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GDW 46 10029-2019 智能抽水蓄能电站信息模型建设标准.pdf

Q/GDW 46 10029-2019 智能抽水蓄能电站信息模型建设标准.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2.6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380255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Q/GDW 46 10029-2019 智能抽水蓄能电站信息模型建设标准.pdf

9.4.3施工阶段模型几何表达精度的等级划分应符合表4的规定,并根据附录E选取。

4.3施工阶段模型几何表达精度的等级划分应符合表4的规定,并根据附录E选取,

9.4.3施工阶段模型几何表达精度的等级划分应符合表4的规定,并根据附

钢筋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交底表4 施工信息模型几何表达精度的等级划分

莫型几何表达精度的等级划分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5设备信息模型几何深度等级的划分

9.5.1模型单元的属性信息由属性组成,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应选取适宜的信息深度体现模型单元属性信息。 b)属性应分类设置,属性分类应符合本标准附录A的要求,表中未列出的属性可自定义。 C) 2 属性应包括中文字段名称、编码、数据类型、数据格式、计量单位、值域、约束条件。交付表 达时,宜至少包括中文字段名称、计量单位。 d) )属性值应根据阶段的发展而逐步完善,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符合唯一性原则,属性值和属性应一一对应,单个应用场景中属性值应唯一; 2)应符合一致性原则,即同一类型的属性、格式和精度应一致。 9.5.2模型单元信息深度等级的划分应符合表6的规定。 9.5.3设计阶段模型的非几何精度宜参考附录D选取。 9.5.4施工阶段模型的精度宜参考附录E选取。 9.5.5设备模型的非几何精度宜参考附录B选取,

表6信息深度等级的划分

9.5.3设计阶段模型的非几何精度宜参考附录D选取。 9.5.4施工阶段模型的精度宜参考附录E选取。

设备模型的非几何精度宜参考附录B选取

股就龙 10.1.1预可研阶段宜进行大场景多专业协同综合数字化方案比选,充分考虑站点选择与电网的关联 天然洪水和发电流量叠加影响、地质条件、移民和生态景观、地方经济、上下库连接交通和场外交通 主要建筑物布置、施工总布置等因素,使项目边界条件在可视化环境下集成。 10.1.2可研阶段宜按照规范要求,进一步细化建筑物体型,通过专业协同,开展错漏碰分析,建筑功 能和性能分析。采用信息模型/CAE一体化技术对重要建筑物进行CAE计算分析,以充分利用信息模型 与数值分析实现设计优化。 10.1.3施工图阶段应在可研阶段信息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模型,提供数字化建造基础模型。

测绘信息模型可分为断面测量、地形测量、水下地形测量、遥感地形测量(低空无人机、航空、航 天、 地面激光扫描)、变形监测等

可通过纵横断面测量,搜集资料开展,工程区布设基本控制。建立临时水位站,进行横断面测量, 生成数字化断面模型,为下续专业提供对象化设计资料

10.2.3地形信息模型应用

可在工程区布设基本控制及图根控制,将野外观测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中,根据记录内容进行数据修 正,生 生成坐标散点数据。采用人机交互方式,编辑地物图块数据及属性录入。构建并编辑生成三角网地 形模型。为下续专业提供场地布置、数字化开挖、放样、工程量统计提供依据。

可在工程区布设基本控制及图根控制,采用单波束测深和多波束扫描测深设备,进行水下数据采集。 根据水深信息布设测线,并制定航行路径。完成礁石、障碍物、助航标志、库岸附属物位置及属性信息 采集、绘制工作草图。采集数据传输到计算机后,对多波束测深进行声速改正、姿态改正、潮位改正等 数据滤波、剔除、检查,生成数字化图形数据。采用人机交互方式构建并编辑三角网,生成图形数据, 编辑生成水下地形图(DLG)。宜采用水深分层设色、晕渲法、晕瀚法等方式直观反映水下立体效果。

10.2.5遥感地形测量信息模型应用

遥感地形测量信息模型应用成果主要为(DLG\DEM\DTM\DRG)、三维场景模型、三维点云模型及三维 实景模型等,各类测绘产品可接入GIS平台,进行GIS分析应用,也可提供设计专业在不同平台间使用。 成果可用来进行距离与高程量测、多角度直观影像察看、断面数据截取、土石方量计算、工程场景管理、 规划选点等。遥感地形测量协同设计工作流程图见图1。

遥感地形测量协同设计工作流程图

地质建模应根据地勘各专业数据及流程特点,构建涵盖地勘各专业并覆盖基础资料、过程信息、 果(含模型、属性)的地勘数据库,搭建与前端数据展示应用平台无关的数据交换服务接口,形 数据中心,建立地质模型

10.3.2地质信息模型应用

a) 信息化点模型,可表征地质体几何特征、属性特征等的三维对象,如地形点、地质点、试验点 等。 b) 信息化线模型,可表征地质界线、地质界面的剖切线、辅助线等。 C) 信息化面模型,可表征地形、地质界面、虚拟面(如侵润面)等。 d) 信息化体模型,可表征地质界面封闭形成的地质体。 ? 其它信息模型,集成图像信息等为更好表达实际地质情况提供辅助。

10.3.3地质信息化集成模型应用

勘探试验数据可随时输入数据库,根据新增数据资料,及时更新三维模型,并进行三维地质成因 结构分析,再用三维模型进行二维切图,进行二维分析调整,然后导入三维进行再次拟合计算,

Q/GDW4610029—2019

终形成符合地质空间特点的三维地质部件,并交付相关专业设计使用。通过不同三维图形及二维切图成 果,进行工程地质质量评价,指导施工建设。

10.4水工专业设计阶段信息模型应用

10.4水工专业设计阶段信息模型应

水工专业信息模型应用场景可根据水工建筑物类型进行划分。水工建筑物按其作用可分为挡水建筑 物、泄水建筑物、输水建筑物、整治建筑物以及专门为灌溉、发电、过坝需要而兴建的建筑物。

10.4.2项目全局信息模型应用

项目全局模型可基于地质三维模型建立,是整个项目基础模型,集成项目各水工、机电、地质、测 绘、施工、移民、环保等专业,分析枢纽布置方案,开展设计协同。

10.4.3专业全局信息模型

专业全局模型可基于项目全局模型建立,是本专业中各建筑物设计的基础,应充分协调本专业 筑物的空间关系,开展水工建筑物碰撞检查,

10.4.5参数化数字模型应用

根据各专业设计要求选用相应的设计平台,结合生产逐步建立建筑物参数化标准件,并通过验 标准库,以提高项目协同设计效率、设计质量。

10.5机电专业设计阶段信息模型应用

a 根据项目建设阶段不同,机电专业信息模型建设应用逐步深入。 b 在项目预可研、可研阶段机电专业信息模型应用可侧重于项目成果展示、评审汇报、投标说明 等。其特点宜是形象直观、系统分类明晰,易于理解及说明。 C 在项目设计、施工阶段,机电专业的信息模型应用以满足工程应用为主,能够通过信息模型技 术达到工程设计出图与施工等要求。 ? 项目交付运维阶段,所建模型宜融合施工数据,作为建设期的最终模型,同时结合设备参数为 后续工程运维服务

10.5.2机电信息模型应用流程

机电专业与水工专业紧密配合,根据信息模型应用程度将信息模型实施阶段分为:预可研阶段、可 研阶段、施工图阶段。应用类型包含单专业信息模型设计应用,机电各专业协同设计信息模型应用以及 机电与水工协同设计应用,主要应用流程见图2。

图2机电专业设计流程图

应根据厂家提供的机组尺寸,自行建模或通过厂家的机组模型完成厂房布置,确定厂房跨度, 单机组端长度等设计尺寸。通过信息模型完成厂内水、气、油等机械设备布置及管路系统设计 b) 应根据模型布置与管路走向,统计设备材料,完成管路系统的复核计算,优化设计方案。 C) 应按照系统图完成相关三维设计并生成设备布置图与可视化模型,节约设计周期,同时优化设 计方案。

10.5.4电一专业信息模型应用

a 根据厂家提供参数及设备模型,完成发电/电动机组等设备布置,确定厂房跨度,单机组端长 度等设计尺寸。 1福 通过信息模型设计完成厂内电气系统设计,与机组相关电气设备的选型与设备布置,完成配电 2 照明及接地布置与设计。 C 15 完成开关站,配电楼等附属建筑的电气系统设计内容。 按照系统图设计进一步优化设计流程,完成设备布置图等详细设计,节约设计周期,优化设计 ? 方案。

a 信息模型应用以控制、保护、监控和通信系统为主。 系统图,接线原理图为主要设计成果,应用二维设计可完成部分图纸的设计内容。 ? C) 设备模型与系统原理图进行动态关联。 d) 信息模型实施根据设计性能指标完成设备选型,完成关键二次设备布置,提供精确外形尺寸 优化设计方案。

a 信息模型的应用实施完成部件级金属结构设计。 b 可进行性能计算,利用设计软件完成金属结构建模,确定设备尺寸,合理设计金属结构闸门 启闭机等设备构件。 C) 与其他专业相结合,完成碰撞检查等多专业协同设计内容。 d) 深化金属结构加工设计,输出可提交厂家的深化文件

10.5.7暖通给排水专业信息模型应用

根据地区环境特点及厂内机组、电气等设备的发热量参数,计算厂内散热条件,完成暖通设 选型与通风设计。

b 支持冬季寒冷地区采暖设计。 一 通过信息模型技术的应用实施,根据关键设备外形尺寸等参数,优化厂房内设备布置,负荷管 路系统,校验设计成果。

10.6施工专业设计阶段信息模型应用

a) )施工专业设计信息模型应用模式 施工专业设计信息模型技术应用模式可分为全阶段应用、阶段性应用、特定功能性应用: 1)全阶段应用:工程项目设计的全部阶段均应用信息模型技术进行设计; 2) 阶段性应用:选择工程项目设计的某个或某些阶段应用信息模型技术进行设计; 3)特 特定专项或功能应用:选择工程中特定部位或采用某项特定的信息模型技术开展信息模型 设计。 b)施工专业设计内容 施工专业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施工导流 2) 主体工程施工 施工交通运输 4) 施工工程设施 5) T 施工总布置 6) 1 施工总进度 7) 节能降耗分析

10.6.2施工信息模型应用点

10.6.4围堰信息模型应用

根据三维模型快速、准确的提取各方案的工程量信息,结合三维模型进行技术、经济指标的比选 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选出经济、合理的围堰型式,满足本阶段设计要求。

10.6.5料场信息模型应用

料场可根据枢纽布置特点选择多个料场进行比选,根据模型快速提取或计算料场选择指标的信息, 例如剥采比、耕地占用面积、料场可开采量、运输条件等。根据其它设计资料,进行结合料场的综合比 选,得出比选结论。选出质量优良、经济、耕地占用少的料场,满足本阶段设计要求。完成设计方案利 料场分层开采量累计曲线。

通过相关责任方审核确认的枢纽设计模型,根据三维模型快速提取或计算施工场内交通的设计指标 信息。根据其它设计资料,结合施工总进度确定的运输量、运输强度和施工总布置等进行方案比选和优 化,完成场内交通设计

6.7砂石料加工系统场地选择及初步设备布置

综合分析枢纽布置、料场/渣场分布、地质情况等,在地形、地质三维模型上选择砂石料加工系线 场地。应用设备模型进行设备布置,在满足生产流程和工艺的要求下尽量减少占地面积,完成砂石料力 工系统场地选择和初步设备布置设计。

6.8混凝土生产系统场地选择及初步设备布置

通过相关责任方审核确认的地形、地质三维模型、混凝土生产系统生产能力、场地布置等要求 合分析枢纽布置、交通运输、地质情况等GB/T 10249-2010 电焊机型号编制方法.pdf,在地形、地质三维模型上选择混凝土生产系统场地。

10.6.9施工总布置信息模型应用

通过相关责任方审核确认的地形、地质三维模型。创建满足要求的、完备的模型库。综合分析枢纽 布置、交通运输、地质情况等,在地形、地质三维模型上进行施工总布置设计。根据场地情况,应用设 备、建筑物等三维模型进行布置,在满足布置要求下尽量减少占地面积,完成施工总布置设计。

10.6.10施工专业技术经济指标比选信息模型

通过审核确认的施工专业三维模型以及不能在三维模型中提取的其它数据,提取工程量等比选指标 数据,并结合其它信息进行施工专业的技术经济指标比选,应用模型进行非量化指标的分析比选,完成 施工专业技术经济指标比选报告。

球墨铸铁管施工技术交底10.6.11施工专业造价信息模型应用

在不同设计阶段需要进行多次造价核算工作,例如投资估算、概算、预算、合同价、结算、 应用信息模型技术可以快速、准确的开展工程造价工作。

图3施工专业信息模型应用整体架构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