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方舱医院建设技术导则.pdf

海南省方舱医院建设技术导则.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5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83252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海南省方舱医院建设技术导则.pdf

2.0.1方舱医院mobile cabinhospita

方舱医院建筑中正常情况下没有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包括 办公区、生活区、物资保障区等

2.0.3污染区contaminated zone

方舱医院建筑中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包括院前区、收治区、 医技区等。

方舱医院建筑中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某河钢板桩围堰计算和施工方案_secret,设于污染区与清 洁区之间,供医护工作人员及物资由清洁工作区进入污染区、由污染 区返回清洁工作区时进行卫生处置的区域

2.0.5缓冲室bufferroom

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等相邻分区之间安排设计的有组织气 流并形成卫生安全屏障的间隔小室:

2.0.6卫生通过区hygiene passing through area

设于污染区与清洁区之间,供医护工作人员及物资由清洁工作区 进入污染区、由污染区返回清洁工作区时进行卫生处置的区域。

三区两通道threezonesandtwopas

三区为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各分区之间应有物理隔断, 相互无交叉:两通道为医务人员通道和患者通道

3.0.2方舱医院的选址应符合下列规定:

3.0.2方舱医院的选址应符合下列规

1地形较平坦、有利于排水、空气流通,地质条件良好,市政设 施较为完备; 2场地周边道路畅通,与城镇其他区域有可靠、便利交通联系 易于收治人员转运和物资配送,易于医护与后勤人员通勤及服务保障 具有较好的社会协作条件; 3场地宜与周边公共建筑保持一定距离的间隔,远离人口密集区 域以及幼儿园、学校、老年人照护设施等易感人群场所; 4远离污染源和易燃、易爆产品的生产、储存区域,远离噪声 振动和强电磁场等区域: 5远离饮用水源保护区、食品和饲料加工生产企业等区域; 6远离野生动物保护区、野生动物栖息地、动物养殖场等区域: 7宜选择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8场地宜与两条交通通行状况良好的城市道路相邻,设置至少两 个独立出入口; 9场地内空间应满足功能布局及交通组织的要求。 3.0.3方舱医院的新建、改建、扩建内容包括:局部室外市政设施、 污水处理设施、建筑内部分隔、建筑内部设施设备、院区新建建筑 对外交通通道、院区人员物资进出运输通道、相邻环境防护与改善设

施、卫生防疫、生物安全、安全防护、医疗设备、运行维保等方面。 3.0.4方舱医院应按照快速集中收治、闭环流程管控、分类同质管理 洁污分区分流的基本原则,做到环境安全、生物安全、防疫安全、结 构安全、消防安全、质量可靠。 3.0.5方舱医院应为收治人员提供安全、实用的治疗和康复环境,为

3.0.5方舱医院应为收治人员提供安全、实用的治疗和康复

3.0.6方舱医院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新建、改建、扩建方舱医院宜为单层或多层建筑; 2既有建筑改造为方舱医院时,宜选择会展中心、体育馆、大型 仓库和厂房等单体封闭式大空间,按照社会影响小、安全性高、转换 快捷、经济适用、易于恢复的原则确定选址: 3建筑的平面布置、层高、结构形式、给排水、通风空调、供配 电、通信信息等应能满足方舱医院的使用要求: 4当用地或既有建筑空间受限时,可考虑利用周边建筑资源作为 医务与后勤人员配套生活用房; 5院前区出入口处应设置一定面积的救护车停车区、接送车辆及 人员集散场地、车辆清洗消毒区以及必要的管理用房; 6用作方舱医院的既有建筑,场地宜有宽的室外空间,用于搭 建临时房屋或帐篷、停放移动检验室、移动CT室等临时医疗设施 以及临时厕所、盟洗和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等: 7场地内医护、安保、保洁等人员的室外流线应设置可防风、防

3.0.16方舱医院使用期间,不得兼作其他用途。 3.0.17休舱后,应对方舱医院及配套设施进行消毒清洁并妥善处理 需继续按照方舱医院备用的,应对主体结构及设施设备定期维护。

3.0.16方舱医院使用期间,不得兼作其他用途。 3.0.17休舱后,应对方舱医院及配套设施进行消毒清洁并妥善处理 需继续按照方舱医院备用的,应对主体结构及设施设备定期维护,

4.1.1新建方舱医院在具备其所有功能和条件的基础上应兼顾平时使 用功能。启用方舱医院时应不需要做过多的调整,按方舱医院的管理 使用要求切换管理模式即可收治患者。改建、扩建方舱医院原则上应 只进行建筑内部使用功能改造和场地设施改造或增加临时建筑、构筑 物,休舱后易于恢复原建筑使用功能和状态。 4.1.2建筑布局应与管理方式、功能要求、工艺流程相适应,合理安 排医疗、保障、行政等用房,做到建筑功能分区明确。 4.1.3各功能分区的人流、物流的运行路线应合理安排,避免交叉污 染。 4.1.4方舱医院内各区域、各出入口、各通道的墙面地面应设置明显 的识别标识和导向标识。 4.1.5主要出入口及建筑内部收治人员通道应满足无障碍通行要求。 4.1.6多层方舱医院的电梯设置不应少于2台。 4.1.7新建方舱医院的楼梯设置应满足功能分区、竖向交通及消防疏 散的要求。改建方舱医院原则上在不增加楼梯的情况下,设计应满足 功能分区、竖向交通及消防疏散的要求。 4.1.8收治区、医护用房宜充分利用日照及天然采光、自然通风。 4.1.9方舱医院应根据平时及应急时需要,统筹设置给水排水、通风 与空调、变配电、网络通信、消防控制及安全防范等设备用房。其位 置应签合咸沈控制的要式 宣景近负营中心噪声和振动不应对收治

人员、医护工作人员的治疗、康复和工作造成干扰。设备用房应设置 或预留安装和检修大型设备的通道。管道穿越不同房间处应采取密封 措施。 4.1.10宜选用标准化的轻质结构主体构件,及模数化、装配式围护材 料。建筑、装饰材料选择和构造设计,应满足耐擦洗、防腐蚀、防渗 漏、便于清洁维护、卫生安全等要求。 4.1.11 建筑中的地沟、变形缝或上部有检查廊等不间断设施时,在跨 越不同区域时应做好必要的封堵。 4.1.12考虑设置机器人物流系统时,应做好相关机电配套、物品交接 消杀维护等空间的预留。

4.2.1按集中收治轻症患者与无症状感染者的医疗功能需求划分功能 区域,主要包括院前区、收治区、卫生通过区、医护生活区和清洁工 作区。其中清洁工作区和医护生活区为清洁区;院前区和收治区为污 染区;卫生通过区为半污染区。 1院前区:包括接送收治人员车辆停靠区、车辆清洗消毒区及必 要的管理用房; 2收治区:对收治人员进行诊疗的建筑及其周边场地,场地内设 置医疗废物暂存区、被服暂存区、污水处理等配套区域及设施: 3卫生通过区:设于污染区与清洁区之间,供医护工作人员、保 安保洁工作人员及物资由清洁区进入污染区;由污染区返回清洁区时 进行卫生处置的区域。包括工作人员换鞋、更衣、洗手、沐浴,以及

穿戴、卸去防护用品的用房。并应安排物资配送通道; 4医护生活区:需进人污染区的医护、保安保洁工作人员工作及 休息用房。方舱医院场地规划没有条件设置休息用房时,置选择方舱 医院附近设备设施条件齐全的酒店作为换班休息用房,采用闭环管理 的方式分班出入舱。该酒店在征用期间按隔离酒店管理要求进行使用 5清洁工作区:不进入污染区的医护、保安保洁工作人员工作及 休息的清洁区域,包括清洁用品库房等相应配套用房。 4.2.2应根据实际需要,合理确定互相匹配的污染区、半污染区、清 洁区的建设规模,各区宜预留扩展条件。 4.2.3污染区内的建筑及设施与院区外周边相邻建筑、及与清洁区内 建筑之间的绿化隔离距离不宜小于 20m,当不具备绿化条件时,其隔 离距离不宜小于30m。 4.2.4方舱医院污染区、清洁区应分设出入口,且相互距离不宜小于 10m。污染区宜单独设置收治人员出入院口、医疗废物转运出口。 4.2.5应合理规划内部道路、绿化系统以及洁污、人车、医护工作人 员与收治人员等流线,避免交叉感染。收治人员经院前区进出收治区 医护、保安保洁工作人员与清洁物资分别由卫生通过区不同通道进出 收治区,污染区废物经专用出口由收治区运送至医疗废物、生活废物 暂存间、被服暂存间,转运出院区

4.3院前区(污染区)

4.3.1院前区应合理组织收治人员流线和集散空间,规划必要车转

4.3.1院前区应合理组织收治人员流线和集散空间,规划必要车辆停 靠空间,设置负压救护车停放场地,并在适当位置设置车辆洗消场地

及设施,并配套建设管理人员及司机工作、临时休息用房。 4.3.2结合功能分区可在院前区、收治区适当位置设置或预留医疗检 查和治疗设备的空间和安装条件,便于快速运输、安装到位。设置移 动式CT、移动检测实验室等设施时,应预留相应土建及机电建设条 件,及其与建筑之间的通道,

4.4收治区(污染区)

4.4.1收治区主要包括:入院登记区、住院病房区、检查治疗区、抢 救监护区、护士站、出院办理区、转院处置区、物资存放区、开水间、 卫生洗漱区以及医疗废弃物暂存与洗消间等。 4.4.2收治区宜设置收治人员活动区、学习区、工作区、心理辅导区 健康教育区。宜设置公安民警、保安、保洁的工作用房。可根据具体 情况设置洁具间和收治人员衣物晾晒区。 4.4.3收治区宜采用方整、规则的建筑形体,宜选择大空间形式,方 便高效安排收治床位,提高诊疗工作效率。 4.4.4收治区的建筑主体宜采用单层、多层建筑形式。当为多层建筑 时,应设置用于转送收治人员的无障碍坡道、无障碍电梯,主楼梯宽 度不得小于1.65m、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8m、高度不应大于0.16m 电梯应根据收治人员入院、出院和医护、保安保洁工作人员、洁物和 污物等不同使用对象分类设置。 4.4.5应严格规划收治区内收治人员和医护、保安保洁工作人员的出 入口及交通流线,洁物和污物分设流线,防止交叉感染。

4.4.1收治区主要包括:入院登记区、住院病房区、检查治疗区、抢 救监护区、护士站、出院办理区、转院处置区、物资存放区、开水间、 卫生洗漱区以及医疗废弃物暂存与洗消间等。 4.4.2收治区宜设置收治人员活动区、学习区、工作区、心理辅导区 健康教育区。宜设置公安民警、保安、保洁的工作用房。可根据具体 情况设置洁具间和收治人员衣物晾晒区。

4.4.4收治区的建筑主体宜采用单层、多层建筑形式。当为多层建筑 时,应设置用于转送收治人员的无障碍坡道、无障碍电梯,主楼梯宽 度不得小于1.65m、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8m、高度不应大于0.16m 电梯应根据收治人员入院、出院和医护、保安保洁工作人员、洁物和 污物等不同使用对象分类设置

4.4.5应严格规划收治区内收治人员和医护、保安保洁工作

4.4.6收治人员入院登记与出院办理流线宜分别设置。

4.4.7住院病房区床位布局采用开敬形式便于观察收治人员。以住院 病房区为中心,在周边位置合理配置相应功能区域。 4.4.8抢救区域与其他区域相对分隔,且靠近转运出口。配置相应的 救治设备设施,收治人员转运路线应设置无障碍通道及设施。 4.4.9收治区床位应预留10%具备改造成监护床位,并应预留呼吸机 等设备放置空间和相应插座等。 4.4.10根据收治区床位规模、管理要求,合理规划护士站数量及规模 护士站宜设于住院病房区的中间位置,便于观察和到达收治人员床边 4.4.11收治区宜按每80~120床设置一个护士站,每20床位设置一 个看护单元,单元之间设置轻质隔断,单元之间通道净宽不应小于 2.4m。宜采用2个床位围合成1隔间,床间距不小于1.2m,配置2 个床头柜,在病床床头和一侧宜设置高度1.3m高的隔断。护士站周 边与单元之间单侧通道不宜小于3m。 4.4.12收治区内集中设置公共盟洗间、厕所时,宜按每100张床位配 置不少于10~15个盥洗龙头、10~15厕位和3个淋浴间。淋浴间与厕 所间宜分开设置。 4.4.13新建方舱医院女厕所的无障碍设施应包括至少1个无障碍厕 位和1个无障碍洗手盆;男厕所的无障碍设施应包括至少1个无障碍 厕位、1个无障碍小便器和1个无障碍洗手盆,

4.5卫生通过区(半污染区)

4.5.1卫生通过区应靠近收治区2014亚太BIM设计与工程技术峰会演讲- 悉云-过俊 企业BIM实施规划3.pdf,可通过连廊等与收治区相连。 4.5.2应综合方舱医院规模、管理流程、工作人员通过卫生通过区消

4.5.1卫生通过区应靠近收治区,可通过连廊等与收治区相

耗时间等因素,合理确定卫生通过用房建设规模。每间穿衣间、脱衣 间不宜同时超过15人使用。 4.5.3卫生通过区附近宜设置物资运送专用通道及物资车辆的停靠场 地。进入污染区的物资配送应采用设置双门管控的物资暂存间。 4.5.4进入污染区工作人员应经过穿戴防护装备间(穿衣间)、缓冲等 房间;由污染区返回清洁区,应经过脱衣间一脱、二脱、缓冲等房间 回到清洁区;卫生通过区外应设置工作人员班车等候区、卫生间、淋 浴(可根据需要设置)、更衣(可根据需要设置)等。 4.5.5卫生通过区的医疗废物外运通道应相对独立、便捷。 4.5.6卫生通过区宜设置应急处置室,内设洗手池、应急洗眼器、置 物架、全身镜、淋浴更衣等设施。 4.5.7卫生通过区的门均应错位设置,开启方向为由清洁区开向污染 区。

耗时间等因素,合理确定卫生通过用房建设规模。每间穿衣间、月 间不宜同时超过15人使用。

4.5.3卫生通过区附近宣设置物资运送专用通道及物资车辆

4.5.8卫生通过所有出入口宜设置避雨设施

监理工作交底4.6医护生活区(清洁区)

4.6.1医护生活区宜根据不同工作性质及风险等级合理分区设置医护 办公室、会议室、视频诊疗室、诊断室、临时值班室及配套用房,合 理规划人员、餐食、物资等流线。 4.6.2当设置休息区时,临时值班室宜采用单人间,房间内宜设置卫 生间,配置洗漱、厕位、淋浴等基本设施。

4.7清洁工作区 (清洁区)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