19

安全阀故障的现象、原因及处理见表19

表19安全阀故障的现象、原因及处理

8.10喷水减温器故障

表20喷水减温器故障的现象、原因及处理

11风机运行异常 11.1一次风机运行异常的现象、原因及处理见表

DB13T 1100-2009 出口肉鸡药物残留控制技术规程表21一次风机运行异常的现象、原因及处理

二次风机运行异常的现象、原因及处理见表22

二次风机运行异常的现象、原因及处理

1.3引风机运行异常的现象、原因及处理见表23

13引风机运行异常的现象、原因及处理见表23

表23引风机运行异常的现象、原因及处理

SFZ JD0302003-2018 数字图像修复技术规范高压流化风机运行异常的现象、原因及处理见

表24高压流化风机运行异常的现象、原因及处理

8.12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故障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