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 564-2014 土坝灌浆技术规范(替代SD 266-88,附条文说明)

SL 564-2014 土坝灌浆技术规范(替代SD 266-88,附条文说明)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SL 564-2014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5 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277703
VIP资源

SL 564-2014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SL 564-2014 土坝灌浆技术规范(替代SD 266-88,附条文说明)

3.3.4灌浆试验应布设相应监测设施

3.3.5灌浆试验过程中应详细记录现场施工情况和出现的

括钻孔、灌浆压力、浆材、灌浆量、裂缝出现的长度、深度 度、连续性和方向等。

3.3.7应根据现场试验情况及时优化灌浆技术参数。 3.3.8应根据试验结果,提交灌浆试验报告。

QY/TQ 0003S-2015 云南天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压片糖果3.4堤坝坝体劈裂灌浆设计

3.4.1当坝体质量普遍较差,有大面积渗漏或坝体内部有 隐患时,可按劈裂灌浆设计。

3.4.1当坝体质量普通较差,有天面积渗漏或坝体内部有较多 隐患时,可按劈裂灌浆设计。 3.4.2坝体劈裂灌浆宜按河床段、岸坡段、弯曲段和其他特殊 坝段的不同情况分别进行设计。

在坝体彻床技治坝轴线(或相偏上游厂单排布扎。 意患程度特别严重时,可根据坝体隐患的范围和程度,分两排 多排布孔。

终孔孔距:在河床段,孔深不小于20m时,可采用5 0m;孔深小于20m时,可采用3~5m。也可通过现场灌浆讠 金确定。

3.4.4在岸坡段、弯曲坝段和其他特殊坝段布孔,官

孔,并适当缩小孔距,或通过试验确定。 3.4.5灌浆孔应为铅直孔。钻孔深度应超过隐惠深度2~3m。 在主排孔两侧出现沉陷缝时,主排孔灌浆结束后应布置副排孔, 孔深可为主排孔孔深的1/3。 3.4.6泥墙设计厚度应根据土项土质、碾压质量、隐患性质和 坝高等情况合理确定,可采用520cm。 3.4.7灌浆孔孔口压力应以灌浆孔孔口处进浆管内的浆液压力 为准。灌浆控制压力和设计灌浆压力可按附录A规定的公式分 别计算。

孔,并适当缩小孔距,或通过试验确定。

.4.7灌浆孔孔口压力应以灌浆孔孔口处进浆箸内的浆液压 内准。灌浆控制压力和设计灌浆压力可按附录A规定的公式 别计算。

3.4.8灌浆材料可参照GB50145采用粉质黏土或黏土,其快

表3.4.81灌浆土料性能指标要求

3.4.9有特殊要求时,浆液中可根据需要掺入下列材料:

1当需要提高浆液的流动性时,可掺人水玻璃,掺量宜为 于土质量的0.5%~1.0%,或通过试验确定。 2当需要加速浆液凝固和提高浆液固结强度时,可掺入水 泥,掺量宜为干料质量的10%~15%。与已有建筑物接触部位, 水泥掺量应适当增加,必要时应通过试验确定。

3当需要提高浆液的稳定性时,可掺入适量膨润土或其他 外加剂。 4当需要结合灌浆防止生物危害时,可在浆液中掺人适量 的相应药物,但要防止污染环境。 3.4.10土坝劈裂灌浆每次灌浆量应严格控制。采用多次灌浆的 方法,每个灌浆孔都应进行多次灌浆。每个灌浆孔的灌浆次数应 根据灌浆孔的深度和坝体隐患的程度确定,坝高30m以内的坝 体灌浆次数宜在5次及以上;坝高30m及以上的坝体灌浆次数 宜在10次以上。每米孔深每次平均灌浆量,宜控制在0.5 1.0m3。 3.4.11应对灌浆期坝体被浆柱压力全线劈开的不利工况进行坝 坡稳定性验算,验算方法见附录B。若验算抗滑稳定安全系数不 大于SL274中规定的坝坡抗滑稳定最小安全系数时,应调整灌 浆工艺(如延长各序各次灌浆间隔时间、减少每次灌浆量、控制 灌浆压力、改善浆液性能等),并增加监测次数

开的不利达 坡稳定性验算,验算方法见附录B。若验算抗滑稳定安全系 大于SL274中规定的坝坡抗滑稳定最小安全系数时,应调 浆工艺(如延长各序各次灌浆间隔时间、减少每次灌浆量、 灌浆压力、改善浆液性能等),并增加监测次数,

3.5堤坝地基壁裂灌浆设

3.5.1堤坝地基劈裂灌浆宜适用于堤坝高度小于10m,且地基 处理深度小于15m的粉土、粉土质砂和软土透水地基的防渗加 固灌浆。

3.5.2灌浆孔沿堤坝轴线布置;宜布置单排孔,孔

3.5.3劈裂灌浆宜灌注水泥黏土浆液,水泥含最宜为干粒

130%~40%,浆液中水和干料质量比宜为1.5:1~0.8:1 可通过试验确定。

3.5.5灌浆所用水泥的强度等级可为42.5级或以上,宜为普通

5.6灌浆所形成的浆体幕厚度,应满足渗透稳定要求,

3.5.6灌浆所形成的浆体雌幕厚度,应满足渗透稳定

3.5.7堤坝地基劈裂灌浆灌人量,应满足浆体雌幕厚度的要求。

3.5.7堤坝地基劈裂灌浆灌入量,应满足浆体雌幕厚度的要求。

3.6堤坝充填灌浆设计

多次灌注,每米孔深每次灌浆量,应根据隐患程度通过现场试验 确定。当无试验资料时,可取每米孔深每次灌浆量为0.3~ 0.5m²。若已知洞穴较大,可适当增加灌浆量和提高浆液稠度。

4.1.5应优先采用灌浆新设备,灌浆机具应有备用。

.1.5应优先采用灌浆新设备,灌浆机具应有备用。灌浆所 动力应有保证。

4.1.6灌浆施工前应根据GB50286的规定埋设监测设施。

4.2.1应按设计要求布孔和钻孔。土坝的河床段钻孔应分序进 行,宜分2序或3序。土坝的岸坡段、弯曲段、其他特殊坝段和 堤坝地基劈裂灌浆钻孔可不分序

4.2.2灌浆孔位置与设计位置偏差不宜大于10cm,孔底偏斜率 不宜大于孔深的2%。

4.2.2灌浆孔位置与设计位置偏差不宜大于10cm,孔底偏斜率

1堤坝坝体势裂灌浆,孔径宜为45~76mm,孔径应与所 下注浆管相匹配。当孔深小于30m时,宜用干法成孔;当孔深 不小于30m或孔深小于30m、但坝体内有大量砂砾石时,可采 用泥浆护壁钻进。 2堤坝地基劈裂灌浆,可采用泥浆护壁钻进,坝(堤)体

内应下设套管,套管下设深度至坝(堤)基以下1m处,在套管 内继续钻孔至设计深度。 3充填灌浆,宜采用于法钻孔。深孔宜下套管,套管下至 最低灌浆段的顶部。 4.2.3钻孔完成后,应及时下注浆管(或套管),注浆管(或套

4.2.3钻孔完成后,应及时下注浆管(或套管),注浆

管)与孔壁应结合紧密、封闭,防止灌浆时浆液沿孔壁向 出。灌浆礼的孔口处应做保护。

应做好钻孔过程的记录和描述,如发现特殊情况时,应 录并及时分析处理。

4.2.4应做好钻孔过程的记录和描述,如发现特殊情况时

4.3.1制浆应采用专用机械。搅拌成浆后应先清除大颗粒和杂 物,灌浆前再通过36孔/cm²过滤筛过滤。 4.3.2制浆过程中浆液密度、输浆量应每小时检测1次,浆液 的稳定性和自由析水率每10d检测1次,如浆料发生变化,应随 时增加检测频率

4.4.1堤现坝体劈裂灌浆应符合下列要求:

堤坝坝体劈裂灌浆应符合下列

1应先灌河床段,后灌岸坡段和弯曲段;多排孔灌浆时, 应先灌边排孔,再灌中排孔。同一排孔灌浆,应先灌第一序孔, 再灌第二序孔、第三序孔;对于坝体质量较差的宽顶坝,可采用 相邻两孔或多孔同时灌浆的方法。 2灌浆采用纯压式灌浆方式进行时,注浆管应下至距离孔 底0.5~1m处,自下而上分段灌浆。当孔底段经过多次灌注、 灌浆量或灌浆孔孔口压力达到设计要求时,应提升注浆管3~ 6m,继续上面一段的灌浆,依次进行。当注浆管出浆口提升至 距坝顶10m时,不应再提升,直至灌浆达到结束标准。 3灌浆开始应先用稀浆灌注,经过3~5min的灌浆,坝体 劈璧裂后,再加大浆液稠度。若孔口压力下降或出现负压(压力表

卖数为“0”以下),应加大浆液稠度。 ,4灌浆量应按设计要求控制。 5坝的岸坡段、弯曲段和其他特殊坝段灌浆,可采用缩小 孔距、减小灌浆压力和每次灌浆量、增加复灌次数、相邻多孔同 时灌注的方法。 4.4.2堤坝地基劈裂灌浆应符合下列要求: 1套管与注浆管之间应设阻浆塞,采用纯压式灌浆方式进 行灌浆。 2灌浆宜采用相邻两孔或多孔同时灌浆的方法。 3灌浆宜一次灌至设计要求。需要分次灌浆时,每次灌浆 结束前应灌注3~5min黏土浆,防止注浆管堵塞。 4坝体和坝基都需要灌浆时,应先灌项基部分,然后提升 套管与注浆管,再进行坝体部分灌浆。 4.4.3充填灌浆应符合下列要求: 1多排孔灌浆时,应先灌边排孔,再灌中排孔。 2深孔充填灌浆时,宜采用自下而上分段灌注的方法,段 长可为5~10m。应先对最底段进行灌浆,当灌浆达到设计要 求,提升套管和注浆管5~10m,然后进行上段的灌浆,直至该 孔灌浆结束。 3各段灌浆宜一次灌注至设计要求,隐患规模较大的也可 多次灌注。 4对于高度小于10m的堤坝,灌浆可不下套管,也可不 分段。 4.4.4 应做好灌浆记录和成果汇总。格式可参照附录C。

读数为“0”以下),应加大浆液稠度。 .4灌浆量应按设计要求控制。 5坝的岸坡段、弯曲段和其他特殊坝段灌浆,可采用缩小 孔距、减小灌浆压力和每次灌浆量、增加复灌次数、相邻多孔同 时灌注的方法。

孔距、减小灌浆压力和每次灌浆量、增加复灌次数、相邻多孔同 时灌注的方法。 4.4.2堤坝地基劈裂灌浆应符合下列要求: 1套管与注浆管之间应设阻浆塞,采用纯压式灌浆方式进 行灌浆。 2灌浆宜采用相邻两孔或多孔同时灌浆的方法。 3灌浆宜一次灌至设计要求。需要分次灌浆时,每次灌浆 结束前应灌注3~5min黏土浆,防止注浆管堵塞。 4坝体和坝基都需要灌浆时,应先灌项基部分,然后提升 套管与注浆管,再进行坝体部分灌浆。 4.4.3充填灌浆应符合下列要求: 1多排孔灌浆时,应先灌边排孔,再灌中排孔。

4.4.3充填灌浆应符合下列要求:

1多排孔灌浆时,应先灌边排孔,再灌中排孔。 2深孔充填灌浆时,宜采用自下而上分段灌注的方法,段 长可为5~10m。应先对最底段进行灌浆,当灌浆达到设计要 求,提升套管和注浆管5~10m,然后进行上段的灌浆,直至该 孔灌浆结束。 3各段灌浆宜一次灌注至设计要求,隐患规模较大的也可 多次灌注。 4对于高度小于10m的堤坝,灌浆可不下套管,也可不 分段。 4.4.4 应做好灌浆记录和成果汇总。格式可参照附录C。

4.5.1灌浆过程中应对灌浆孔孔口压力、灌浆量、间隔时间、 横向水平位移和裂缝开展宽度等进行综合控制。 4.5.2灌浆孔孔口压力应控制在灌浆控制压力以内,压力表精

变不应大于10kPa。在灌浆过程中,应随时监测压力变化,记

4.5.3灌浆量宜采用泥浆泵流量进行控制。重要工程的灌浆量 监测,应使用流量计。 4.5.4坝体灌浆两次灌浆间隔时间不宜少于5d,具备良好排水 条件的土坝,灌浆间隔时间可为2~3d。 4.5.5在灌浆时,坝顶上、下游边线位置横向水平位移宜控制 在3cm以内,要求在停灌后能基本复原。含砂量高的均质坝和 窄心墙砂壳坝应严格控制项顶上、下游边线的水平位移。 4.5.6劈裂灌浆应尽量推迟坝顶出现裂缝时间,裂缝允许宽度 应根据灌浆试验确定,宜控制在3cm以内,要求在停灌后项体 裂缝能基本闭合。充填灌浆应避免坝顶出现裂缝。

4.5.3灌浆量宜采用泥浆泵流量进行控制。重要工程的灌 监测,应使用流量计。

4.5.4坝体灌浆两次灌浆间隔时间不宜少于5d,具

4.6灌浆结束标准及封孔

1经过分段多次灌浆,浆液已灌注至孔口,且连续复灌3 次不再吃浆。 2灌浆孔的灌浆量或灌浆孔口压力已达到设计要求。 4.6.2当每孔灌浆结束后,应进行灌浆封孔。封孔时应将注浆 管拔出,向孔内灌注密度大于1.5g/cm²的稠浆,多次灌注,直 至浆面升至孔口不再下降为止。待孔口完全析水后,应用含水率 适中的制浆土料将孔口回填捣实整平,

1当坝顶出现纵向裂缝后,应分析发生原因。如果是湿陷 缝,可继续灌浆;如果是劈裂缝,应加强监测,当裂缝发展到允 许宽度时,应立即停灌,待裂缝基本闭合后再灌。 2当坝顶出现横向裂缝时,应立即停灌。如果裂缝深度较 线,可开挖,用黏性士回填劵实后继续灌浆:如果裂缝较深,可 用稠浆灌注裂缝,

3当弯曲段坝项出现裂缝时,应立即停灌。然后沿裂缝布 孔,按照多孔轮灌的方法灌注稠浆堵佳裂缝。待处理好后再按 4.4.1条规定的方法进行灌浆。 4.7.2施工中出现冒浆时,可采用浓浆、低压、间歇灌注等摧 施处理: 1坝顶冒浆时,应立即停灌,并挖开冒浆出口,用黏性土 料回填夯实。钻孔周围冒浆,可采用压砂处理,再继续灌浆。 2洞穴冒浆时,应先在冒浆口压砂堵塞洞口,再继续灌浆。 3坝坡冒浆时,可采用稠浆间歇灌注。坝体与已有建筑物 接触带冒浆,可用较稠的水泥黏土浆灌注。 4.7.3施工中出现串浆时,可采用浓浆、间歇、低压灌注等提 施处理: 1当第一序孔灌浆时,发现相邻孔串浆,应加强监测,如 确认对坝体安全无影响,灌浆孔和串浆孔可同时灌注;如不宜同 时灌注,可堵塞串浆孔,然后继续灌浆。 2如浆液串入测压管,应在灌浆结束后,再补设测压管。 4.7.4施工中出现塌坑时,可在塌坑部位挖出部分泥浆,回填 黏性土料,分层芬实。

3当弯曲段坝项出现裂缝时,应立即停灌。然后沿袭 孔,按照多孔轮灌的方法灌注稠浆堵佳裂缝。待处理好后 4.4.1条规定的方法进行灌浆。

4.7.2施工中出现冒浆时,可采用浓浆、低压、间歇灌注 施处理:

原因。如确认坝坡稳定,待停灌5~10d后可继续灌浆, 监测。

5.1.1为控制土坝灌浆过程,检验灌浆效果,保证坝体安全, 在灌浆期间应进行全过程监测。 5.1.2在灌浆过程中,应设专门人员负责监测工作,全面控制 灌浆过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5.1.3灌浆监测项目应包括坝体变形、渗流、裂缝和冒浆等, 变形和渗流应在灌浆前监测3~5次,作为基准数。

5.1.5灌浆监测与灌浆控制应密切配合,协调一致。相关的项 目宜同时监测,监测成果应及时整理。 5.1.6监测点的设置及监测方法等除本规范规定外,可参照SL 551的要求。

5.2.1坝体变形监测分水平位移(横向、纵向)、垂直位移(沉 降量)和坝坡变形监测,具体监测项目应根据不同需要设置。 5.2.2大、中型工程的横向水平位移监测,在土坝河床段,应 沿坝轴线方向每隔10~30m设横向水平位移监测断面,分别在 坝顶上、下游坝肩位置各设一个监测标点。灌浆期间,每天至少 监测1~2次;非灌浆期间,可每5d监测1次。 5.2.3在土坝的岸坡段灌浆时,有可能发生纵向水平位移,必 要时也应监测。

5.2.4垂直位移测点可与水平位移测点结合,并同时进行监测。 在灌浆前,至少应监测 3次。

5.2.4垂直位移测点可与水平位移测点结合,并同时进行监测。

5. 2. 5 坝坡变形可选择在河床段和有严重隐患的

5.2.2条的规定进行监测。在灌浆期间,还应经常巡视坝坡,看 是否有塌坑、裂缝及坝坡隆起等现象。

5.3.1在灌浆期间,应对灌浆孔附近的测压管,每隔1~2h监 测1次,在灌浆结束1个月后,可进行正常监测。 5.3.2应在灌浆前后和灌浆期间进行坝后渗流量的对比监测。 5.3.3当坝下游坡存在湿润区时,应在灌浆前后和灌浆期间注 意监测其位置、面积及含水量变化,用以判断灌浆效果,

测1次,在灌浆结束1个月后,可进行正常监测。

5. 4 裂缝和冒浆监测

5.4.1裂缝监测内容应包括裂缝位置、宽度、长度、走向、深 度、错距和裂缝发生历时、开展速度等。正在灌浆的坝段应随时 监测;如裂缝发展较快,应加强监测;非灌浆坝段可每5d监测 1次。

1次。 5.4.2在灌浆期间应有专人经常巡视坝坡、坝顶,进行冒浆监 测。如发现冒浆,应及时处理。

5.4.2在灌浆期间应有专人经常巡视坝坡、坝顶,进行冒浆监

5.5.1采用电测仪,测定被灌人坝体的浆液液面,了解 升高度和速度。

5.5.2采用测压管或渗压计,测定浆液的孔隙水压力及其消散

过程,了解浆液固结程度。

应力和孔隙水压力的变化

6.1.1土坝灌浆应进行灌浆过程检查和灌浆质量检查。

6.1.1土坝灌浆应进行灌浆过程检查和灌浆质量检查。 6.1.2 灌浆过程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灌浆过程资料齐全。 2灌浆过程检查及监测成果满足相关要求。 6.1.3 灌浆质量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1灌浆结束后坝后渗流量和浸润线符合设计要求。坝坡 湿面积基本消失或明显减少,坝后下游浸润线出逸点或测压管水 位明显降低。 2坝体内部裂缝、洞穴等隐惠,得到浆液充填压密,坝体 变形基本处于稳定。

1灌浆结束后坝后渗流量和浸润线符合设计要求。坝坡烟 湿面积基本消失或明显减少,坝后下游浸润线出逸点或测压管水 位明显降低。 2坝体内部裂缝、洞穴等隐惠,得到浆液充填压密,坝体 变形基本处于稳定。

6.2.1灌浆过程检查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布孔、钻孔、制浆和 灌浆等工序,工艺和技术参数,综合控制情况,各孔结束灌浆是 否达到标准,灌浆蓝测成果以及特殊情况处理等。 6.2.2灌浆质量检查的主要内容应包括:泥墙厚度、密度、连 续性、均匀性,对原有裂缝、洞穴、隐患的充填密实情况,坝体 变形、坝顶裂缝、浸润线出逸点及坝后渗流量变化情况等。

6.3.1灌浆过程检查应采用量测、试验、监测等手段,按设计 要求对灌浆过程各工序和技术参数进行严格控制,并及时准确地 进行记录。

要检查坝后渗流量、下游坝坡渗水出逸点的位置和洒湿面积的

大小,以及在相同库水位情况下,对比灌浆前后的变化情况,分 析灌浆的效果。 6.3.3必要时,可采用钻孔、探并(槽)开挖检查、取样测定 物坛笨士注验证满妆质是

大小,以及在相同库水位情况下,对比灌浆前后的变化情况,分 析灌浆的效果。

附录A土坝劈裂灌浆控制压力和设计

A.0.1灌浆孔孔口压力系指孔门处进浆管内的浆液压力。施1 时,灌浆孔孔口压力应控制在灌浆控制压力之内。 A.0.2劈裂灌浆控制压力可按公式(A.0.2)计算,并经试验 确定。

附录B土坝劈裂灌浆不利情况下的

RZW:sina: +R'E W: =yib,h; L; =b;secai E=(h') /2

0.3有效应力法:适用于上游蓄水且灌浆前坝体内形成稳定 流的情况。安全系数 K 可按公式(B. 0. 3)计算:

RW,sina: + R'E

附录C灌浆监测记录和成果汇总表

C.0.1土坝(堤)灌浆钻孔记录见表 C.0.1

.0.1土坝(堤)灌浆钻孔记录见表C.0.1

记: 班(组)长: 填表说明: 1.孔号应表尔山序号和孔号,如2序孔5号孔,则填2一5。 2.钻孔机具:锤出钻、回转钻、土钻等。 3.土分类:按士工试验分类。 4.密实度:松散、较密、密实、很密。 5.进尺速度:较慢、一般、较快、快

C. 0.3土坝(堤)灌浆汇总见表 C. 0.3。

C.0.3土坝(堤)灌浆汇总见表C.0.3。

表 C. 0. 3土坝(堤)灌浆汇总表

1.孔号应表示出序号和孔号,如2序孔5号孔,则填2一5。 2.孔口压力平均值和浆液密度应按加权平均计算。 3.干料重=土颗粒比重/(土颗粒比重一1)×(浆液密度一1)×灌人量。 4.单位干料重三干料重/孔深。

1.孔号应表示出序号和孔号,如2序孔5号孔,则填2一5。 2.孔口压力平均值和浆液密度应按加权平均计算。 3.干料重=土颗粒比重/(土颗粒比重一1)×(浆液密度一1)×灌人量。 4.单位干料重三干料重/孔深。

GB/T 39452-2020 皮革 物理和机械试验 涂层粘着牢度的测定C.0.4土坝(堤)灌浆成果汇总见表C.0.4

0.4士坝(堤)灌浆成果汇总见表C.0.4。

表 C.0.4土坝(堤)灌浆成果汇总表

1.孔(排)序号应表示出孔序号或排序号,如2序孔则填2,5排孔则填5。 2.进尺、灌入量、注人下料重均为相应序孔的和,各序之和相加为合计数。 3.单位川土民:单位孔深注人的干料重。

1.孔(排)序号应表示出孔序号或排序号,如2序孔则填2,5排孔划填5。 2.进尺、灌人量、注人下料重均为相应序孔的和,各序之和相加为合计数。 3.单位川土质:单位孔深注人的干料重。

C.0.5坝(堤)顶水平位移监测记录见表C.0.5。表C.0.5坝(堤)顶水平位移监测记录表汇程名称:施工单位:仪器:型号:监测目期:监测监测时间原桩间距桩间距位移量备注桩号(时:分)(m)(m)(mm)孔口压力变化时加测测量:记录:填表说明:在监测水平位移时,测点位移偏上游为“十”,反之为“一”C.0.6坝(堤)顶沉降量监测记录见表C.0.6。表 C.0.6坝(堤)顶沉降量监测记录表工程名称:施工单位:仪器:型号:监测目期:监测监测时间原桃顶高程桩顶高程沉陷量备注桃号(时:分)(m)(m)(mm)与坝(堤)顶水平位移监测同步进行测最:记录:填表说明:在监测沉降量时,测点沉陷为“十”,反之为“2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

NY/T 1972-2010 水溶肥料 钠、硒、硅含量的测定总则 31 灌浆设计 33 灌浆施工. 38 灌浆监测· 43 5 灌浆质量检查 45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