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_T 815-2021 交流输电线路用复合外套金属氧化物避雷器.pdf

DL_T 815-2021 交流输电线路用复合外套金属氧化物避雷器.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8.9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381710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L_T 815-2021 交流输电线路用复合外套金属氧化物避雷器.pdf

对于无间隙避雷器或带间隙避雷器本体,应测量通过直流参考电流为1mA或2mA时的直流参 其值不应小于表2和表3的要求

DL/T815—2021

7.100.75倍直流参考电压下漏电流

无间隙避雷器或带间隙避雷器本体在0.75倍直流参考电压下的漏电流不应大于50uA。多柱并联 和额定电压为216kV及以上的无间隙避雷器或额定电压为180kV及以上带间隙避雷器本体的漏电流 由制造厂和用户协商规定。

对于无间隙避雷器或带间隙避雷器本体,制造厂应测量工频参考电流下的工频参考电压。 工频参考电流宜足够大,使杂散电容的影响可以忽略小区大门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该值由制造商规定。对于单柱避雷器本 体,工频参考电流值的典型范围为每平方厘米电阻片面积0.02mA~1.0mA。 避雷器本体的工频参考电压可以低于额定电压,但应通过工频续流试验验证,

无间隙避雷器在1.05倍持续运行电压下和带间隙避雷器本体在0.75倍工频参考电压(宣称值) 的局部放电量不应大于10pC。

对于安装在线路杆塔上的线路避雷器,有悬挂和支架两种安装方式,其机械性能要求随安装方式 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供需双方应根据实际安装方式确定机械性能考核方法。 避雷器应依据安装方式考虑耐受拉伸、弯曲和(或)风力引起的振动负载等,包括安装金具在内 的线路避雷器应能够耐受至少相同的机械应力。

7.14.2额定拉伸负荷

当线路避雷器承受拉伸负荷时,应能耐受规定的拉伸负荷值;额定拉伸负荷至少为线路避雷器自 重的15倍:其他要求供需双方协商。 悬挂安装的线路避雷器承受自身重力作用,应通过拉伸负荷试验的考核;部分纯空气间隙线路避 雷器采用支架式安装,可不进行拉伸负荷试验考核

7.14.3额定弯曲负荷

当线路避雷器承受弯曲负荷时,应能耐受规定的弯曲负荷值;额定弯曲负荷至少为最大允许水 (如有)和最大风压力之和的2.5倍。 纯空气间隙线路避雷器安装时一般采用低压端悬挂在金具上或坐式安装在支架上,且避雷器本 装点不能自由转动,应通过弯曲负荷试验考核。

对于50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纯空气间隙线路避雷器,宜能耐受运行期间的预期振动负荷; ★ 相关要求按照附录D的规定。

制造商应宣称线路避雷器的短路电流额定值,应进行短路试验,以验证线路避雷器故障时不会发 生外套不可接受的爆炸,试验期间如果有明火产生,则应在规定的时间内自行熄灭。试验用电流值见 表6。 对于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可不进行额定短路电流试验,小短路电流试验电流值按表6,也可按 GB/T11032规定进行50A的试验。

无间隙避雷器复合外套应能够耐受在避雷器通过雷电冲击电流和操作冲击电流时的残压,以及预 期的最大工频过电压,试验电压值按照GB/T11032的规定。 带间隙避雷器本体复合外套应进行雷电冲击和工频绝缘耐受试验,其中雷电冲击耐受电压取避雷 器本体残压值的1.4倍:工频耐受电压峰值不低于雷电冲击保护水平的0.88倍。

对于用于U,≥72.5kV及以上输电线路电压等级的避雷器,在1.05倍的系统最高运行电压下的 干扰电压不应大于2500uV,或者不应有可见电晕。

试验验证线路避雷器耐受规定气候条件的能力

复合外套及支撑件(如有)表面单个缺陷面积(如缺胶、杂质、凸起等)不应超过25mm²,深度 不大于1mm,凸起表面与合缝应清理平整,凸起高度不应超过0.8mm,黏结缝凸起高度不应超过 1.2mm,总缺陷面积不应超过复合外套总表面积的0.2%。

避雷器应具有一定的耐污闪能力。 无间隙避雷器外套的最小统一爬电比距应符合以下要求: 现场污秽度:轻(b级),27.8mm/kV。 现场污秽度:中等(c级),34.7mm/kV。 现场污秽度:重(d级),43.3mm/kV。

现场污移度:很重(e级),53.7mm/kV。 带间隙避雷器本体和支撑件(如有)的最小统一爬电比距应分别不小于27.8mm/kV; 间隙避雷器通过了工频续流遮断试验,不再具体要求带间隙避雷器本体和支撑件的爬电比

对于带间隙避雷器,应证实其在规定电压下、潮湿和污秽情况的工频续流遮断能力。续流遮断时 的工频试验电压值不应低于线路避雷器的额定电压。 如果避雷器本体部分的爬电距离满足7.21中无间隙避雷器爬电距离的要求,可以不进行工频续流 遮断试验

带间隙避雷器雷电冲击放电电压性能

应对带间隙避雷器进行雷电冲击50%放电电压试验,其数值应与线路绝缘水平(塔头间隙或者绝 缘子)相配合,以保证线路避雷器在雷电过电压下动作。雷电冲击50%放电电压试验用来确定带间隙 避雷器间隙的最大距离。 线路避雷器雷电冲击50%放电电压不应高于线路绝缘(塔头间隙或者绝缘子)雷电冲击50%放电 电压的82%。输电线路的绝缘水平(塔头间隙或者绝缘子)“般取决于最小空气间隙或线路绝缘子, 可以按下列方法一或方法二确定,不具备条件时,可按方法三给出的保守计算确定。 方法一:由试验确定或者从设计资料中查找输电线路的雷电冲击绝缘水平。 方法二:按照GB/T24842、GB50061—2010、GB/T50064—2014、GB50545、GB50665—2011 等文件给出的线路杆塔空气间隙与放电电压曲线图,结合实际安装位置处的空气间隙距离和绝缘子干 弧距离,确定输电线路的雷电冲击绝缘水平。必要时按GB/T311.1进行海拔修正。 方法三:结合实际安装位置处的空气间隙距离和绝缘子干弧距离,按GB/T311.2或其他经验公 式,计算确定输电线路的雷电冲击绝缘水平,必要时按GB/T311.1进行海拔修正。 附录A给出了方法三的计算方法和各电压等级输电线路典型杆塔的最小空气间隙距离。 附录B给出了推荐的线路避雷器正极性雷电冲击50%放电电压。 附录C给出了典型复合绝缘子的最小干弧距离。 对于支撑件间隙型带间隙避雷器,在进行雷电冲击放电电压试验时,应保证每次放电路径为间隙 电极之间:而不是沿支撑件表面放电。

7.24带间隙避雷器耐受电压性能

应对带间隙避雷器进行工频电压湿耐受试验,其数值应与线路绝缘水平相配合,以保证线路避雷 器在工频过电压下不放电。表7给出了工频耐受电压的推荐值。 对于系统电压330kV及以上带间隙避雷器,还应在最小间隙距离下对带间隙避雷器进行操作冲击 显耐受试验,其数值应与线路绝缘水平相配合,以证实避雷器在操作过电压下不动作。如果带间隙避 雷器在操作过电压下可能动作,电阻片相关要求应按无间隙避雷器执行。 对于本体故障后的带间隙避雷器,应在最小间隙距离下进行工频电压湿耐受试验。系统标称电压 330kV及以上时,还应在最小间隙距离下进行操作冲击湿耐受试验,以验证避雷器在本体发生故障短 路时,避雷器耐受工频和操作冲击电压的能力。制造厂应提供避雷器本体短路情况下工频和操作冲击 电压湿耐受值,其中操作冲击电压湿耐受值宜不低于系统最大操作冲击电压的50%。对于中性点非有 效接地系统,工频电压湿耐受值不应低于系统最高工频过电压的1.2倍;对于中性点有效接地系统,工 频电压湿耐受值不宜低于系统最高工频过电压,对于75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线路避雷器不应低于系 统最高运行电压的1.1倍;表7据此给出了本体短路条件下间隙的工频电压和操作冲击电压湿耐受要 求值。

表7 带间隙避雷器耐受电压推荐值

制造厂应明确宣称带间隙避雷器的间隙尺寸及其公差范围。 出厂时,制造厂应检查每只带间隙避雷器的串联间隙的距离尺寸,以保证带间隙避雷器放电特性。 对于需要现场安装后才能确定的间隙尺寸,应明确安装要求,并确保间隙尺寸在所宣称的范围 之内。

支撑件应进行工频耐受电压试验,试验电压值由制造厂根据相应产品串联间隙耐受电压试验值来 确定,试验电压值应保证不低于串联间隙(不带避雷器本体)耐受电压值的1.1倍,以保证支撑件在运 行中不发生击穿或闪络。

7.28支撑件陡波冲击电压试验

支撑件应进行正、负极性各5次的陡波冲击电压试验,每次冲击应在试品外部的电极间放电, 运行期间不发生内部击穿

7.30支撑件其他技术要求

支撑件其他技术要求可按照GB/T19519的规定确定

8.1测量装置和准确度

测量装置和准确度应满足GB/T16927.1、GB/T16927.2、GB/T16927.4的要求及有关试验条款的 要求

除应符合GB/T11032的规定外,线路避雷器或线路避雷器本体比例单元宜带复合外套及相应的绝 缘介质,且能代表其整体性能

试品为无间隙避雷器或带间隙避雷器本体的比例单元,也可用电阻片,试验方法应符合GB/T11032 的规定。 对于型式试验和定期试验,无间隙避雷器应在雷电冲击、操作冲击和陡波冲击3种电流波形下进 行残压试验,其中雷电冲击电流幅值分别为标称放电电流的0.5倍、1倍和2倍;操作冲击电流幅值按 GB/T11032的规定取值;陡波冲击电流幅值等于标称放电电流。带间隙避雷器仅在雷电冲击下进行残 压试验,电流幅值分别为标称放电电流的0.5倍、1倍和2倍。 例行试验和验收试验可仅在雷电冲击电流下进行残压试验,

试验电流波形应近似正弦半波,其冲击电流瞬时值超过5%峰值的持续时间为200uS~230uS。 对于内部填充气体结构的线路避雷器,试品可为电阻片,试验方法、试品数量、试验判据等应符 合GB/T32520的规定。 对于内部无填充气体结构的线路避雷器,试品应为介电特性比例单元,试品数量为3只。介电特 性比例单元在截面尺寸、材料等方面应与避雷器完全一致,包含机械支撑结构、在避雷器中分布安装 的部件(如支撑件和垫片)等,芯体周围应有与避雷器内部相同的介质。介电特性比例单元宜直接选 取线路避雷器(本体)或其元件;当受试验条件限制时,内部串联的电阻片不应少于3片。 抽样试验可在电阻片上进行,试验试品数量和试验方法应符合GB/T11032的规定。

试验前后应对每只试品进行标称放电电流残压试验和工频参考电压试验。 应对每只试品进行20次冲击电流耐受,共分为10组,每组两次,两次冲击电流间隔时间为 50s~60s,两组之间的间隔时间应能使试品冷却到环境温度。 每次冲击的电荷量不应小于规定的额定重复转移电荷。

如果满足下列所有条件,则认为试品耐受了完整系列的冲击电流: 无机械损伤痕迹(鼓包、击穿、闪络或开裂); 试验前后工频参考电压的变化不超过土5%; 试验前后标称放电电流下的残压变化不超过土5%;

DL/T815—2021

进行一次峰值电流密度不小于0.5kA/cm²的8/20冲击电流或2倍标称放电电流冲击耐受 低值),没有机械损伤: 如果以上判据满足,金属电极的烧蚀或电弧灼伤现象不认为是机械损伤。

8.5大电流冲击耐受试验

抽样试验时,应从同批被试电阻片中抽取工频参考电压(或直流参考电压)最高者5片,进行此 项试验。 型式试验、定期试验和验收试验(如进行)时,试品应为介电特性比例单元,试品数量为3只。 介电特性比例单元在截面尺寸、材料等方面应与避雷器完全一致,包含机械支撑结构、在避雷器中分 布安装的部件(如支撑件和垫片)等,芯体周围应有与避雷器内部相同的介质。介电特性比例单元宜 直接选取线路避雷器(本体)或其元件:当受试验条件限制时,内部串联的电阻片不应少于3片, 且 不少于额定电压最高元件内部电阻片数量的1/6。

应对试品施加2次或3次同样极性的大电流冲击,电流峰值按照表5的规定,施加冲击的间隔时 间应使试品冷却到环境温度。4/10波形调整范围如下: a)电流峰值为规定值的90%~110%; b)视在波前时间为3.5us~4.5μs; c)视在半峰值时间为9μs~11us; d)任何反极性电流波的振荡峰值应小于电流峰值的20%; e)允许冲击波上有小振荡,但振荡波的峰值不应大于试验电流峰值的5%。为了测量,可以用 条平均曲线确定峰值

验评价内容如下: 试验前后工频参考电压变化率为一10%~十10%。 试验前后测量的标称放电电流下残压变化为一2%~十5%。 试验后试品外观检查试品上应无击穿、闪络、开裂或其他明显损害的痕迹。如果金属氧化物电 阻片不能从试品中取出进行外观检查,应进行以下附加的试验以确保试验中没有损害发生。 1)在残压试验b)后,对试品施加两次标称放电电流冲击。 2)第一次冲击应在试品有足够时间冷却到环境温度后施加。 3)第二次冲击在第一次冲击后50s~60s施加。 4)两次冲击期间,电压和电流的示波图都不显示任何击穿,两次冲击残压值与试验前残压值 差异不应超过一2%~十5%

仅无间隙避雷器进行本试验,试品为线路避雷器比例单元或电阻片,试验方法应符合GB/T11032 的规定。

无间隙避雷器进行本试验时,试品为线路避雷器热比例单元,试验方法应符合GB/T11032的规定。 带间隙避雷器进行本试验时,试验试品为线路避雷器本体比例单元,试验方法按照GB/T11032的 规定,但其中的热稳定试验中可不再施加30min的持续运行电压。 热稳定试验中注入能量或电荷转移时,两次总电荷不低于表4规定值的2倍;冲击试验电流波形 应近似正弦半波,其冲击电流瞬时值超过5%峰值的持续时间为200us~230us。

间隙避雷器进行本试验,试品为线路避雷器热比例单元优秀道路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技术标) (2),试验方法应符合GB/T11032的规定。 定试验中注入能量或电荷转移时,两次总电荷不低于表4规定值的2倍:冲击试验电流波形 弦半波,其冲击电流瞬时值超过5%峰值的持续时间为200μs~230μS。

8.10直流参考电压试验

8.110.75倍直流参考电压下漏电流试验

试品为无间隙避雷器或带间隙避雷器本体某地体育场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试验方法应符合GB/T11032的规定

8.12工频参考电压试验

品为无间隙避雷器,试验方法应符合GB/T11032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