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 348-2006 水域纳污能力计算规程(报批稿,清晰无水印,附条文说明)

SL 348-2006 水域纳污能力计算规程(报批稿,清晰无水印,附条文说明)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7 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379078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SL 348-2006 水域纳污能力计算规程(报批稿,清晰无水印,附条文说明)

4.5.1污染物在河段内均匀混合,可采用河流零维模型计算水 域纳污能力。主要适用于水网地区的河段。 4.5.2根据入河污染物的分布情况,应划分不同浓度的均匀混

合段,分段计算水域纳污能力。

〖GB_T50358-2017〗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pdf4.5.3河流零维模型的水域纳污能力计算公式见本规程附录

A.1.1;污染物综合衰减系数K值的确定见本规程附录A.3.3。

4.6.1污染物在河段横断面上均匀混合,可采用河流一维模型

4.6.1污染物在河段横断面上均匀混合,可采用河流一维模型 计算水域纳污能力。主要适用于0<150m/s的中小型河段。 4.6.2河流一维模型的水域纳污能力计算公式见本规程附录 A.1.2;污染物综合衰减系数K值的确定见本规程附录A.3.3。

4.6.1污染物在河段横断面上均匀混合,可采用河流

4.7 河流二维模型

4.7.1污染物在河段横断面上非均匀混合,可采用河流二维模 型计算水域纳污能力。主要适用于0≥150m/s的大型河段。 4.7.2污染物连续恒定排放,横断面为矩形的河段,可用模型 的解析解计算水域纳污能力。 4.7.3河流二维模型的水域纳污能力计算公式见本规程附录 A.1.3;污染物综合衰减系数K、横向扩散系数E值的确定见本规 程附录A.3.3和A.3.4。

A.1.3;污染物综合衰减系数K、横向扩散系数Ey值的确定见本规 程附录A.3.3和A.3.4。

4.8.1感潮河段,可采用河口一维模型计算水域纳污能力。 4.8.2河口一维模型的水力参数应取潮汐半周期的平均值,按 稳定流条件计算水域纳污能力。

纵向离散系数Ex值的确定见本规程附录A.3.5。

5湖(库)纳污能力数学模型计算法

5.1.1不同类型的湖(库)应采用不同的数学模型计算水域纳 污能力。根据湖(库)的污染特性,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将湖(库 11 划分为大、中、小型;富营养化型和分层型。 5.1.2根据湖(库)枯水期的平均水深和水面面积,将其划分 为以下类型: 1平均水深≥10m: 1 2 (1)大型湖(库):水面面积>25km²; (2)中型湖(库):水面面积2.5~25km²; (3)小型湖(库):水面面积<2.5km²。 2平均水深<10m: (1)大型湖(库):水面面积>50km²; (2)中型湖(库):水面面积5~50km; (3)小型湖(库):水面面积<5km。 5.1.3营养状态指数≥50的湖(库),宜采用富营养化模型计 算湖(库)水域纳污能力。 5.1.4平均水深<10m、水体交换系数α<10的湖(库),宜采 用分层模型计算水域纳污能力。 5.1.5珍珠串型湖(库)可分为若十区(段),各分区(段) 分别按湖(库)或河流计算水域纳污能力。

用分层模型计算水域纳污能力。

5.1.5珍珠串型湖(库)可分为若十区(段),各分区(段)

分别按湖(库)或河流计算水域纳污能力

5.1.6α>20的狭长型湖(库),可按河流计算水域纳

5.1.7入湖(库)排污口比较分散,可根据排污口分布进行简化 均匀混合型湖(库),入湖(库)排污口可简化为一个排污口, 计算水域纳污能力。

5.2基本资料调查收集

5.2.1数学模型计算湖(库)水域纳污能力的基本资料应包括

5.2.1数学模型计算湖(库)水域纳污能力的基本资料应包括 水文资料、水质资料、排污口资料、库周入流和出流的水量水质 资料、湖(库)水下地形资料等

5.2.2水文资料包括湖(库)水位、库容曲线、流速、

量和出库流量等。资料应能满足设计水文条件及数学模型参数的 计算要求。

5.2.3水质资科包括反映湖(库广水功能区水质现状、水质目 标等。资料应能反映计算湖(库)的主要污染物,又能满足计算 水域纳污能力对水质参数的要求,

5.2.4入湖(库)排污口资料包括排污口分布、排放量、污染

5.2.4入湖(库)排污口资料包括排污口分布、排放量、污染 物浓度、排放方式、排放规律以及入湖(库)排污口所对应的污 染源资料等

5.2.5湖(库)周入流、出流资料包括湖(库)入流和出流位

5.2.6湖(库)水下地形资料应能够反映湖(库)简要地形现

5.2.7基本资料应出自有相关资质的单位。当相关资米

5.2.7基本资料应出自有相关资质的单位。当相关资料不能满 足计算要求时,可通过扩大调查范围和现场监测获取,

足计算要求时,可通过扩大调查范围和现场监测获取

5.3.1根据流域或区域规划要求,应以规划管理目标所确定的 污染物作为计算湖(库)水域纳污能力的污染物。 5.3.2根据湖(库)污染物特性及水域特征,应以影响湖(库) 水质的主要污染物作为计算水域纳污能力的污染物。

5.5.2 根据湖(库)污案物特性反水域特征: 应久京 水质的主要污染物作为计算水域纳污能力的污染物。

水质的主要污染物作为计算水域纳污能力的污染物

5.4.1湖(库)应采用近10年最低月平均水位或90%保证率最 枯月平均水位相应的蓄水量作为设计水量。 水库也可采用死库容相应的蓄水量作为设计水量。

5.4.2计算湖(库)部分水域纳污能力时,应采用相应水域的

5.5湖(库)均匀混合模型

5.5.1污染物均匀混合的湖(库),应采用均匀混合模型计算水 域纳污能力。主要适用于中小型湖(库)。 5.5.2湖(库)均匀混合模型的水域纳污能力计算公式见本规 程附录A.2.1,综合衰减系数K的确定见本规程附录A.3.3。

5.6湖(库)非均匀混合模型

算水域纳污能力。主要适用于大中型湖(库)。 5.6.2根据入库(湖)排污口分布和污染物扩散特征,宜划分 不同的计算水域,分区计算水域纳污能力。 5.6.3湖(库)非均匀混合模型的水域纳污能力计算公式见本 规程附录A.2.2;综合衰减系数K的确定见本规程附录A.3.3。

算水域纳污能力。主要适用于大中型湖(库)。

5.7湖(库)富营养化模型

5.7.1富营养化湖(库),宜采用狄龙模型计算氮、磷的水域纳 污能力。

5.7.1富营养化湖(库),宜采用狄龙模型计算氮、磷的水域

5.7.2水流交换能力较弱的湖(库)湾水域,宜采用合由健模

5.7.2水流交换能力较弱的湖(库广湾水域,宜来用合由健模 型计算氮、磷的水域纳污能力

火龙模型及合田健模型见本规程附

5.8湖(库)分层模型

5.8.1具有水温分层湖(库),可采用分层模型计算湖(库)水 域纳污能力。

5.8.1具有水温分层湖(库),可采用分层模型计算湖(库)水

5.8.2分层型湖(库)应按分层期和非分层期分别计算水域纳 污能力。分层期,按湖(库)分层模型计算水域纳污能力;非分 层期,可按相应的湖(库)模型计算水域纳污能力。

5.8.3分层型湖(库)的水域纳污能力计算公式见本规程附录

5.8.3分层型湖(库)的水域纳污能力计算公式见本规程附录 A.2.4

6水域纳污能力污染负荷计算法

6.1.1污染负荷法计算水域纳污能力,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 实测法、调查统计法或估算法。 6.1.2√应以影响水功能区水质的陆域作为调查和估算范围,收 住甘大次州

实测法、调查统计法或估算法。 6.1.2应以影响水功能区水质的陆域作为调查和估算范围,收 集基本资料。 6.1.3资料收集的内容应按计算方法的要求确定。实测法以调 查收集或实测入河排污口资料为主;调查统计法以调查收集工矿 企业、城镇废污水排放资料为主;估算法以调查收集工矿企业和 第三产业产量、产值以及城镇人口资料为主。

6.1.2√应以影响水功能区水质的陆域作为调查和估算求 集基本资料。

6.1.3资料收集的内容应按计算方法的要求确定。实

6.1.3资料收集的内容应按计算方法的要求确定。实测法以调 查收集或实测入河排污口资料为主;调查统计法以调查收集工矿 企业、城镇废污水排放资料为主;估算法以调查收集工矿企业和 第三产业产量、产值以及城镇人口资料为主。

6.2基本资料调查收集

6.2.1实测法所需资料应包括入河排污口位置、分布、排放量、 污染物浓度、排放方式、排放规律以及入河排污口所对应的污染 源等。

6.2.2调查统计法所需资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1工矿企业地理位置、生产工艺、废水和污染物产生量、 排放量以及排放方式、排放去向和排放规律等。 2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污染物种类及浓度等。 6.2.3估算法所需资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工矿企业产品、产量,单位产品用、耗、排水量等, 城镇人口数量、人均生活用水量等。 第三产业产值、万元产值废污水排放量等。

6.3.1应根据管理和规划要求,确定计算水域纳污能力的污染 物

6.3.2应根据工矿企业类型、城镇生活污水的主要污染物确定 计算水域纳污能力的污染物

6.3.2应根据工矿企业类型、城镇生活污水的主要污染

计算水域纳污能力的污染物

6.4.4污染物入河量应根据水质、水量同步监测成果分析计算

6.4.4污染物入河量应根据水质、水量同步监测成果分

6.4.5水域纳污能力应根据污染物入河量分析确定

6.5.1调查统计法应通过调查统计影响水功能区水质的陆域范 围内的工矿企业、城镇废污水排放量,分析确定污染物入河系数, 计算污染物入河量,确定水域纳污能力。

6.5.2污染物排放量应根据工矿企业及城镇废污水排方

.3 入河系数应通过不同地区典型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量和

6.5.3入河系数应通过不同地区典型污染源的污染物持

污染物入河量 入河系数= 污染物排放量

坂田街道储备用地围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6.5.5水域纳污能力应根据污染物入河量分析确定

.5水域纳污能力应根据污染物入河量分析确定。

污染物入河量=入河系数×污染物排放量

污染物入河量=入河系数×污染物排放量

6.6.1估算法应根据影响水功能区水质的陆域范围内的工矿企 业和第三产业产值、城镇人口,分析拟定万元产值和人口的废污 水排放系数,计算污染物排放量双壁波纹管施工工艺,再根据入河系数估算污染物入 河量,确定水域纳污能力。 6.6.2工矿企业、第三产业和城镇人口应根据当地经济社会统 计资料分析确定。 6.6.3°工矿企业、第三产业和城镇废污水排放系数可通过调查 分析确定,也可根据典型地区实测资料分析计算。 6.6.4工矿企业和第三产业废水排放量应根据产值和废水排放 系数分别估算。 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应根据城镇人口和污水排放系数估算。

6.6.5工业企业、第三产业和城镇生活污染物入河系娄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