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 1196-2011 坡改梯工程建设技术规程.pdf

DB51/T 1196-2011 坡改梯工程建设技术规程.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7 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379824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51/T 1196-2011 坡改梯工程建设技术规程.pdf

DB51/T 1196—2011

地背沟的主要作用是引排地块边的岩层裂隙水、隐微裂隙水及地块内重力水,防蚀,稳土,固硬, 排湿。应傍地块内侧、顺等高线按其流水方向挖筑背沟。地背沟为土沟,不需浆砌。地背沟距离梯埋基 部15cm~30cm,沟深20cm~30cm,沟宽20cm~40cm,边坡系数1:0.5~1:1。

沿山沟主要是拦截地表泾流、排水与防止山洪水冲刷耕地。其布局视山形、地势、集雨面积、台位、 坡长而定,沿山沟在非耕地与耕地间、山坡旱地与沟冲田土交界处横带修建,利用自然台位每50m左右 布置一条沿山沟。渠系末段与排洪沟(排水沟)相通,过水断面应以控制单位集雨量多少计算而定,保 证设计排水能力。

排水沟的作用主要是引水下山。排水沟在集雨面较大,汇水集中的地方修建,落差悬殊处建跌 成消力池)。在跌水梯前、长陡坡或转弯平缓处的适当位置设沉沙池。根据流量分段设计排水沟断 位安全超高不少于20cm。排水沟分段处以及重要建筑物的上、下游水面应平顺衔接,比降 00~1/1000之间。

蓄水池主要作用是就地集雨与灌溉水蓄积,用于旱地作物补灌与抗旱。蓄水池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 件、地形地貌、种植习惯因地制宜进行设计,最好采用圆形结构体,容积不小于50m”。蓄水池周边应 修建1.3m高以上的安全防护栏,并在醒目位置设置安全警示标识。 一一蓄水池的布局:根据地形条件、坡度、集雨面积、降雨特点及雨量、改造面积等规划布局蓄 水池。 一一蓄水池的选址:集雨面大,位置适宜,易于蓄水,使用方便,工程量较小。尽量利用荒坡、 隙地修建,少占用耕地。 一一青 蓄水池的容积:容积大小应遵循因地制宜某生态园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使用方便,利用率高的原则,实行不同容积蓄水 池的合理搭配。容积200m?以上蓄水池:在集雨面大或有灌溉保证的地方修建,数量视需灌溉的耕地面 积而定,有条件的地方,要尽量与提灌设备配套;容积100m”~200m蓄水池:在改造面积较大,集雨面 大,汇水集中的地方设置,合理布点;容积50m~100m?蓄水池:主要规划在集雨面较小,水流分散的 地方,尽量设置在排水沟、沿山沟旁,便于拦截集蓄雨水

主要作用是减缓水的流速和沉沙。在每个蓄水池入口前2m~5m处设置沉沙池。沉沙池设计为 容积lm~2m”。沉沙池的进、出水口最好错位设计。

主要作用是就地积肥、肥和方便液态肥料转运。面积较大的地块旁要规划贮粪池,贮粪池形 地形进行设计,容积2m²~3m”,0.1hm²~0.2hm²的地块建一个贮粪池,

30hm以上集中成片的改造区,需要新建、整治机耕道时,尽量利用原有的机耕道或大路,加固加 宽。并与渠系布局相结合,与其它机耕道和公路配套形成交通网络。 机耕道的行车路面净宽要求不低于3m,坡陡路设计为“S”形迁回上山,在山丘地区平曲半径不小 于15m。当平曲半径小于规定的最小半径时,应设置超高段,并在平曲线两端各设置一段不少于10m的 超高缓和段,超高横坡度最大值不超过8%,积雪冰冻地区不超过6%。机耕道平曲线弯道超高与加宽参 考值参见表2。

表2机耕道平曲线弯道超高与加宽参考值

DB51/T 1196—2011

生产路的路面净宽0.8m~2.0m,结合改造区现有道路基础情况和方使小型农机设备通行布设,要求 与居民点和其它公路、机耕道相连配套。有沟渠的地段,要求采用路带沟方式。在丘体上、下台位间城 度较大时,应分段设置梯步。

6.5.1地力培肥措施

结合坡改梯工程建设,进行有机质提升技术与测土配方施肥设计。实施秸秆过腹、堆、沼渣、沼 液等还田与秸秆覆盖和地膜覆盖为主的旱地覆盖技术,新改造的梯地当年1hm2应施用有机肥30t以上; 根据新改造梯地的土壤肥力水平与作物布局,推行测土配方施肥,做到有机与无机肥料相结合,氮、磷、 钾元素相结合,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结合。

6.5.2农耕农艺措施

结合坡改梯工程建设,进行先进适用的垄作种植技术与旱作农业技术设计。做到“一改带五 通过坡改梯工程建设,带动作物品种改良、耕作制度改革、栽培技术改进、种植结构改变和生态 善。

结合坡改梯工程建设,进行生物护硬与绿肥作物设计。有条件的新改梯地要间、套种植绿肥、 物;土埂可种植经济价值高、对大田作物生长影响小的草本、藤本或小灌木植物作为植物篱,根 草种、树种的植物生理特性,确定植物篱的种植方式(株距、位置)以及经营管理要求。

6.5.4土壤质量监测

7.1.1地面纵向斜长

地面纵向斜长计算公式: L=H 式中:L一长度,m; H一梯埂高度,m; α一地面坡度,

地面纵向斜长计算公式: L=H /sin α ( 式中:L一长度,m; H一梯埂高度,m; 地面坡度

7.1.2梯土梯垣长度

1hm梯土梯埂长度计算公式:

L一长度,m; B一梯面宽度,

7.1.3梯硬设计高度

DB51/T 1196—201

梯硬设计应按照地面坡度和砌坎材料采用不同的技术方案。 梯埂设计高度计算公式:

梯面宽度计算公式: 式中: B一地面宽度,m; H一地坎高度,m; α一地面坡度度,° β一地坎断面坡度,

7.1.5梯土断面挖填方量

7.1.6梯土土石方量

1hm梯土土石方量计算公式: V1/8H101.?50H........................

V±石方—1hm²梯面土石方量,m B一梯面宽度,m; H一梯埋高度,m。

1hm2制硬方量计算公式:

V制硬方一1hm^制埂方量,m²; B一梯面平均宽度,m; H一梯埂高度,m; L一梯埂长度,m。

式中: V&一1hm²梯土总土石方量,m”; V±石方一1hm²梯面土石方量,m²; V制地方一1hm²制埂土石方量,m²。

蓄水池容积计算公式:

DB51/T 1196—201

式中: V容一蓄水池容积,m”; Ⅱ一圆周率,3.14; 一蓄水池内半径,m; 蓄水池深度m

V容=J 式中: V容一蓄水池容积,m”; Ⅱ一圆周率,3.14; r一蓄水池内半径,m; h一蓄水池深度,m。

坡改梯应一次改成,其施工工序为:表土的处理与保护→深挖平整与处理底土→砌筑地硬一回 四大工序。

8.1.2.1表土的处理与保护

横向中带聚土法:适应地面坡度15°以内、地面宽10m以上的地块。把地块横向三等分,中带为不 动土区,上下两带表土聚于中带,露出底土或基岩,再进行下一步施工。 竖向分厢聚土法:适应地面坡度15°左右、地面宽10m以内的地块。将全地块分成宽3m~5m的若干 厢,每两厢为一施工单元,将奇数厢聚于偶数厢上,施工后,又将偶数厢的表土聚于奇数厢上,继续施 工,直到改成为止。 逐台下翻法:适用于地面坡度陡、地面宽10m以内的全坡面或山头需要改造的地块,从下台改起, 首台不留表土;改成后,将第二台表土翻于首台表面;改成后,再将第三台表土下翻到二台表面;逐台 下翻:至最末一台表土:采用全层爆破石骨风化补给:以形成锈坎窄梯的梯地

8.1.2.2底土深挖与平整

当表土处理完后,进入底土深挖、深啄或底土爆破工作。 底土深挖、深啄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DB51/T 1196—201

下切上垫法:又称下台上翻法,适用于横向中带聚土。方法是切下台土上带的底土,直接砌筑上台 地坎或向上翻垫于上台土的下带低处。 上切下垫法:又称啄高填低法,适用于竖向分厢聚土和逐台下翻。方法是将高处深啄深翻,垫于低 处。 底土爆破分全层爆破和局部爆破。全层爆破适用于表土层总体较薄,深啄深挖工程量大的地块;局 部爆破适用于表土层总体较厚,而局部较薄的地块。爆破时,炮眼位置要离上下地埂100cm左右,以免 损坏地硬。 底土平整:砌坎材料备足后,要进行底土平整,并对靠近梯埂内侧的地带进行填平、夯实。

8.1.2.3地埂砌筑

地硬的稳定性与硬坎基的清理和硬坎的砌筑质量密切相关。在坎高和外侧玻已定的情况下,无论采 用土料、石料或土石混合材料砌筑地硬,必须保证埂基清理和硬坎砌筑的质量。 埂基清理:要根据埂基所在具体位置、岩性和土壤条件进行埂基的清理。 一一土基基础的处理:土基清基深度要求到坚硬的底土层,清足埂坎宽度的最大断面,硬基表面清 成略向内倾的反坡;如松土层过厚时,要进行夯实和加固处理。 石基基础处理:石基基础的处理要根据基岩的岩性、类别、构造和风化程度的不同情况,采取 不同的处理措施。对于基岩整体性较差,裂隙较发育,岩层表面倾斜角度较大,风化又较强烈的石基基 础,基础不宜过深,宽度40cm~50cm,并修平基面。 地硬砌筑:根据不同的砌埂材料,采用相应的地硬砌筑方法。 一一土料筑硬:在清好埂基的基础上,逐层填土加夯,每层填土厚度以10cm左右为宜地下结构抗震设计规范[GB/T 51336-2018],夯实厚度 约6cm,每层填土前都要将下层夯实面挖成糙面,以增强结合力;埂坎外侧坡用人工拍打成埂坡;埂坎 的内侧须与回填土方结合,内侧填土应宽一些,并同埂坎一并夯实。 一一石料砌硬:用条石、块石或片石等作为砌埂材料时,要采用干磊或错缝浆砌的方式。石料砌硬 要注意把好以下“四关”: 选料:注意石质的软硬程度和每层大小基本一致,若石料大小不等,要分选堆放待用。 安砌:由下层到上层,石料要从大到小分层安砌,断面为梯型。注意上、下、左、右石块错缝相接 并压实、靠牢。 回填:地埂内侧的回镇,必须与砌埂同时进行,砌一层回填一层,填紧夯实不留空隙。 封顶:当埂坎砌到近地面时,可作一条比地面高20cm~30cm的土埂,留2cm~3cm的二马磕,人工夯 实拍紧,加强石料埂坎的整体性。 采用卵石浆砌筑埂时,卵石筑埂的断面为梯型,卵石要从大到小、从下至上分层浆砌。每隔2m~ 3m要分层错缝留泄水孔。 一一土石混合料筑埂:采用砂页岩石块与土料混合筑埋,应遵循“平埂基,大石砌,不对缝,湿草 皮,层层平,收阶梯,回填紧,双面砌,埂边沟,顶封泥”的砌筑要领。在平整好埂基后,尽量用大 石块层层错缝平砌,在外侧坡上每砌一层收一定的阶梯,并用湿草皮填塞于各层的空隙。内坡砌成平面 埂,在砌筑的同时进行回填夯实。近土面高度时,用泥土封顶加固。在埂内侧留地边沟,防止地表泾流 冲蚀硬坎,引起跨塌。 一一预制件砌埂:沿等高线方向把凹凸不平的地基清理成向地块内倾的水平台阶,并在三角架安装 点打好长70cm~80cm、宽30cm的基槽;在同一台位安装外侧边坡一致的三角架;先将同一台位的顶板 安装齐后,对三角架进行微调,然后再从下至上逐一安装档土板,在紧靠三角架的内侧面用土(石)压 实;在同一台位地埂的两端,用块石(亦可用预制件砖)衬砌回头坎;最后回填平整梯台,进行表土复 位。 81.24回勘表+

DB51/T 1196—201

对表土量大且肥力较好的地块,进行全田均匀回散表土;对表土量少且肥力较差的地块,表土不宜 分散,要与聚土改土方法相结合,集中回散表土,以利种植作物,

5°以内的浅薄地,重点是增厚土层,建设“土壤水库”。可通过全层爆破一次增厚土层或客土逐年 增厚土层;5°~25°的坡耕地,在改成5°以下水平梯地的同时,应采用爆破改土和聚土改土相结合的方 法增厚土层。 聚土改土垄作施工技术要点如下: 一一全土翻耕后沿等高线起垄,1m为垄,1m为沟,沟内土壤的一半或大部聚于垄上,垄为弧形, 垄高30cm,最高不得超过40cm。沟内深耕25cm,炕土。在夏季,沟内每隔5m~7m,横筑高10cm、底宽 15cm的土挡,以增强沟的拦洪作用。比较粘重易积水的土块也可以与等高线呈一定角度斜聚,以利沟 内排渍,垄沟比按不同作物可以调整,但垄不宜小于75cm。 一一垄沟强化培肥。垄、沟要利用有机物料进行强化培肥,1hm²使用有机物料(渣肥、树叶、秸 秆、土杂肥均可)约15000kg,垄带在聚土翻耕时施入,而沟带在聚土后深耕时施入。以后除正常为作 物施肥外,在垄、沟互换时再按上述方法投入有机肥。 一一垄上夏季留茬免耕、秋季浅耕,沟内深耕,3a~5a后垄沟互换。 一垄、沟分带进行立体种植。垄上要安排矮杆、怕渍的作物。沟内应安排需水较多的高杆作物, 布局作物时要考虑垄沟间协调、用养结合,减少或错过同时争光时段,培肥地力,形成垄、沟各自的轮 作体系。

8.1.4硬坎的保护和利用

沿山沟为土沟时,依据断面设计尺寸挖好毛渠,再对沟底与沟壁进行夯实,并将泥土回散到新改耕 地上即可;沿山沟为衬砌渠道时,渠底可采用石板铺垫或用不低于C15的混凝土铺设,渠墙用不低于C15 砼现浇,或用M7.5水泥砂浆浆砌C15砼板、砖、石等材料砌筑,也可用≥U40规格的砼“U”形槽进行 铺设。

根据排水沟位置和走向,按设计的断面尺寸,先挖好毛沟,将挖出的土料堆放同一边,渠墙用 缝浆砌,不勾缝并错层预留泄水孔,再用板石或M10水泥沙浆铺底。沟路结合的排水沟,要与生 耕道路面衔接规范整齐。

按照选定的蓄水池位置和设计尺寸先挖土石方,并将土、石料分别进行堆放。蓄水池的池底在夯实 后用不低于C20的混凝土铺填,厚度≥10cm,防止渗漏;蓄水池的池墙用M7.5水泥砂浆浆砌标砖或条石, 厚度>24cm;浆砌后的池墙内壁应用M10水泥砂浆抹面,厚度(8)≥2cm。对于下垫面情况较差或离 边坡较近的蓄水池,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要考虑增加池底水稳层、加大池墙基础与池墙加筋等措施。 正常气温下,在水泥浇筑或砌筑后6h~18h即应进行养护,根据使用水泥和气温,确定养护的时间。养护 期要勤洒水HG/T 20691-2017标准下载,始终保持砼表面湿润状态,提高砼的强度。待养护期结束后,在蓄水池周围进行泥土回填 夯实。

DB51/T 1196—201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