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通病防治导则

质量通病防治导则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zip
资源大小:39.94K
标准类别:机械标准
资源ID:425305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质量通病防治导则

质量通病防治导则是为了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减少施工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而制定的一套技术指导文件。它旨在通过总结和分析建筑工程中频繁出现的质量问题(即“质量通病”),提出科学、系统的预防措施和解决方法,从而提升工程的整体品质和耐久性。

质量通病通常包括结构裂缝、渗漏、空鼓、开裂、尺寸偏差等常见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出现在地基基础、主体结构、装饰装修、屋面工程、给排水系统等多个环节。这些缺陷不仅影响建筑的使用功能,还可能危及结构安全。因此,质量通病防治导则从设计、材料选择、施工工艺、现场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以确保各环节的质量可控。

该导则强调事前控制的重要性,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充分了解工程特点,结合实际情况编制专项防治方案,并严格执行相关标准规范。同时,鼓励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优化施工流程,减少人为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此外,导则还提倡加强过程监管,通过定期检查、验收和整改,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总之,质量通病防治导则是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工具,其核心目标是通过规范化管理和精细化施工,最大限度地降低质量问题的发生概率,为社会提供更加安全、耐用的建筑产品。

某工程基坑护坡工程施工方案防治措施:后浇带模板支设自成体系。

墙柱插筋在浇砼以后,容易移位。

防治措施:在浇砼以前,用钢管夹住钢筋,固定钢筋的位置,不使移位;

防治措施:用塑料保护层垫块,间距不大於1M;

机械连接防止钢套筒压空。

防治措施:在钢筋上划套筒接口位置线,认真检查钢筋的标记线,以防压空。

1、蜂窝 原因是砼一次下料过厚、振捣不实或漏捣、坍落度小等原因。

防治措施:分层下料,控制下料厚度;仔细振捣不漏振;防止漏浆;控制入模坍落度,以杜绝蜂窝;

2、露筋 原因是钢筋垫块位移,间距偏大,钢筋附近振捣不实也可能造成露筋。

防治措施:垫块间距不大於1M,不漏放,加强钢筋附近的砼振捣;

3、孔洞 原因是钢筋较密的部位砼被卡,未经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砼,砼振捣作用区域未能搭接到。

防治措施:钢筋较密部位采用较小粒径的骨料,控制上料厚度,不振捣好不上料;振捣点不超过有效作用半径的1.25倍,最大不超过500㎜;

4、麻面 拆模过早或模板表面漏刷隔离剂,使构件表面砼粘附在模板上造成麻面脱皮。防治措施:在砼强度达到4MPa时方可拆模,在拆模时先试拆,当砼不粘附模板时方可大量拆模;

防治措施:柱砼浇筑前,先均匀浇筑5㎝厚砂浆接浆,并对柱根部砼仔细振捣;

7、洞口移位变形 砼下料不对称或振捣砼时使洞口位移。

防治措施:将洞口模板固定牢固;浇筑时防止砼冲击洞口,洞口两侧对称下料,均匀浇筑均匀振捣;

8、梁板柱面气泡多 原因是振捣不到位,气泡未能排尽。

防治措施:采用高频振捣棒,每层砼均要振捣至气泡排出为止。

1、框架填充墙裂缝 原因是砼与砌体的收缩率不同,温度胀缩率不同,施工过程中砌体填充不实等原因,使填充墙与框架之间开裂。

防治措施:(1)每天砌筑高度控制在1.5M以下;

(2)在填充墙砌筑15天以后再砌斜砖;

(3)斜砖成60º砌筑,砂浆要饱满,挤实;

(4)在斜砖砌筑15天以后再粉刷;

(5)粉刷时,在砖墙与砼柱梁的接合面上加300㎜宽玻璃丝布一层;

2、加气砼块墙面裂缝 原因是加气块收缩率大,与砼的收缩率不同,温度胀缩率不同, 施工过程中对加气块印水不当,砌体填充不实等原因,使填充墙与框架之间开裂,填充墙本身开裂。

防治措施:(1)提前购买加气块,加气块在出厂后放置一月以上为好,让其完成部分收缩后再使用;

(2)进场后的加气块用采条布覆盖,不使其淋雨;

(3)加气块表面的灰尘要清除干净;

(4)在砌筑的前一夜印水,不要提前,也不要在当天印水;

(5)印水时印到为止,不能印水过多;

(6)每天砌筑高度控制在1.5M以下;

(7)填充墙砌筑15天以后再砌斜砖,斜砖用蒸压砖砌筑, 斜砖成60º砌筑,砂浆要饱满,挤实;墙底200高用用蒸压砖砌筑;

(8)在斜砖砌筑15天以后再粉刷。粉刷时,在砖墙与砼柱梁的接合面上加300㎜宽玻璃丝布一层;

(8)按《南京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导则释义》的要求,在墙体中加砼构造柱和腰梁,在门窗洞口加砼柱。

3、脚手架洞口渗水 外墙脚手架洞口多在粉刷前堵塞,此时墙体已完成大部收缩,由於收缩差而引起开裂,也由於堵洞时砂浆不实留有缝隙引起渗水。

防治措施:(1)脚手架洞口、外墙孔洞采用防水砂浆堵砌,表面采用1:3防水砂浆粉严。采用微膨胀水泥砂浆填塞严实,派细心的工人仔细堵塞,务必堵塞严实;

(2)尽量提前堵塞脚手洞,使堵塞的砌体尽可能完成收缩后再进行粉刷。

1、找平层起砂 主要原因是砂浆配合比不准,强度等级不强或不稳定;抹压程度不足,养护不及时或过早上人踩踏。

防治措施:(1)严格按设计配合比配制砂浆,用拌和机拌和砂浆,确保砂浆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并拌制均匀;

(2)水泥地面三遍压光成活,第一遍随铺随抹,第二遍在初凝前进行,第三遍在终凝前压光;

(3)终凝后用锯末或草袋洒水进行养护不少於7天;

(4)在砼强度达到70%以前禁止上人或堆放东西,严禁在地面砂浆上拌和或倾倒砂浆

2、找平层空鼓开裂 原因是所用砂子过细,基层表面清理不干净,施工前未浇水或浇水养护不够;基层厚薄不均或施工中局部漏压。

(2)施工前在基层上浇水;

(3)终凝后用锯末或草袋洒水进行养护不少於7天;

(4)局部厚度较薄的地方,在找个平前先进行处理,使找平层厚度能够均匀;

(5)水泥地面三遍压光成活,第一遍随铺随抹,第二遍在初凝前压光,第三遍在终凝前压光,不漏压。

1、板面与基层空鼓 砼垫层清理不干净,或浇水湿润不够,刷水泥素浆不均匀,或刷水泥素浆的时间过长已风干,找平层用的水泥砂浆结合层变成了隔离层,石材未浸水湿润等因素。

防治措施:必须严格遵守施工工艺要求,基层必须清理干净铁路建设项目招标投标若干问题处理意见,找平层用干硬性砂浆,在基层刷一层素水泥浆,石材板块在铺砌前必须浸水湿润;

2、尽端出现大小头 铺砌时未能拉通线或不同操作者板块之间的缝隙大小不一致。

防治措施:在操作前必须拉通线,操作者要跟线铺砌,每铺完一块后立即再拉通线,栓查缝隙大小,避免出现大小头现象。

3、接缝高低不平 主要原因是板材本身有缺陷,事先未能严格挑选;房间内高低不平,事先未拉线找平造成接缝的缝隙有大小有高低。

防治措施:(1)严格挑选板材,凡不平整、拱背、不方正的板材一律不予使用;

(2)铺设标准块后应向两侧和后退方向顺序铺设,并随时用水平尺和直尺拼准,缝隙必须拉通线不能有偏差,房间内的标高线有专人负责量测,且各房间的标高必须一致

4、过门口处石材活动 铺砌时没有及时将铺砌门口石材与相邻的地面相接。

防治措施:在工序安排上,石材地面以外的房间地面应先完成皖赣线某大桥加固工程(实施)施工组织设计,过门口处石材与其他地面连续铺贴。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