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 622-2014 水文缆道设计规范.pdf

SL 622-2014 水文缆道设计规范.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97.3 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278355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SL 622-2014 水文缆道设计规范.pdf

(6. 2. 36) (6. 2. 3 7)

Cth 吊箱重量(包括吊箱自重、操作人员体重、仪器 设备重),N; 水平集中荷载,N; 行车风荷载,N Pe' 吊箱风荷载,N; (o 循环索及起重索风荷载,N/m; C02 拉偏索风荷载,N; Pw 起重索或悬杆人水部分及仪器设备的水流冲击 力,N; 宽度m

1横跨两道河槽的双跨缆道,两跨的跨度宜相等或相近 (见图6.2.8)。跨度不等时,主索的拉力、垂度计算,应以主槽 一跨受载为依据,跨度相同时可按任意一跨计算

WJG 117-2011 武汉市绿色建筑设计技术规定图6.2.8双牌维道主书布设图

IgH gH 2X入/29

图6.3.2波形曲线 —起点距:—最幅:1一效股点:2效节点

式中f.—主索固有振动额率,Hz; n——主跨内主索振动的半波长个数;

6.3.3减报谨的制作、选用和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减振锤宜选用铸铁锤,可由直径5~12mm钢绞线连接, 锤的直径和厚度可根据领重面定,但两锤重量应相等且对称,并 呈空心型,减振锤的形状(见图6.3.3)

2减振锤的重量和个数应根据架空主索的直径、跨度不同 进行选用,减振锤的重量与数量可按表6.3.3中的数据选用。

2减振锤的重量和个数应根据架空主索的直径、肾度不同 进行选用,减振锤的重量与数量可按表6.3.3中的数据选用。

6. 4. 1 1)

图6.4.1拉偏案的拉力分析计算图

(6. 4.12) (6.4.13)

国6.4.2行车鹿坡阻力计算分析图

1对于吊箱和铅鱼缆道,行车爬坡阻力T,应按式(6.4.2 1)计算:

T, =号 2a[P,(qL + P,) + Pz (aL + Pz)] 2H,L

式中T—当行车位于距左支架α处时所遇到的爬坡 力,N; H,—当行车位于距左支架α处时所产生主索加载拉 的水平分力,N; Q一一行车运行极限位置,宜取1m。 6.4.3闭口式缆道(见图6.4.3)工作索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

Tma = To + T, + ZF (6. 4. 3 1) 2)当行车由近至远,向对岸运动爬坡时,对驱动轮附着 力最不利的情况。此时循环索(松边)的拉力最小, 35

Tmin = Tox (T,+EF) 8fo

计,起重拉力可不计算。

(6. 4. 3 2) (6. 4. 3 3)

AT > T +SF

2不论有无省力装置,闭口式起重索拉力T均应按式 (6. 4. 3 5)计算

紫边拉力: T=P+ T,+ZF, 松边拉力: T.=P3F

6. 4. 4 1) (6. 4. 4 2)

(6. 4. 3 5]

式中ZF,一—起重驱动线路上各滑轮的总阻力,N,其数量一 般较小,可略而不计; AT 一驱动轮传动时,轮上紧边和松边的拉力差值, N,循环时用△T,表示,起重时用△T,表示 (其中最大者,是纹车动力设计的根据)。 6.4.4开口式缆道牵引索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 1各种形式开口式缆道,循环索的拉力,在有平衡锤省力 装置时,宜符合“循环时较大、起重时较小”。可按循环拉力设

6. 4. 4 7) 6.4.48) (6. 4. 4 9)

式中ZF.、ZF 6、6两条循环驱动线路上有关转向滑轮 的总阻力,N,按布设的滑轮数目分别计 算累加而得。 3开口牵引的起重拉力应根据采用的形式参照表6.4.4采 用,起重时绞车上所需动力除参照表6.4.4外,不论有无省力装 置均还需计算悬索及铅鱼受水流冲击、受水草缠绕、漂浮物阻碍 等情况,可根据本站情况确定。

6.4.5驱动轮附着力的验算应符合下列要求

K; 或 Ti ≥ K AT

式中 Tria 松边拉力,N,取两种转向中最小者; Tmu 与Ti对应的紧边拉力,N; K一 附着力的安全系数,可取1.25; 自然对数之底,取2.718; 驱动轮上牵引索所缠绕的包角,按弧度计算;

6.5.1滑轮按在缆道上安装的位置可分为架顶滑轮、行车滑轮、 导向滑轮、滑轮组等。 6.5.2滑轮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轴承应采用国标产品,并满足承载力要求。 2轴承夹板等构件的加工尺寸,应按承载力通过计算确定。 3滑轮的材质硬度应小于钢丝绳硬度,可根据实际情况选 用45号铸钢、铸铁、尼龙等材质。 4应设有防止跳槽装置。 5主、副缆架顶滑轮直径应为钢丝绳直径的20~40倍。 6主、副缆行车滑轮直径应为钢丝绳直径的10~20倍,且 宜为钢丝绳节距的整数倍。 7导向滑轮直径应为钢丝绳直径的20~40倍,且宜为钢丝 绳节距的整数倍。 8滑轮组滑轮直径不应小于钢丝绳直径的20倍。 9滑轮绳槽直径的加工应符合设计要求,当无具体规定时, 可按表6.5.2的规定取值。 10为减小滑轮自重,其轴承和轮槽可采用耐磨损金属,其 他部位可采用轻质合金或非金属,并采用能减小滑轮自重的结构 形式,但应满足滑轮设计荷载要求的强度及耐久性。 11导向滑轮轴承可采用调心轴承,导向滑轮固定可采用悬 挂结构

表6.5.2滑验通措直径服值表 单位

6.5.3导向滑轮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根据转向方位确定安装方向, 2导向滑轮直径应根据铅鱼重量设计选用直径较大的滑轮。 铅鱼重量在100kg以下的,设计应选用直径不小于100mm的滑轮: 铅鱼重量在100kg以上的,设计应选用直径不小于160mm的滑轮。

6. 5.31) 6. 5. 3 2)

表6.5.4轮情尺寸放用惠

PA=P =/()+()

于绞车省力设计和动滑轮行器需求。

图6.5.6开口式线道滑轮组结构图

6.5.7闭口式缆道滑轮组可按图6.5.7所示结构议计,其适应 于绞车省力设计

6.5.7闭口式缆道滑轮组结构图

6.6.1水文缆道行车应包括吊船缆道行车、吊箱缆道行车、错 鱼缴道行车及铅鱼(吊箱)牵引索行车等。

6.6.1水文缆道行车应包括吊船缆道行车、吊箱缆道行车、错 鱼缴道行车及铅鱼(吊箱)牵引索行车等。

6.6.1水文缆道行车应包括吊船缆道行车、吊箱缆道行车、错

1轮槽应与主索直径相适应,并不使滑轮从主索上清落, 行车的重心应偏下。 2滑轮轴和夹板应有足够强度,能承受牵引索传来的拉力。 夹板上的孔位边距端距均不应小于孔径的4倍。 3吊船缆道运载行车结构型式应符合下列要求: 1)吊船缆道行车可采用两个滑轮作为行车滑轮,其间用 夹板连接。在连接板中央另以两块垂直夹板和牵引索 滑轮连接。在滑轮下方应加两个小限位轮防止钢丝绳

脱槽。 2)行车滑轮与轴的配合应采用向心滚珠轴承,轴承外应 加轴承盖保护。轴承与滑轮配合应按基轴制设计,均 应按过盈配合。 3)牵引索导向轮可不加轴承或轴瓦,

武中d轮轴直径。mm

(6. 6. 3 5)

式中α一 轮轴半径比钢丝绳半径增大值。当d<20mm时,a取 0.2~0.4mm;当20mm≤d≤28mm时,a取0.6~ 1.2mm当30mm≤d≤38mmBt,gK0.8~1.6mm

6.6.4品销缆道运载行车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4起重轮设计轮槽率径及轮轴计算同吊船缆道,但轮槽半 径应比钢丝绳半径增大1.0mm左右。起重轮荷载可按式 (6. 6.5)计算

5其余杆件固荷载集中于两端,中间各杆件受力均很小, 应满足结构要求,上主撑、下主撑长细比不宜小于250。

7塔架(柱)与基础设计

自立式钢施滑凝土塔架和钢塔布设压

2可采用钢结构,也可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钢 筋混凝土结构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用分 项系数设计表达式进行计算。 3在温度低于一20℃环境中工作的钢塔架(柱),其主要承 载构件应具有良好的低温冲击韧性。 4钢结构塔架(柱)采用开口型材时,其壁厚应大于 5mm;采用闭口型材时,其壁厚应大于2.5mm,且内壁应进行 防腐处理。 5在人口稠密区新建拉线式塔架(柱)时,塔架(柱)与 民用建筑的水平间距应大于其高度。 6塔架(柱)应采取防雷措施。 7塔架(柱)上部宜设满足安装和检修要求的操作平台, 操作平台设置安全防护栏。 8塔架(柱)应设爬梯(楼梯),爬梯(楼梯)距离地面高 度不应低于1.8m。当塔架(柱)高度大于等于10m时,爬梯 (楼梯)应设防坠保护装置,

9塔架(柱)底部应设保护及警示标志。 7.1.6塔架(柱)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 荷载组合分为缆道运行和缆道停运两种情况,应按最不 利荷载组合考虑钢丝绳的动力影响进行计算。 2塔架(柱)的结构重要性系数应不低于1.0。 3塔架(柱)的主要承载构件,应进行疲劳校核。 7.1.7塔架(柱)项部的允许最大变形应符合下列要求: 1拉线式塔架(柱)应符合下列要求: 1)缆道运行时,塔架(柱)的顺流向偏移为其高度的 0.004倍,断面向偏移为其高度的0.008倍。 2)缆道停运时,塔架(柱)的顺流偏移为其高度的 0.003倍,断面向偏移为其高度的0.006倍。 3)缆道运行时,水平扭转角为1°。 2自立式塔架(柱)应符合下列要求: 1)缆道运行时,塔架(柱)的顺流偏移为其高度的 0.003倍,断面向偏移为其高度的0.005倍 2)缆道停运时,塔架(柱)的顺流偏移为其高度的 0.002倍,断面向偏移为其高度的0.004倍。 3)缆道运行时,水平扭转角为0.6°。 7.1.8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基础下面的持力层(地基)应选择老土或完整基岩(清 除强风化层),设计前应进行岩土工程勘察。 2当地下水埋藏较浅或洪水期有滤没基础情况时,应进行 抗浮验算。 3设置于河道内的基础应考虑水流和漂浮物的影响,计算 或调查一般冲剧深度和局部冲剧深度,增加防护措施并适当加大 设计安全系数。 4北方受冻土影响的地区,基础宜选择地势高、地下水位 低、地表排水良好的建筑场地,可采用桩基础、自锚式基础(冻 土层下有扩大板或扩底短柱)或采用其他有效措施(排水等)。

5道塔架和缆道绞车的基础项面宜高于周围地面10 ~30cm, 6基础前方挡土厚度小于2.5m时,为保障设计安全,被 动土压力可忽略不计。 7地基土允许承载力应满足设计安全系数要求。 8计算的配筋事(%)不大时,可采用锅筋混凝土基础构 件规定的最小配筋率[】≥0.15%

7.2.1塔架(柱)上的荷载与作用可分为下列三类 1水久荷载:结构自重、固定的设备重、物料重、土重、 土压力、初始状态下钢绳的拉力、结构内部的预应力、地基变 形等。 2可变荷载:风荷载、夏冰荷载、常避地震作用、雪荷载、 安装检修荷载、塔顶平台的活荷载、温度变化等。 3偶然荷载:缆道绞车制动时的冲击力、漂浮物冲击力 钢绳断线、撞击、爆炸、罕遇地震作用等。 7.2.2垂直作用于塔架(柱)表面单位面积上的风荷载标准值 应按式(7.2.2)计算,并符合下列要求,

式中W一 作用在塔架(柱)高度处单位投影面积上的风荷 载标准值,kN/m,按风向投影; β—高度处的风振系数; ",一一风荷载体型系数; H——高度处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w——基本风压,kN/m,其取值不得小于0.3kN/m*. 1当城市或建设地点的基本风压值在全国基本风压分布图 上未给出时,可根据附近地区规定的基本风压或长期资料,通过 气象和地形条件的对比分析确定;也可按GB50009一2012附录 D中全国基本风压分布图近似确定。

2山区及偏解地区10m高处的风压,可按相邻地区的基本 风压值乘以下列调整系数采用: 1)山间盆地、谷地等闭塞地形取0.75~0.85。 2)与大风方向致山谷口、山口取1.20~1.50。 3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应根据地面粗糙度类别按表7.2.2确 定。地面粗糙度根据塔架(柱)位置的特点,可分为下列二类: 1)A类指河岸、湖岸和沙漠地区等。 2)B类指乡村、丘陵以及房屋比较稀疏的中小城镇和大 城市郊区。

表7.2.2风压高座变化系数B

q,0.6ba7X 10

Q/YRF 0001 S-2014 云南人福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代用茶式中——单位面积上的爱冰营载。kN/m

装一与构件直轻有关的球厚应情正系款

地震作用和抗震验算应根据结构使用功能和重要性,应 按GB50011一2010的规定进行设计,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及以上地区塔架(柱)应进行抗震 设计。 2塔架(柱)应允许在其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计算水平地震 作用并进行抗震验算;对烈度为8度和9度的塔架(柱),应同 时考虑竖向地震作用和水平地震作用的不利组合。对塔架(柱) 的悬臂梁、较大跨梁等,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对于刚度或质量 分布不均匀的高耸结构应考患扭转地震作用。 3下列塔架(柱)可不进行裁面抗震验算,但应满足抗震 构造要求: 1)6度,在任何类场地的塔架(柱)及其地基基础。 2)不大于8度,I类、Ⅱ类场地的不带塔楼的钢塔架及 其地基基础。 3)7度,I类、Ⅱ类场地,基本风压w≥0.4kN/m,7 度,Ⅲ类、IV类场地和8度,I类、Ⅱ类场地,且基 本风压w≥0.7kN/m的不带塔楼的混凝土塔架 (柱)结构及其地基基础。 4塔架(柱)的地震作用计算宜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对于特别重要的塔架(柱)可采用时程分析法做比较计算,时程

分析法的选波原则按GB50011一2010确定。对于阅筒形结构的 塔架(柱)也可采用底部剪力法和近似简化法。 7.2.5温度作用及作用效应:塔架(柱)结构由日照引起向 阳面和背阳面的温差,应按实测数据采用,当无实测数据时可 按20℃采用;拉线式塔架设计应计算温度作用及作用效应,计 算温度为当地历年冬季(或夏季)最冷(或最热)的月平均气 温,初始温度为安装调试完成时的月平均气温,正、负误差均 应验算,

图7.3.4斜杆量小内力限值计算 V、M一层顶势力、弯矩;6—层顶宽度;6—塔柱与钳直线之夹角: 一所计算报面以上结体高度

f.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N/mm; f,钢筋的抗压强度设计值,N/mm"; A一构件截面面积,mm", A,一全部纵筋截面积。当纵向普通钢筋的配筋率大于 3%时,A改用(A一A,)代替,mmTZZB 1035-2019 珍珠美白面膜, 2单向偏心受压构件(见图7.3.62)应按式(7.3.6~ )~式(7.3. 65)计算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