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50982-2014 建筑与桥梁结构监测技术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GB 50982-2014 建筑与桥梁结构监测技术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4.2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381402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GB 50982-2014 建筑与桥梁结构监测技术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3.2.2监测系统宜其有元整的传感、调理、未案、传输、行确、 数据处理及控制、预警及状态评估功能。 3.2.3监测系统应按规定的方法或流程进行参数设置和调试,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监测前,宜对传感器进行初始状态设置或零平衡处理; 2应对干扰信号进行来源检查,并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3使用期间的监测系统宜继承施工期间监测的数据,并宜 进行对比分析与鉴别。

3.2.5监测期间,监测结果应与结构分析结果进行适时对比, 当监测数据异常时,应及时对监测对象与监测系统进行核查,当 监测值超过预警值时应立即报警。

3.2.6测点应符合下列规定:

DBJ50/T-086-2016 重庆市城市桥梁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pdf3.2.7监测设备应符合下列基本规定:

5 安装完成后应及时现场标识并绘制监测设备布置图, 存 档备查。

3.2.8监测传感器除应符合本规范第3.2.7条基本要求以外 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3.2.8监测传感器除应符合本规范第3.2.7条基本要求以外

1传感器的选型应根据监测对象、监测项目和监测方法的 要求,遵循“技术先进、性能稳定、兼顾性价比”的原则; 2宜采用具有补偿功能的传感器; 3传感器应符合监测系统对灵敏度、通频带、动态范围 量程、线性度、稳定性、供电方式及寿命等要求

1信号电缆、监测设备与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高压输电 线和微波无线电信号传输通道的距离宜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综合 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的相关要求; 2监测接收设备附近不宜有强烈反射信号的大面积水域、 大型建筑、金属网及无线电干扰源; 3采用卫星定位系统测量时,视场内障碍物高度角不宜超 过15°。

3.3.1施1期间监测应为保障施工安全,控制结构施工过程, 优化施工.工艺及实现结构设计要求提供技术支持。 3.3.2施工期间监测,宜重点监测下列构件和节点: 1应力变化显著或应力水平较高的构件; 2变形显著的构件或节点; 3承受较大施工荷载的构件或节点; 4控制几何位形的关键节点; 5能反映结构内力及变形关键特征的其他重要受力构件或 节点。

3.3.3施工期间监测项目可包括应变监测,变形与烈缝监测

及水平变形监测;环境及效应监测可包括风及风致响应监测、 温 湿度监测及振动监测

析应符合下列规定: 1内力验算宜按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计算,结构分析计算 值与应变实测值对比应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计算,变形验算应 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计算; 2应考虑恒荷载、活荷载等重力荷载,可根据工程实际需 要计人地基沉降、温度作用、风荷载及波浪作用; 3应以实际施工方案为准,施工过程中方案有调整的,施 工全过程结构分析应相应更新;计算参数假定与施工早期监测数 据差别较大时,应及时调整计算参数,校正计算结果,并应用于 下一阶段的施工期间监测中; 4宜采用实测的构件和材料的参数及荷载参数; 5结构分析模型应与设计结构模型进行核对; 6应结合施工方案,采用实际的施工工序,并应考虑可能 出现风险的中间工况; 7应充分考虑施工临时支护、支撑对结构的影响。 3.3.5施工期间的监测预警应根据安全控制与质量控制的不同 目标,宜按“分区、分级、分阶段”的原则,结合施工过程结构 分析结果,对监测的构件或节点,提出相应的限值要求和不同危 急程度的预警值,预警值应满足相关现行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 要求

3.3.6施工期间的监测频次应符合下列规定:

当出现下列情况,应提高监测步

当出现下列情沈,应提高监测频次: 1监测数据达到或超过预警值; 2结构受到地震、洪水、台风、爆破、交通事故等异常情 况影响; 3工程结构现场、周边建(构)筑物的结构部分及其地面 出现可能发展的变形裂缝或较严重的突发裂缝等可能影响工程安 全的异常情况。 3.3.8监测数据应进行处理分析,关键性数据宜实时进行分析 判断,异常数据应及时进行核查确认。 3.3.9施工期间监测应按施工进度进行巡视检查。

图3.3.10施工期间监测流程图

3.3.11施工期间的监测报告宜分为阶段性报告和总结性报告。 阶 段性报告应在监测期间定期提交,总结性报告应在监测结束后提交。

段性报告应在监测期间定期提交,总结性报告应在监测结束

3.3.12监测报告应满足监测方案的要求,内容完整、结论明 确、文理通顺;应为施工期间工程结构性能的评价提供真实、可 靠、有效的监测数据和结论

3.3.13阶段性监测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项目及施工阶段概况; 2监测方法和依据,包括:监测依据的技术标准,监测期 和频次,监测参数,采用的监测设备及设备主要参数,测点布 置,施工过程结构分析结果及预警值; 3监测结果,包括:监测期间各测点监测参数的监测结果, 与结构分析结果的对比情况,预警情况及评估结果,测点的变化 情况,对监测期间异常情况的处理记录; 4监测结论与建议; 5预警报告、处理结果及相关附件。 3.3.14总结性监测报告应反映整个监测期内的监测情况,报告 内容应包括各阶段监测报告的主要内容。 3.3.15监测记录应在监测现场或监测系统中完成,记录的数 据、文字及图表应真实、准确、清晰、完整,不得随意涂改。 3.3.16监测方案、监测报告、原始记录应进行归档,原始记录 中应包括施工过程结构分析的计算书、结构变形及应变监测的监 测记录和对比分析结果,对异常情况的处理记录,预警报告及处 理结果

3.4.1使用期间监测应为结构在使用期间的安全使用性、结构 设计验证、结构模型校验与修正、结构损伤识别、结构养护与维 修以及新方法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3.4.1使用期间监测应为结构在使用期间的安全使用性、结构 设计验证、结构模型校验与修正、结构损伤识别、结构养护与维 修以及新方法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3.4.2使用期间监测项目可包括变形与裂缝监测、应变监测、 索力监测和环境及效应监测,变形监测可包括基础沉降监测、结 构竖向变形监测及结构水平变形监测;环境及效应监测可包括风 及风致响应监测、温湿度监测、地震动及地震响应监测、交通监

3.4.1使用期间监测应为结构在使用期间的安全使用性、结构

修以及新方法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3.4.2使用期间监测项目可包括变形与裂缝监测、应变监测 索力监测和环境及效应监测,变形监测可包括基础沉降监测、结

索力监测和环境及效应监测,变形监测可包括基础沉降监测、结 构竖向变形监测及结构水平变形监测;环境及效应监测可包括风 及风致响应监测、温湿度监测、地震动及地震响应监测、交通监

3.4.4重要结构使用期间监测宜进行结构分析模型修正,修正 后模型应反映结构现状

重安和构夜用期同益测且进行结构方析模型修止,修止 后模型应反映结构现状。 3.4.5使用期间的监测预警应根据结构性能,并结合长期数据 积累提出与结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相应的限值要求和不同 的预警值,预警值应满足国家现行相关结构设计标准的要求。 3.4.6使用期间监测系统应能不间断工作,宜具备自动生成监 测报表功能。 3.4.7当监测数据异常或报警时,应及时对监测系统及结构进

积累提出与结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相应的限值要求和不同 的预警值DBJ50/T-316-2019标准下载,预警值应满足国家现行相关结构设计标准的要求。 3.4.6使用期间监测系统应能不间断工作,宜具备自动生成监 测报表功能。

3.4.7当监测数据异常或报警时,应及时对监测系统及结构进 行检查或检测

3.4.8使用期间监测应定期进行巡视检查和系统维护。

图3.4.9使用期间监测流程图

3.4.10使用期间的监测报告可分为监测系统报告和监测报表, 监测系统报告应在监测系统完成时提交,监测报表应在监测期间 由监测系统自动生成。 3.4.11监测报表应为使用期间结构性能的评价提供真实、可 靠、有效的监测数据和结论。 3.4.12监测系统报告应包括项目概况、施工过程、监测方法和 依据、监测项目及监测系统操作指南。

3.4.10使用期间的监测报告可分为监测系统报告和监测报表, 监测系统报告应在监测系统完成时提交,监测报表应在监测期间 由监测系统自动生成

监测结果及对比情况,包括:规定时间段内的监测结果 及与结构分析结果的对比墙面贴壁纸施工工艺,预警值; 2监测结论。 3.414临测报表 原始记录应进行归档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