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T 1956-2022 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技术规程.pdf

LY/T 1956-2022 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技术规程.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0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84197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LY/T 1956-2022 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技术规程.pdf

5.2.1.3森林资源调查资料

5.2.1.4有关规划资料

上一轮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林业发展规划,城镇规划以及 交通、水利、农业农村、自然保护地专项规划等涉及土地利用规划资料

5.2.1.5其他专项资料

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专项资料;森林经营活动专项资料DB34/T 4090-2022 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检验规范.pdf,建设项目使用林地资料,以及其 页调查资料等。

5.2.2林地落界资料

林地落界数据包括数据库、统计表和成果报告。 林地落界资料应满足LY/T1955的要求

按照国土空间规划的规划现状基数矢量图斑和矢量成果确定规划基数。以规划基准年确定的林地 范围内的林地保有量等指标数据为规划基数。非基准年的数据,通过补充调查、举证、审查、确认等一定 程序,依法依规转换到基准年。

图斑及图斑地类面积求算按照TD/T1055一2019执行。精度要求、计量单位等应满足LY/T 要求。

LY/T 1956—2022

7.1.1自然条件分析

7.1.2社会经济条件分析

通过对区划、人口、经济、产业、城镇化、基础设施等社会经济条件进行分析,明确林地保护利用的有 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林地数量、质量及变化分

通过林地数量、质量、动态变化及其对经济、社会、生态的影响分析,客观评价林地状况和一定时期 内林地变化趋势。

7.1.4林地结构分析

结合自然条件,分析林地的结构和分布状况,重点对森林、林地保护等级、公益林、天然林和土地管 理类型的分布和面积比例等增减变化进行分析,总结规律和特点

7.1.5林地空间布局分析

县域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的专项规划,应以国土空间规划为统领,分析林地在县 空间格局和“三区三线”中的功能

在上述分析基础上,归纳总结林地保护利用的特点、问题及原因,对林地管理情况进行分析,提出 保护利用规划编制须解决的重大问题、措施与建议

7.2.1林地保有量分析

以调节生态功能、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维持县域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的,客观分析碳汇、森林覆 林业重点工程等对林地保有量的需求,确定县域内的林地保有量目标。

7.2.2森林保有量分析

以提升林地利用率为主要目的,客观分析提升林地利用水平的主要途径与潜力,确定林地内的森 量目标。

7.2.3林地生产力分析

以提升林地和森林质量为主要目的,客观分析提升林地生产力的主要途径与潜力,确定县域内的林 地生产力目标。

在林地保护利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国土空间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相关政策

LY/T 1956—2022

时期内林地用途调整、补充林地的可能性,提升林地质量的途径,并结合历年营造林情况,提出一定时期 内林地的发展潜力。

1) 编制规划文本,进行林地保护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明确各类林地保护措施和利用方向,将规 划指标分解到各乡(镇、场),拟定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2) 规划文本要求目标明确、内容完整、重点突出、任务具体、措施可行,文字表达简明,数据计量 规范。 规划文本格式与要求见附录C。

8.1.2规划编制说明

1) 上一轮规划实施情况评价。 2) 2 规划编制背景。 3) 2 规划编制工作过程。 2 规划编制主要数据说明。 5) 林地供需分析。 6) ? 主要规划指标分解说明:指标分解落实的原则、依据, 7) 2 林地分区、分类、分级、分等及分起源说明。 8) 2 重点工程规划说明。 9)与 与相关规划协调衔接说明。 10) )规划成果报批过程中审查意见修改情况的说明。 规划编制说明格式与要求见附录E

主要包括上一轮实施情况统计表、林地现状面积统计表、林地按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及林地保护等级 统计表、林地按生态红线、自然保护地与地类统计表、林地按森林类别按起源统计表、面积蓄积及林地生 产力现状统计表、树种结构统计表、林地质量等级统计表、省级及以上林业重点工程用地现状统计表、公 益林地面积规划表、商品林地面积规划表、林地按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及林地保护等级规划表、面积蓄积 及林地生产力规划表、林业重点工程用地规划表、补充林地规划表。表格内容与格式见附录D。规划表 可根据当地实际需要进行增补。

主要包括林地与三条控制线的位置关系图、林地现状图、林地结构现状图、林地保护分级现状图、林 地功能分区布局图、林地规划图、林地结构规划图、林地保护分级规划图、林业重点工程用地规划图等、 制图要求见附录F。规划图件可根据当地实际需要进行增补

以县域为单位形成林地规划数据库,包括林地落界、林地规划的空间矢量数据和属性数据,具体要

以县域为单位形成林地规划数据库,包括林地落界、林地规划的空间矢量数据和属性数据,具体要

8.2.1现状分析评价

包括上一轮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实施情况,分析林地资源环境票赋特点,识别自然保护地等重要生 同,从数量、质量、布局、结构、效率等方面,评估林地保护利用现状问题和风险挑战,

1) 以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为指导,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着眼解决林地保护利用的重大 问题,提出规划期间林地保护利用的调控目标。 2) 通过上下联动、区域协调的方式制定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目标,包括林地总量、林地结构、林 地保护和林地利用等方面的目标

8.2.1.2规划指标

1)林地保有量、森林保有量、占用林地定额为约束性指标,天然林保有量、国家级和省级公益林林 地比率、林地生产力为预期性指标。其他指标可由各县自行确定。 2) 除特别说明外,省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指标应在县级规划中予以落实。县级规划指标可在省 级规划指标的基础上进行增补,分解落实到乡(镇、场),并附指标分解表。 3)规划指标分2025年近期目标与规划期末目标

8.2.2.1林地数量保护

充分考虑生态文明建设对林地的客观需求,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对县域内林地保有量、公益林总量 林保有量进行分析测算,合理确定相关目标指标。

8.2.2.2林地质量保护

8.2.2.3林地生态保护

8.2.2.4林地保护措施

1)林地用途管制。提出严格限制林地转为建设用地、林地转为其他农用地、高保护等级林地转为 低保护等级林地、公益林地转为商品林地和擅自改变国家级公益林地面积、范围和保护等级等 用途管制措施及要求。 2)占用林地定额。加强建设项目使用林地管理,落实占用林地定额管理制度,严格保护、节约集 约使用林地,严格控制林地转为建设用地。 3)补充林地规划。为确保林地保有量不减少,需加大补充林地力度,落实补充林地数量和分布。 对于国土调查成果为非林地,但依据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等成果属于国家级和省级公益林地、天 然林地、退耕还林工程的林地、国有林地,经调查核实后可优先纳人补充林地规划。

对于国土调查成果中的其他土地等,经与空间规划衔接后作为补充林地。 按林地保有量目标和县域生态建设需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用于造林绿化的其他土地或矿山 修复形成的林地,作为补充林地来源。

按森林保有量目标和县域生态建设需求,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增加森林数量,提高森林质量。 a)严格保护森林。结合公益林、天然林保护,提出加强对有林地和生态脆弱地区灌木林地的保护 措施。 b)积极培育森林。围绕规划期森林保有量奋斗目标,提出有效培育森林资源的途径和措施。 c) 积极拓展绿色生态空间。落实森林城市、森林城镇、森林乡村建设的具体措施。

8.2.2.6林地恢复规划

1) 灾毁林地恢复。摸清灾毁林地数量与分布,提出恢复措施。 2) 退化林地修复。摸清退化林地数量与分布,提出修复和遏制林地退化措施。 3) 临时占用林地恢复。对临时占用林地期满后未恢复林业生产条件的,查清数量与分布,制定规 划,尽快恢复森林植被;对规划期内临时占用林地的,提出森林植被恢复的监管措施。 4) 2 毁林开垦林地恢复。摸清毁林开垦林地的数量与分布,制定限期还林规划。

8.2.3林地利用规划

8.2.3.1确定林地利用目的

1) 根据县级及分解到各乡(镇、场)级的林地结构调控指标,以公益林区划界定成果为依据,对林 地实行分类经营与利用,将各类林地对应地分为公益林地、商品林地进行科学经营,采用集约 经营利用方式精准提升林地的森林质量,应合理确定国家级公益林地和省级公益林地的比率。 2)按照林地利用的目的合理划分防护林地、特种用途林地、用材林地、经济林地、能源林地和其他 林地等。 3) )优先保障国家级和省级公益林地的发展空间,确保国家级和省级公益林地比率不小于省级规 划分解指标。 4) 将林地结构调控指标分解落实到各乡(镇、场),将林地分类结果落实到山头地块(小班),分别 制定相应的保护、利用和管理措施

8.2.3.2优化空间布局及分区

以国土空间规划为指导,以林地利用方向与途径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对林地进行区域划分,科学制定 区域林地利用方向、合理确定林地利用结构、提高林地的森林覆盖率和集约化经营水平、促进区域林业 生态建设。 a)布局原则。按照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及其管控类型、管控措施及地类构成,明确林地的具体空间 功能特点,确定林地空间功能,其空间布局应反映县域内不同区域林地生产力和生态功能的差 异性,承接和传导省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及同级空间规划的意图,遵循全域全覆盖、不交叉、不 重叠的基本原则,为本行政区域内的林地保护与利用做出总体安排和综合部署。 b)布局规则。以省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林地功能分区为指导,参考县域国土空间规划功能分 区,并结合必要的补充调查,分析区域间的差异性和区域内的一致性;根据区域生态重要性等 级和生态脆弱性等级确定生态区位等级;根据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相关资料和木材及 非木材产品供需统计资料,分析林地生产力现状、林业产业规模、林产品需求的满足程度,以及

区域优势和发展潜力;在以上基础上,按照主导功能和利用方向,将林地划分为地域上连片、主 导功能相对一致的若干个功能区,提出分区林地保护利用的方向和途径。 c) 1 分区命名。林地功能分区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排序;林地功能分区的命名规则 为:地名(地理位置)十分区的主要特征(包括二级林种或特殊区域或代表产业或治理措施),如 ××水源涵养林功能区、××防风固沙林功能区

8.2.3.3增加森林面积

8.2.3.4优化林地结构

统筹规划公益林地与商品林地,强调国家级公益林地与省级公益林地的比率,优化生态产品与物 品生产用地结构。积极保护修复天然林资源,确保天然林地保有量。在水肥条件较好地区加快培 收、丰产人工林。

8.2.3.5提升森林质量

以使森林生态功能和效益的最大化为自的,以多功能森林经营理论为指导,坚持保护优先,自然修 复为主,优化结构,分区、分类、因林施策,完善政策支撑机制,创新经营技术模式,培育“结构合理、系统 稳定、功能完备、效益递增”的森林生态系统,有效地提升森林质量。

8.2.4林业重点工程用地规划

?) 落实国家、省级林业重点工程规模、分布和实施措施; 2) 结合当地实际,提出县域林业重点工程类型、规模、分布和实施措施

8.2.5提升林地治理能力

提出采用信息化手段并基于落界数据库的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定期监测方案,通过协调管理、监测管 理、监督管理、审批管理和规划管理等方式,提升林地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

8.2.6实施保障措施

围绕规划目标,结合县域实际,制定规划调整、信息平台融合、规划引导与控制等符合国家法律法 策要求的规划实施保障措施,并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落实林地保护利用各项目标

规划成果须征求发展改革、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城建、农业农村、交通、水利等部门和公众的 意见,重点论证规划目标,林地规模、结构、布局和相关政策等

表A.1规划指标体系表

注:指标的计量单位均保留2位小数,

附录 B (规范性) 级分级及

林地保护等级是实施林地差别化管控的基础,与林地用途管制、林地经营等政策措施紧密相关。将 林地保护等级从高等级向低等级,确定I级、Ⅱ级、Ⅲ级和IV级。重点说明保护等级变化情况、分布特点 等相关情况。林地保护等级分级情况如表B.1。

林地保护等级分级情况

B.2.1级保护林地管理措施

全面封禁保护砌筑排水沟施工方案,各类建设项目不得使用I级保护

实施局部封禁管护,鼓励和引导抚育性管理,改善林分质量和森林健康状况,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 合国家生态保护红线政策规定的基础设施、公共事业和民生项目、国防项目外,不应以其他任何 文变林地用途

B.2.3Ⅲ级保护林地管理措施

严格控制征占用森林。适度保障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城乡建设用地,从严控制商业性 设施建设用地,限制勘查、开采矿藏和其他项目用地。重点商品林地实行集约经营、定向培育。公 电在确保生态系统健康和活力不受威胁或损害下,允许适度经营和更新采伐。

B.2.4V级保护林地管理措施

严格控制林地非法转用和逆转,限制采石取土等用地。推行集约经营,在法律充许的范围内合理 各类林业生产活动,最大限度地挖掘林地生产力。

《××省××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规划起始年一规划目标年)。

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单位资质证书。

DB52/T 1539.2-2021 政务云 第2部分:云资源管理通用要求.pdfLY/T 19562022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