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GJ08-22-2018 城镇排水泵站设计标准

DGJ08-22-2018 城镇排水泵站设计标准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GJ08-22-2018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7.7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22457
VIP资源

DGJ08-22-2018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GJ08-22-2018 城镇排水泵站设计标准

泵站室外地评高程应按城镇防标准和闪涝防宿标准 定,并符合规划要求。当泵站室外地坪标高不满足城镇防洪标准 和内涝防治标准且无法整体拾高时,泵站周围应有防止外部客水 流人的措施,泵站出人口可设置闻槽等临时防洪措施。泵房的出 口、通风口、吊装孔、检修孔等开口部位的最低标高应高于设计

洪水位 0.5m以上。

3.0.9泵站的供水、供电、供气和通信应从城镇相应系统接入。

4.QLXG 0001S-2015 丽江雪山高原商贸有限公司 压片糖果(玛咖人参片),4雨水录站中应设置截流设施,用于抽取受污染的管道来 水,输送至污水系统进行处理达标排放

水,输送至污水系统进行处理达标排放

4.2.1雨水泵的集水池的设计最高水位,应采用与进水管

4.2.1雨水泵的集水池的设计最高水位,应采用与进水管管项 相平。设计平均水位应采用进水管管径的一半。设计最低水位 应采用一台水泵流量相应的进水管水位

4.2.2污水泵集水池的设计最高水位,应按进水管充满度石

设计平均水位应采用设计平均流量时的进水管渠水位。设计最 低水位应采用与泵房进水管管底相平

4.2.3当设计进水管为压力管时,水位应根据上游水力线

其集水池的设计最高水位可高于进水管管顶,但不应造成管 游地面冒水。

4.2.4雨水泵的设计扬程,应由集水池水位与受纳水

出水总管标高之差和水泵管路系统的水头损失组成。其设计最 高、平均和最低扬程应符合表4.2.4的规定。

表4.2.4雨水泵的设计扬程

续表 4. 2. 4

主:“*”当受纳水体为水利控制片的内河时,低水位指河道枯水位,常水位指河道常水 位,高水位指水利控制片设计水位;当受纳水体为其他内河时,低水位指河道枯水 位,常水位指河道常水位,高水位指内河沿线泵站停泵水位;当受纳水体为黄浦江 或其他感潮河道时,低水位指拟建排放口处河道的设计低水位或平均低潮位,常水 位指平均潮位、高水位指设计高水位或附近堤防工程设计标准所对应的潮位。受 纳水体高水位可参阅《上海市防汛工作手册》

注:“*”当受纳水体为水利控制片的内河时,低水位指河道枯水位,常水位指河道常水 位,高水位指水利控制片设计水位;当受纳水体为其他内河时,低水位指河道枯水 位,常水位指河道常水位,高水位指内河沿线泵站停泵水位;当受纳水体为黄浦江 或其他感潮河道时,低水位指拟建排放口处河道的设计低水位或平均低潮位,常水 位指平均潮位、高水位指设计高水位或附近堤防工程设计标准所对应的潮位。受 纳水体高水位可参阅《上海市防汛工作手册》。 4.2.5污水泵的设计扬程.应由集水池水位与出水总管水位或

生:当出水接入压力管时,则出水高位并或压力并的水位值应按表中相应水泵开启台 数的流量在下游压力输水管长度内的水头损失计算确定。

5.1.1泵房宜采用正向进水,其水流应尽量减少涡流,保持流速 均匀、水流顺畅。必要时,单座设计规模达到30m/s以上的泵房 宜通过水力模型试验确定进水布置方式;单座设计规模达到 20m/s~30m/s的泵房宜通过数学模拟计算确定进水布置方 式。当无条件正向进水时,泵房应采取措施,改善进水水流条件。

5.1.2泵站集水池前应设置闸门或闸槽;泵站宜设置

5.2.1泵房的进水侧应设置机械格栅设备。

5.2.1泵房的进水侧应设置机械格栅设备。 5.2.2.格栅井应根据泵站规模、水力要求、地形特点、施工条件 等情况决定单独设置或附设在泵房内。 5.2.3格栅设备的形式应根据泵站类型、规模、栅渣量、栅渣性 质和泵站布置等因素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雨水泵站、合流污水泵站宜采用固定栅条类的格栅除污 机,如移动抓斗式、钢丝绳牵引式等。 2污水泵站宜采用链传动多刮板格栅除污机、背耙式格栅 除污机、转鼓式格栅除污机、回转式固液分离机等

1雨水泵站、合流污水泵站宜采用固定栅条类的格栅除污 机,如移动抓斗式、钢丝绳牵引式等。 2污水泵站宜采用链传动多刮板格栅除污机、背粑式格栅 除污机、转鼓式格栅除污机、回转式固液分离机等

3在环境敏感地区或栅渣清运有困难的地区的污水和合流 污水泵站,可采用粉碎式格栅,其规格按设计过流量确定。水泵 提升后直接排放水体的泵站不应采用粉碎式格栅。。 5.2.4格栅的总宽度不宜小于进水管渠宽度的2倍,或格栅间 隙有效总面积大于进水管渠有效断面的1.2倍。 5.2.5格栅除污机单台宽度:钢丝绳牵引格栅除污机宜为 1.2m~3.5m;链传动多刮板格栅除污机宜为1.0m~2.5m;回转 式固液分离机宽度不宜大于1.0m。 5.2.6水泵前的格栅除污机栅条有效间隙应根据水泵进口口 径、固体通过能力和栅渣截取量决定,可按表5.2.6选用。对于 阶梯式格栅除污机、回转式固液分离机和转鼓式格栅除污机的栅 条间隙或栅孔可按需要确定

表5.2.6栅条间隙

5.2.7过栅流速宜为0.6m/s~1.0m/s。

1格栅并的宽度应比置于并内的设备宽度大80mm~200mm。 2工作平台宽度不应小于2.5m,检修通道宽度宜采 用0.8m~1.0m。 3格栅底部前端距井壁尺寸,钢丝绳牵引格栅除污机和移 动悬吊葫芦抓斗式格栅除污机应大于等于1.5m;链传动多刮板 格栅除污机和回转式固液分离机应大于等于1.0m。 4出料口高度应与输送、压榨脱水设备的进料口配合,出料 口与平台高差净距不宜小于1.0m。 5.2.9除转鼓式格栅除污机外,格栅除污机安装角度宜为 60°~90°,宜采用75°。

5.2.10栅条高度应高出设计最高水位不小于2.

5.2.11采用固定式格栅除污机时,格栅并平台荷载应按设备总 重量计算;采用移动式格栅除污机时,格栅井平台荷载应以移动 部分的总重量加配套设备作用在平台上的均布荷载计算。 5.2.12非地下式泵房的格栅工作平台标高宜高于室外地坪 0.2m~0.3m。 5.2.13格栅除污机平台临水侧必须设置防护栏杆,栏杆高度应 符合安全防护要求。 5.2.14格栅除污机的安装宜采用汽车吊:当无法采用汽车品

5.2.14格栅除污机的安装宜采用汽车吊;当无法采用汽3 时,格栅除污机上方应设置起吊设施,起重量应按最大起吊 重量考虑。

,2.15栅渣输送宜采用螺旋输送机,输送距离天于8.0m时宜 用带式输送机;其输送能力应按多台格栅除污机同时卸渣 虑。

5.2.15栅渣输送宜采用螺旋输送机,输送距离天于8.0m日

5.2.17输送机布置时应考虑安装、检修维护所必需的通道

5.2.18栅渣宜经过压榨脱水处理后方可储存和外运,并应

1对于单台布置的格栅除污机,宜直接采用压榨机对栅渣 进行脱水处理;对于多台布置的格栅除污机,栅渣宜先通过输送 设备后再进行压榨脱水;对于移动式格栅除污机,可采用栅渣脱 水、袋装一体化的方法。 2压榨机的处理能力应大于最大输送量1.2倍,出渣含水 率应小于等于60%。 3压榨机宜采用螺旋挤压或液压形式。 4压榨机材料应为高强度耐腐蚀不锈钢。 5压榨产生的废液应排入格栅井。

5.2.19格栅除污机、输送机和压榨脱水机的进出料口宜加罩

5.2.19格栅除污机、输送机和压榨脱水机的进出料口宜加罩 密封。

5.2.20水下栅条与框架的整体刚度应按格栅前后水位差1.0m

考虑。格栅栅条宜采用厚度不小于10mm、宽度不小于80mm的 不锈钢扁钢,栅条背侧应设置横挡,横挡间隔距离不应大于栅条 厚度的80倍

5.2.21格栅除污机接触污水的部分应采用不锈钢或耐腐

5.2.22格栅除污机、输送机和压榨机的电气控制箱和控制顶

1电气控制箱应采用防腐蚀材料制造,防护等级室外应采 用IP65,室内不应低于IP44。 2电气控制箱的控制原则:格栅除污机的电气控制应具备 手动、自动功能。自动可采用自动定时控制或液位差控制或双重 控制的方式。格栅除污机宜与配套的栅渣输送机、压榨机进行联 动,设备联动控制元件应设置在就地控制箱内,其信号应与控制 室连接。在有自动化监控系统的泵站,控制箱内应设置相应的信 号接口。

护等级不应低于IP55;室外安装时,不应低于IP65。

5.3.1排水泵站内应根据需要设置闸门。

5.3.1排水泵站内应根据需要设置闸门。 5.3.2闸门应配置启闭装置,对于压力闸门井,启闭装置应设置 水封座,

5.3.3闸门宜采用明杆升降型。安装形式宜采用附壁式或嵌入

式。对于与管道同处一个隔墙的闻门,不宜采用嵌入式。

5.3.4闸门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闸门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闸门并宽度应确保门孔口与并壁以及闸门孔底至并底 净距不小于0.4m;并列布置的两闸门孔口边缘间隔距离不小于 0.6m。 2启闭机中心距平台栏杆处的净宽度应大于等于0.8m。 3闸槽式土建预留凹槽应各侧大于门槽外形尺寸0.1m,相 邻凹槽距离应大于等于0.4m。

5.3.5闸门宜按正向水压安装。岔道闸门应考虑双向受压

5.3.7闸门的启闭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闸门口径小于600mm可采用手盘式启闭机或手电两用 启闭机。 2闸门口径大于等于600mm必须采用手电两用启闭装置: 电动驱动装置应有现场手动操作和控制室遥控操作,防护等级不 应低于IP65。 3启闭装置完成闸门完整启闭过程的时间,应满足系统运 行的要求。 5.3.8置于室内的闸门,闸门上方应设置起吊设备,起重量按闸

5.3.8置于室内的闸门,闸门上方应设置起吊设备,起重量按闸

5.3.8置于室内的闸门,闸门上方应设置起吊设备,起重量 门最大起吊单体重量计算,起吊高度应满足闸门最大高度尺 要求。

1电气控制箱的控制原则:闸门的电气控制应具备手动、电 动功能。手动为就地按钮操作闸门的启闭,电动应有接点控制或

4mA~20mA信号输出,并与控制室连接。在有自动化监控系统 的泵站,控制箱应设置相应的信号接口。 2电气控制箱应采用防腐蚀材料制造,防护等级室外应采 用IP65,室内不应低于IP44

1雨水泵站集水池不应小于最大一台水泵30s出水量。 2污水泵站集水池不应小于最大一台水泵300s出水量。 3污水中途泵站应按上下游泵站的工作状况决定,下游泵 站应考虑停泵引起的雍水现象。 5.4.2设计流量大于等于20方m°/d的污水泵站和合流污水泵 站的集水池面积,应按管网系统中调压塔原理复核。 5.4.3集水池内水流应平顺,无涡流、滞流,无死水区。进入集 水池的管道宜采用渐扩管,其扩展角应小于等于50°,流速宜为 0.3m/s~0.8m/s。 5.4.4集水池内水泵吸水管应按中轴线或圆心对称布置,各水 泵吸水互不干扰,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计流量大于等于8m/s的泵站应设置导流墙,其位置 宜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或水力试验确定。 2设计流量大于等于10万m/d的污水泵站,集水池应用 隔墙分为两仓。 3设计流量大于等于30m°/s的雨水泵站以及有育沟渗流 水的下穿立交道路雨水泵站,集水池宜用隔墙分成两仓。 4分仓隔墙应设置双向受力闻门。 5.4.5水泵吸水管喇叭口的设置应满足水泵运行的技术要求。

5.4.6集水池底板标高应保证设计最低水位时水泵

头、自灌式水泵叶轮的淹没深度和潜水泵电机的淹没深度

水录电机的港技深度。 4.7污水泵站集水池池底应设集水坑,坑深宜为0.5m0.7m

1000mm,上覆盖板。孔洞位置可结合集水池池底集水坑布置

1000mm,上覆盖板。孔洞位置可结合集水池池底集水坑布置。

6.1.1水泵宜采用技术成熟、性能先进、高效节能的产品。新研 制的水泵必须进行模型试验,经鉴定合格后采用。 6.1.2有多种泵型供选择时,应结合平面布置、进出水流道、水 力性能、变配电、土建结构形式、安装条件、周围环境、工程投资、 运行费用和运行检修等进行综合分析,择优确定,并应符合下列 规定: 1雨水泵宜采用立式轴流泵、立式混流泵、潜水轴流泵和潜 水混流泵等。 2污水泵宜采用卧式或立式离心泵、混流泵和各类潜水 泵等。

扬程与最低扬程的整个工作范围内应能安全稳定运行。当2自 及2台以上水泵并联运行合用一根出水总管时,应根据水泵特性 曲线和管路工作特性曲线验算多台水泵组合运行工况,使之符合 稳定运行要求。

6.1.4水泵规格宜相同,台数不应少于2台。

宜超过2种,也可以采用变频调速泵或叶片可调式水泵。当采用 电动机变速或叶片可调式水泵来调节水泵流量时,应经过技术经 济论证确定。

可不设置备用泵。备用泵宜与常用泵同时安装。有直沟渗流力

的下穿立交道路雨水泵站宜配置小流量水泵,以满足日常运行的 要求。

6.1.7污水泵站和合流污水泵站应设置备用泵,并应符合

1当工作泵台数小于5台时,备用泵宜为1台,备用泵应与 常用泵同时安装;工作泵台数大于等于5台时,备用泵宜为2台。 2干式备用泵应与常用泵同时安装。潜水备用泵可现场备 用1台,库存备用1台。 3根据地区重要性、泵房特殊性、水泵类型等情况可酌情增 加水泵的备用率。 6.1.8多级串联的污水泵站和合流污水泵站内的水泵,应考虑 级间调整的影响。 6.1.9水泵吸水管设计流速宜为0.7m/s~1.5m/s。出水管流 速宜为0.8m/s~2.5m/s。 6.2泵房和水泵间 6.2.1泵房布置应根据泵站总体布置、周围环境、地质资料、机 电设备、进出水管道、土建施工、设备安装运行管理和检修养护 等条件,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6.2.2水泵布置宜采用单列排列。水泵机组的布置和通道宽 度,应满足水泵特性、机电设备安装、运行操作、维护检修和内部 通道等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泵机组基础间的净距不宜小于1.0m。 2机组突出部分与墙壁的净距不宜小于1.2m。 3内部通道宽度不宜小于1.5m。 6.2.3泵房内地坪应比室外地坪高0.2m~0.3m

6.2.5泵房各层层高,应根据水泵机组,电气设备,起吊装

6.2.5泵房各层层高,应根据水泵机组,电气设备,起吊装置,设 备安装、运行和检修要求等因素确定。

6.2.7相邻两台泵的中间轴承支架横梁,应分别设置。当轴 支架间的距离大于4.0m时,应设置辅助支撑。

6.2.7相邻两台泵的中间轴承支架横梁,应分别设置。

作宽度不应小于600mm,并应设置栏杆。平台的设置应满足管理 人员通行和不影响水泵装拆的要求。

6.2.9泵房应设2个出人口,其中个应能满足最大部件进出

6.2.9泵房应设2个出入口,其中个应能满足最大部件进出 的要求。

小于1.1m,倾角宜为35°,每个梯段的踏步不应超过18级。当秀 房内空间受限时,主要扶梯可采用钢结构或复合材料,但宽度7 应小于0.8m,倾角不宜小于45°

6.2.11当泵房为多层时,楼板应设吊装孔,其位置应在起吊讠

备的工作范围之内。吊装孔尺寸应按需起吊最大部件外形尺寸 每边增加200mm以上确定。潜水泵上方吊装孔盖板可视环境霉 要采取密封措施。

6.2.12立式泵的水泵间或卧式泵的泵房,其室内地坪应设集刀

6.2.13水泵冷却、润滑和密封等生产用水宜通过水箱、加压

1大型泵的水箱进水管和冷却系统应为独立的两路。 2 加压泵应设置备用泵。 3当冷却用水量较大时,应考虑循环利用。 4水泵的生产用水系统应设置电磁阀和流量开关,

电源。照明设备和低压安全电源距水间底部的距离不应小于 1.5m

6.3.1立式泵的电动机间,其主通道宽度不宜小于1.5m。

小于等于3t时,宜采用手动或电动葫芦;起重量大于3t时,宜 用电动单梁或双梁起重机。

。起吊高度应满足机组安装、检修要求和吊运部件与所跨越的 定设备不碰撞的要求。

3.9电动机间的噪声不应大于85dB(A),当噪声超标时应采 隔音降噪措施。

6.3.9电动机间的噪声不应大于85dB(A),当噪声超

6.4.1根据总体规划要求,在环境敏感地区,泵房可采用地下式 布置,但变配电所、控制室和值班室等宜设置在地面上。

布置,但变配电所、控制室和值班室等宜设置在地面上

6.4.2地下式泵房应加强防、通风、除臭、除湿、防腐和人员 全等方面的设计。

控制室和值班室位于地下时,至少应有1处出入口设在控制室! 值班室内。出人口通道的楼梯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出入 可与通风井合并设置,并与周边景观相协调,

和值班室宜组成一个防火、防水分区。管线宜在房间的高处穿走 防火、防水分区。洞口应采取阻火、阻水措施,

钢筋混凝土结构,抗渗等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工利 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的规定;不临水的内部墙体可采 用砖砌结构。墙体、楼板、电缆沟强度应按事故水位对其承载角 力和正常使用进行复核。

1应独立密闭设置。 2格栅间平台标高宜高于集水池设计最高水位或在散开及 设置高于最高运行水位的挡墙。 3安装于事故水位以下的机电设备的防护等级应不1 于 IP67。

1水泵宜采用潜水泵。 2污水格栅宜采用粉碎式格栅,雨水格栅宜采用抓斗式机 栅,栅渣宜采用液压升降机提升至地面。 3进水闸门宜采用速闭闸。

通往地道的大门宜采用防淹门。 2 泵房操作层地坪标高应高于地道路面中心线标高0.5m

及以上。 3配电柜的安装高度宜在泵房操作层地坪标高基础上抬高 1.0m。 4泵房检修和逃生通道的设计可与地道统一考虑

6.5与调蓄池合建的泵房

进水控制设施流入时,合建泵房的设计水位和设备配置应满足调

6.5.4调蓄池的放空可与合建泵房统一考虑,

7.1.4水泵进出水管宜安装伸纟

7.1 出水管和出水井

7.1.5出水压力并的盖板必须密封,所受压力应经计算确定 水泵出水的第一座压力井必须设置排气设施,宜采用透气筒开 式,筒高和断面应根据计算确定,筒高不宜低于泵房屋顶。当 条件设置透气筒时,污水泵、合流污水泵或雨水泵房中的截流氵 水泵可采用污水专用复合式排气阀。

7.1.6激开式出水井的井口高度和封闭式半充满出水并顶板

7.1.7封团式平充满出水并井盖应有透气功能或设置透气筒。

.1.10雨水泵站和合流污水泵站应设置试车水回流管,出水井 通向河道一侧应安装出水闸门。

7.2.1雨水泵站出水口和护坡结构不应影响航道,水流不应冲 刷河道和影响航行安全,出水口流速应小于0.5m/s,并应取得航 道、水利等部门同意。 7.2.2雨水泵站出水口应设在桥梁的下游段。 7.2.3雨水泵站出水口处应设置消能装置,并设警示牌、警灯或 警铃等警示标志。 7.2.4下穿立交道路排水泵房应设独立的排水系统,其出水口 必须可靠

7.2.1雨水泵站出水口和护坡结构不应影响航道,水流不应冲 刷河道和影响航行安全,出水口流速应小于0.5m/s,并应取得航 道、水利等部门同意。

7.2.4下穿立交道路排水泵房应设独立的排水系统,其出

7.2.5在环境敏感地区,雨水泵站或合流污水泵站雨水出

8.1.1泵站电气设计应满足工艺要求和当地供电部门的规定。

8.1.1泵站电气设计应满足工艺要求和当地供电部门的规定。 8.1.2 泵站应进行负荷计算,宜采用需要系数法。 8.1.3 泵站计量侧的功率因数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8.1.4 电气设备控制箱(柜)应按自动化运行控制系统的要求提 供信号接口。

8.2负荷性质和供电方式

8.2.1排水泵站供电负荷应为二级负荷;重要地区的泵站应为 级负荷。当城镇供电系统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设置备用电 源设施

线路供电,两路互为 或一路常用一路备用。下穿立交道路的雨水泵站应采用两 供电。

8.2.3一级负荷应由双重电源供电,当一个电源发生故障时,另

个电源不应同时受到损坏

8.3.135kV双电源进线宜采用线变组接线或内桥接线。 10(6)kV和0.38(0.66)kV母线宜采用带母联的单母线分段 接线。

10kV双电源进线宜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

8.4.1.变压器宜配置2台,型号和容量宜相同。变压器容量宜 按一、二级计算负荷100%的备用率选取,并根据泵站的机组启 动、运行方式综合确定。

结线。 8.5主要电气设备和主泵电机的选择 8.5.1地下式泵房的电气设备选型应考虑所处环境,选择适当 的防护和防腐等级,并采用防凝露措施。 8.5.2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高压电机宜采用就地补偿装置,补偿后的单机功率因数 宜为0.95。 2低压系统宜采用集中自动补偿,补偿后的功率因数宜不 低于0.9,单机容量较大的电动机可采用就地补偿装置。 3当谐波超过规定值时,应采取抑制谐波的措施。 8.5.3 10kV电源直配供电时,电动机额定电压宜采用10kV。 8.5.4主泵电机的容量应按水泵运行可能出现的最大轴功率与 传动装置效率配置。

8.6.1变电所应采用户内型布

6.1变电所应采用户内型布置。 6.2:变电所的位置应深入负荷中心SN/T 2990-2011 质量控制与质量评价 实验室过程与测试能力指数评定方法,按电源进出线方便和便 设备搬运等因素综合考虑。变配电室可与泵房合建,

8.6.2变电所的位置应深入负荷中心,按电源进出线方便和侵

于设备搬运等因素综合考虑。变配电室可与泵房合建

8.6.3变电所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变电所的防火、防汛、防小动物、防雨雪、防地震和充分通 风应符合有关安全规范的要求。 2变配电室宜采用直然通风。当不能满足温度要求或发生 事故后排烟有困难时,应增设机械通风装置。高压配电间、低压 配电间、控制室可设置空调。 3当配电室采用SF。气体绝缘电气设备时,应设置机械通风 装置和SF。泄漏报警装置。排风装置应布置在低位区,并在室外 设置控制按钮。 4变电所宜设置于地上;当设置于地下时,应布置在地下一 层,并采取防水防灌措施,宜配置在线式温湿度仪表。 8.6.4配电设施设置在地下式泵房最底层时,应结合泵房布置 活当拾高配由设施安装平台

适当抬高配电设施安装平台

8.7.1排水泵站的防雷设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 设计规范》GB50057的规定,应有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和防雷接 地;共用一组接地装置时,接地电阻值应符合其中最小值的要求。 8.7.2接地装置应优先利用泵站建(构)筑物的主钢筋作为自然 接地体。当自然接地体的接地电阻达不到要求时,应增加人工接 地体。接地装置应有防腐蚀措施, 8.7.335kV、10kV电力设备接地GB/T 7676.8-2017 直接作用模拟指示电测量仪表及其附件 第8部分:附件的特殊要求,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2。当采

用微机保护时,全年接地电阻应不大于0.52。

8.7.4穿过防雷区的配电线路应设置电涌保护器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