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

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186 KB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220330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

电网在正常运行时能够及时发现、快速诊断、调整或消除故 障隐患,在故障发生时能够快速隔离故障、自我恢复、不影响用 户正常供电或将影响降至最小的能力。

10配电自动化distributionauto

以一次网架和设备为基础,综合利用计算机技术、信息及通 信等技术,实现对配电网的监测与控制,并通过与相关应用系统 的信息集成,实现配电系统的科学管理,

分别来自两个不同变电站,或来自不同电源进线的同一变 电站内两段母线,为同一用户负荷供电的两路供电电源,称为双 电源。

FZ/T 34009-2012 亚麻(或大麻)棉混纺印染布指为同一用户负荷供电的两回供电线路。

2.0.13中压主干线MVtrunklin

变电站的10(20、6)kV出线,并承担主要电力传输的线段 为中压主于线,具备联络功能的线路段是主干线的二部分。

2.0.14中压开关站MV switchin

设有中压配电进出线、对功率进行再分配的配电装置,相当 于变电站母线的延伸,可用于解决变电站进出线间隔数量有限或 进出线走廊空间受限,并在区域中起到电源支撑的作用。中压开 关站内必要时可附设配电变压器。

DL/T 5729 2016

2.0.15环网柜 ring main unit

用于10kV电缆线路环进环出及分接负荷的配电装置。环网 柜中用于环进环出的开关采用负荷开关,用于分接负荷的开关采 用负荷开关或断路器。环网柜按结构可分为共箱型和间隔型, 般按每个间隔或每个开关称为一面环网柜。

2.0.16环网室ringmainunitroom

由多面环网柜组成,用于10kV电缆线路环进环出及分接负 荷,且不含配电变压器的户内配电设备及土建设施的总称。

安装于户外、由多面环网柜组成、有外箱壳防护,用于10 电缆线路环进环出及分接负荷,且不含配电变压器的配电设施

2.0.18配电室distribution roo1

将10kV变换为220V/380V,并分配电力的户内配电设备及 建设施的总称,配电室内一般设有10kV开关、配电变压器、低 玉开关等装置。配电室按功能可分为终端型和环网型。终端型配 电室主要为低压电力用户分配电能;环网型配电室除了为低压电 力用户分配电能之外,还用于10kV电缆线路的环进环出及分接 负荷。

2.0.19箱式变电站

安装于户外、有外箱壳防护、将10kV变换为220V/380V,并 分配电力的配电设施,箱式变电站内一般设有10kV开关、配电 变压器、低压开关等装置。箱式变电站按功能可分为终端型和环 网型。终端型箱式变电站主要为低压电力用户分配电能;环网型 箱式变电站除了为低压用户分配电能之外,还用于10kV电缆线 路的环进环出及分接负荷。

2.0.20分布式电源

接入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位于用户附近、就地消纳为主 的电源,包括同步发电机、异步发电机、变流器等类型

2.0.21微电网microgrid

DL/T 5729 2016

由分布式发电、用电负荷、监控、保护和自动化装置等组成 (必要时含储能装置),是一个能够基本实现内部电力电量平衡的 小型供电网络。微电网分为并网型微电网和独立型微电网。

DL/T5729—2016

3.0.1为安全、可靠、经济地向用户供电,配电网应具有必备的 容量裕度、适当的负荷转移能力、一定的自愈能力和应急处理能 力、合理的分布式电源接纳能力。 3.0.2应坚持面向用户可靠性的规划理念,将提高供电可靠性作 为配电网建设改造的核心目标,贯穿于配电网建设全过程, 3.0.3配电网涉及高压配电线路和变电站、中压配电线路和配电 变压器、低压配电线路、用户和分布式电源等紧密关联的部分。 应将配电网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规划,以满足各部分间的协调配合 空间上的优化布局和时间上的合理过渡。 3.0.4配电网应与输电网相协调,增强各层级电网间的负荷转移 和相互支援,构建安全可靠、能力充足、适应性强的电网结构, 满足用电需求,保障可靠供电,提高运行效率。 3.0.5配电网规划应遵循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优的原则,分析 由投资成本、运行成本、检修维护成本、故障成本和退役处置成 本等组成的资产寿命周期成本,进行多方案比选,满足电网资产 成本最优的要求。 3.0.6配电网规划应遵循差异化原则,根据不同区域的经济社会 发展水平、用户性质和环境要求等情况,采用差异化的建设标准 合理满足区域发展和各类用户的用电需求。 3.0.7配电网应有序提升智能化水平,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可实现 言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检测的自动化,具备自动 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和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 3.0.8配电网规划应考虑分布式电源以及电动汽车、储能装置等 新型负荷的接入需求,因地制宜开展微电网建设,逐步构建能源

3.0.7配电网应有序提升智能化水平,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可实现 言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检测的自动化,具备自动 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和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 3.0.8配电网规划应考虑分布式电源以及电动汽车、储能装置等 新型负荷的接入需求,因地制宜开展微电网建设,逐步构建能源

DL/T 5729 2016

互联公共服务平台,促进能源与信息的深度融合。 3.0.9配电网规划应加强计算分析,并采用适用的评估方法开 展技术经济分析,促进精益化管理水平的提升,提高配电网投资 效益。 3.0.10配电网规划应纳入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控 制性详细规划,合理预留变电站、开关站、环网室(箱)、配电室 站点及线路走廊用地,配电设施应与城乡其他基础设施同步规划。

DL/T 5729 2016

4.2规划年限及编制要求

4.2.1配电网规划年限应与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和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致,分为近期(5年)、中期(10年)、远期 (15年及以上)三个阶段。 4.2.2·近期规划应着重解决配电网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高供 电能力和可靠性,满足负荷需要。高压配电网近期规划应给出网 架规划和各年度新建与改造项目,并提出对上级电网建设的建议。 中低压配电网近期规划应给出规划水平年的网架规划,以及前两 年的新建与改造项目,估算五年内的投资规模。 4.2.3中期规划应与近期规划相衔接,着重将现有配电网结构逐 步过渡到目标网架。根据负荷预测计算目标年的变电站布点及容 量需求,预留变电站站址和线路走廊通道。 4.2.4远期规划应考虑配电网的长远发展目标,根据饱和负荷水 平的预测结果,确定目标网架,提出电源建设及电力设施布局的 需求。

划宜每年进行滚动修编,中低压配电网宜每年对规划项目库进 行滚动修编。配电网规划应在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进行相应 修编:

当地城市总体规划进行调整或修改后 2 上级电网规划进行调整或修改后: 国家出台新的相关经济技术政策; 4 预测负荷及电源规模有较大变动时: 5 配电网技术有较大发展时。

4.3.1各类供电区域应由点至面、逐步实现表4.3.1规定的规划

DL/T57292016

表4.3.1各类供电区域的规划目标

4.3.2配电网规划应根据各类供电区域的供电可靠性规划目标, 分析目标和现状指标的差距,并结合地区特点,通过技术经济分 析提出改善供电可靠性的措施和方案。

4.4.1电网建设型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变电站建设型式(户 内、半户内、户外)、线路建设型式(架空、电缆)、电网结构型 式(链式、环网、辐射式)、配电自动化及通信方式等。各类供电 区域配电网建设标准宜符合表4.4.1的要求。

5.1.1负荷预测是配电网规划设计的基础,应包括电量需求预测 和电力需求预测,以及区域内各类电源以及电动汽车、储能装置 等新型负荷的发展预测。

5.1.2应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的用户类型以 及空间负荷预测结果,确定负荷发展特性曲线,并以此作为规划 的依据。

电网规划对本规划区的负荷预测结果、历史年负荷和电量数据等。 配电网规划应积累和采用规范的负荷及电量历史系列数据,作为 预测依据。

5.1.4负荷预测应充分考虑用户终端用电方式变化和负荷特性

化,深入分析分布式电源以及电动汽车、储能装置等新型负荷 入对预测结果的影响。

5.1.5负荷预测应给出电量和负荷的总量及分布(分区、分电压 等级)预测结果。近期负荷预测结果应逐年列出,中期和远期可 列出规划期末结果。

5.1.6城市地区的负荷预测指标可参照现行国家标准《城市电

5.1.7应通过多种渠道做好负荷需求数据的调查与收集工作,政 府部门、各企事业单位、电力用户等应予以充分配合,提升负荷 预测的准确性。

DL/T 5729 2016

5.2.1应结合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功能区域划分,开展规 划区的空间负荷预测。通过分析、预测规划水平年供电小区土地 利用的特征和发展规律,预测相应小区电力用户和负荷分布的地 理位置、数量和时序。 5.2.2可根据规划区负荷预测的数据基础和实际需要,综合选用 三种及以上适宜的方法进行预测,并相互校核。 5.2.3对于新增大用户负荷比重较大的地区,可采用点负荷增长 与区域负荷自然增长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预测。 5.2.4分电压等级负荷预测可根据同一电压等级公用变压器的总 负荷、直供用户、自发自用负荷、变电站直降负荷、分布式电源 接入等因素综合计算得到,

5.2.1应结合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功能区域划分,

5.3.1电力平衡应分区、分电压等级、分年度进行,并考虑各类 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储能装置等的影响。 5.3.2分电压等级电力平衡应结合负荷预测结果和现有变电容 量,确定该电压等级所需新增的变电容量。 5.3.3水电能源的比例较高时,电力平衡应根据水火电源在不同 季节的构成比例,分丰期、枯期进行平衡。 5.3.4对于分布式电源较多的区域,应进行电力平衡和电量平衡 计算,以分析规划方案的财务可行性

DL/T5729 2016

6.1.1配电网电压等级的选择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标准电压》 GB156的规定。 6.1.2配电网应优化配置电压序列,简化变压层次,避免重复降压。 6.1.3主要电压等级序列如下:

220(330)kV/110kV/10(20)kV/0.38kV。 2 220kV/66kV/10kV/0.38kV。 3 220kV/35kV/10kV/0.38kV。 4 220kV/20kV/0.38kV。 5 220 (330) kV/110kV/35kV/10kV/0.38kV。 6220(330)kV/110kV/35kV/0.38kV。 A+、A、B 类供电区域可采用 1、2、3、4 电压等级序列,C、 D、E类供电区域可采用 2、5电压等级序列,E类供电区域中的 一些偏远地区也可采用电压等级序列6。

6.2.1高压配电网供电安全准则如表6.2.1所示。

DL/ T 5729 2016

表 6.2.1高压配电网供电安全准则

3110kV及以下变电站供电范围宜相对独立。可根据负荷的 重要性在相邻变电站或供电片区之间建立适当联络,保证在事故 情况下具备相互支援的能力。 6.2.3中压配电网供电安全准如表6.2.3所示

表 6.2.3中压配电网供电安全准则

非敌障致应通过练电保护自动装保 自动化手段或现场人工倒闸尽快恢复供电,故障段在故障修复后恢复供电。

6.2.4为满足中压配电网安全准则,线路最高负载率可按下式计 算确定:

式中:T一一线路负载率(%):

DL/T5729 2016

6.2.5低压配电网供电安全准则如下

低压配电网供电安全准则如下

6.3.1容载比的确定要考虑负荷分散系数、平均功率因数、变压 器负载率、储备系数、负荷增长率等主要因素的影响。在工程中 可按下式计算:

代中:R一—容载比(MVA/MW)

R =ZS Pmax

DL/T 5729 2016

Pmax——该电压等级全网或供电区的年网供最大负荷; 容量之和。 6.3.2对于区域较大、负荷发展水平极度不平衡、负荷特性差 异较大、分区年最大负荷出现在不同季节的地区,可分区计算 容载比。 6.3.3应根据规划区域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确定 合理的容载比取值范围,容载比总体宜控制在1.8~2.2之间。 6.3.4对处于负荷发展初期及快速发展期的地区、发展潜力大的 重点开发区或负荷较为分散的偏远地区,可适当提高容载比的取 值:对于网络发展完善(负荷发展已进入饱和期)或规划期内负 荷明确的地区,在满足用电需求和可靠性要求的前提下,可适当 降低容载比取值

6.4.1配电网规划应从网络结构、电压等级、阻抗选择和运行方 式、变压器容量等方面合理控制各级电压的短路容量,使各级电 压断路器的开断电流与相关设备的动、热稳定电流相配合。变电 站内母线的短路电流水平不宜超过表6.4.1的规定。

表6.4.1各电压等级的短路电流限定值(kA

6.4.2对于变电站站址资源紧张、主变压器容量较大的变电站,

应合理控制配电网的短路容量,主要技术措施包括: 1配电网络分片、开环,母线分段,主变压器分列。 2合理选择接线方式(如二次绕组为分裂式)或采用高阻抗 变压器。 6.4.3对处于系统末端、短路容量较小的供电区域,可通过适当 增大主变压器容量、采用主变压器并列运行等方式,增加系统短 路容量,提高配电网的电压稳定性。

6.5.1配电网规划应保证有功和无功的协调,电力系统配置的无 功补偿装置应在系统有功负荷高峰和负荷低谷运行方式下,保证 分(电压)层和分(供电)区的无功平衡。变电站、线路和配电 台区的无功设备应协调配合,并符合下列规定: 1无功补偿装置应按就地平衡和便于调整电压的原则进行 配置,可采用变电站集中补偿和分散就地补偿相结合,电网补偿 与用户补偿相结合,高压补偿与低压补偿相结合等方式。接近用 电端的分散补偿装置主要用于提高功率因数,降低线路损耗;集 中安装在变电站内的无功补偿装置主要用于控制电压水平。 2应从系统角度考虑无功补偿装置的优化配置,以利于全网 无功补偿装置的优化投切。 3变电站无功补偿配置应与变压器分接头的选择相配合,以 保证电压质量和系统无功平衡。 4对于电缆化率较高的地区,必要时应考虑配置适当容量的 戴性无功补偿装置。 5大用户应按照电力系统有关电力用户功率因数的要求配 置无功补偿装置,并不得向系统倒送无功。 6在配置无功补偿装置时应考虑谐波治理措施 7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后,不应从电网吸收无功,否则应配 置合理的无功补偿装置。

6.5.2110kV~35kV电网应根据网络结构、电缆所占比例、主变 压器负载率、负荷侧功率因数等条件,经计算确定无功配置方案。 有条件的地区,可开展无功优化计算,寻求满足一定目标条件(无 功设备费用最小、网损最小等)的最优配置方案 6.5.3110kV~35kV变电站宜在变压器低压侧配置自动投切或动 态连续调节无功补偿装置,使变压器高压侧的功率因数在高峰负 荷时达到0.95及以上,无功补偿装置总容量应经计算确定,对于 分组投切的电容器,可根据低谷负荷确定电容器的单组容量,以 避免投切振荡。

1通过配置无功补偿装置进行电压调节。 2选用有载调压变压器,通过改变分接头进行电压调节。 3通过线路调压装置进行电压调节。 6.5.7低压配电网三相不平衡问题可通过多种管理与技术手段综 合治理。

6.6电压质量及其监测

6.6电压质量及其监测

6.6.1配电网规划要保证网络中各节点满足电压损失及其

6.6.1配电网规划要保证网络中各节点满足电压损失及其分配要 求,各类用户受电电压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能质量供电 电压偏差》GB/T12325的相关要求。各电压等级供电电压偏差应 符合下列规定: 1110kV~35kV供电电压正负偏差的绝对值之和不超过标 称电压的 10%。 210(20)kV及以下三相供电电压允许偏差为标称电压的 ±7%。

DL/T 5729 2016

DL/T 5729 2016

DL/T 5729 2016

6.7.1配电网应综合考虑可靠性与经济性,选择合理的中性点接 地方式。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交流电气 装置的过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设计规范》GB/T50064的相关规定。 司一区域内宜统一中性点接地方式,以利于负荷转供;中性点接 地方式不同的配电网应避免互带负荷

5.7.2中性点接地方式可分为直接接地方式和非直接接地方式两 大类,非直接接地方式文可分为不接地、消弧线圈接地和阻性接 地。110kV系统宜采用直接接地方式,66kV系统宜采用经消弧线 圈接地方式,35kV、10kV系统可采用不接地、消弧线圈接地或低 电阻接地方式。

6.8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

6.8.1配电网应参照现行国家标准《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 术规程》GB/T14285的要求配置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 6.8.2中压配电线路应采用过流、速断保护,架空线路宜配置重 合闸。 6.8.3分布式电源接入时,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配置应符合 现行行业标准《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技术规定》NB/T32015的 相关规定。

DL/T 5729 = 2016

DL/ T 5729 = 2016

7.1.1合理的电网结构是满足供电可靠性、提高运行灵活性、 降低网络损耗的基础。高压、中压和低压配电网三个层级应相 互匹配、强简有序、相互支援,以实现配电网技术经济的整 体最优。A+、A、B、C类供电区域的配电网结构应符合下列

降低网络损耗的基础。高压、中压和低压配电网三个层级应相 互匹配、强简有序、相互支援,以实现配电网技术经济的整 体最优。A+、A、B、C类供电区域的配电网结构应符合下列 规定: 1正常运行时,各变电站应有相互独立的供电区域,供电区 不交、不重叠,故障或检修时,变电站之间应有一定比例的负 荷转供能力。 2在同一供电区域内,变电站中压出线长度及所带负荷宜均 衡,应有合理的分段和联络:故障或检修时,中压线路应具有转 供非停运段负荷的能力。 3接入一定容量的分布式电源时,应合理选择接入点,控制 短路电流及电压水平。 4高可靠性的配电网结构应具备网络重构能力,便于实现故 章自动隔离。 D、E类供电区的配电网以满足基本用电需求为主,可采用辐 射状结构。 7.1.2配电网规划时应合理配置电网常开点、常闭点、负荷点、 电源接入点等拓扑结构,以保证运行的灵活性。 7.1.3在电网建设的初期及过渡期,可根据供电安全准则要求与 自标电网结构,选择合适的过渡电网结构,分阶段逐步建成目标 网加

7.1.2配电网规划时应合理配置电网常开点、常闭点、负荷点 电源接入点等拓扑结构,以保证运行的灵活性。 7.1.3在电网建设的初期及过渡期,可根据供电安全准则要求 目标电网结构,选择合适的过渡电网结构,分阶段逐步建成目 网架。

DL/T 5729 2016

DL/T 5729 2016

7.2.2各类供电区域高压配电网宜采用如下电网结构: 1A+、A、B类供电区域高压配电网宜采用链式结构,上级 电源点不足时可采用双环网结构,在上级电网较为坚强且中压配 电网具有较强的站间转供能力时,也可采用双辐射结构。 2C类供电区域高压配电网宜采用链式、环网结构,也可采 用双辐射结构。 3D类供电区域高压配电网可米用单辐射结构,有条件的地 区也可采用双辐射或环网结构。 4E类供电区域高压配电网可采用单辐射结构。 5变电站接入方式可采用T接或元接方式。 7.2.3A+、A、B类供电区域的110kV~35kV变电站宜采用双侧 电源供电,条件不具备或电网发展的过渡阶段,也可同杆架设双 电源供电,但应加强中压配电网的联络。 7.2.4变电站电气主接线应根据变电站在电网中的地位、出线回 路数、设备特点、负荷性质及电源与用户接入等条件确定,并满 足供电可靠、运行灵活、操作检修方便、节约投资和便于扩建等 要求。变电站的高压侧以桥式、环入环出、单母线分段接线为主, 也可采用线变组接线;中、低压侧以单母线分段接线为主,变电 站的10kV侧也可采用环形接线

7.3.1各类供电区域中压配电网目标电网结构可按表7.3.1的 定确定。

7.3.2中压配电网应根据变电站位置、负荷密度和运行管理的需

要,分成若于个相对独立的供电区。分区应有大致明确的供电

DL / T 5729 2016

围,止常运行时不交义、不重叠,分区的供电范围应随新增加的 变电站及负荷的增长而进行调整。

表7.3.1中压配电网自标电网结构推荐表

7.3.3对于供电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区域,应加强中压主于线路之 间的联络,在分区之间构建负荷转移通道。 7.3.410kV架空线路主干线应根据线路长度和负荷分布情况进 行分段(不宜超过5段),并装设分段开关,重要分支线路首端也 可安装分段开关。 7.3.510kV电缆线路可采用环网结构,环网单元通过环入环出方 式接入主干网。 7.3.6双射式、对射式可作为辐射状向单环式、双环式过渡的电 网结构。 7.3.7应根据城乡规划和电网规划,预留目标网架的廊道,以满 足配电网发展的需要

7.4.2低压配电网应以配电站供电范围实行分区供电。低压架空 线路可与中压架空线路同杆架设,但不应跨越中压分段开关区域。 7.4.3采用双配变配置的配电站,两台配变的低压母线之间可装 设联络开关。

DL/T 5729 2016

8.1.1配电网设备的选择应遵循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理念,坚 持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的原则,采用技术成熟、少(免)维护、 低损耗、节能环保、具备可扩展功能的设备,所选设备应通过具 备相应资质机构的检测。 8.1.2配电网设备应根据供电区域的类型差异化选配。在供电可 靠性要求较高、环境条件恶劣(高海拨、高寒、盐雾、污移严重 等)及灾害多发的区域,宜适当提高设备的配置标准,满足环境 条件。

开关遮断容量应留有合理裕度LY/T 3228-2020 加压防腐处理胶合木,保证设备在负荷波动或转供时 足运行要求。

高压配电线路、主变压器、中压配电线路(主干线、分支线、 次分支线)、配电变压器、低压线路的选型,应根据电网网络结 构、负荷发展水平与全寿命周期成本综合确定,并构成合理的 序列。

8.1.5配电网设备选型和配置应适应智能化发展要求,衣

实施配电自动化的规划区域内,应同步考虑配电自动化的建设 需求。

8.1.6配电线路应优先选用架空方式。对于确有必要采用

式时,电缆敷设方式应根据电压等级、最终数量、施工条件及 资等因素确定QSWJ 0002S-2015 嵩明歪家饮食文化有限公司 腌腊肉制品,主要包括隧道、排管、沟槽、直埋等敷设方式。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