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T15-149-2018 中运量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DBJ/T15-149-2018 中运量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J/T15-149-2018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5.2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21980
VIP资源

DBJ/T15-149-2018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J/T15-149-2018 中运量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对轨道梁可调式模板进行的归零调整,通过调整消除或减小误差,使模板达到标准的梁 宽状态的且的。

在牵引变电所设置的使车辆再生能量消耗在地面空间上的集中吸收装置。它给车辆提供 个回馈能量的通道,保证车辆的正常电制动过程顺利进行

2.0.18道岔桥Turnout bridge

设置在高架线路段,用于安装道岔及附属设备的钢筋混凝土桥式平台

NY/T 2762-2015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南瓜(中国南瓜)2.0.19道岔平台Turnoutplatform

设置在地面线路段,用于安装道岔及附属设备的钢筋混凝土坑式平台

设置在地面线路段,用于安装道岔及附属设备的钢筋混凝土坑式平台 2.0.20道岔梁Turnoutgirder

2.0.20 道岔梁Turnout girder

组成道岔的箱型钢结构。

2.0.21 车体接地板 Ground contact of tra

列车车体在该区段可靠接地的一种装置

2.0.22蔽棚Track shec

在线路上方起遮挡作用的棚体,作为保证施工和运营安全的设施。 2.0.23换轮沉降梁装置Subsidingbeam equipmentforreplacewheel 通过直压型液压缸的升降,将车体和转向架分离,便于进行轮胎拆换的装置。 2.0.24移动式除尘装置Mobiledustremovalequipment 设置在车辆基地列、月检库内,用于清除车辆灰尘的移动设备。 2.0.25移车台Movingvehicleunit 用于将各种专用车辆(工作车、限界检查车)自一条轨道移至另一条轨道的装

3.0.1工程开工前,应根据设计文件经现场调查后,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批准后组织并指

导施工。 3.0.2施工场地及周围环境应保持清洁,减少对交通干扰,严格控制地面变形和环境污染 坐到文明施工。

3.0.3工程施工应以批准的设计文件为依据,如需修改,应取得设计单位的同意并签署变 更设计或洽商记录后方可实施

3.0.4施工中如发现文物、古墓等应妥善保护,并及时报请有关部门处理。

3.0.7加强测量管理,严格控制建筑施工和设备安装偏差,严禁侵入限界

3.0.14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各分项工程应按照施工技术标准进行质量控制,每分项工程完成后,必须进行检验; 2相关各分项工程之间,必须进行交接检验,所有隐蔽分项工程必须进行隐蔽验收,未 经检验或验收不合格不得进行下道分项工程。 3.0.15工程必须经过竣工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1.1.2路基工程开工前,应做好截、排水设施,并测放出路堤、路堑位置和高程,施工中 立复测。 4.1.3路基施工,应对土方进行综合平衡和调配。土方调配应与城市规划建设及郊区农田 水利相结合。 1.1.4路基应分段施工,减少对城市正常生活的干扰。 1.1.5路基采用土工布做渗滤和隔离层时,应根据设计选用材料,其铺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铺设前应平整地基,不得有带尖角的杂物; 2铺设应沿长度方向进行; 3两幅隔离层应采用焊缝连接。两幅渗滤层搭接,在平面上后幅应压前幅,在斜坡利 直墙上应上幅压下幅,其搭接长度不得小于300mm; 4铺设完毕后应及时摊铺填料,并在300mm范围内不得采用机械碾压,

1.1.2路基工程开工前,应做好截、排水设施,并测放出路堤、路堑位置和高程,施工中 应复测。 4.1.3路基施工,应对土方进行综合平衡和调配。土方调配应与城市规划建设及郊区农田 水利相结合

4.1.4路基应分段施工,减少对城市正常生活的干扰。

1铺设前应平整地基,不得有带尖角的杂物; 2铺设应沿长度方向进行; 3两幅隔离层应采用焊缝连接。两幅渗滤层搭接,在平面上后幅应压前幅,在斜坡和 直墙上应上幅压下幅,其搭接长度不得小于300mm; 4铺设完毕后应及时摊铺填料,并在300mm范围内不得采用机械碾压,

1排水设施应与城市排水系统相沟通,排出的水不得危害附近建筑物、地下管线、道 路和农田; 2路堑与隧道洞口连接处,应安装排水设施。 4.2.2路堑天沟、侧沟及其他引、截、排水设施,基底应坚实,沟坡、沟底应平顺,沟内 无浮土和杂物,排水畅通 4.2.3路堑开挖前应标出边坡线,坡顶、坡面应无危石、裂缝和其他不安全因素,必要时 应进行处理

4.2.4路堑开挖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自上而下逐层开挖,严禁掏洞施工 2路堑边坡应边开挖边修理。 3边坡设防护时,应紧跟边坡开挖施工,否则,应暂留一层保护层,待施工护坡时再 刷坡至设计位置

应自上而下逐层开挖,严禁掏洞施工 2路堑边坡应边开挖边修理。 3边坡设防护时,应紧跟边坡开挖施工, 刷坡至设计位置。

4.2.5在岩层走向及倾角不利边坡稳定的地段应顺层开挖,不得扰动岩层。设有挡土墙地 段,应短开挖或采用马口式开挖,并采取临时支护措施。 4.2.6路堑两侧不宜弃土,如经批准弃土时,则应保证路堑边坡稳定。 4.2.7路堑边坡应密实平整、无明显高低差、凸悬危石、浮石、渣堆和杂物,平台台面应 平整并符合设计要求。

4.2.8路堑挖至接近堑底时,应核对土质,测放基床边坡线,并修整压实。 4.2.9路堑的路基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4.2.8路堑挖至接近堑底时,应核对土质,测放基床边坡线,并修整压实。

4.2.9路堑的路基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路基面应平顺,肩棱应整齐、路拱坡面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有局部回凸现象; 2路基面宽度,自线路中线至每侧路肩边宽允许偏差为土50mm; 3路肩高程允许偏差:每百米为土50mm,但连续长度不得大于10m; 4路基面平整度允许偏差为:土质路基15mm,石质路基50mm: 5设有路拱的路基与无路拱路基面之间应顺坡相连,

1拔除树根、树墩、杂草,清除杂物和积水; 2基底坡度陡于15时,应挖成不小于1m宽的台阶; 3原地面松土应进行处理和压实。 4.3.2路堤填料和边坡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路堤填筑密实度如设计无规定时应符合表 4.3.2规定,

1拔除树根、树墩、杂草,清除杂物和积水; 2基底坡度陡于1:5时,应挖成不小于1m宽的台阶; 3原地面松土应进行处理和压实。

4.3.2路堤填料和边坡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路堤填筑密实度如设计无规定时应符合表 132规定

表4.3. 2路堤填筑密实度标准

4.3.3路堤填筑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1碾压应顺路堤边缘向中央进行,碾轮外缘距填土边坡外沿500mm的填筑部位应辅以

4.3.7路堤雨季填筑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取、运、填、铺、压各工序应连续作业,逐段完成; 2路堤周围应做好排水系统,傍山沿河地段,应采取防洪措施; 3涵洞(管)和易翻浆或低洼地段应提前施工; 4严禁在大、中雨或连阴雨天填筑非透水性填料;

4.3.8冬季路堤填筑应符合下列规定

1填料:冻土块不得大于150mm,体积含量不得大于填料30%,并均匀散布于填层内。 路基面下1.2m、边坡面1m内和桥台路基不得使用冻土填筑; 2取、运、填、铺、压各工序应连续作业,周转时间应大于土的冻结时间; 3遇大雪或其他原因中途停工时,应整平填层及边坡面并加以覆盖,施工前应清除填 筑面的冰雪和保温材料; 4路堤面及边坡整修宜在解冻后进行

4.3.9路堤填筑应严格控制填料含水量,其碾压密实度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4.3.9路堤填筑应严格控制填料含水量,其碾压密实度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层填筑按路基长度,每50m(也不大于1000m)取样一组,每组不应小于3个点,即 路基中部和两边各1点。

4.3.10涵洞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圆管时,砌筑前基底应夯实,管底高程、坡度应符合设计 要求,其管座混凝土应与管身密贴。 4.3.11涵洞采用石料砌筑时,应按先墙后拱的顺序施工,变形缝应直顺,缝中填料填塞应 紧密。

涵洞拱圈砌筑应采用拱架模板支撑,并应符

1砌筑宜分节施工,并从拱脚同时对称向拱顶方向进行; 2砌石大面应沿辐射线方向挤嵌稳固,成排砌好后,用中小石料嵌砌,并用码 砌缝; 3拱圈下层外露面应选用平整块石; 4拱圈碴脸石应加工成同一规格和形状后砌筑: 5拱圈砌筑后,砂浆达到设计强度的70%时,方可砌筑拱端侧墙和拱背填土, 4.3.13涵洞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盖板或拱圈时施工应符合设计规定。 4.3.14涵洞施工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1现浇或砌筑涵洞孔径为土20mm 2中线位移为土20mm 3结构厚度: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结构为土15mm;砌石结构为土20mm; 4结构不平整度为: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结构15mm;砌石结构30mm; 5变形缝直顺度为15mm

砌筑宜分节施工,并从拱脚同时对称向拱质方向进行 2砌石大面应沿辐射线方向挤嵌稳固,成排砌好后,用中小石料嵌砌 切缝; 3拱圈下层外露面应选用平整块石; 4拱圈碴脸石应加工成同一规格和形状后砌筑; 5拱圈砌筑后,砂浆达到设计强度的70%时,方可砌筑拱端侧墙和拱背 ,3.13涵洞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盖板或拱圈时施工应符合设计规定。 .3.14涵洞施工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1现浇或砌筑涵洞孔径为土20mm 2中线位移为土20mm 3结构厚度: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结构为土15mm;砌石结构为土20mm; 4结构不平整度为: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结构15mm;砌石结构30mm; 5变形缝直顺度为15mm

4.4.1路堑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路堑开挖应自上而下纵向、水平分层开挖,纵向坡度不得小于4%。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开挖层每100m检查3点;监理单位每100m见证检查1点 检验方法:观察、水准仪测量。

2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的边坡坡面上宜保持炮孔痕迹,硬质岩石边坡炮孔痕迹率应达 到50%;边坡坡面平顺,凹凸差应小于150mm。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开挖层每100m检查2个断面;监理单位每两层见证检查1个断 面。 检验方法:观察、用钢尺量。 一般项目 3 路堑边坡坡率、变坡点、平台位置、宽度、侧沟排水坡度检验标准应符合表4.4.1 的规定。

3路堑边坡坡率、变坡点、平台位置、宽度、侧沟排水坡度检验标准应符合表4.4.1 的规定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4.4.2路基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4.4.2路基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5.1.15安装施工应按照经审查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安装施工措施计划作业书进行,宜与 线路施工、道岔桥或道岔平台施工、供配电、给排水、信号、通信、轨道梁、运输等专业协 同进行。

5.1.16道岔设备及器材运输应满足下列要求

1道岔桥或道岔平台土建工程应全部完成,其混凝土的养护期应达到设计要求 2重载车辆应能进出施工地区; 3吊装设备应能正常吊装; 4应有能供施工正常用水用电的条件。 5.1.17安装的设备应在工厂调试试验并经过验收合格后,才能进入安装现场。安装所采用 的材料、半成品、建筑构配件、器具应进行现场验收。 5.1.18安装工序应按施工技术标准进行质量控制。每道工序完成后,应进行检查,确认合 格后才能进行下工序工作。 5.1.19道岔的台车走行基础(道岔安装凸台)和驱动装置安装基础(驱动装置安装凸台) 应采用二次浇注钢筋混凝土结构。道岔区应有良好的排水设施,道岔平台上不应有积水。道 岔桥或道岔平台在施工时其凸台位置应预留连接钢筋,凸台钢筋与预留钢筋间应采用焊接连 接。 5.1.20道岔梁受拉区的翼缘板,腹板的对接焊缝应进行超声波探伤,超声波探伤等级不低 于《承压设备无损检测》NB/T47013中规定的I级。 5.1.21道岔桥上的供电电缆、通信及信号电缆、道岔控制电缆等应按电压等级分别布置在 道岔桥两侧的电缆沟内。 5.1.22安装后的同组道岔梁(含单渡线道岔)的关节梁走行面之间及道岔与相邻轨道梁的 走行面高差均不大于2mm 5.1.23道岔梁和相邻接轨道梁间的端面在安装后倾斜角度允许偏差应为±4/1000rad 5.1.24道岔设备及预理件防腐处理应符合计要求以及现行行业标准《铁路钢桥保护涂装》 TB/T1527的规定。 5.1.25道岔设备安装完后应作单机调试、系统调试、联合调试(包括转辙调试和接口调试), 以及车辆通行试验,工程施工和验收应按质量检验评定要求进行质量评定。 5.1.26道岔区应有安全附属设施、安全隔离设施、足够的检修空间,并设有安全通道,道 岔区应有照明、供维修使用的电源和消防措施。 5.1.27道贫锁定状态下,在水平方向上有足够适度的稳定性,保证满足侧线通车惯性力

5.1.28外漏的运动构件应设置防护措施。 5.1.29构件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时,各项要求应符合规定。 5.1.30火 焊接构件所用焊条、焊丝和焊剂应与被连接件的材料相适应。 5.1.31焊接接头的形式与尺寸应符合GB/T985.1和GB/T985.2的规定, 5.1.32焊缝外部检查不应有目测可见的明显缺陷,包括裂纹、孔穴、固体夹杂、未熔合、 未焊透、形状缺陷等,焊缝外部缺陷应符合GB/T6417.1的规定。 5.1.33道岔梁受拉区的翼缘板,腹板的对接焊缝应进行超声波探伤,超声波探伤等级不低 于 NB/T47013 中规定的 I 级。

未焊透、形状缺陷等,焊缝外部缺陷应符合GB/T6417.1的规定。 5.1.33道岔梁受拉区的翼缘板,腹板的对接焊缝应进行超声波探伤,超声波探伤等级不低 于NB/T47013中规定的I级。 5.1.34主要受力构件主熔透焊缝采用超声波探伤,符合GB/T11345《焊缝无损检测超声 检测技术、检测等级和评定》的规定,质量评定等级为I级,探伤比例100%。主角焊缝采 用超声波探伤,符合《铁路钢桥制造规范》TB10212的规定,质量评定等级为I级,探伤比 列100% 5.1.35道岔区应有安全附属设施、安全隔离设施、足够的检修空间,并设有安全通道;道 岔区应有照明、供维修使用的电源和消防设施。 5.1.36施工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验测技术、检测等级和评定》的规定,质量评定等级为1级,探伤比例100%。 用超声波探伤,符合《铁路钢桥制造规范》TB10212的规定,质量评定等级为IⅡI 1000/

5.1.35道岔区应有安全附属设施、安全隔离设施、足够的检修空间,并设有安全通道;道 岔区应有照明、供维修使用的电源和消防设施。

5.1.36施工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根据桥梁跨径及设计要求的施工精度,采用布设的测量控制网进行墩位中心和四 定位测量;测量允许误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 的规定。 2应根据墩位中心点布设X、Y坐标轴护桩;护桩设置应牢固,满足施工需要。 3模板调整时,应采用测量控制网控制模板上口内侧模板四角点位置处的坐标值,控 制模板制作和安装误差。 4混凝土浇筑时,应采用测量控制网及护桩监控模板的平面位置和垂直度

5.2.1基础施工应符合设计规定以及《城市桥梁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CJJ2中有关规 定,隧道中轨道梁基座施工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 对地下工程的防水要求。

5.2.2模板制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模板宜使用工厂制造的定型钢模板,其结构应简单,接缝设置应合理,制作、装拆

应方便; 2钢模板板面之间应平整,接缝应严密,不漏浆,浇筑后结构外露面应美观,线条应 流畅; 3钢模板应采用螺栓连接;在模板设计荷载作用下,螺栓的规格和数量配置应满足施 工条件下的承载力和刚度要求;同规模模板的螺栓孔位应一致和便于组合拼装; 4钢模板的支撑背带宜采用型钢制作,设置的规格、数量应使钢模板的承载力、刚度 在模板设计荷载作用下变形量不得超过规定值; 5重复使用的钢模板应始终保持表面光洁、平整,几何尺寸准确,拼缝严密 6钢模板纵、横向接缝处应设置定位销钉,销钉数量宜为1个/m: 7模板制作允许误差应符合表5.2.2的规定,

表5.2.2模板制作充许误差(mm)

5.2.3模板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5.2.3模板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宜在钢筋安装完毕后安装,严禁与脚手架连接; 2应安装在坚实、平整的基础上;基础顶面宜用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找平,四角高 差不宜大于1mm 3模板安装后应固定,并应调整模板平面位置及垂直度;固定模板用的缆风绳设置角 度不应大于60°,缆风绳应采用直径大于Φ10mm的钢丝绳;拉环应采用HPB300级钢筋制作, 地锚拉环应埋设牢固;当墩柱高度大于10m时应设置2道缆风绳;不宜设置缆风绳时,可采 用千斤顶调整模板位置,并用顶杠对角支撑模板: 4应清除模内杂物,模内不得有积水,应防止污水流入,并应保持模板内清洁; 5模板表面的脱模剂不得污染钢筋; 6模板安装后,应对其位置、顶部标高、节点联系及稳定性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浇 筑混凝土;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发现模板超过允许误差时,应及时纠正; 7模板在安装过程中,应设置防倾斜设施: 8模板安装允许误差应符合表5.2.3的规定,

表5.2.3模板安装允许误差(mm)

5.2.4模板拆除应符合下列规定:

1模板应在混疑土强度达到2.5MPa、时间不少于48h后拆除,拆模时不应使其表面及 棱角收到损坏或因混凝土水化热过大造成保护层开裂: 2拆除模板、卸落支架不充许用猛烈敲打和强扭等方法拆卸; 3拆除的模板、支架应及时维修整理,妥善存放, 5.2.5钢筋加工及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筋连接应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不应采用绑扎连接;成型后的钢筋骨架不应变形; 2钢筋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 1)钢筋骨架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 2)安装前应对所使用的钢筋接头和半成品钢筋尺寸进行检查,应符合要求后方可安 装; 3)钢筋安装支架应采用脚手架杆搭设,其稳定性、刚度应经过验算;计算荷载时应 考虑风荷载对支架的影响;安装支架不应采用单排形式,基础应牢固坚实,立杆底部应垫设 钢板或混凝土块,并应设置抗倾覆设施; 4)竖向主筋应先安装,并应按照设计数量对称吊挂在支架上,不得集中单面挂设: 同时应在墩柱底部、中部和顶部加设横杆固定钢筋;箍筋和加劲箍筋应从下向上进行安装 至锚固钢筋高度时应浇筑墩柱底部混凝土,墩柱底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方可安装剩余钢筋 5)钢筋搭接接头位置及钢筋弯钩叠合处位置设置应符合《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 的规定;钢筋与模板之间设置垫块,垫块应与钢筋绑紧,并应相互错开; 6)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对已安装好的钢筋及预理件进行检查;钢筋骨架安装允许误

差应符合表5.2.5的规定。

表5.2.5钢筋骨架安装允许误差(mm)

5.2.6混凝土浇注、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浇筑前应检查混凝土的入模温度、落度和初凝时间,并应严格控制浇筑速度,防 止模板变形或崩模。 2自高处向模板内倾卸混凝土时,应防止混凝土离析,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从高处直接倾卸时,其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2m; 2)当倾落高度大于2m时,应通过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等设施下落;倾落高度超过 10m时,应设置减速装置; 3)在串筒出料口下面,混凝土堆积高度不宜超过1m 3浇筑应连续进行;因故间断时间超过混凝土初凝或能重塑的时间时,应按设计文件 规定设置施工缝; 4浇筑混凝土宜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振实,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插入式振动棒移动间距不应超过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应与模板保持50mm~ 100mm的距离;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0mm~100mm;每一层振动完毕后应伴随振捣徐徐拔出振 动棒;应避免振动棒碰撞模板、钢筋计预理件; 2)浇筑分层厚度不应大于300mm 3)对每一振动部位,振动到使该部位混凝土密实为止,但不应过振; 4)拆模后应采用塑料薄膜或喷化学浆液养护层,养护时间宜为14d; 5)混凝土表面有缺陷时,应按设计要求进行修饰

5.2.7钢结构墩柱施工应符合本规范第5.3.2条相关规定

5.2.7钢结构墩柱施工应符合本规范第5.3.2条相关规定。

5.3.1钢筋混凝土盖粱

1盖梁模板、支架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满足结构形式、荷载、现场条件、施工精度、安装和方便拆卸要求。 2)应编制模板、支架设计说明书。 3)应制定模板、支架结构安装、拆卸的技术安全措施和注意事项 4)设计模板、支架时应包括下列荷载,其荷载组合应按表5.3.1的规定执行: ①模板、支架自重; ②钢筋、混凝土自重; ③施工人员、材料、机具等运输或堆放的荷载; ④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动荷载; ③新浇筑混凝土对侧面模板的压力; 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水平荷载; ①其他荷载。

表5.3.1模板、支架设计荷载组合

5)模板应满足刚度、承载力及稳定性的要求:

5)盖梁应垂直于线路中心线或切线,盖梁两端与线路中心线的偏差应为0mm~20mm。 2盖梁模板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宜采用定型钢模板、钢木组合模板和竹木胶合板 2)盖梁模板应拼缝严密,不得漏浆,线条应流畅,各部位尺寸应准确; 3)出厂前应检查每块模板的结构尺寸、板面平整度、粗糙度: 4)应有防止运输变形的措施; 5)模板与钢筋的安装应相互配合进行,妨碍钢筋安装时应在钢筋安装完毕后再安装 模板;

6)侧模板安装时,应防止模板位移和凸出; 7)模板安装完毕后,应对其位置、顶部标高、节点联系及稳定性进行检查,合格后 方可浇筑混凝土;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当模板超过允许误差时,应及时纠正; 8)应清除模内杂物,模内不得有积水,并应防止污水流入和保持模板内清洁 9)侧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及以上时拆除,拆模不得损坏混凝土 结构;应在梁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的100%时拆除底模。 3盖梁的模板支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宜采用钢管、万能杆件、型钢及多种材料组合件; 2)应设置足够的剪力撑、斜撑和缆风绳,基础应牢固可靠: 3)使用前应进行预压,预压荷载不应小于支架承受的混凝土结构恒载与模板重量之 和的1.1倍; 4)应在支架适当部位设置安装及拆卸调整装置。 4盖梁钢筋加工、安装应按本规范第5.4.18条的规定执行,并按设计规定的施工工序 执行。 5盖梁混凝土浇筑、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浇筑前应按设计要求检查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和易性和落度: 2)采用泵送混凝土时,输送管道不应与施工支架连接,输送管道定位支架应独立搭 设; 3)混凝土应按一定的顺序、方向和厚度分层浇筑,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完成 上层混凝土;上下层同时浇筑时,上层与下层前后浇筑距离应保持1.5m以上;在倾斜面上 烧筑混凝土时,应从地处开始逐层扩展升高,保持水平分层;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振捣时分层 享度不应大于300mm; 4)浇筑不应碰撞预理件及管道; 5)应采用覆盖物洒水养护14d,并不应污染混凝土表面。 6盖梁隔砼箱基座板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基座板应选用边长不小于50mm的角钢做固定支架;支架上应安装竖向、横向调整 螺栓,每块基座板竖向螺栓不应少于4各,横向螺栓在每个隔砼箱的X、Y轴方向不应少于 4个; 2)支架应固定在钢筋笼上,基座板应与钢筋同时安装,当钢筋与基座板碰撞时,应 按照设计要求施工。

3)基座板平面应使用导线网,用精度不应低于2”级全站仪分别对抗剪律申心和板 面四边中心的坐标进行定位;使用水准测量网应用0.2mm级水准仪对板面四角进行高程控制 则量监测应贯穿混凝土浇筑全过程; 4)混凝土浇筑面上升至隔砼箱底模时,混凝土浇筑应从两端向中间或从中间向两端 均匀浇筑,应避免混凝土挤压隔砼箱造成偏位或位移; 5)混凝土振捣不应碰撞基座板;基座板调整应在混凝土初凝前完成;基座板表面不 拉有水泥污染。 7盖梁排水孔应通畅,并应与墩柱排水孔相接, 8支撑垫石应满足下列要求: 1)支撑垫石预埋件位置应准确并满足设计要求; 2)支撑垫石表面坡度应符合设计纵、横坡及排水坡要求 3)支撑垫石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应根据设计文件要求选择钢结构内的混凝土浇注方法,宜连续进行,必须间歇时, 间歇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终凝时间。一次浇灌混凝土后,应将管口封闭,防止水、油和其 它异物等落入。 8应根据设计文件要求选择除锈、防腐涂装工艺。设计未提出具体内、外表面处理方 法时,内表面处理应无可见油污、无附着不牢的氧化皮、铁锈或污染物;外表面可根据涂料 的除锈匹配要求,采用适当处理方法,确保涂装材料附着力应符合《铁路钢桥制造规范》TB 10212的规定,

4.1PC轨道梁生产应具备下列条件: 1PC轨道梁预制场应符合本规范第5.1.6条的要求 2设计文件齐全,图纸通过审查; 3施工方案已经审批,并已经进行技术交底; 4已入场的原材料、预埋件等检验合格

5.4.1PC轨道梁生产应具备下列条件

5.4预应力混凝土轨道梁制作

5.4.2混凝土选用的水泥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级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其质量应符合表5.4.2的规定及现行国家标准《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 的规定

表5.4.2硅酸盐或普通硅酸盐水泥质量要求

5.4.3混凝主选用的细骨料应选用级配合理、质地坚固、吸水率底、空隙率小的洁净大然 中粗河沙,或采用硬质岩石加工的机制砂。其质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铁路混凝土结构耐 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的规定,有害物质含量应符合表5.4.3的规定,不宜使用具有碱活

表5.4.3细骨料有害物质含量质量要求

5.4.4混凝土选用的粗骨料应采用碎右,粗骨料最大公称粒径不应大于25mm,其技术要求 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的规定;粗骨料性能指标 应符合表5.4.4的规定,不应使用具有碱活性危害的粗骨料

5.4.4混凝土选用的粗骨料应采用碎石,粗骨料最大公称粒径不应大于25mm,其技术要求 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的规定;粗骨料性能指标 应符合表5.4.4的规定,不应使用具有碱活性危害的粗骨料

表5.4.4粗骨料性能

5.4.5外加剂的质量应满足表5.4.5的规定,以及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 和现行行业标准《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的规定。

表5.4.5外加剂质量要求

5.4.6混凝主拌合用水可采用饮用水。其性能应符合表5.4.6的要求,以及应符合现行行 业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

表5.4.6混凝士拌合用水性能

5.4.7钢筋进场时应进行全面检查,并按批次抽取试件作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和 冷弯试验,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 《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的规定。 5.4.8预应力钢绞线进场时,应进行全面检查并按批次抽取试件进行极限强度、屈服强度、

弹性模量和极限长率试验,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GB/T5223、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的规定。 5.4.9用于通信、信号、牵引供电系统等预埋于PC轨道梁中的预埋件应符合设计要求并附 有出厂合格证明资料。 5.4.10锚具进场时,应进行全面检查并按批次进行外观、硬度、静载锚固系数等性能检验 与预应力钢筋配套使用GJB 2308-1995 水声吸声橡胶材料及制品规范,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 14370的规定

1制作PC轨道梁应采用能满足专用高精度要求的可调式模板及配套设备; 2模板应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应能够满足PC轨道梁各部形状、尺寸及预 埋件的精度要求; 3模板应能有效调整平面曲线、竖曲线; 4制造的PC轨道梁内模应有足够的承载力和刚度,浇注混凝土时内模不应破裂或产生 较大的变形; 5模板接缝处不应漏浆; 6模板接触混凝土的表面应使用经批准的隔离剂,并应按照生产厂家的说明书使用 模板不得与钢筋、预应力钢绞线、锚头接触;不应在同一结构的模板中使用不同的隔离剂; 避免在构件上出现外观颜色的差异,宜采用同一厂家、同一水泥强度等级的水泥。

避免在构件上出现外观颜色的差异,宜采用同一厂家、同一水泥强度等级的水泥。 5.4.12轨道梁可调试模板系统总装精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侧模板底边线的整体直线度不应大于1mm;工作面表面不平整度不应大于1mm/m; 2竖曲线调节装置线形条的直线度不应大于1mm/4m; 3密封装置密封应有效;倒角纵向应顺直,倒角高度尺寸及误差应为20mm土1mm;倒 角宽度误差应为20mm±1mm; 4底模台车顶面不平整度不应大于2mm/m;活动平台之间及活动平台与车体接缝(项 面)不应大于3mm;台车全长允许误差应为土10mm,宽度允许误差应为土3mm; 5端模宽度误差不应大于698mm土0.5mm,端模高度误差不应大于1500mm土1mm,指形 反预理槽座尺寸误差不应大于土0.5mm;预应力筋孔位置误差不应大于土2mm。 4.13轨道梁可调节式模板零调整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生产9榻PC轨道梁后应对模板系统作一次零调整,在每榻梁制作调模前应根据前

棉梁脱模后检测的制作误差结果对模板进行相应调整: 2零调整项目包括吊臂度调整、核定侧模加力器标尺刻度零读数、在直线状态时轨 道梁宽度调整、侧模加力器的调整、侧模板线形调整和底模台车零调整; 3零调整后的模板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两侧模内侧面间距:700mm±0.5mm; 2)侧模底边缘与模板台车顶面高差:20mm土3mm 3)侧模垂直度:土1mm; 4)侧模与台车中心的平行度:土1mm; 5)侧模工作面的直线度:土0.5mm。

1.14内模板制作尺寸允许误差应符合表5.4.1

表5.4.14内模板制作尺寸允许误差(mm)

■台车放线应符合下列

1应按PC轨道梁制作工法指导书的要求,在台车上应作出梁体中心线、梁体底面边线、 梁体端边线和支座中心位置,台车放线尺寸允许误差应符合表5.4.15的规定GM/T 0084-2020 密码模块物理攻击缓解技术指南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