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BECA 003-2023 养老助残城市社区环境改造成套技术导则.pdf

T/GBECA 003-2023 养老助残城市社区环境改造成套技术导则.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6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85781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T/GBECA 003-2023 养老助残城市社区环境改造成套技术导则.pdf

h) 2 不宜设置曲线坡道,如果设置,曲线坡度不超过1:16; i) 1 紧靠路边坡道的排水沟和路面的斜坡坡度不应超过1:20; i) 在人行道坡道、排水沟和街道的过渡处,相邻的表面应在同一水平面上。

5.3.3轮椅坡道的设置应符合下列技术要求:

5.4.1无障碍楼梯的设置应符合下列技术要求:

a) 1 宜采用直线形楼梯,不宜采用弧形楼梯和螺旋楼梯; b) M木 梯段通行净宽不应小于1200mm,同一段楼梯的踢面和踏面尺寸应保持不变,踢面尺寸不大于 165mm苏州工业园区中央河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踏面尺寸不小于275mm。老年人频繁出入的场所,应设置为台阶,踢面尺寸不大于150mm, 踏面尺寸不小于300mm; C) 无障碍楼梯踏面应平整,使用防滑材料,踏步前缘应设置宽度在50mm~60mm范围内且色彩对 比度明显的防滑条,并防止梯段和平台在潮湿环境下积水; d) 1 在梯段的起点和终点应设置不同颜色的地面饰面或易被察觉的提示表面作为视觉提示,提醒老 年人楼梯、台阶的存在和地面水平的变化; e) 无障碍楼梯踏面和踢面的颜色应有区分和对比; f) 无障碍楼梯距踏步起点和终点250mm~300mm处应设提示盲道; 应在梯段旁的墙壁或扶手加设触觉及盲文标志,以指示地面的高度,方便视障人士使用; 2 2 11 避免使用开放式踢面和透明踏面,踢面前缘不应突出; i) 三级及三级以上无障碍楼梯应在两侧均做扶手; i) 1 如采用无障碍栏杆式楼梯,则在栏杆下方应设置安全阻挡措施; k) 1 楼梯的照度至少为2001x。照明的位置应照亮路径的两个方向,且不会形成阴影,楼梯踏面和 踢面有足够的对比度; 1) 11 楼梯处不应有开放式管道

a)宜采用直线形楼梯,不宜采用弧形楼梯和螺旋楼梯; b) 梯段通行净宽不应小于1200mm,同一段楼梯的踢面和踏面尺寸应保持不变,踢面尺寸不大于 165mm,踏面尺寸不小于275mm。老年人频繁出入的场所,应设置为台阶,踢面尺寸不大于150mm, 踏面尺寸不小于300mm; C) 无障碍楼梯踏面应平整,使用防滑材料,踏步前缘应设置宽度在50mm~60mm范围内且色彩对 比度明显的防滑条,并防止梯段和平台在潮湿环境下积水; d) 1 在梯段的起点和终点应设置不同颜色的地面饰面或易被察觉的提示表面作为视觉提示,提醒老 年人楼梯、台阶的存在和地面水平的变化; e) 无障碍楼梯踏面和踢面的颜色应有区分和对比; 2 无障碍楼梯距踏步起点和终点250mm~300mm处应设提示盲道; g) 应在梯段旁的墙壁或扶手加设触觉及盲文标志,以指示地面的高度,方便视障人士使用; h) 11 避免使用开放式踢面和透明踏面,踢面前缘不应突出; i) 三级及三级以上无障碍楼梯应在两侧均做扶手; i) 1 如采用无障碍栏杆式楼梯,则在栏杆下方应设置安全阻挡措施; k) 1 楼梯的照度至少为2001x。照明的位置应照亮路径的两个方向,且不会形成阴影,楼梯踏面和 踢面有足够的对比度; O 楼梯处不应有开放式管道。

a)i 踏步前端的弯曲半径最大为13mm; b)当踏步的顶端相对于底端有向前倾斜时,顶端的倾斜角度相对于垂直面不宜超过30°; C) )当踏步顶部有所延伸时,延伸投影面距离不宜大于38mm。 5.4.3公共建筑的室内外台阶踏步宽度不应小于300m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150mm,且不应小于100mml

a) 踏步前端的弯曲半径最大为13mm; b)当踏步的顶端相对于底端有向前倾斜时,顶端的倾斜角度相对于垂直面不宜超过30°; C) )当踏步顶部有所延伸时,延伸投影面距离不宜大于38mm。 5.4.3公共建筑的室内外台阶踏步宽度不应小于300m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150mm,且不应小于100mml

T/GBECA0032023

5.5.1扶手宜防滑,选用热情性指标高的材料且不含任何尖锐或粗糙的元素。 5.5.2扶手应与背景颜色形成对比,以增强可视性。 5.5.3扶手表面应连续,没有阻碍或中断。 5.5.4扶手的末端应指向墙面或地面,提示梯段的结束,并避免勾挂到衣服。 5.5.5扶手应在坡道和楼梯的两侧均设置,在尽端应延伸至少300mm。 5.5.6无障碍栏杆式扶手的末端应向内拐到墙面或向下呈弧形延伸不小于100mm,或延伸到地面上固 定。 5.5.7扶手距离墙面应有40mm~60mm,坡道扶手距离地面应有800mm~900mm,楼梯扶手距离地面应有 800mm~1000mm 5.5.8无障碍单层扶手的高度应为850mm~900mm,无障碍双层扶手的上层扶手高度应为850mm~ 900mm,下层扶手高度应为650mm~700mm。 5.5.9扶手应安装坚固,形状易于抓握。圆形扶手的直径应为35mm~50mm,矩形扶手的截面尺寸应为 35mm~50mm。 5.5.10扶手栏杆设施应采取措施,防止物体掉落

5.6.1无障碍出入口包括平坡出入口、同时设置台阶和轮椅坡道的出入口及同时设置台阶和 的出入口。

5.6.2建筑出入口的设置应符合下列技术要求

a) 出入口的地面、台阶、踏步、坡道等均应采用防滑材料铺装,有防积水的措施,严寒、寒冷地 区应采取防结冰措施; b)建筑物无障碍出入口的上方应设置雨棚; c)出入口不应采用旋转门; d) 2 出入口应设置宽度至少为1800mm的人行路线,减少行人进入车行道的可能性,行人流量越大 人行路线宽度越大; e) 1 平坡出入口的地面坡度不应大于1:20,当场地条件比较好时,不应大于1:30; f) 同时设置台阶和升降平台的出入口应只应用于受限场地; g) 1 除平坡出入口外,在门完全开启的状态下,建筑物无障碍出入口的平台的净深度不应小于 1500mm; h) 1 建筑物无障碍出入口的门厅、过厅如设置两道门,门扇同时开启时,两道门的间距不应小于 1500mm; i) 同时设置台阶和轮椅坡道的出入口,轮椅坡道的坡度应符合第5.3节的有关技术要求。 6.3在靠近建筑物入口处,应设置至少1200mm的上下车缓冲空间,为长者及使用助行器的人士提供

6.4每幢综合设施应设至少一个指定的无障碍、有遮蔽的上下车缓冲空间。 6.5 上下车缓冲空间宜设置带扶手的座位,以便老年人休息。

衢州市西区某小区道路及排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5.6.4每幢综合设施应设至少一个指定的无障碍、有遮蔽的上下车缓冲空间。

5.7.1门的无障碍设置应符合下列技术要求:

a) 无障碍通道上的门扇应便于开关; b) 1 建筑出入口宜设自动门; C) )自动门开启后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1000mm,平开门、推拉门、折叠门开启后的通行净宽度不 应小于800mm,有条件时,不宜小于900mm; HD) 1 在门扇内外应留有直径不小于1500mm的轮椅回转空间; e) 1 在单扇平开门、推拉门、折叠门的门把手一侧,应设宽度不小于400mm的墙面; f) 1 平开门、推拉门、折叠门的门扇宜设距地900mm的把手,宜设视线观察玻璃,并在距地350mm 范围内安装护门板; g) 2 门把手应使用低摩擦力的五金,以减少开关门所需要的力,需要手动操作的部件应可用一只手 操作,且不需要紧抓、捏或扭手腕,门开启所需的力度不宜大于22N; h) 1 不应采用弹簧门、玻璃门,当采用玻璃门时,应有醒目的提示标志; i) 门材质为玻璃时,宜选用安全玻璃或采取防护措施,避免破碎时产生锋利的碎片; i) 门应与周围墙面有一定的色彩反差,方便识别,入口门内外宜有直接的视觉联系; k) 门槛高度及门内外地面高差不宜大于15mm,并以斜面过渡; 1) )外开门的入口应凹进,不阻碍走廊通道,凹入深度至少与门扇的宽度相等。

a 无障碍通道上的门扇应便于开关; b) 11 建筑出入口宜设自动门; C) 自动门开启后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1000mm,平开门、推拉门、折叠门开启后的通行净宽度不 应小于800mm,有条件时,不宜小于900mm; HD) 1 在门扇内外应留有直径不小于1500mm的轮椅回转空间; e) 1 在单扇平开门、推拉门、折叠门的门把手一侧,应设宽度不小于400mm的墙面; f) 1. 平开门、推拉门、折叠门的门扇宜设距地900mm的把手,宜设视线观察玻璃,并在距地350mm 范围内安装护门板; g) 2 门把手应使用低摩擦力的五金,以减少开关门所需要的力,需要手动操作的部件应可用一只手 操作,且不需要紧抓、捏或扭手腕,门开启所需的力度不宜大于22N; h) 1 不应采用弹簧门、玻璃门,当采用玻璃门时,应有醒目的提示标志; i) 门材质为玻璃时,宜选用安全玻璃或采取防护措施,避免破碎时产生锋利的碎片; i) 门应与周围墙面有一定的色彩反差,方便识别,入口门内外宜有直接的视觉联系; k) 门槛高度及门内外地面高差不宜大于15mm,并以斜面过渡; 1)外开门的入口应凹进,不阻碍走廊通道,凹入深度至少与门扇的宽度相等。

5.7.2自动门的设置应符合下列技术要求:

a 一般自动门组应在设计、制造、安装、运行及妥善维护上满足本文件的要求,包括将手动门改 装的自动门; b 自动门组应设计成可安全安装、使用、检查、维护及拆卸; C) 2 自动门组应在设计和安装时避免有尖锐的端部,造成割伤、擦伤等伤害; d) 在使用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组件或部件意外脱落; e) 2 启动装置的有效检测区域的最小宽度宜大于左右两侧有效开口宽度减75mm后的宽度,启动装 置的检测范围最好为1000mm以上; 自动门前方空间进深最小为1000mm; C g) 为了确保自动门组无延迟地并闭,空间最小进深应从自动门组的表面并始计算; h) 自动门宜配备手动启动装置,手动启动装置包括红外传感器等免接触式手动启动装置; 心 门表面设置接触式手动起动装置时,从地面到装置中心的高度应设置为950土50mm,以便清晰 辨识; i) 2 自动门组宜从地面到高度2500mm设置门的保护装置,避免关闭时自动门与使用者发生身体接 触; k) 自动门有使用风险时,应设置警告标识。

5.7.3平开门前需要一定活动空间,活动空

拉门侧应留出至少1500mm的距离DB34/T 3458-2019 景观照明施工程工及验收规程,拉门把手旁450mm范围内无障碍物: 推门侧应留出至少1200mm的距离,推门把手旁300mm范围内无障碍物,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