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T 1950-2019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规范

DB14/T 1950-2019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规范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14/T 1950-2019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8.5M
标准类别:地质矿产标准
资源ID:222527
VIP资源

DB14/T 1950-2019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14/T 1950-2019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规范

7.1.1 气象与水文

气象和水文特征,包括气温、大气降水、主要河(湖)及其它地表水体等要素。气象资料应是最新 的且资料序列不少于30年。

DB14/T19502019

地貌特征TZZB 0941-2019 感官系列木制幼儿教具,包括丘陵、山地、盆地三大形态类型,以及可进一步细分的微地貌类型特征。

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分布特征。

7. 1. 5 ± 土地和用

用现状,包括土地类型、面积、分布、利用状

层层序、地质年代、分布、厚度、岩性特征、矿

所处的区域水文地质单元及其特征,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地下水类型,主要含水岩组的分布 性、透水性、地下水位、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地下水与地表水之 系等。

7.3. 4 工程地质

DB14/T 19502019

DB14/T 19502019

各矿层(体)采空区形成时间、分布位置、形状、高度、范围、面积及体积,采空区上覆岩层塌落 情况,并估算各层采空区叠加垂直投影面积。 调查表见附录C表C.2

7. 4. 2 采空区积水

采空区积水分布范围、埋藏深度、标高、积水区面积、积水量、水质等。分析采空积水来源和汇集 追势。 调查表见附录C表C.3

发生时间、位置、延 的采空区特征、危害程度、 调查表见附录D表D.2

发生时间、位置、形状、长短轴方向及长度、影响范围、最大塌陷深度、塌陷坑、地裂缝或地裂缝 群发育特征、受损村庄情况、对应的采空区特征、危害程度、破坏地类及面积、稳定性以及威胁对象、 危险性等。 调查表见附录D表D4

7. 5. 5. 1 滑坡特征

7.5.5.1.1形态与规模:滑体的平面、剖面形状,长度、宽度、厚度、面积和体积。人 7.5.5.1.2滑坡特征:滑动方向、滑坡后壁的位置、产状、高度及其壁面上擦痕方向,滑坡两侧界线 的位置与性状,前缘出露位置、形态、临空面特征及剪出情况等;表部微地貌形态(后缘洼地、台坎、 前缘鼓胀等);滑坡体的岩性组成、岩土体结构、松动破碎及含泥含水情况等。裂缝的分布、方向、长 度、宽度、产状、力学性质及其它前兆特征。

DB14/T19502019

7.5.5.1.3变形活动特征:访问调查滑坡发生时间、 变形活动特点、滑动方式、力学机制和目前的稳 定状态。 采空区分布特征等

7.5.5. 2 滑坡成因

主要调查分析滑坡形成的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并确定主导因素。

7.5.5.3滑坡危害

7.5.5.3.1人员伤亡

7.5.5.3.1人员伤亡、 工程设施及环境破环现状和经济损失等。 7.5.5.3.2分析预测滑坡的稳定性和滑坡发生后可能成灾范围及险情。

5.5.4滑坡防治情况

主要调查滑坡地质灾害勘查、 议。 调查表见附录D表D.5

7.5. 6. 1崩塌特征

7. 5. 6. 1崩塌特征

7.5.6.2崩塌成因

7.5. 6.3崩塌危害

7.5.6.3.1人员伤亡、工程设施及环境破环现状和经济损失等。

7.5.6. 4崩塌防治情况

崩塌地质灾害勘查、监测、工程治理措施等防治现状、效果、存在问题及今后防治工作建议。 见附录D表D.6。

7.5.7.1泥石流特征

主要包括泥石流形成区的水源类型、 岩层性质及风化程度,断裂、滑圾 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发育情况极可能形成泥石流固体物质的分布范围、储量等:流通区的沟床纵横

DB14/T 19502019

跌水、急湾等特征,沟床两侧山坡坡度、稳定程度,沟床的冲淤变化和泥石流的痕迹;堆积区的堆积扇 分布范围、表面形态、纵坡、植被、沟道变迁和冲淤情况,堆积物的性质、层次、厚度、一般和最大粒 径及分布规律。判定堆积区的形成历史、堆积速度,估算一次最大堆积量;下伏矿层分布特征、开采情 况、采空区及地面塌陷、地裂缝分布特征、矿山固体废弃物分布、数量等;历次泥石流的发生时间、频 数、规模、形成过程、爆发前的降水情况和爆发后产生的灾害情况

7.5.7.2泥石流危害

泥石流危害的对象、危害形式(淤理和漫流、冲刷和磨蚀、撞击和爬高、堵塞或挤压河道)、人员 务亡、工程设施及环境破坏现状和经济损失等;初步圈定泥石流可能危害的地区,分析预测今后一定时 期内泥石流的发展趋势和可能造成的危害。

5.7.3泥石流防治情况

7.5.8可能失稳斜坡

7. 5. 8. 1基本要素

7.5.8.2变形特征

7.5.8.3防治情况

7. 6.1 基本情况

村庄名称、位置、建房时间、总户数、总人数、房屋类型等;采空区及地面塌陷形成时间、分布特 征等。

主裂缝分布、方向、长度、宽度、深度;房屋裂缝部位、裂缝数量、裂缝方向、长度、宽度、间距: 塌部位、面积等:受影响村庄范围、户数、间数、损坏等级。

DB14/T19502019

村庄受损时间、发展过程、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等。分析预测今后一定时期内房屋裂缝的发展趋势 和可能造成的危害。

监测、工程治理、避让措施等防治现状、效果、存在问题及今后防治工作建议。 调查表见附录D表D.9

7. 7. 1露天采区

位置、形成时间、露采边坡高度、宽度、坡度、台阶宽度及数量、稳定性、距可视交通干线、 的距离,底部平台形状、尺寸、面积;露天采坑坑口形状、长短轴方向及长度、影响范围、深度

7.7.2废石(土、渣)堆场及煤研石堆

7.8.1矿区所属岩溶泉域,矿床水文地质类型、特征、空间分布及主要供水水源类型、水量等。 7.8.2矿山开采对主要含水层影响方式、程度,影响到的含水层类型、层位、结构、程度、范围、面 积、矿坑充水水源和充水途径、矿坑排水量。 7.8.3含水层破坏范围内地下水位、泉水流量、水源地(水井)供水变化情况、地下水位下降幅度及 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变化情况。 7.8.4含水层破坏影响的村庄数量、人数、牲畜数量及影响灌溉的农田类型、数量等。

矿业活动压占、破坏的土地类型、位置、面积、原因、影响程度、土地减产、土地利用改变 复的难易程度、修复方向等。 调查表见附录D表D.15。

DB14/T19502019

DB14/T19502019

类型、污染物特征和污染途径,矿区水土污染的 录D表D.16。

7.11废奔物排放及综合利用

厂业活动产出固体废弃物的类型、堆放位置、年产出量、累计积存量、主要有害物质、危害对象 范围、年综合利用量、综合利用方式、综合利用率等。 周香表见附录D表D.17。

7.12废水排放及综合利用

矿业活动产出废水类型、年产出量、累计产出量、主要有害物质、危害对象、影响范围、年综合利 用量、综合利用方式、综合利用率、排放去向、排放口位置、排放量等。 调查表见附录D表D.18。

7.13已实施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措施及成效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及成效、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措施及成效、矿山废水、废渣处置方法及 综合利用成效、矿区含水层保护措施与成效等。包括已实施治理的内容、治理时间、资金投入渠道、治 理资金数额、综合治理面积、综合利用量等。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成效包括监测对象、方法、周期、取得 成果等。 S 调查表见附录E。

像一般应无云覆 和危害程度。 3.1.2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动态变化分析应至少选择两期遥感数据,间隔时间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般应超过1年, 3.1.3遥感解译的内容主要包括矿区植被分布与土地利用、居民地、地表水体、矿山工程设施、露天 采场、矿坑、排土场、研石堆、尾矿库、废料场、地面塌陷、塌陷积水区、崩滑流地质灾害等 3.1.4解译形成的点、线、面等要素需做好编录;解译结果需经过野外检查验证,编制相应图件及解 译成果报告。

8.2.1野外调查工作手图应采用最新的地形图,调查比例尺应不小于1:5000~1:10000。采空塌陷区、 地质环境问题集中发育区,可适当提高调查精度。 3.2.2调查工作应以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分布为导向,采用穿越法和追索法相结合进行,调查路线 间距一般为300m500m,重点问题区应适当加密,矿区面积小于(含等于)5km²,控制性调查点数 不少于8点/km²,矿区面积大于5km²,控制性调查点数不少于5点/km²,不得漏查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点和井、泉等水文地质点。

DB14/T19502019

3.2.3对于危害较大或典型的地质灾害点、地形地貌破坏点应进行天比例尺的地面测绘,测绘的点数 不低于调查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点总数的10%。 3.2.4高速公路、铁路、重要厂区、居民区等均应布设调查点,地裂缝发育的斜坡应按可能失稳斜坡 进行定点调查,含水层破坏调查范围不局限于矿区的范围,应以采矿活动影响到的区域地下水水位下降 范围为准,水土环境污染调查应优先调查矿区水体和土壤污染源,根据污染源的分布和扩散途径合理确 定调查范围,划定重点调查、取样区域。 8.2.5野外调查记录应按照调查表规定的内容逐一填写,不得遗漏主要调查要素,并用野外调查记录 本补充描述。附必要的示意性平面图、剖面图或素描图以及影像资料等。 8.2.6对于同一地点存在多种类型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应围绕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调查填表,同 时做好其它类型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记录。

8.2.7工作手图上观测点定位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凡能在图上表示出面积和形状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点,均应在实地勾绘在手图上,不能表示实 际面积、形状的,用规定的符号表示。 b) 野外定点采用GPS和显著地物标志、微地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图面定位误差应小于1mm。 C) 滑坡点定在滑坡后缘中部,崩塌点定在崩塌发生的前沿,泥石流点定在堆积区中部,地面塌陷 点定在塌陷中心点,地裂缝点定在主干裂缝的中点, ,斜坡、边坡点定在变形区中部。

8.3地球物理探测 8.3.1应在危及村镇、矿山、重要公共基础设施、主要居民点的矿山地质灾害勘查及采空区、采空积 水区勘查中采用。初步查明滑坡、崩塌空间分布状态、地质结构及滑床埋藏情况、软弱夹层的分布、覆 盖层厚度及采空区、采空积水区分布范围、面积等。 8.3.2应根据探测目标层类型和调查需要,采用二种或二种以上的物探方法,可选择电法、磁法、地 震、测井、放射性等。 8.3.3物探测线的布置须根据调查要求、测区地形、地物条件,因地制宜地设计。测线长度、间距以 能控制被探测目标层为原则,主要测线方向须垂直于地质灾害体的长轴方向(崩塌、滑坡体纵轴方向等), 并尽可能通过钻孔或地质勘探线。 8.3.4物探勘查范围应大于采空区可能存在的范围,物探测线应与采空区分布尽量垂直,测线间距要 以达到探测采空区的分布精度要求为准,要有不少于2条物探测线穿过采空区异常分布区,异常区测线 上至少有3~5个以上探测目标体的异常测点,地质条件复杂时还应适当加密。 8.3.5物探技术要求按相应规范规程执行。物探工作比例尺一般为1:1000~1:5000。 8.3.6物探工作单独提交成果报告,主要内容应包括工作方法、探测对象的地球物理特征、资料的解 释推断、结论和建议,并附相应的实际材料图,曲线图,剖(断)面图,平面图,解释成果图等。

4.1对于重要的调查对象和需要深化研究的内容,如泥石流堆积扇特征、滑坡滑动面、地下水 情况等,宜辅以槽探、浅井等为主的山地工程。 4.2槽探、浅井等揭露的地质现象,应及时进行详细编录、拍照或录像,并绘制比例尺1:20 平面图或者剖面图。完工后应及时回填复原地貌,

5.1应在危及村镇、矿山、重要公共基础设施、主要居民点的矿山地质灾害勘查及采空区、采 区勘查中采用。

DB14/T 19502019

8.5.2应初步查明滑动层面位置及要素,了解滑坡稳定程度,为评价滑坡稳定性提供有关参数。 8.5.3探明分布不清的采空区等,对分布不清的采空区或异常区,可适当布置钻探工程来进行验证 钻探验证孔应在调查和物探的基础上布置。 8.5.4钻孔深度应为采空区底板以下5m。 8.5.5岩芯采取率要求完整基岩岩层≥70%,半胶结岩层≥50%,构造破碎带、风化带、导水裂隙带 ≥30%,松散层不作取芯要求,但要进行岩屑录井,每5m取一个岩屑样。取芯钻进回次进尺限制在2m~ 5m 8.5.6全孔进行简易水文地质观测,相关要求按相应规程执行。 8.5.7进行地质录井,描述岩石的岩性、结构、构造、裂隙充填情况,统计裂隙率,进行RQD统计 重要钻孔要保存岩芯,并拍彩色岩芯照片

8.5.8采空区钻探现场描述要点与“三带”识

a) 采空区挎落带参考判据:①突然掉钻;②埋钻、卡钻;③孔口水位突然消失;孔口 风;③进尺特别快;③岩芯破碎混杂,有岩粉、煤灰等;?打钻时有响声;可见淤 状煤渣等;③见坑木、砖瓦片等。 b 裂隙带参考判据:①突然严重漏水或漏水量显著增加;②钻孔水位明显下降;③岩芯 纹或陡倾角裂缝;④钻孔有轻微吸风现象;③钻孔有瓦斯气:③岩芯采取率小于75% 5.9钻探工作任务完成后,对全孔采用水泥浆封闭。 5.10钻探工程应符合相关规程、规范及绿色勘查要求

8. 6. 1基本要求

8. 6.2十样采集要求

8.6.2.1土样采集区域一般为研石场、尾矿库、废石堆、矿山洗选废水排放区周边及下游部位,表层 土壤样品的采集深度一般为0~20cm,深层采集深度一般1m~2m。单个场地不少于3组样品,控制范 围不小于100m,应根据实际需要在垂向剖面上分层取样。样品采集记录表见附录F表F.1。 8.6.2.2分析项目一般为土壤化学性质、土壤水溶性盐分析、土壤矿物质全量分析、pH及CEC、Cd Hg、As、Cu、Pb、Cr、Zn、Ni、Co、Fe、Mn、F等;必要时,可做土壤、固体废物浸出毒性试验。

8.6.3水样采集要求

8.6.3.1采集点包括抽水试验孔(井)、民井及泉、监测井、地表水体、矿坑排水、淋滤水、采空区积 水、洗选废水等。河流、沟渠等应按上游、下游两个断面分别取样,样品数不少于3组;池塘、水库至 少取2~3个样品;外排水及其排放口的上下游、尾矿库水及坝体下游渗流水必须取样。样品采集记录 表见附录F表F.1。 8.6.3.2分析项目主要为水质全分析及污染物分析、有机组分分析等,主要包括pH、Cd、Hg、As、 D

表见附录F表F.1。 8.6.3.2分析项目主要为水质全分析及污染物分析、有机组分分析等,主要包括pH、Cd、Hg、As、 Pb、Cr、Crs+、Zn、S、F、氨化物等。

9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

DB14/T19502019

9.1.1在综合分析整理前人资料和调查基础上,通过深入研究与分析,采用一定的标准和方法评价矿 业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 9.1.2评价范围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分布区域及影响区域范围。 9.1.3评价指标主要选取矿山面积、生产规模、采矿方式、开采深度、采空区面积及稳定性等;矿山 地质灾害、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矿山占用破坏土地、矿山固体废弃物排放、水土环境污染 等。 9.1.4依据评价结果,将采矿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分为轻微影响区、较严重影响区和严重 影响区。

根据实际需要可采用定性方法、定量方法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常用评价方法有采 用加权比较法、地理信息系统(GIS)图层叠加分析法、综合指数法、环境数学模型法、模糊综合评判 法、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环境承载力分析法等。

限循实际而安可来用定性方 价方法有米 加权比较法、地理信息系统(GIS)图层叠加分析法、综合指数法、环境数学模型法、模糊综合评判 、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 环境承载力分析法等。 HS 成果表达 M 0.1 基本要求 调查成果应包括文字报告、成果图件、数据库和成果汇总表、附件等。 S 0.2成果报告 E R 0.2.1 成果报告应全面、系统、客观地反映工作区的工作情况和调查成果,内容应简明要、重点突 i,论证充分、结论明确,附图附表齐全,图件清晰、美观,文图表统一。成果报告编写格式见附录G。 b.2.2成果报告应详细阐述下列内容: 工作概述:包括调查工作的目标任务、工作部署、工作方法及完成的主要工作量、取得的主要 a) 成果及质量评述。 b) 区域概况:包括调查区的白然地理、社会经济、土地利用现状及规划、地质环境背景等,重点 阐述与矿山开发关系密切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包括调查区的矿产资源概况、矿山开发历史和矿产资源开发现状。主要数 据应有建矿时间、资源整合时间、建矿以来历史开采矿层、采空区分布、面积(包括各层采空 区叠加垂直投影到地表面积)、采厚、开采时间、稳定性、积水区分布及积水量、矿石产出量 及外运量、年采空区形成面积、年废弃物产出量、总的堆存量、年矿井水产出量、总的产出量、 吨矿破坏地下水资源量、矿山经济效益等。 d) 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包括调查区内矿产资源开发引发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及分布、特 征及其危害、导致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主要数据应有各类矿山地质灾害数量、分布、 成因、影响范围、面积及形成时间,造成的人员伤亡数量、破坏村庄建筑及各类设施数量、直 接经济损失;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类型、面积、土地资源破坏方式、类型、程度、面积以及潜在 地质灾害可能威胁的人员数量、村庄建筑设施及潜在经济损失等;采矿破坏的含水层类型、层 位、地下水下降、水量减少程度及范围、面积,造成的人畜吃水困难的数量,矿井水年排放量、 排放总量、排放去向、综合利用量、主要污染因子等;煤研石等废弃物年产出量、堆存总量、 废石堆数量、占地类型、面积、体积等。

DB14/T 19502019

e)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包括评价原则、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分区和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发展趋势分析。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分区:包括分区原则、分区方法、分区结果、分区评述,破坏土地的 可恢复性、可恢复的类型(农用地、建设用地、水域、园地等)、面积等,提出重点治理工程 及投资估算建议。 g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措施与成效:包括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矿区土地复垦、含水层破坏修复、水 土环境污染修复、矿山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等措施及成效。主要数据应有已治理的矿山 地质环境问题类型、面积、方法、资金数量及渠道、治理时间及具体成效。 h) 结论与建议:包括通过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所取得的重要认识、结论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 治理对策建议。

10. 3. 1基本要求

10.3.2实际材料图

10.3.3地质环境背景图

根据区域地质环境条件,结合影响和控制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其分区的自然因素,编制矿山地质 景图。基本内容包括地貌、岩土体、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等。

10.3.4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图

主要反映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分布和规模等。用封闭的曲线或符号表示矿区的范围、矿业活动 布局、采空区、采空塌陷区及地裂缝、崩塌、滑坡、泥石流、地下水下降区范围、山体破坏区、岩体裸 露区、土地资源损毁等的分布、规模,固体废弃物堆放位置与规模,水土污染范围等,可根据需要附镶 表、镶图等

10.3.5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图

主要反映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影响评价分区。基本内容包括矿山分布、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影响 分区,用图例符号标识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规模,用普染色表示出矿山地质环境严重影响区、 较严重影响区和轻微影响区。根据实际情况及图件表达内容的需要,可编制地质灾害、地形地貌景观破 坏、含水层破坏及土地资源破坏等单要素评价图。

10.3.6矿山地质环境修复整治图

DB14/T19502019

主要反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修复整治分区及对策措施等。基本内容包括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区、矿 山地质环境重点修复整治区和矿山地质环境一般修复整治区,修复整治工程及监测工程等。用普染色表 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修复整治分区,用镶表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修复整治分区加以说明;用封闭的 曲线或符号表示修复整治工程和监测工程,用镶表表示出整治工程说明和监测点的监测内容与监测方 法

野外调查成果,经室内整理,按要求统一填写调查汇总表。 调查汇总表格式见附录H。

DB14/T 19502019

A. 1 第一章 前言

A. 1.1 第一节 项目概况

简述项目来源、目的任务、工作起始时间及成果提交时间等。

A.1.2第二节调查区概况

GB/T 16823.3-2010 紧固件 扭矩-夹紧力试验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项目设计书编写提纲

A.2第二章以往工作程度

A.2.1第一节以往工作程度

A.2.2 第二节以往工作评

A.3第三章地质环境概况

A.3.1第一节地质环境条1

A.3.2第二节自然地质环境问题概》

A.4第四章技术路线及工作方法

JB/T 12659-2016 内燃机 机油冷却滤清模块A.4.1第一节调查内容及技术路线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