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3/T 3336-2022 悬挂式单轨交通技术标准.pdf

DB23/T 3336-2022 悬挂式单轨交通技术标准.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1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77990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23/T 3336-2022 悬挂式单轨交通技术标准.pdf

6.5.1车辆主保护系统与变电所保护系统应实现保护协调,在所有故障情况下应保证车辆主保护安全 分断。 6.5.2车辆应设有广播和对讲系统、无线通信系统、信息显示系统及视频监控系统;具有司机与行车 控制调度中心进行双向通信的功能。 6.5.3站台应设置与车辆结构相匹配的稳定装置,防止上下客过程中车辆侧滚。 6.5.4车辆应装设ATC系统信号车载设备

6.6.1车辆应根据信号系统的需要设置与ATP系统或AT0系统的接口。 6.6.2司机室内应设置客室侧门开闭状态显示系统和车载信号显示装置,并应便于司机观察。 6.6.3车辆内应有各种安全标识,包括司机室内的紧急制动装置、带电高压设备、消防设备及电器箱 内的操作警示标识等。带有电容器的高压设备应标有断电后放电时间的警示标识。 6.6.4列车应设有报警系统,客室内应设有乘客紧急报警装置。 6.6.5客室、司机室应配置适合于电气装置与油脂类的灭火器具,安放位置应有明显标识并便于取用, 灭火材料在灭火时产生的气体不应对人体产生危害。车辆的防火要求、部件和材料的防火性能等级及防 火性能要求应符合CJ/T416及相关规定。 6.6.6车辆上应设置静态防摆动机构,在车辆进站上下乘客时,防止车辆左右摆动。 6.6.7车辆应设置鸣笛装置。 6.6.8车辆应设置防漏电保护装置,车体上应装设与车站和车辆基地内接地板相匹配的接地电刷;车 辆内各电气设备应采取可靠的保护接地措施。

.6.6车辆上应设置静

DB23/T 3336—2022

6.6.9车辆宜具备应急储能装置,当外部电源断电时,满足运行到最近车站的要求。 6.6.10客室车门系统应设置安全联锁,应确保列车行走时不能开启、车门未全关闭时不能启动列车一般抹灰技术交底.docx, 6.6.11列车端部应设有紧急疏散通道,各车辆之间应贯通;疏散通道的宽度不应小于500mm,高度不 应低于1800mm。 6.6.12列车应具有纵向、横向和垂向救援能力并配备相应的设施。垂向逃生所需的缓降装置应符合 GB21976的相关规定。列车横向救援所使用的渡板宜由各车站或疏散平台常备。 6.6.13当车辆顶部设有紧急疏散通道时,应与顶部疏散平台接口相匹配;紧急疏散通道的结构、尺寸 应保证紧急情况下车上人员快速疏散。

6.7.1 车辆在制造厂总装配完成后,可按GB/T14894进行试验,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验收。 6.7.2 1. 车辆型式试验和例行试验后应进行试运行,型式试验车辆的试运行里程应满足2000km~5000 Km。

6.7.1车辆在制造厂总装配完成后,可按GB/T14894进行试验,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验收。 6.7.2车辆型式试验和例行试验后应进行试运行,型式试验车辆的试运行里程应满足2000km~5000 Xm。 .7.3车辆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试验: 新设计制造的车辆; 批量生产的车辆实施重大技术改造,其性能、构造、材料、部件有较大改变的; 批量生产的车辆制造一定数量后,当有必要重新确认其性能的; 一 制造商首次生产该型号的车辆; 一转厂生产的车辆。 6.7.4所有进行批量生产的车辆均应进行例行试验。例行试验结果应与该种产品型式试验相符合 6.7.5正式提交验收的车辆应有产品合格证书、型式试验报告、例行试验报告、使用维护说明书和车 两履历薄等。 .7.6车辆移交时,制造商应向用户提供技术文件、维修用图纸和随车工具、备品。 6.7.7研究性试验仅在用户与制造商双方合同中有规定时进行。

6.7.4所有进行批量生产的车辆均应进行例行试验。例行试验结果应与该种产品型式试验相符合。 6.7.5正式提交验收的车辆应有产品合格证书、型式试验报告、例行试验报告、使用维护说明书和车 辆履历簿等。 6.7.6车辆移交时,制造商应向用户提供技术文件、维修用图纸和随车工具、备品。 6.7.7研究性试验仅在用户与制造商双方合同中有规定时进行,

7.1.1悬挂式单轨交通的限界应分为车辆限界、设备限界和建筑限界。直线地段限界应按本文件附录 A的规定。 7.1.2基准坐标应为正交于设计线路中心线的平面直角坐标系,通过设计轨面中点引出的水平坐标轴 用X表示;通过该中点垂直于水平轴的坐标轴用Y表示。 7.1.3车辆限界应为车辆正常状态下按规定速度运行形成的最大动态包络线。 7.1.4设备限界是在车辆限界外加未计及因素和安全距离的最大动态包络线。 7.1.5建筑限界是在设备限界的基础上,计入设备和管线安装尺寸后的最小有效断面。 7.1.6曲线地段限界应在直线地段限界基础上,按平面曲线几何偏移量以及车辆、轨道参数变化引起 的限界加宽量计算确定。 7.1.7相邻区间线路无桥梁、塔架或其他设备,线间距应按两设备限界之和加上不小于200mm的安全 间隙以及轨道梁等建(构)筑物的变形量和施工余量。 7.1.8车辆类型与本文件不一致,应重新核定车辆限界、设备限界和建筑限界。建筑限界的确定应符 合下列规定:

DB23/T3336—2022

某变电站施工组织设计7.2.1制定限界的车辆基本参数应符合表2

制定限界的车辆基本参数应符合表2的规定

7.3.1沿线设备和管线与设备限界应保持不小于50mm的安全间隙。 7.3.2强、弱电设备宜分别布置在线路两侧,布置在同侧时,其间隔距离应符合强、弱电干扰距离的 规定。区间内的各种管线布置宜保持水平。

DB23/T 3336—2022

8.1.1悬挂式单轨交通工程勘察应按规划、各设计阶段的技术要求地下室工程施工方案(病房楼),开展岩土工程勘察工作。 8.1.2工程勘察应根据工程沿线地形图、管线及地下设施分布图等资料,分析工程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提出工程周边环境保护措施的建议,并应同步开展工程周边环境专项调查工作。 8.1.3当线路或者场区附近存在对工程设计方案和施工有重大影响的岩土工程问题时,应进行专项勘 察。

1.4可行性研究勘察应进行下列工作: 应评价场区稳定性和工程建设适宜性,分析工程方案及施工方法的可行性,并提出线路比选 方案的建议; 对控制线路方案的不良地质、特殊性岩土,应了解其类型、成因、范围及发展趋势,分析其 对线路的危害,并提出规避、防治的初步建议。 1.5初步勘察应进行下列工作: 搜集拟建工程有关文件和工程地质资料、工程场地带状地形图及建设场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 估资料; 初步查明线路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土类型及分布、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地 下水埋藏条件及河流的水文条件; 初步评价地基稳定性和承载力,提供地基变形、基础抗倾覆和抗滑移稳定性验算所需的岩土 参数; 查明线路场区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规模,预测其发展趋势,分析其对工程的 危害程度; 对抗震设防烈度大于或等于6度的场区,应初步评价场区和地基的地震效应; 应调查场区土的标准冻结深度; 评价场区稳定性和工程适宜性; 对环境风险等级较高的工程周边环境,分析可能出现的工程问题,提出预防措施的建议。 1.6详细勘察应进行下列工作: 一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特征、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治理方案的建议; 查明线路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年代、成因、分布范围、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 性、均匀性和承载能力,提出天然地基、地基处理或桩基等地基基础方案的建议,对需进行 沉降计算的建(构)筑物、地基等,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 查明沿线地下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地下人防工程、孤石等对拟建工程的不利埋藏物; 评价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 对于抗震设防烈度大于或等于6度的场地,应按GB50909进行地震效应评价、岩土地震稳定 性评价,划分场地抗震地段、场地类别,并应进行液化判别,提出处理措施建议; 一分析工程周边环境与工程的相互作用,提出环境保护措施建议。 1.7施工阶段施工单位在地质方面应进行下列工作: 研究工程勘察资料,掌握场区工程地质条件及不良地质作用和特殊性岩土的分布情况,预测 施工中可能遇到的岩土工程问题; 调查了解工程周边环境条件变化、周边工程施工情况、场区地下水水位变化及地下管线渗漏 情况,分析地质与周边环境条件的变化对工程可能造成的危害; 施工中通过观察开挖面的岩土成分、密实度、湿度,地下水情况,软弱夹层、地质构造、裂 秒建楼送区产管)联备件)科定资品工管会程场工程质备生

.1.6详细勘察应进行下列工作: 一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特征、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治理方案的建议; 一查明线路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年代、成因、分布范围、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 性、均匀性和承载能力,提出天然地基、地基处理或桩基等地基基础方案的建议,对需进行 沉降计算的建(构)筑物、地基等,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 查明沿线地下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地下人防工程、孤石等对拟建工程的不利埋藏物; 一 评价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 对于抗震设防烈度大于或等于6度的场地,应按GB50909进行地震效应评价、岩土地震稳定 性评价,划分场地抗震地段、场地类别,并应进行液化判别,提出处理措施建议; 一分析工程周边环境与工程的相互作用,提出环境保护措施建议。 .1.7施工阶段施工单位在地质方面应进行下列工作: 研究工程勘察资料,掌握场区工程地质条件及不良地质作用和特殊性岩土的分布情况,预测 施工中可能遇到的岩土工程问题; 调查了解工程周边环境条件变化、周边工程施工情况、场区地下水水位变化及地下管线渗漏 情况,分析地质与周边环境条件的变化对工程可能造成的危害; 施工中通过观察开挖面的岩土成分、密实度、湿度,地下水情况,软弱夹层、地质构造、裂 隙、破碎带、冻土层厚度等实际地质条件,核实勘察资料是否符合现场工程地质条件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