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12/T 2059-2019 企业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建设通则

DB3212/T 2059-2019 企业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建设通则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3212/T 2059-2019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M
标准类别:环境保护标准
资源ID:232937
VIP资源

DB3212/T 2059-2019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3212/T 2059-2019 企业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建设通则

企业应以员工工作岗位为中心,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 将作业区域内相关的设备设施、作业活动划分为一个单元,并建立单元清单,按设备设施、作业活动进 行分别统计。参照附录B。 化工等行业或规模较大、工艺复杂的企业,对生产车间或装置、物料,按照所包含的工序、设施、 部位进行划分; 储运系统及公辅工程,按照原料、产品储存区域、公辅设施等地理位置、功能分区进行划分; 作业活动,应当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作业和非常规作业。

5. 2. 2 确定辨识方法

企业安全管理机构应组织各部门(车间、单位)、班组将风险分析结果(数据)和风险分级标准进 行对比,初步判定各危险源相应的风险等级。 企业主要负责人应组织双重预防机制工作机构成员对各危险源的风险等级的初步判定结果进行复 孩,形成最终评价意见,并记录存档。 单元的风险等级依其区域内的危险源的最高风险等级确定。 风险等级由高到低依次划分为重大风险(A/1级)、较大风险(B/2级)、一般风险(C/3级)、 低风险(D/4级)四个风险等级,分别用“红(A/1级)、橙(B/2级)、黄(C/3级)、蓝(D/4级) 四种颜色进行标示。参见附录B栏S

的风险管控层级、责任单位及责任人GA/T 1574-2019 信息安全技术 数据库安全加固产品安全技术要求, 企业安全管理机构应组织各部门(车间、单位)、班组按照危险源的最终评价意见和风险管控

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风险管控措施主要包括

5.3.1编制风险管控清单

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工作机构应依据风险管控措施,编制风险管控清单并发布, 风险管控清单的内容应至少包括危险源名称、风险所在位置、风险描述、可能导致事故类型、风险 等级、标示颜色、风险管控措施、风险管控层级、风险管控责任单位及责任人等信息。参见附录B.2

5. 3. 2 风险公告

5.3.2.1制作并公告风险四色分布图

企业应在总平面布置图中,将各单元按照风险等级使用相应的红、橙、黄、蓝颜色进行分别标示, 形成风险四色分布图。 企业应在厂区醒且位置设置风险四色分布图,公告企业风险分布情况

5.3.2.2 制作并设置风险公告栏和告知卡

5.3.3 落实风险管控

单位及责任人,更新责任制、管理制度、规程等,并由主要负责人以签发文件形式予以落实。对于操作 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危险源应进行重点管控。 企业应根据单元或危险源的风险管控层级,由高到低依次确定,一般分为公司(厂)级、部室(车 间级)、班组和岗位级。

5.4.1 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企业应根据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的规定,结合生产工艺特点和风险管控要求,建立隐患排查治理 制度。制定综合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检查、日常检查等隐患排查计划。 综合检查、节假日检查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牵头负责;专业检查、季节性检查由企业分管负责人牵头 负责。日常检查按各层级职责范围实施,可分为公司(厂)、部门(车间、单位)、班组、岗位层级。 公司(厂)级检查(综合检查)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部门(车间、单位)级每月组织一次,班组级、 岗位级每班进行安全巡查。 企业安全管理机构对各层级隐惠排查情况实施监督检查,部门(车间、单位)负责人应对职责范围 内班组、岗位隐患排查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企业应将对相关方排查出的隐患统一纳入本企业隐患管理。

5.4.2确定隐患排查内容

企业应根据各单元风险管控措施,确定隐患排查的内容、时限、范围和要求,制定隐患排查表。参 见附录D、附录E。 隐患排查表还可分为综合性检查表、专业性检查表、日常检查表,综合检查、节假日检查采用综合 性检查表,专业检查、季节性检查采用专业性检查表。 企业安全管理机构应组织各部门(车间、单位)、班组岗位职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隐患排查 表等培训。

5.4.3实施隐患排查

企业安全管理机构应组织各部门(车间、单位)、班组应按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以及隐患排查计划、 隐患排查表,组织开展职责范围内的隐惠排查工作。 隐患排查应包括所有与生产经营相关的场所、人员、设备设施和活动,以及承包商、供应商等相关 服务范围。 对排查出的隐患,首先应做到即知即改。不能立即整改的,应建立隐患清单。参见附录D、附录E。 发现隐患排除前或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疏故可能危及的人 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停止使用相关设备、设施。

5.4.3.1判定隐患级别

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工作机构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的规定,将隐患判定为一般事故隐患 和重大事故隐惠两个等级。 对一般事故隐惠,应落实责任人、整改措施和完成时限,

5. 4. 3. 2 重大事故隐患

企业对重大事故隐惠,应及时、如实地向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和有关部门书面报告。企业主要 负责人负责组织制定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并论证。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包括目标和任务、方法和 措施、经费和物资、机构和人员、时限和要求、应急预案。

企业应采用书面通知或其它形式责令相关责任部门(车间、单位)及责任人对隐患进行整改消除, 保证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

5.5.1分级治理隐患

隐惠治理应分级组织实施 车间、单位)、班组负责整改,按照 企业相关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上报并登记建档。重大事故隐患应按照治理方案组织实施。

5.5.2隐患治理验收闭环

企业安全管理机构应对照隐患清单、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根据隐患等级组织相关人员对治理情 况进行验收并出具验收意见。隐患治理经验收合格的,方可恢复生产经营,并根据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予 以销号,实现闭环管理。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工作结束后,企业应组织本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和有关技术人员进行验收或委托专

5.5.3隐患排查治理档案管理

企业安全管理机构应组织各部门(车间、单位)、班组如实记录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并建立隐患排 查治理台账。参见附录F、附录G。 企业安全管理机构应运用隐患自查、自改、自报信息系统,每月至少一次对隐患排查、报告、治理、 销账等过程进行管理和统计分析,及时向从业人员通报。 企业应按照当地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和有关部门的要求,定期或实时报送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6风险动态管理及持续运行

企业安全管理机构应根据生产经营状况、安全风险管理及隐患排查治理、事故等情况,运用定 性的安全生产预测预警技术以及信息化手段,建立体现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及发展趋势的安全生产 质警体系。

企业安全管理机构应组织各部门(车间、单位)、班组应根据人员、设备、环境和管理等因素车 时更新责任制、管理制度、规程等,持续开展风险评估、风险管控,持续开展隐患排查、隐患 现双重预防机制的持续改进。

表B.1单元台账(样表)

表B.2单元风险链识管控清单

表B.3危险源统计表

附录E (规范性附录) 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

注:1.排查类型主要包括综合性隐患排查、专业或专项隐患撑查、季节性隐患排查等。 2.组织级别一般包括公司级、部门级、车间级,也可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情况对组织级别进行调整 3.根据排查类型、排查周期、组组级别对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进行勾选

注:1.排查类型主要包括综合性隐患排查、专业或专项隐患撑查、季节性隐患排查等。 2.组织级别一般包括公司级、部门级、车间级,也可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情况对组织级别进行调整 3.根据排查类型、排查周期、组组级别对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进行勾选

附录F (规范性附录) 现场管理类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附录G (规范性附录) 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治理台帜

H.1风险矩阵分析法(LS)

H.2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法(简称LEC)。L(1ikelihood,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exposure,人员 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consequence,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给三种因素的不 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danger,危险性)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 即:D=LXEXC。D值越大,说明该作业活动危险性大、风险大

GB/T 34301-2017 龙卷灾害调查技术规范H.3风险程度分析法(MES)

H.3.1. 1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人身伤害事故和职业相关病症发生的可能性主要取决于对于特定危害的控制措施的状态M和人体暴 露于危害(危险状态)的频繁程度E1;单纯财产损失事故和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主要取决于对于 特定危害的控制措施的状态M和危害(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E,

3.1.2控制措施的状态M

H.3.2人体暴露或危险状态出现的频繁程度

H.3.3事故的可能后果S

SFZ JD0105006-2018 法医物证鉴定X-STR检验规范H.3.4根据可能性和后果确定风险程度R=L·S=MES

1.3.4根据可能性和后果确定风险程度R=L·S=MES

损失一栏的分档赋值,可根据行业和企业的特点进行适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