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ILA 010-2022 办公照明智能化规范.pdf

T/SILA 010-2022 办公照明智能化规范.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3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380041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T/SILA 010-2022 办公照明智能化规范.pdf

3.3.1输入设备的构成

输入设备将外界控制(环境)信号的转变为系统信号在总线(或无线)网络上传播,一般输入设备包 括但不限于按键开关面板、触摸开关面板、中控屏、智能语音、红外遥控器、红外遥控接收器、红外人 体感应器、微波人体感应器、光照传感器等。

开关面板/中控屏控制功能满足下列功能要求: a) 应支持开关管理和系统重启功能; b) 应支持场景管理,可单个设备控制GBT 25364.1-2021 涡轮增压器密封环 第1部分:技术条件.pdf,亦可群体或分组控制; C) 应支持设备管理,包括设备搜索、参数设置、场景配置、固件升级、状态上报、设备信息管理、 日志管理等; d) 应支持延迟启动/关闭功能; e) 应具有断电或发生故障时自锁和存储记忆功能; f) 互联网断开时应不影响本地控制功能; g) 宜支持设备的批量添加/移除功能; h) 宜支持设备的0TA升级功能; i) 宜提供API接口,可供第三方平台对接。

5.3.3.3语音控制功能

语音控制功能满足下列功能要求: a 支持个性化唤醒词设置,避免误触发; b) 支持灯具开关功能和场景切换功能; C) 支持灯具亮度和色温调节功能; d) 具有断电或发生故障时自锁和存储记忆功能: e) 语音控制功能支持选择开启或关闭功能; f) 语音控制出现故障时不影响本地控制功能,

5.3.3.4.1光电传感器(光照度传感器)

5.3.3.4.2人体感应传感器

5.3.4.1输出设备主要是指用来直接连接灯具的设备,接收总线上信号,控制相应回路输出,实 现对负载进行控制调节。一般设备包括但不限于调光驱动器,调色温驱动器,调色彩驱动器、继电 器开关等。

5.3.4.2调光应满足下列要求:

日 光源光通量上限不应高于额定光通量; b) 调节亮度或照度时,不宜改变光源色度参数; C) 调光应避免灯具系统产生频闪影响; d) 功能照明调光设计应满足对数或线性度要求。 5.3.4.3应限制调光设备对配电系统的谐波干扰,并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5.4办公照明智能化系统安全

4.1 用户可通过互联网、移动终端、控制面板等方式接入访问智能化系统,应满足如下接入访

5.4.2管理功能要求如下:

移动访问安全管理:系统控制软件或APP应进行安全检测,应采用校验技术或密码技术保证通 信过程中数据的完整性。 信息结构安全管理:应使用加密的设备入网、加密的API接口,动态口令,强密码,杜绝系统 漏洞、不使用安全漏洞的第三方库等。应采用密码技术保证通信过程中数据的保密性。密码技 术可以采用AES或国家密码主管部门颁布的相关标准密码算法。 11 访问控制安全管理:仅接受授权用户和进程对系统、系统所存贮数据、输入和输出系统的数据 的访问。仅限授权用户使用和修改远程控制命令。 系统安全审计管理:应有第三方安全验证。 入侵防范安全管理:应保证数据和隐私安全,避免个人隐私泄露、设备数据泄露,数据丢失; 恶意代码防护管理:不访问未知网页,不加载来源不明的代码,采用入口过滤以避免安装恶意 软件。 通信安全防护管理:在通信中采用校验技术或密码技术传输,保证输入和输出系统的数据完整 性。 数据备份恢复:应提供重要数据的本地数据备份与恢复功能。 系统的电气安全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系统的安全保护能力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22239第二级的要求。 2 系统的电磁兼容性宜符合下列规定: ·月 静电放电抗扰度应依据国家标准GB/T17626.2一201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 放电抗扰度试验》中3级试验等级进行测试,满足性能等级B要求; ·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应依据国家标准GB/T17626.3一201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中3级试验等级进行测试,满足性能等级A要求; ”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应依据国家标准GB/T17626.4一201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 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中4级试验等级进行测试,满足性能等级B要求; · 浪涌(冲击)抗扰度应依据国家标准GB/T17626.5一2019《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 涌(冲击)抗扰度试验》中4级试验等级进行测试,满足性能等级B要求; 1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应依据国家标准GB/T17626.6一2017《电磁兼容试验和测 量技术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中3级试验等级进行测试,满足性能等级A要求; 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应依据国家标准GB/T17626.11一2008《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中2类试验等级进行测试,电 压暂降、短时中断分别满足标准GB/T18595一2014性能等级B和性能等级C要求。

6.1.1办公照明的视觉要求是办公照明质量衡量的基础,办公空间的不同区域不仅需要满足平均照度、 统一眩光值、一般显色指数和闪烁或频闪指标,还需要满足功率密度的指标,来实现绿色照明。 6.1.2办公照明还会带来生理和心理的影响,实际应用中可考虑到色温和亮度等变化。 6.1.3办公照明智能化的设计是一个系统化工程,在选定合适的LED灯具和控制系统后,智能控制策 略的选取和设计对于进一步的节能以及使用的便捷和舒适性也非常重要。 6.1.4照明控制系统的设计是照明设计不可分割的部分,实践中应当充分考虑系统和灯具的匹配性, 确保整体工作的稳定性。

6.2办公照明分区和照明质量

办公照明通常会根据不同的功能用途进行分区,常见的分区:大开间办公区、个人办公室、普通会 议室、视频会议室、计算机绘图室、档案室和图书馆、入口与前台区域、休息区和其它公共区域卫生间、 走廊、电梯间、楼梯间等。对不同的分区,照明质量的要求也是不同的,需符合表1的规定

表1办公照明质量标准值

照明不但能够满足人的视觉要求,还能带来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根据当前关于非视觉领域的研究进展,虽然就如何建立更加精准、可量化的设计方法国际照明领域 尚未达成一致意见,然而照明的光谱、强度、分布、照射时间和时长对于人的生理、心理影响已经得到 了研究的广泛共识。 人的昼夜节律会受到光环境因素的影响,包括光照强度、峰值波长、人曝露在光环境中的时间点以 及时间长度。不适当的光环境可以扰乱人体的褪黑素分泌以及身体内在的昼夜节律,进而对人体健康产 生若干负面影响。因此,长期工作或停留的房间或场所在晚上(19:00以后),应限制入眼的昼夜节律 有效光照水平。采用光源色温不宜高于4000K。 同时基于一些动物模型的证据,色温较高的光源可以激活和提高认知能力并减少白天的困倦,有助 于提高学习成绩和注意力。因此有条件的照明场所,可以采用光源色温3000K~6500K,如光谱可调 照明技术,实现白天较高色温,在晚上七点以后光源色温调至不高于4000K或更低,有利于身心健康, 因此,照明设计应通过调节色温、空间亮度及其分布,满足非视觉需求,改善人的生理和心理状态, 实现健康照明。

6.3办公照明常用智能化策略

常见的办公智能自动控制策略如下: 日 时钟控制策略:根据区域作息规律,对不同区域、不同位置的灯具实行定时控制策略;时钟控 制策略可根据不同日期如工作日、节假日等,为不同区域设置可自动执行的场景; b) 人感控制策略:在合适的公共区域(如开放办公区、会议室、走廊等)采用人员动静传感器联 动灯具开关或调光,做到人来灯亮,人走灯灭;或者人来调高亮度,人走调低亮度; C) 2 光感控制策略:光感控制策略的核心是最大限度利用自然光。在靠近天然采光的窗边,宜采用 光敏传感器或恒照度传感器与灯具联动控制,将每一行平行于窗户的灯具都分为单独的回路, 以便进行不同的光输出调节,保证整个工作空间内的照度平衡。 2 2 节律控制策略:在无法接触到足够日光的情况下,利用照度和光色的变化所带来的照明非视觉 效应,来模拟日光的活力。办公环境下的节律曲线可以根据专业模板或是用户自定义来设定;

e人 非照明设备联动策略:非照明类设备,如窗帘电机、空调系统、新风系统等也可接入照明控制 系统,参与联动控制; f) 语音控制:通过语音音箱

6.3.2主要场所智能化策略

办公照明的智能化策略通常是按照各场所的办公需求进行针对性设计的,各场所的智能化策略侧 重点是不同的。主要场所智能化策略的实例见表2。

6.4办公照明智能化系统设计内容和流程

4.1.1 系统设计应符合照明工程项目的要求和相应的国家及地方规范。 4.1. 2 系统设计应满足项目基本控制功能需求,并根据项目实际需求配置附加或者扩展功能 4.1.3 应根据项目情况来决定灯具的供电回路、分区、控制分区、控制策略和控制系统。

4.2.1通常的智能化系统设计包含强电回路图、弱电布线图、开关点位图、系统拓扑图和设备 4.2.2现场的系统调试指导和交付后的使用培训安排是系统设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6.4.2.1通常的智能化系统设计包含强电回路图、弱电布线图、开关点位图、系统拓扑图

办公照明智能化系统设计流程如下: 通过沟通,明确客户需求:照明功能和控制要求,预算需求和施工周期需求; 收集到必须的资料,包含设计概念说明/平面图/立面图/布灯图等; 进行现场勘察; 根据各空间内的灯具的数量、类型、空间布局、功能效果来决定灯具的供电回路和分区; 根据项目空间分布、应用功能要求、环境特点、节能要求、舒适性要求、灯光效果要求和客 户需求等来决定控制分区、控制策略,选择合适的控制系统; 交付设计图纸和清单; 现场调试; 使用培训。

1.1 灯具和系统的安装、调试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2 安装前需根据设计图纸进行现场验证。 1.3 安装前需检查特殊灯具和智能控制设备安装说明,以及所需的安装附件, 1.4 系统施工完成后,应进行系统调试。交付后应安排使用培训。

7.2.1灯具的安装要求

灯具的安装要求应符合下列要求: a) 灯具安装应牢固,固定件的承载能力应与电气照明灯具的重量相匹配,并参考厂家的安装说明 书,符合相应的标准; b) 当灯具距地面高度小于2.4m时,灯具的金属外壳需要接地或接零,应采用单独的接地线(黄 绿双色)接到保护接地(接零)线上; C) 根据灯具的安装场所及用途,每个灯具的导线线芯最小截面应符合有关规程规范的规定。

7.2.2控制设备的安装要求

控制设备的安装要求应符合下列要求: a) 一般智能控制面板均为普通86盒安装,无需另外加装任何设备; b) 面板的安装高度,如设计师没有特殊要求,一律为距地面1300mm,以面板边框下缘据地高 度为准; C) 面板控制底盒内需预留零火线; d) 无线通信设备应远离强电、强磁和强腐蚀性设备,以及周围没有其它同样频段的电气设备。安 装环境应满足设备正常工作的环境要求; e) 其它设备应参考厂家的安装说明书,符合相应的标准。

7.2.3微波传感器的安装要求

微波传感器的安装符合下列要求: a 安装后感应面不可歪斜,避免各方向感应范围不一致; b) 应远离金属板、混凝土墙、横梁,以避免遮挡微波信号; C) 应远离玻璃、木板、石膏板等易被微波穿透物质,以免微波穿透引起误触发; d) 应远离排风口、出风口、下水管道,以免引起误触发; e) 应避开线条灯、吊装面板灯等灯具安装区域,以避免灯具遮挡微波信号发射; f) 应避免传感器周边有长期震动设备或者移动物体,震动信号将被视为移动信号触发感应; g) 1 传感器宜远离交换机、路由器等无线设备,安装间隔至少0.5m,以避免无线电干扰 h) 安装具有静止人体探测功能的传感器时,需充分考虑人员的动线,传感器感应装在人员活动区 域,且避免安装于人员背后。

7.2.4红外传感器的安装要求

红外传感器的安装符合下列要求: a 安装后感应面不可歪斜,避免各方向感应范围不一致; b) 检测区域内不可有障碍物遮挡红外线,以免检测不到人; 应避开线条灯、吊装面板灯等灯具安装区域,以避免灯具遮挡微波信号发射; C 应远离暖风排风口,以免引起误触发; 少 e 推荐室温环境安装,温度过高或过低将降低感应灵敏度。

7.3.1.1调试应明确调试目的、测试内容和调试方法。测试内容通常包含系统功能的检测、系统安全 性的检测和照明场景效果的测试。 7.3.1.2调试应明确调试用设备。调试用设备应符合测试要求。 7.3.1.3调试应明确参与调试的各方职责及分工。 7.3.1.4调试前一定要确认供电和负载电压没有任何问题。 7.3.1.5调试前应确认网络环境(特别是无线网络、运营商网络)没有任何问题。 7.3.1.6准备好所需要的仪器和工具,保证现场人员的安全。 7.3.1.7应按功能及区域分批调试,再联合调试。合理安排调试时间及调试计划,以保证再规定时间 内完成整体调试工作若智能。

T/CHTS 10025-2020 公路玄武岩纤维及其复合筋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指南.pdf7.3.2.1系统设备检查

系统设备检查参考如下步骤进行: 按图纸和设备配置资料,核对、检查设备数量,部件结构及缺损情况; 按安装要求,产品技术要求和设计要求检查设备的安装情况; 检查设备供应电源的电压,并记录在案。 检测网络环境(如无线网络、运营商网络等)不同区域的通信情况,并记录在案

单体控制模块调试可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设备初始加电前,应根据安装要求检查设备的相关连接以及系统参数设置正确无误; 设备初始加电后,应运行设备自检程序测试。当存在故障时,应排除故障后方可使用; 识别各单体控制模块设备连接灯具的地址码和参数; 调试确保各单体控制模块设备和其连接的灯具运行正常

7.3.2.3系统联合调试

GB 50068-2018标准下载系统联合调试可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系统联合调试可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