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T13-336-2020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期结构安全监测技术规程.pdf

DBJT13-336-2020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期结构安全监测技术规程.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4.3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378138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JT13-336-2020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期结构安全监测技术规程.pdf

养,使其保持稳定的良好状态,且在有效期内使用。仪器的精度 指标应满足监测要求,软件应通过测试。

合分析,监测信息应及时反馈。当出现变形速率较大、明显差异 沉降、收敛变形较大、突发结构病害等情况或变形达到监测控制

值,应加大监测频率,加强线路巡查。当累计变形值和变形速率 达到监测预警值或监测方案明确的各测项控制值时,应进行监测 预警。

达到监测预警值或监测方案明确的各测项控制值时,应进行监测 预警。 3.1.8监测工作结束后,应及时提交监测技术总结及完整的监测 成果资料

3.1.8监测工作结束后精神病医院病房楼施工组织设计,应及时提交监测技术总结及完整的监测 成果资料。

3.2工程影响风险等级划分

3.2.1工程影响分区应根据外部施工场地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 条件、围护结构型式以及工程施工对周围岩土体扰动和周边环境 影响的程度及范围划分,可分为强烈、显著和一般三个工程影响 分区。 3.2.2工程影响范围应根据相关法规、规章的要求设置。无明文 规定的,可按以下要求设置控制保护区: 1地下车站结构外边线外侧50m内。 2隧道结构外边线外侧50m内;当穿越江、河、湖、海时 隧道结构外边线外侧100m内。 3高架车站及线路轨道结构外边线外侧30m内。 4附属设施外边线、车辆基地用地范围外侧10m内。 5强透水砂层地区、岩溶发育地区、欠固结地域等地质条件 特殊的地段,或遇特殊的外部作业时,可适当扩大保护区范围。 3.2.3工程影响风险等级可划分为特级、1级、Ⅱ级、1Ⅲ1级,其 中靠近程度、工程影响分区指标按本规程附录A确定。

表3.2.3工程影响风险等级划分

1结构变形严重区间(达到安全控制指标80%),工程影响等级应提开一级。 2硬岩地区,工程影响等级可降低一级。 3软土地区,工程影响等级应提升一级。 4联络通道等结构特殊区段、结构存在缺陷、使用情况恶化区段,工程影响等级应提升 一级。 5对于涉及降水项目,工程影响等级应提升一级。 6对于轨道交通结构侧边长超过100m或开挖面积超过10000㎡的基坑,工程影响等级 可提升一级。 7工程影响等级从特级升始,以最先满足为准,特级时不再提高,川级时不再降低

3.3.1轨道交通安全运营期结构安全监测应采用中误差作为测量 精度的衡量标准,并以二倍中误差作为极限误差。 3.3.2轨道交通安全运营期结构安全监测主要观测项目的精度要 求应符合表3.3.2的规定。

表3.3.2主要监测项目的精度要求

1本表的精度是结合当前主要实施方法确定的,当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时,其 相应精度不应低于本表的规定。 2沉降监测点高程中误差:指的是监测点相对于邻近基准点或工作基点的高程中误差 3当采用全站仪自动化监测采集三维坐标时,竖向位移监测精度可参考水平位移监测精 度执行。 4坐标中误差及点位中误差:指的是监测点相对于邻近基准点或工作基点的坐标中误差 监测点相对于基准线的偏差中误差等。坐标中误差为其点位中误差的√2/2倍。

线路结构长期稳定性监测

4.1.1线路结构长期稳定性监测为持续进行的周期性监测,主要 目的在于掌握线路结构变形程度和长期形变趋势,评估线路结构 在长期运营过程中的健康状况。

上长期运高过性干币庭康认流 4.1.2线路结构长期稳定性监测对象主要包括: 1轨道的道床结构。 2地下段的结构衬砌。 3高架段的上部结构和墩台。 4地面段的路基。 5其它需要监测的结构设施。 4.1.3线路结构长期稳定性监测内容应包括沉降监测、隧道收敛 监测及结构巡检。 4.1.4轨道交通运营前应完成监测点布设和初始值测量。初始值 应独立测量两次,较差不大于测量中误差的2倍时,取其平均值 作为初始值。 4.1.5存在结构异常或病害、特殊地段、地质不良段、变形异常 等情况,应列为重点段按照本规程4.4节要求进行加密监测。 4.1.6长期稳定性监测应根据地质条件、结构型式、环境复杂程 度确定监测频率,频率不宜低于表4.1.6的规定。每年度应在大致 相当的时段中完成名区段、名项目的临测

1轨道的道床结构。 2地下段的结构衬砌。 3产 高架段的上部结构和墩台。 4 ,地面段的路基。 5 其它需要监测的结构设施。 4.1.3线路结构长期稳定性监测内容应包括沉降监测、隧道收敛 监测及结构巡检。

应独立测量两次,较差不大于测量中误差的2倍时,取其平 作为初始值

4.1.5存在结构异常或病害、特殊地段、地质不良段、变形异常 等情况DB3501/T 003-2021标准下载,应列为重点段按照本规程4.4节要求进行加密监测。 4.1.6长期稳定性监测应根据地质条件、结构型式、环境复杂程 度确定监测频率,频率不宜低于表4.1.6的规定。每年度应在大致 相当的时段内完成各区段、各项目的监测。

表4.1.6 长期稳定性监测的监测频率要求

注:1软土地段指淤泥、淤泥质土、砂土等软弱土层区域。

2基岩地段指风化岩与岩石区域。

般地段指介于软土与基岩之间的土层区域

4.1.7线路结构长期稳定性监测项目,应根据项目委托方要求、 结构类型、地质资料、线路设计资料、已有控制点资料等编写监 则方案。监测方案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任务要求。 2工程概况,包括线路结构类型、地质条件、所在位置、周 边环境等。 3已有成果资料及其分析。 4 上 监测目的及依据。 5 上 监测项目、精度要求和数学基础。 6 17 基准点、监测点布设及观测方案。 7 2 监测周期及频率。 8 监测人员及仪器设备。 2 1 监测数据处理和信息反馈。 10变形控制值及预警方式。 11质量、作业安全及其他管理制度。 12 监测应急预案。

点、基岩水准点、墙脚水准点等组成,应在每座车站邻近且稳定 的位置设置一个水准点。深桩水准点或基岩水准点的间距不宜大 于4km,结构及埋设可按照本规程附录B.0.2规格。地面基准网测 量每年不少于1次,并同步通过高程联系测量对地面基准网和软 行区基准网进行联测。

4.2.5轨行区基准网一般在车站侧墙、高架墩柱等位置布设墙水 准标志JJF(晋) 24-2018 空气热老化试验箱检测规范.pdf,每座车站至少设置一个基准点,轨行区基准网测量与每 期沉降监测同步进行

注:L为水准线路长度(km)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