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50200-94: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pdf

GB50200-94: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9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84280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GB50200-94: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pdf

2.3.2接收大线安装位置的信号场强可根据实际测试结果和主 观视听效果综合确定。实际测试时,宜选择不少于3个有可比性的 测试点。在每个测试点上,应测试所有颜道(频率)的信号场强、频 带内和频带外(邻频)的干扰场强。 对新建建筑物天线安装位置的信号场强,可根据理论计算值 并按主观视听和实际测试结果来确定。实际测试可采用模拟建筑 物建成以后的状况来测定。

观视听效果综合确定。实际测试时,宜选择不少于3个有可比性的 测试点。在每个测试点上,应测试所有频道(频率)的信号场强、频 带内和频带外(邻频)的干扰场强。 对新建建筑物天线安装位置的信号场强,可根据理论计算值 并按主观视听和实际测试结果来确定。实际测试可采用模拟建筑 物建成以后的状况来测定。 2.3.8接收天线和天线放大器应按下列要求选用: 2.3.3.1每接收一个电视频道信号,应采用一副相应频道的接 收大线。两个或两个以上电视广播信号源处于同一方位时,可共用 副宽频带天线。接收到的每一个频道的信号质量应满足系统前 端对信号质量的要求。 2.3.3.2当接收信号场强较弱、反射波较多或干扰较大时,使 用普通天线不能保证前端对输入信号的质量要求,可采用高增益 天线加装低噪声天线放大婴或采用特殊型式的天线

2.8.8接收天线和天线放大器应按下列要求选用:

2.3.3.1每接收一个电视频道信号,应采用一副相应频道的接 收天线。两个或两个以上电视广播信号源处于同一方位时,可共用 副宽频带天线。接收到的每一个频道的信号质量应满足系统前 端对信号质量的要求

2.3.3.2当接收信号场强较弱、反射波较多或干扰较大时,使 用普通天线不能保证前端对输入信号的质量要求碗扣式支架跨路口施工方案(摘录自建筑技术开发08年10期78-79页),可采用高增益 天线、加装低噪声天线放大器或采用特殊型式的天线

2.8.4.1天线与天线竖杆(架)应能承受设计规定的风荷载和 冰荷载。 2.3.4.2天线与天线竖杆(架)应具有防潮、防霉、抗盐雾、抗硫 化物腐蚀的能力。用金属构件时,其表面必须镀锌或涂防锈漆。 2.3.4.3天线在竖杆(架)上调整时,应能转动和上下移动,其 固定部位应方便、牢靠。 2.3.4.4天线、竖杆(架)、拉线与支撑、附件应组装方便,固定 可靠。 2.8.5安装在室外的天线馈电端、阻抗匹配器、天线避雷器、高频 连接器和放大器等应具有良好的防雨措施

2.8.5安装在室外的天线馈电端、阻抗匹配器、天线避雷器、高

2.3.6.1采用拉线竖杆(架)的安装方式时,拉线不得位于接收 信号的传播路径上。

2.3.6.2竖杆(架)和抛物面大线的安装应按生产)提供的资 料和要求设计。 2.3.6.3天线放大器应安装在竖杆(架)上。天线至前端的馈线 采用屏蔽性能好的同轴电缆,其长度不得大于20m,并不得靠近前 端输出口和干线输出电缆。 2.3.6.4两副天线的水平或垂直间距不应小于较长波长天线 的工作波长的1/2,且不应小于1m。 2.3.6.5最低层天线与支承物顶面的间距不应小于其工作波 长

天线送至前端的最小输入电平应择

Simn=[C/N]+F+2.4

式中Sm——天线送至前端的最小输入电平(dBuV); (C/N]一分配给前端的载噪比(aB); F一前端的噪声系数(dB)。 2.4.2前端输出电平的设计值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2.4.2.1采用频道放大器输出型前端:

2.4.具有自办节目功能的前端,采用视频设备的信噪比不应小 于45dB。

2.4.。具有自办节目功能的前端,采用视频设备的信噪比不应小

2.4.4.1应具有60dB以上的邻频信号抑制特性。

2.4.4.1应具有60dB以上的邻频信号抑制特性。

2.5.1干线放大器常温下输入电平的最低值应按下式计算:

S=[C/N]+10gn+F+2.4

2.5.3.2未设自动电平调节(ALC)的干线系统:

2.5.3.2未设自动电平调节(ALC)的干线系统:

式中S干线放大器输入电平的设计值(dBuV);

式中S—干线放大器输入电平的设计值(dBuV) S'一干线放大器输出电平的设计值(dBuV)。 2.5.4干线传输部分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2.5.4干线传输部分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2. 5. 34)

2.5.4.1当干线衰耗不大于8B时,可采用斜率均衡和手动 增益调整的放大器。 2.5.4.2当干线衰耗大于88dB小于220dB时,必须采用自动 增益调节(AGC)干线放大器。 2.5.4.3当干线衰耗超过220dB时,必须采用自动电平调节 干线放大器。 2.5.4.4当传输干线中需要提供分配点时,宜采用桥接放大器 或定向耦合器。

2.6.1分给分配网络部分的交扰调制比、载波互调比的指标,宜 在分配网络部分的桥接放大器和各延长放大器上均等分配。 2.6.2桥接放大器最大输出电平的设计值应按下式计算:

2.6.2桥接放大器最大输出电平的设计值应按下式计算:

2.7.1有自办节目功能的前端,应设置单独的前端机房。播出节 目在10套以下时,前端机房的使用面积宜为20:播出节自每增 加5套,机房面积宜增加10m²。 2.7.2具有自制节目功能的有线电视台,可设置演播室和相应的 技术用房。演播室的工艺设计宜符合下列要求: 2.7.2.1演播室天幕高度宜为3.0~4.5m 2.7.2.2室内噪声宜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有线广播录音播音室 声学设计规范和技术用房技术要求》附录A噪声评价曲线的规

2.7.1有自办节目功能的前端,应设置单独的前端机房。播出节

2.7.2.4室内温度夏季不高于28℃;冬季不低于18℃。

2.8 部件安装和线路救设

2.8.1系统中所用部件应具备防止电磁波辐射和电磁波侵入的 屏蔽性能。室外信用的部件还应有良好的防潮、防雨和防霉措施。 在有盐雾、硫化物等污染区使用的部件,尚应具有抗腐蚀能 力。

2.8.2.1部件及其附件的安装应牢固、安全并便于测试、检修 和更换。 2.8.2.2应避免将部件安装在厨房、厕所、浴室、锅炉房等高 温、潮湿或易受损伤的场所。 2.8.2.3在室内安装系统输出口用户面板,其下沿距离地 (楼)面的高度应为0.3m或1.5m。 2.8.前端设备应组装在结构坚固、防尘、散热良好的标准箱 柜或立架中。部件和设备在立架中应便于组装、更换。立架中应

留有不少于两个频道部件的空余位置。 固定的立柜、立架背面与侧面离墙面净距不应小于0.8m

净距不应小于1.2m;侧面与墙或其它设备的净距,在主要通道 应小于1.5m,在次要通道不应小于0.8m。

工程或不宜设置地槽的机房,也可采用电缆槽或电缆架,并置于 机架上方。采用电缆架敷设时,应按分出线顺序排列线位,并绘 出电缆排列端面图

2.8.6电缆(光缆)线路路由设计,应便线路短直、安全、稳定、

2.8.6电缆(光缆)线路路由设计,应便线路短直、安全、稳定、 可靠,便于维修、检测,并应使线路避开易受损场所,减少与其 它管线等障碍物的交叉跨越

2.8.7室外线路敷设方式宜符合下列要求:

2.8.7.1当用户的位置和数量比较稳定,要求电缆线路安全隐 蔽时,可采用直埋电缆敷设方式。 2.8.7.2当有可供利用的管道时,可采用管道电缆敷设方式, 但不得与电力电缆共管孔敷设。 2.8.7.3对下列情况可采用架空电缆敷设方式: (1)不宜采用直理或管道电缆敷设方式 (2)用户的位置和数量变动较大,并需要扩充和调整: (3)有可供利用的架空通信、电力杆路。 2.8.7.4当有建筑物可供利用时,前端输出干线、支线和入户 线的沿线,宜采用墙壁电缆敷设方式。 2.8.8电缆与其它架空明线线路共杆架设时,其两线间的最小间

距应符合表2.8.8的规定。

距应符合表2.8.8的规定。

电缆与其它架空时线线路共杆架设的量小间距 表2.8.8

2.8.9电缆在室外敷设,应符合现行国家标推《工业企业通信设

2.8.9电缆在室外敷设,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通信设 计规范》中的有关规定。 2.8.10电缆在室内敷设,宜符合下列规定: 2.8.10.1在新建或有内装修要求的已建建筑物内,可采用暗 管敷设方式。对无内装修要求的已建建筑物可采用线卡明敷方式。 2.8.10.2不得将电缆与电力线同线槽、同出线盒、同连接箱 安装。 2.8.10.3明敷的电缆与明敷的电力线的间距不应小于0.3m 2.8.11分配放大器、分支、分配器可安装在楼内的墙壁和吊顶 上。当需要安装在室外时,应采取防雨措施,距地面不应小于 2m。

2.9.1系统的防雷设计应有防止直击雷、感应雷和雷电侵入波的 措施。 2.9.2接收天线的竖杆(架)上应装设避雷针。避雷针的高度应 能满足对天线设施的保护。当安装独立的避雷针时,避雷针与天 线之间的最小水平间距应大于3m。

2.9.1系统的防雷设计应有防止直击雷、感应雷和雷电侵入波的 措施。

2.9.2接收天线的竖杆(架)上应装设避雷针。避雷针的高度

物已有防雷接地系统时,避雷针和天线竖杆的接地应与建筑物的 防雷接地系统共地连接:当建筑物无专门的防雷接地可利用时,应

底板防水技术交底卡从不同的方位以最短的距离浴建筑物引下;其接地电阻不应大子 4Ω。 2.9.4沿天线竖杆(架)引下的同轴电缆应采用双屏蔽电缆或米 用单屏蔽电缆穿金属管敷设。双屏蔽电缆的外层或金属管应与竖 杆有良好的电气连接

9.6进入前端的天线馈线应加装

2.9.7市区架空电缆吊线的两端和架空电缆线路中的金属管道

均应接地。郊区旷野的架空电缆线路在分支杆、引上杆、终端杆、 角深大于1m的角杆、安装干线放大器的电杆,以及直线线路每隔 5~10根电杆处,均应将电缆外层屏蔽接地。 2.9.:室外线路的防雷和接地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 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2.9.9向系统设备及用户设备提供电源的室外电力线路,自室外 引入建筑物时采取的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的规定。 2.9.10电缆进入建筑物时,在靠近电缆进入建筑物的地方,应 将电缆的外导电屏蔽层接地,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2.9.10.1架空电缆直接引入时,在入户处应增设避雷器,并 应将电缆外导体接到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上。 2.9.10.2进入建筑物的架空金属管道,在入户处应与接地装 置相连。 2.9.10.8电缆直接理地引入时,应在入户端将电缆金属外皮 与接地装置相连。

地装置相连;当不相连时DB22/T 3156-2020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防护林林地化监测技术规程.pdf,两者间的距离不官小于3m

2.9.12不得直接在两建筑物屋顶之间敷设电缆,应将电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