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桥梁养护信息化管理系统设计指南.pdf

公路桥梁养护信息化管理系统设计指南.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3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378737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公路桥梁养护信息化管理系统设计指南.pdf

6.2.4.1定期检查应收集上次养护修复时间、上次检查时间、本次检查时间、本次检查时气候及环境温度、 缺损情况、桥梁技术状况评定等级、全桥清洁状况、预防及修复养护状况、记录人、负责人、下次检查时 间等内容。 6.2.4.2缺损情况应收集缺损部件、缺损构件、构件评分、缺损类型、缺损位置、缺损范围、缺损照片、 最不利构件、养护建议、是否需要特殊检查等内容。 6.2.4.3不同形式桥梁的检查部件信息采集应按照规范《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5120)进行。 6.2.4.4定期检查内容收集宜按照《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TH21)进行。 6.2.4.5定期检查病害信息宜与建立的桥梁病害库关联。 6.2.4.6应保证养护等级为I级的桥梁,每年检查记录不少于1条;养护等级为Ⅱ、ⅢI级的桥梁,每3年

检查记录不少于1条。

6.2.5.1特殊检查应收集上次特殊检查时间、上次特殊检查项目、本次特殊检查时间、本次特列 检查时的气候及环境温度、检测项目、检测结果、评定结论、记录人员、负责人员、特殊检查 内容。 6.2.5.2 2 特殊检查类型可分为承载力检测、水下检测、抗灾能力检测、灾后检测、耐久性检

6.3.1技术状况评定模块应能自动生成报表,报表除给出桥梁技术状况评定分值外,还应将病害分部以表 单形式给出。 6.3.2为了便于病害识别,宜根据《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TH21)建立标准病害库。 6.3.3技术状况评定结果至少应包括桥梁各部件技术状况等级、全桥技术状等级及状态描述和养护对策等 内容。 6.3.4桥梁适应性评定可根据需要进行。进行适应性评定时应给出承载能力评定结果、通行能力评定结果某大学框架教学楼施工组织设计.doc, 抗灾能力评定结果、耐久性评定结果等指标。

6.3.1技术状况评定模块应能自动生成报表,报表除给出桥梁技术状况评定分值外,还应将病害分部以表 单形式给出。 6.3.2为了便于病害识别,宜根据《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TH21)建立标准病害库。 6.3.3技术状况评定结果至少应包括桥梁各部件技术状况等级、全桥技术状等级及状态描述和养护对策等 内容。 6.3.4桥梁适应性评定可根据需要进行。进行适应性评定时应给出承载能力评定结果、通行能力评定结果, 抗灾能力评定结果、耐久性评定结果等指标。

7.1.1养护等级为I级的桥梁宜进行结构监测。 7.1.2桥梁结构监测模块宜具有传感器子系统、数据采集与传输、存储与处理、监测与预警等功能, 7.1.3传感器子系统应能实现桥梁环境参数、外部荷载及结构各类响应的数据获取功能。 7.1.4数据采集与传输应能实现多种类型传感器的数据同步采集与传输功能。 7.1.5数据存储与处理应能实现数据的预处理、归档、查询、存储等功能。 7.1.6监测与预警应能实现结构安全评估与预警。 7.1.7桥梁结构监测模块应具备适当的扩展性,方便增加监测内容。 7.1.8桥梁监测中构件编码按本指南5.4要求执行。 7.1.9桥梁结构监测传感器选型与布设可按现行《桥梁健康监测传感器选型与布设技术规》(T/CCES 进行设计与开发。 7.1.10桥梁结构监测内容的选取与测点选择可按现行《公路桥梁结构安全监测系统技术规程》(JT/T1 进行设计与开发。 7.1.11桥梁结构监测数据采集设备选型与数据传输可按现行《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设计标准》( 333:2012)进行设计与开发

7.2.1监测数据统计、分析后应进行专项存储。 7.2.2宜提供统一接口访问监测数据,保证监测数据的结构化和共享性。 7.2.3宜对数据进行滤波、去噪、去趋势项、截取和异常点处理等预处理。 7.2.4宜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趋势分析和关联分析等后处理。 7.2.5统计分析应统计不同种类传感器在不同时间的段的最值、均值、方差、标准差,以及不同信号范围、 幅度等信息。 7.2.6趋势分析应做出桥梁健康发展趋势估计,并给出预测结果。 7.2.7关联分析应分析桥梁内部截面与构件之间相关性、构件与整体之间的相关性、桥梁系统与外界环境 之间的相关性等内容。 7.2.8数据后处理应能给出结构运行水平,数据后处理结果可作为养护决策参考依据

T/CCTASXX —2022

7.2.9结构健康监测数据库应将采集系统收集到的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提供给数据处理系统进行数据处 理,并提供给评估系统进行数据分析,最终将处理及分析结果进行保存以便查询。 7.2.10数据库设计应遵循数据库系统的可靠性、先进性、开放性、可扩展性、标准性和经济性的基本原 则,并保证数据的共享性、数据结构的整体性、数据库系统与应用系统的统一性。 7.2.11数据采集前,应对含噪信号进行降噪处理,提高信号的倍噪比。 7.2.12数据分析处理之前,应正确处理粗差、系统误差、偶然误差等。 7.2.13应正确判断异常数据是由结构状态变化引起还是监测系统自身异常引起,应剔除由监测系统自身 引起的异常数据。 7.2.14对于交变类型的较高频连续监测数据,可根据数据存储准则存储数据。 7.2.15监测系统中存储数据的单位,宜采用国际单位制。 7.2.16数据的时间应采用公历,最低精度为秒,

7.3.1系统交互应符合下列规定: a)人机交互系统应具有友好的、符合专业操作习惯的用户界面。界面直观,宜采用数字模型展示监 测状况; b)监测系统可通过数据传输与控制系统将监测数据存储到数据库系统中,也可从数据库中请求和提 取需要处理和分析的数据。处理分析完的相关信息应存储在数据库系统中,以便系统能够进一步进行各和 深入分析和评估; c)在分布式环境下,可通过数据的分片等技术将系统数据进行分布存储。 7.3.2应具有预警值设置、阈值告警等功能,并对告警结果进行保存。 7.3.3当发生阈值告警时应通知桥梁管理员,并保证通知的时效性。 7.3.4当发生阈值告警时应向监测设备反馈告警信息,设备应进行响应, 7.3.5当发生阈值告警时应进行历史趋势对比、分析与预测,并进行预警。 7.3.6应定期进行结构安全评估,并对可能影响结构安全运行的评估结果进行预警。 7.3.7阈值告警的阈值设定可参考《大跨度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预警阈值标》(T/CECS529)执行,

8.1.1技术状况预测是利用桥梁技术数据,对桥梁在外部影响因素作用下技术状况的发展变化趋势进行预 测的过程。 8.1.2技术状况预测的目的是协助制定养护计划,确保有限的养护资金产生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8.2技术状况预测影响因素

8.2.1桥梁技术状况预测影响因素指建立预测模型时,需要采纳影响桥梁结构衰变的变量,设计者可以根 据模型需求,在全部变量中选择性的采纳一部分。 8.2.2影响因素可以分为建设期影响因素、使用期影响因素和环境影响因素三个部分。 8.2.3建设期影响因素宜包括:设计因素、材料因素、施工方法因素和施工条件因素。 8.2.4使用期影响因素宜包括:交通荷载因素、养护频率因素、养护规模因素、养护工艺因素和灾害影响 因素。 8.2.5环境影响因素宜包括:气候因素、地质因素和腐蚀因素。 8.2.6可基于影响因素建立影响因子库,可选择全部或其中影响较大的部分因子,通过规律分析建立预测 模型。

8.3技术状况预测模型

性。宜建立经济效益验证机制,未达到预期经济效益的,需修正预测模型。 8.3.2桥梁技术状况预测模型可以参考的数理预测方法有:回归分析预测模型和概率分析预测模型。 8.3.3回归分析预测模型指:通过对影响因子的历史数据统计,获取其在预期时间里的发展变化。采用此 类分析模型时,因其预测结果与结构本身物理性能没有直接关系,所以必须确保有足够历史数据,且预测 的结果应在历史数据中出现过。否则必须证明预测结果发生的必然性。 8.3.4概率分析预测模型指:通过对影响因子的历史数据统计,判定其由量变转换为质变的概率。采用此 类分析模型时,宜考虑转换概率在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影响下的变化,或参照同类型桥梁预测结果已发生 的技术状况数据。 8.3.5桥梁技术状况预测宜发展多种类预测模型,采用人工智能等先进算法,提升预测准确性。 8.3.6桥梁技术状况预测目标是给出桥梁有效运营总时间。

9.1.1养护经济分析的目的是依据技术状况预测结果,制定养护资金分配计划,以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 9.1.2养护经济分析除依据养护预测结果外,还应综合考虑桥梁在路网中的重要性以及养护资金规模。 9.1.3养护经济分析应考虑桥梁寿命周期内产生的全部费用,桥梁寿命周期指初始建设开始至分析期末 也就是桥梁有效运营总时间。

9.2养护经济分析方法

9.2.1养护经济分析中养护维修项目成本包括:运营管理费用和通行者费用 9.2.2运营管理费用包括:日常养护及小修费用、大中修费用、改扩建费用、检测评定费用、工程设计费 用及损失的项目工期内通行费用等。 9.2.3通行者费用包括:车辆绕行费用、绕行时间价值。 9.2.4桥梁养护经济分析中,根据桥梁初期建设资料情况,将初期建设经费计入经济分析中,如资料缺失 的,应参考同期同类型桥梁给出建设经费估值。 9.2.5养护经济分析的方法是计算养护维修项目成本和经济效益,成本是实施养护维修项目造成的运营管 理费用和通行者费用,经济效益是桥梁寿命周期总收益与初期建设费用和养护维修项目成本的差。一下给 出一种经济效益分析的方法供参考。 桥梁寿命周期总收益可用式9.1表示

寿命周期运营总收益 每天的运营收益 运营总时间为, 经济效益为可用式9.2表示

若在运营总时间前对桥梁进行维修养护,延长桥梁寿命周期,则桥梁寿命周期总收益可用式9.3表

维修后延长的运营总时间 延长运营时间后的寿命周期总收益 延长运营时间后的经济效益用式9.4表示

维修后延长的运营总时间 延长运营时间后的寿命周期总收益 延长运营时间后的经济效益用式9.4表示

T/CCTASXX —2022

价未介护维修项日成本 9.2.6养护经济分析的目标是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 9.2.7通行者费中车辆绕行费用计算城市道路施工组织设计,可按通行流量统计数据和绕行增加里程计算,绕行时间费用可按绕 行增加时间百分比与通行费用的乘积计算。 9.2.8养护经济分析应能按技术状况预测结果和用户输入的运营管理费用和用户费用自动计算经济分析 结果。

10.1.1桥梁养护建议模块应具有方案制定、优先排序、计划批复和执行反馈等功能。 10.1.2规划分析是依据养护历史数据、监测数据与检查评定结果统计存储的构件病害数据库信息,应能 提供各项技术指标评定结果和预测结果,辅助养护决策。 10.1.3养护计划应能制定养护对策,并对养护工程计划进行管理。 10.1.4优先排序应能对路网中需要养护的桥梁进行优先级排序。 10.1.5桥梁养护与维修模块宜根据《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5120)建立标准对策库,养护对策记录应 符合对策库标准。

1 养护工程方案应收集养护时间、执行人员、养护内容、现场图片等内容。 2养护工程方案制定功能包括:有养护工程计划管理、过程管理、和数据成果管理功能,功能 防养护、修复养护、专项养护和应急养护

10.3.1项目排序是通过对可能发生的养护项目或项目的多个方案进行经济效益分析,按经济效益、资金 使用规模、实际实施难度、季节影响因素、等进行判断,给出项目优先等级, 10.3.2当仅有一个养护项目时,应按经济效益进行排序,再考虑资金情况进行第二次筛选,剔除超出预 算的方案,然后按实施难度和季节影响来确定方案。 10.3.3当有多个养护项目时,视各项目是否在同一路网区域内,交通导流是否会相互作用。按各方案工 期和交通流影响因素确定初步项目排序方案,再来计算各项目每一种方案的经济效益,然后按预算进行, 次排序,最后按实施难度和季节影响确定最终排序。

10.4.1养护排序获取顺序,根据实施难度和季节影响由用户选取最优方案,养护建议应给出最优方案的 投资效益报告。 10.4.2路网内有多个项目的,养护建议应能根据资金需求分析生成资金分配方案,通过资金优化模型进 行优化,并进行量化分析生成投资效益分析报告。 10.4.3投资效益报告中包括投资金额、资金分配、养护后技术状况预测、养护后期末时间等信息、

11.2.1灾害记录应收集受灾时间、受灾范围、抢修措施、灾害影响等内容。 11.2.2洪水灾害记录应收集最高水位等内容, 11.2.3泥石流记录应收集泥石流沟沟槽宽度及坡度、泥石流性质、流势等内容。 11.2.4震害记录信息应收集地震动加速度峰值、地震动时程曲线、地震烈度、构件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 情况、抗震措施等内容。 11.2.5火灾记录信息应收集火源、火势、构造物特点等内容。 11.2.6撞击记录应收集撞击原因、防撞设施状态、二次损伤信息、损伤评估结果等内容、

11.3.1灾害防治应收集以下内容: a) 桥梁管理单位抢险物资储备情况、应急人员信息; b)天气预报资料; c)不同灾害情况下的预防措施、应急预案及抢修方案。 11.3.2洪水防治应收集以下内容: a)流域信息:河流的地理位置、流域信息、流量信息; b)桥梁信息:防洪能力评定、桥梁结构信息; c)检查记录:基础埋深、墩台基础冲刷、过水面积信息、桥孔位置、河流与河床的稳定情况、河道 淤塞信息、河道水流信息、安全隐患; d)养护记录:河道清淤记录、维修加固及改善记录、处治记录。 11.3.3泥石流防治应收集桥梁所在区位地的地理位置、地形、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气象条件等内容。 11.3.4震害防治应收集桥梁的设计反应谱抗震设防类别、抗争设防烈度、地震安评信息、构造细节、区 位场地评价、抗震性能评价、地震断层、潜在震源等内容。

室外景观土方、给排水景观小品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1.4.1灾害抢修应收集构件受损情况、抢护工作内容、抢修结果等内容。 11.4.2抢修后应收集灾害影响、处治措施、灾害总结等内容

11.4.1灾害抢修应收集构件受损情况、抢护工作内容、抢修结果等内容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