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Z 572-2014 城市水文监测与分析评价技术导则(清晰无水印)

SL/Z 572-2014 城市水文监测与分析评价技术导则(清晰无水印)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5.7 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383816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SL/Z 572-2014 城市水文监测与分析评价技术导则(清晰无水印)

5.8.1根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生态文明建设和水资源管理等需求布设

a)掌握与了解城市水体水生态状况; b)城市主要供水、景观、河道、湖泊等水体宜布设; C) 城市河湖库水系联通节点处宜布设; d)城市内或周边湿地可布设。

为研究和科学评价城市化进程出现的城市水文效应以及水文变化规律,根据城市建 市代表性,宜设立城市水文实验站。 为开展城市水平衡测试或企业水平衡测试,可设立专用水文测站。

6.1.1水文要素监测方法的选择应进行比较论证。

6.1.3城市水文监测应根据设站目的、测验条件、精度要求等配置水文监测仪器设备。 6.1.4监测方法宜按照明渠、管道等分类,分别确定不同测验要求和频次。 6.1.5国家基本水文站的流量测验误差控制应执行GB50179的有关规定基坑工程钢支撑体系技术要求,其他流量测验误差应执 行SL365的有关规定。 6.1.6城市水文监测设施宜结合城市景观建设,并满足仪器设备的基本安装要求。 6.1.7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建设应执行SL.61的有关规定,

6.2.1城市降水观测方法及其仪器设备的选用应执行SL.21的有关规定。 6.2.2观测场地周围应空旷、平坦,应避开强风区,不受突变地形、树木和建筑物以及烟尘的影响; 条件不具备时,可设置杆式安装雨量器(计)。 6.2.3降水量观测可选用翻斗式雨量计、称重式雨量计、雷达测雨仪,并实现自动测报。需自动测 雪量的站点可选用融雪式雨雪量计(电加热、不冻液)、称重式雨雪量计(雪垫)、压力式雨雪量计。 根据需要,可加测气温和积雪厚度等项目

6.3.1蒸发观测应执行SD265的有关规定。 6.3.2观测场地应能代表附近真实的地貌及覆盖状态,四周必须空旷平坦,气流畅通,宜在上风向 应避开地形突变位置、铁路、公路和大型工矿建筑物;蒸发场距离较大水体(水库、湖泊、海洋等) 最高水位水边线的水平距离应大于100m。 6.3.3蒸发观测仪器宜能自动监测蒸发量和辅助气象要素,并具有遥测功能。可选用E601型蒸发 器,在封冻期间可使用20cm口径蒸发皿进行辅助观测。 6.3.4城市绿化率大于45%的城市,可选用蒸腾仪观测植物蒸散发量。

6.4.1水位观测应执行GB/T50138的有关规定。 6.4.2城市水位观测应以自动监测为主。临时性水位观测可设立水尺进行人工观测,水尺不应安置 在雍水、跌水或有大浪的地方。

a)城市河流、渠道、湖泊、水库的水位宜采用浮子式、压力式、超声波式、雷达式水位计; b)易积水路段、洼地积水深度宜采用雷达式、超声波式水位计及电子水尺等水位计,可具有报 警功能。

6.5.1河流、渠道、湖泊水库出人口流量测验应执行GB50179的规定, 6.5.2流量测验应优先采用自动监测。根据水道和断面情况可选用其他相应方法;具有稳定水力关 系的可采用推算流量的方法。 6.5.3河流、渠道、湖泊水库出人口等流量测验可采用流速仪法、超声波时差法、水工建筑物法 堰槽法、声学法等。 6.5.4管道流量测量应根据管径大小、满管和非满管情况,可采用水表法(转子流量计)、电磁流量 计法、声学管道流量计法等。

6.5.5流量测验仪器选择可按下列要求执行:

6.5.5流量测验仪器选择可按下列要

b)明渠、管道流量测验,可采用电磁流速仪、浑水流量计等; C) 在高洪、应急等特殊条件下,可采用电波流速仪、浮标等; d)用水泵供排水且水泵工作曲线稳定的渠道,可采用电功率法等; e)较大管道非满管流量测验,可采用非满管声学管道流量计等。

6.6.1地下水监测应执行SI.183的有关规定。地下水监测项目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主要包括水 位、开采量、泉流量、水质、水温等。 6.6.2地下水水位监测可采用自动、人工等方法,可选用悬垂式地下水位计、压力式水位计、浮子 式自记水位计、自收缆自记水位计等监测仪器。 6.6.3地下水开采量的监测可采用管道流量测验方式方法或电功率方法。地下水为管道、渠道输送 时,宜采用管道流量计或明渠流量测验方法。 6.6.4泉流量应采用明渠流量测验方法。 6.6.5地下水水温监测可采用温度自动监测仪和温度计人工监测

6.6.1地下水监测应执行SI.183的有关规定。地下水监测项目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主要包括水

6.7.1 城市水体水质监测应执行SL.219的有关规定;降水水质监测应执行GB/T19117的有关 规定。 6.7.2重要城市饮用水源地应设立水质自动监测站,宜具有预警功能。 6.7.3水质监测可采用取样实验室分析、现场测定、在线分析等方法。 6.7.4水质自动监测的仪器可选用电极法水质仪、现场水质自动分析仪、在线光学分析仪等。

6.7.1 城市水体水质监测应执行SL.219的有关规定;降水水质监测应执行GB/T19117的有关 规定。 6.7.2重要城市饮用水源地应设立水质自动监测站,宜具有预警功能。 6.7.3水质监测可采用取样实验室分析、现场测定、在线分析等方法。 6.7.4水质自动监测的仪器可选用电极法水质仪、现场水质自动分析仪、在线光学分析仪等。

城市水生态监测站应按开展监测目的、内容配置相应的采样、监测和分析仪器设备。 城市水生态监测应执行SL.219的有关规定

6.9.1城市水文实验站应按实验目的、内容、项目配置相应的监测分析设备,常规项目宜按6.2~ 6.7的规定配置仪器设备开展监测;有特殊实验目的应配置专用仪器设备、建设专用设施。 6.9.2为开展城市水平衡测试或企业水平衡测试设立的专用水文测站,应根据城市来水、排水或测 试企业的取水、排水形式等实际情况,宜按6.5的规定配置仪器设备,开展监测。

a)城市土地利用情况,已建城区、未用荒地、沼泽、公园、水体、低洼区域面积等; b)植被覆盖率、土壤特性、水文地质条件等; c)街道与建筑物面积、建筑物高度、下凹式立交桥位置及排水能力、较陡道路的坡度,工厂密 集区、商业密集区、居民密集区位置和范围; d)总排水面积、透水面积、不透水面积等。 1.2城市下垫面调查,应系统收集有关资料,宜采用典型实地调查,结合卫星遥感图像、航空摄 图片和已有的统计与地图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7.1.3在没有开展城市下垫面调查时,不透水面积百分比可参考表4所给出数值,在具体计算时, 宜根据城市类型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7.2城市暴雨洪水调查

7.2.1城市暴雨洪水调查应包括城市范围内的暴雨及产生的洪水、对城市有影响的河流上游流域的 暴雨及产生的洪水。 7.2.2城市暴雨洪水调查分为历史暴雨洪水调查和当年暴雨洪水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暴雨量、暴雨 历时、洪痕、洪水历时、洪水淹没范围、成灾情况等。 7.2.3暴雨期间,应对城市积水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积水区位置、积水范围、积水流速 最大积水深度、积水历时等。 7.2.4城市暴雨洪水调查宜采用实地调查方法,对城市有影响的河流上游地区调查应按SL.196的有 关规定执行。

7.3.1 城市供水系统调查主要包括:城市供水的水源地位置、供水能力、供水范围、供水管网布设 以及主要的自备水源供水量等

7.3.2城市排水系统调查主要包括下列内

a)城市雨洪排水调查,主要包括排水管网布设、主要排水口位置、排水能力以及排水汇入的河 流或湖泊; b)城市人河排污口调查,主要包括人河排污口的位置、废污水人河量及主要污染物人河量等; c)城市污水处理厂调查,主要包括位置、污水收集范围、污水处理能力、处理工艺、排水量和 出水水质、排入的水体和利用情况等。 .3.3城市的供水、排水系统调查,在充分收集有关资料基础上,宜采用实地典型调查与监测相结 合的方法。

7.5.1城市水文调查成果应进行分类分析和评估,给出调查成果的可靠性,形成调查报告。 7.5.2暴雨调查成果可靠性评价应按表5的规定进行。

7.5.1城市水文调查成果应进行分类分析和评估,给出调查成果的可靠性,形成调查报告。

表5暴雨调查成果可靠性评价表

5.3洪水痕迹调查成果可靠性评价,应按表6的规定进行。

洪水痕迹调查成果可靠

调查成果可靠性评价,可按表8的规定进

8.1.1城市水文分析评价范围宜为中心城区,根据城市特点和需求可适当外延至城市周围相关地区。 8.1.2城市水文分析评价包括城市暴雨洪水、城市洪水预报、城市水资源、城市水生态、城市水文 专题等。

a)根据评价任务和内容确定评价范围,如需要可进一步划分计算单元; b)依据分析评价内容,收集整理资料,如缺少必要的资料,应开展调查; c)根据城市特点、资料情况,选择适当的评价分析方法进行分析评价; d)对成果进行合理性分析,确认分析评价成果; e)完成分析评价报告

8.2.1资料收集应符合下列要求: a)收集城市和周围相关地区水文资料,应收集设站以来的全部系列资料; b)收集整理城市水文调查资料,如有必要,应进行补充调查; c)收集水资源公报、水利统计年报及相关的规划报告、分析评价报告、社会经济发展报告等。 8.2.2资料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a)应对分析评价采用的水文资料进行可靠性、代表性和一致性分析; b)对分析评价所需的其他资料应进行整理和综合分析,排除资料中可能存在的错误,确定其可 靠性; c)对于长系列水文资料,应考虑调蓄和河道外用水影响,将水文资料进行还原处理,如果城市 下垫面变化显著,应将水文资料进行修正处理。

8.3分析评价内容与方法

8.3.1城市暴雨洪水分析计算

8.3.1.1城市暴雨洪水分析计算包括当年暴雨洪水、历史暴雨洪水、设计暴雨洪水。 8.3.1.2当年暴雨分析主要包括暴雨成因、暴雨量、暴雨强度、时空分布、暴雨频率、与当地历史

付人泰丽的比牧寻 8.3.1.3当年洪水特性分析主要包括洪峰流量、洪水总量、洪水频率、与历史特大洪水比较等,必 要时应对泄洪能力进行分析,提出措施与建议。 8.3.1.4当年暴雨内涝分析主要包括淹没地区、范围、最大水深、流速、持续时间,及排涝能力存 在的问题等。 8.3.1.5历史暴雨分析主要包括暴雨量、暴雨强度、时空分布、暴雨频率等,并应查考有关天气资 料,分析暴雨成因。 8.3.1.6历史洪水特性分析主要包括推算洪峰流量、洪水总量、洪水排位、洪水频率等。 8.3.1.7城市设计暴雨洪水分析内容与方法应执行GB50014的有关规定,城市及相关周边地区河 流设计暴雨洪水分析内容与方法宜按SL,44的有关规定执行。

8.3.2.1一般规定

城市河流洪水预报应执行GB/T22482的有关规定,内涝预报内容包括积水位置、 时间及积水范围等。

8.3.2.2预报方案编制步骤

预报方案编制宜采用下列步骤: a)确定预报要素; b) 确定汇水区边界; c)分析汇水区下垫面情况,收集水文资料并进行分析; d)确定计算时段; e)选择预报方法。

8.3.2.3产流计算

城市洪水产流计算主要有下列方法: 日a) 径流系数法,根据实测雨洪资料,分析得出不同下垫面条件下的地表径流系数; b)降雨径流相关图,根据实测雨洪资料分析结果或移用相似流域资料建立降雨径流相关关系 图,城市产流特性受不透水面积的影响较大,以不透水面积比作参数,可较好地反映城市汇 水区的特征; c)下渗曲线法,分析城市汇水区的下渗规律,选择适用的下渗方程,根据实测资料确定下渗方 程中的参数,并对参数加以地区综合,适用于城市透水区

8.3.2.4汇流计算

城市汇流计算主要有下列方法: a)推理公式法,只能推求洪峰流量,不能计算城市洪水流量过程; b)瞬时单位线法,城市汇水区调蓄能力较低,瞬时单位线法参数n、k值应比天然流域小,也可 采用变雨强瞬时单位线,根据净雨强度的不同,每个时段选用不同的瞬时单位线; C) 等流时线法,划分等流时线时应注意排水管网分布,当雨强大于城市排水管网设计能力时, 汇流速度应趋于常数; d)管网、河网汇流演进常用方法为动力波法和马斯京根法; e)河网有闸坝处应按照调度规程进行调洪计算,计算方法同水库调洪计算方法

城市汇流计算主要有下列方法: a)推理公式法,只能推求洪峰流量,不能计算城市洪水流量过程; b)瞬时单位线法,城市汇水区调蓄能力较低,瞬时单位线法参数n、k值应比天然流域小,也可 采用变雨强瞬时单位线,根据净雨强度的不同,每个时段选用不同的瞬时单位线; C) 等流时线法,划分等流时线时应注意排水管网分布,当雨强大于城市排水管网设计能力时, 汇流速度应趋于常数; d)管网、河网汇流演进常用方法为动力波法和马斯京根法; e)河网有闸坝处应按照调度规程进行调洪计算,计算方法同水库调洪计算方法。

24个施工组织设计范本8.3.2.5城市水文预报模型构建

市产汇流特点,在分析城市洪涝规律的基础上,主要采用水文模型和水动力学模型建 模型;也可借用比较成熟的模型,按城市特点率定模型参数。目前城市洪水预报主要 型、曲线数值法(SCS模型)和MIKEURBAN模型等

8.3.2.6信息发布

8.3.3城市水资源分析评价

8.3.3.1分析评价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水资源量与质评价、水功能区达标评价、城市节水水平分析评价、城市水源地安全 评价、地下水超采区评价、企业水平衡测试分析、非常规水源利用评价等。

130张图讲解室内管道支架及吊架设计经验.pdf8.3.3.2分析评价方法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