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2340-2021 大坝安全监测资料分析规程.pdf

DL/T 2340-2021 大坝安全监测资料分析规程.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L/T 2340-2021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4.6 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277690
VIP资源

DL/T 2340-2021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L/T 2340-2021 大坝安全监测资料分析规程.pdf

DL/T23402021

c)绘制施工期、蓄水期、运行期沿坝轴线和典型断面的坝体表面变形、内部变形分布图,结合河 谷形状、坝体分区分析变形分布规律: d)心墙堆石坝宜绘制典型工况心墙变形分布图,分析心墙变形分布规律、心墙最大沉降和挠度 分布; e)面板堆石坝宜绘制典型工况面板挠度分布图,结合面板分期浇筑分析挠度分布规律,确定最大 挠度及其位置,与设计计算值、工程经验值对比分析; f 面板堆石坝宜绘制周边缝、垂直缝变形分布图,分析变形分布规律,周边缝三向变形与设计计 算值、工程经验值对比分析; g)面板堆石坝宜绘制面板脱空变形分布图,分析面板脱空分布规律。 .5.2碾压式土石坝渗流监测数据分析项目主要包括坝基渗透压力、坝体渗透压力、土质心墙渗透压 和孔隙水压力,以及渗流量、绕坝渗流等,分析内容宜符合下列要求: a)绘制各渗流监测物理量过程线,分析变化规律、趋势,及其受上游水位、下游水位、降水、气 温等原因量的影响: b)统计各渗流监测物理量历年最大值、最小值、最大年变幅等特征值; c)分析坝基顺河向渗透压力水位分布规律和量值大小,河床部位坝基渗透压力水位与下游水位或 量水堰池水位对比分析; d 计算坝基防渗墙体后不同深度的渗透压力折减系数,判断防渗体或防渗体与趾板或底板连接部 位的防渗效果; e)面板堆石坝应绘制典型工况下面板下游垫层内渗透压力水位分布图,分析坝体渗透压力分布 规律; f)土质心墙堆石坝宜宣绘制心墙渗透压力水头分布图,并与设计比较,分析心墙体渗透压力分布规 律;计算心墙体内水力坡降,与允许水力坡降对比分析; g)分析大坝渗流量时,宜统计扣除降水地表径流影响后的渗流量,并类比同类工程,分析控制工 况大坝渗流状况;绘制典型上游水位和渗流量相关图,分析相关曲线特征; h)绕坝渗流分析按6.3.2的相关要求执行。 5.3碾压式土石坝应力应变及温度监测数据分析项目主要包括面板混凝土应变及应力、面板钢筋应 、堆石体应力、心墙应力、面板温度、心墙温度等,分析内容宜符合下列要求: a)绘制各应力应变及温度监测物理量过程线,分析变化规律、趋势,及其受上游水位、气温等原 因量的影响; b)统计分析各应力应变及温度监测物理量历年最大值、最小值、最大年变幅等特征值: c)当面板混凝土实测应变较大时,宜计算面板混凝土应力; d)绘制面板钢筋应力分布图,结合钢筋应力和混凝土应力应变分布规律特点,分析面板受力情况; e)绘制堆石体土压力分布图,分析土压力分布规律;绘制心墙应力分布图,分析心墙拱效应 情况; 沥青混凝土心墙宜分析施工期温度的消散情况,分析蓄水期、运行期温度场变化对心墙运行性 态的影响。

6.6.1坝身溢流表孔、中孔、深孔等泄水设施与坝体结构同步分析。 6.6.2河岸式溢洪道监测数据分析项目主要包括闸首控制段变形及基础扬压力、泄槽段底板基础渗透 压力等,分析内容宜符合下列要求: a)闸首控制段变形监测数据分析除符合6.3.1的要求外,还应分析溢洪道各闸墩变形的一致性QGDW 11252-2014 10kV高压开关柜选型技术原则和检测技术规范

DL/T23402021

b)闸首控制段基础扬压力监测数据分析按6.3.2的要求执行; c)泄槽段底板基础渗透压力应分析与上游水位、泄洪、两岸地下水位的相关性,统计分析渗透 压力水头特征值,分析止水、排水是否正常,对比渗透压力与底板自重判断底板结构抗浮安 全性。 6.6.3泄水隧洞监测数据分析项目主要包括洞身围岩变形、渗透压力等,分析内容宜符合下列要求: a)洞身围岩变形应统计洞壁及各埋深部位的位移,绘制过程线和分布图,分析围岩变形规律和主 要变形区域; b) 应分析洞身衬砌外侧围岩渗透压力与内水压力、地下水位、温度的关系,统计分析实测外水压 力特征值,与设计外水压力比较; c)分析洞身钢筋混凝土等衬砌应力应变与隧洞泄洪运行及地下水位和温度的关系,与实际钢筋、 混凝士强度比较。 6.6.4消能与防冲建筑物监测数据分析项目主要包括消力池护坦底面扬压力、护岸及雾化区边坡稳定 性等,分析内容宜符合下列要求: a)消力池护坦底面扬压力应分析在抽排、检修工况下的变化规律,统计分析扬压力特征值,与设 计值比较: b)护岸及雾化区边坡监测数据分析除符合6.7的要求外,还应分析雾化雨对边坡地下水位及边坡 稳定的影响。 6.6.5闸墩监测数据分析项目主要包括混凝土应力应变、钢筋应力、锚索荷载等,分析内容宜符合下 列要求: a)混凝土应力应变、钢筋应力分析除符合6.3.3的要求外,还应分析闸墩受拉区扇形区域应力; b)分析锚索锁定后应力变化规律和受工作闸门运行的影响; c)统计分析锚索荷载特征值,与锁定吨位、设计永存吨位比较,计算锚索预应力损失率。 6.6.6导流洞堵头及其他永久封堵结构应重点分析封堵结构与周边围岩的接缝变形、渗透压力等变化 情况。

6.7.1边坡变形监测数据分析项目主要包括表面变形、深部变形等,分析内容宣符合下列要求: a)绘制各变形监测物理量过程线,分析变化规律、趋势,及其受水位、降水、气温等环境量 的影响; b)统计分析各变形监测物理量历年最大值、最小值、最大年变幅、年变化速率等特征值; c)绘制边坡表面累计位移及相对位移矢量分布图,分析表面位移分布规律; d)绘制典型剖面内部位移分布图,分析位移变化情况,判断有无滑移迹象,推断滑移带分布; e)边坡布置平洞、锚固洞、排水洞、灌浆洞、监测洞等洞室,应分析洞室变形情况。 6.7.2边坡渗流监测数据分析项目主要包括边坡地下水位、排水洞渗流量等,分析内容宜符合下列 要求: a) 绘制各渗流监测物理量过程线,分析变化规律、趋势,及其受水位、降水等原因量的影响,分 析蓄水对近坝库岸和两岸坝肩边坡地下水位的影响; 6) 统计分析各渗流监测物理量历年最大值、最小值、最大年变幅等特征值; c)绘制地下水位分布图,分析与边坡地势相关性和边坡排水效果; d)绘制边坡典型剖面地下水位线,与边坡稳定计算采用的地下水位对比分析; e)对可能存在渗透破坏的边坡,应计算渗透坡降,分析边坡渗透稳定。 6.7.3边坡支护结构受力监测数据分析项目主要包括锚索荷载、锚杆及锚筋应力、抗滑桩应力、抗剪 洞及锚固洞应力、挡墙应力等,分析内容宜符合下列要求:

a)绘制各支护结构受力监测物理量过程线,分析变化规律、趋势及其受水位、降水、气温等原因 量的影响; b)统计分析各支护结构受力监测物理量历年最大值、最小值、最大年变幅等特征值。 运行性态分析

护结构受力监测物理量过程线,分析变化规律、趋势及其受水位、降水、气温等原因 各支护结构受力监测物理量历年最大值、最小值、最大年变幅等特征值

7.2.1混凝土重力坝运行性态应综合坝基变形及应力状态、坝基防渗效果、坝体变形协调性及收敛 性、坝体防渗效果、坝体裂缝变形性态等进行分析。 .2.2坝基变形及应力状态应综合基岩或覆盖层变形、建基面接缝变形、建基面应力、巡视检查成果 进行分析。针对不同的异常现象和缺陷,应对关联因素进行核查分析: a)坝基变形偏大或尚未收敛、坝基压应力超地基承载力时,应核查是否存在坝体开裂和不均匀沉 降、横缝错动和渗水现象,以及坝体相关坝段挠度、倾斜变形异常,并结合相应部位建基面条 件和基础处理情况,基础不利地质构造等,综合分析坝基变形性态; b)坝接缝有张开迹象或趋势性增大、坝实测应力为拉应力或压应力趋势性减小时,应核查惟 幕后扬压水位以及坝基排水孔出水量是否相应增大,并结合坝基防渗雌幕布置情况,综合分析 建基面处防渗幕是否受损。 .2.3坝基防渗效果应综合坝基扬压力、渗流量、绕坝渗流地下水位、基础析出物进行分析。针对不 同的异常现象和缺陷,对关联因素进行核查分析: a)坝基渗流量偏大或存在集中渗漏、渗流量持续增大,接近正常蓄水位工况坝基渗透压力强度系 数超标、坝基扬压力存在明显趋势性上升时,应核查坝基岩及接缝变形是否增大,扬压力增 大与惟幕防渗性能或排水系统通畅性的关系,并结合坝基地质构造、防渗幕施工质量等,综 合分析渗流稳定及防渗效果; b)基础析出物析出较多时,应结合坝基地质构造、水质和析出物成分分析成果,分析析出物可能 的来源和影响; c)基础软弱夹层、覆盖层等渗透坡降超设计允许值时,应核查坝基渗水是否浑浊、是否有相应颗 粒物带出,并结合基础渗透保护措施,综合分析渗透稳定性; d)实测坝基扬压力或渗透压力超过设计采用值时,应分析对大坝抗滑稳定的影响。 .2.4坝体变形协调性及收敛性应综合坝体水平位移、垂直位移、挠度、巡视检查成果等进行分析。当 贝体变形量值或变幅偏大、存在趋势性位移、相邻坝段存在明显不均匀变形时,应核查坝基变形是否稳 定,是否存在坝体开裂、横缝变形及渗水等现象,并结合各坝段建基条件、坝体断面型式、混凝土水化 热消散情况等,分析异常现象原因,综合分析坝体变形性态对坝体结构安全的影响。

DL/T2340=202

7.2.5碾压式混凝土坝坝体防渗效果应综合坝体渗透压力、坝体渗流量、坝体混凝土渗水析钙检查成 果进行分析。当接近正常蓄水位工况坝体渗透压力强度系数超设计值或渗透压力趋势性增大,坝体渗 流量偏大或存在集中渗漏、渗流量持续增大时,应核查混凝土是否存在质量缺陷、坝体排水系统是否 通畅,必要时结合坝体压水试验、物探检测、迎水面水下检查等成果,综合分析可能的渗漏通道和坝 体防渗体系运行效果。 7.2.6应综合裂缝变形监测、裂缝形态、裂缝渗水和析出物情况分析坝体裂缝。当坝体裂缝规模较大 或持续发展时,应核查相应坝段的变形、应力、温度监测成果是否存在异常或发生相关性变化,结合 结构受力特点和计算成果、气温变化等,分析裂缝可能产生的原因,综合分析裂缝对坝体结构安全的 影响。

7.3.1混凝土拱项运行性态应综合坝基及拱座变形、项基防渗效果、项体变形稳定及应力状态、项体 防渗效果、坝体裂缝进行分析。 7.3.2坝基及拱座变形应综合拱座和基础表面和深部变形、建基面接缝变形、建基面应力、巡视检查 成果进行分析。针对不同的异常现象和缺陷,对关联因素进行核查分析: a)拱座变形偏大且尚未收敛,应核查拱座不利地质构造和坝体裂缝是否存在张开、错动或渗水现 象,坝体应力应变是否发展,并结合拱座地质条件、基础处理等,综合分析对坝体应力、拱座 稳定的影响; b)坝接缝有张开迹象或趋势性增大、坝实测应力为拉应力或压应力趋势性减小时,应核查坝 渗透压力、上游惟幕后扬压力以及坝基渗流量是否增大,并结合拱坝运行工况、坝基防渗惟 幕布置情况,综合分析坝基防渗雌幕是否正常; c)拱座存在岩体开裂、崩塌、挤压错动等疑似不稳定问题,应核查拱向应力应变、拱座及抗力体 深部变形、渗透压力等监测成果,分析对拱座稳定的影响。 7.3.3坝基防渗效果除按7.2.3的要求分析外,当拱座滑动边界上由于渗流引起的荷载变化超过设计计 算取值时,应分析对拱座稳定的影响。 7.3.4坝体变形及应力状态应综合坝体变形、横缝变形、坝体应力、巡视检查成果进行分析。针对不 同的异常现象和缺陷,对关联因素进行核查分析: a)拱圈或整体变形不协调、变形量值或变幅较大,存在趋势性位移时,应核查坝基变形是否稳 定,坝体是否存在开裂、错动及渗水现象,并结合河床地形、坝基地质条件、混凝土温度等, 综合分析变形性态对坝体结构安全的影响; b)坝体实测应力和计算应力较大部位,应核查是否出现坝体裂缝和破损,并结合坝体应力分布范 围、结构受力特点,分析其对坝体结构安全的影响; c)实际温度荷载与设计温度荷载存在明显差异时,应分析温度对坝体应力、拱座推力等产生的不 利影响,并结合稳定应力复核成果,综合分析坝体应力状态。 7.3.5坝体防渗效果按7.2.5的要求执行,坝体裂缝按7.2.6的要求执行。

7.4.1碾压式土石项运行性态应综合坝基变形稳定、坝基渗流稳定、坝体变形稳定、坝体渗流稳定, 以及土石坝与其他建筑物连接部位的运行状态进行分析。 7.4.2坝基变形稳定应综合坝基变形、巡视检查成果进行分析。当坝基变形偏大且尚未收敛时,应核 查基础防渗体与坝体防渗接头部位状态是否正常,并结合基础地质条件,评价坝基变形性态。 7.4.3坝基渗流应综合坝基渗透压力、大坝渗流量、绕坝渗流、巡视检查成果进行分析。针对不同的 异常现象,对关联因素进行核查分析:

DL/T23402021

a)坝基渗透坡降超设计允许值时,核查坝脚及下游河床是否有涌水点或渗水点,渗水是否浑浊, 结合反滤保护,综合分析渗透稳定性; b)两岸坝肩或下游侧存在集中渗漏时,核查渗水是否浑浊,与上游水位是否相关,结合两岸地质 条件、绕坝渗流分析成果和坝体防渗分析成果,综合分析渗透稳定性。 .4.4坝体变形稳定应综合坝体内部变形、防渗体变形、表面变形、巡视检查成果进行分析。针对不 同的异常现象和缺陷,对关联因素进行核查分析: a)坝体表面变形、内部变形量值偏大、长期不收敛或变形不协调时,应核查是否存在坝顶开裂和错 台,坝坡塌陷、隆起和开裂,深覆盖层地基变形是否稳定,并结合筑坝材料特性、坝体填筑质量, 分析产生的原因及预测发展趋势,综合分析坝体变形异常对坝体结构安全的影响; b)坝顶和坝坡表面出现纵向开裂、塌陷、隆起等现象时,应分析对坝坡稳定的影响; c)坝顶垂直位移偏大时,应分析坝顶高程及防渗体顶部高程是否满足防洪要求。 .4.5坝体渗流稳定应综合渗流量、坝体渗透压力、巡视检查成果进行分析。针对不同的异常现象和 决陷,对关联因素进行核查分析: a)面板堆石坝或土工膜防渗堆石坝渗流量偏大或存在趋势性增大时,应核查坝脚渗水是否浑浊, 下游面是否有涌水点或逸出点,分析周边缝、垂直缝变形及趾板下游垫层料(或小区料)部位 渗透压力是否异常,面板应力应变是否偏大,并结合面板脱空检测、水下检查、渗漏检测等成 果,分析面板及接缝部位、土工膜及接缝部位、趾板与惟幕或防渗墙连接部位、惟幕或防渗 墙、两岸坝肩等部位是否存在明显渗漏通道,综合分析大坝渗流性态; b)黏土心墙坝、砾质土心墙坝、均质坝的渗流量偏大或存在趋势性增大时,应核查渗水是否浑浊,坝 坡、坝脚或下游河床是否有涌水点或逸出点,坝顶是否出现横向贯穿性裂缝,坝顶或坝坡是否有塌 陷现象,防渗体渗透压力是否异常,并结合防渗体质量检测成果,分析防渗体及其与周边连接部 位、两岸坝肩等部位是否存在明显渗漏通道,综合评判大坝渗流性态; 砂砾石坝、均质坝坝体渗透压力高于设计渗透压力,或渗透压力有升高趋势时,应对照原设计 计算成果和历次复核成果,分析对坝坡稳定的影响。 .4.6土石坝与其他建筑物连接部位的运行性态应综合接头部位变形协调性、渗透稳定、巡视检查成 果进行分析。当连接部位下游侧出现渗水等异常现象时,应检查坝体与其他建筑物沉降、接缝变形是 香异常,并结合连接方式、施工工艺,综合评判连接部位的结构安全性。

a)进水口建筑物的变形稳定按7.2.2的要求执行:

DL/T23402021

b)洞身围岩稳定性应综合围岩变形、锚杆应力、巡视检查成果等进行分析,当围岩变形偏大或有 趋势性增大时,应核查边坡地下水位或围岩外部水压是否发生变化,分析围岩及衬砌应力是否 异常,并结合围岩地质条件和岩性,综合分析围岩变形性态; c)衬砌结构运行性态应综合衬砌应力、接缝变形、内外水压力等进行分析;当衬砌环向钢筋应 力、钢板应力及应变偏大时,应核查围岩变形是否偏大,外水压力是否超设计值,并结合放空 检查成果,综合分析衬砌结构运行性态; d)洞身渗透压力偏大且沿线岩体覆盖厚度较小时,应核查隧洞沿线边坡表面渗水情况,并结合沿 线边坡地质条件和巡视检查成果,综合分析对沿线边坡稳定的影响。

7.6.1边坡运行性态应综合变形稳定性、 7.6.2边坡变形稳定性应综合表面变形、内部变形、巡视检查成果等进行分析。针对不同的异常现象 和缺陷,对关联因素进行核查分析: 应根据位移年量方向位移速率与空间分布特征、并结合边墙

7.6.1边坡运行性态应综合变形稳定性、支护结构应力、地下水位等外部荷载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6.2边坡变形稳定性应综合表面变形、内部变形、巡视检查成果等进行分析。针对不同的异常现象 和缺陷,对关联因素进行核查分析: a)当表面变形偏大或趋势性增大,应根据位移矢量方向、位移速率与空间分布特征,并结合边坡 地质条件、支护措施、边坡深部位移,分析边坡变形特征,判断是否存在整体变形失稳以及最 可能失稳的区域、深度与趋势,评判边坡变形性态; b)当边坡内部变形差异偏大或趋势性增大,应核查边坡表面是否存在拉裂、挤压隆起等现象,对 照原设计计算成果和历次复核成果,分析对边坡稳定的影响。 .6.3当边坡支护结构应力异常变化时,应核查相应区域边坡变形情况,并结合支护结构的受力特征 分析原因;当应力增大时,应对支护结构安全性进行分析。 .6.4边坡地下水位除分析其与降水的关系和趋势性外,应结合排水系统渗流量等进行分析,评价排 水系统效果。当边坡地下水位明显抬升或渗流量明显增大时,应核查排水孔是否堵塞、截水沟是否失 效,必要时将地下水位与设计计算水位进行对比,并对照原设计计算成果和历次复核成果,分析对边 坡稳定性的影响。

7.7大坝结构运行性态综合评估

1在运行性态分析基础上,按照DL/T5313对大坝结构运行性态进行综合评估。 2大坝结构运行性态综合评估等级分为正常、基本正常、异常、危险四级状态,评估标准、 古要素及分级要求参见附录B。

8重点监控部位及监控指标

a).典型坝段的坝顶、坝基水平位移、垂直位移 b) 典型坝段或渗流异常坝段的坝基扬压力和深层滑动面的渗透压力; c) 影响坝基抗滑稳定的结构面变形及渗透压力; d)总渗流量和主要分区渗流量:

DL/T23402021

e)存在明显绕坝渗流或集中渗漏部位的绕坝渗流监测孔水位; f)其他针对薄弱部位和缺陷部位的监测物理量。 8.1.3混凝土拱坝的重点监控部位和监控测点宜包括下列内容: a)拱冠、左右1/4拱圈、拱端的坝体水平位移、垂直位移; b)两岸抗力体变形: c)影响坝肩抗滑稳定的结构面变形及渗透压力、绕坝渗流监测孔水位; d)拱冠坝段坝的接缝变形、应力及建基面渗透压力; e)总渗流量和主要分区渗流量; f)其他针对薄弱部位和缺陷部位的监测物理量。 8.1.4碾压式土石坝的重点监控部位和监控测点宜包括下列内容: a)总渗流量和主要分区渗流量; b)坝基面、防渗体及其与其他建筑物连接部位的渗透压力; c)均质坝、砂砾石坝的坝体渗透压力水位以及黏土心墙坝的心墙渗透压力水位; d)存在明显绕坝渗流或集中渗漏部位的绕坝渗流监测孔水位; e)典型断面坝顶、坝坡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 面板堆石坝周边缝变形; g)其他针对薄弱部位和缺陷部位的监测物理量。 8.1.5泄水建筑物的重点监控部位和监控测点宜包括下列内容: a)控制段典型坝段的坝顶、坝基水平位移; b)控制段典型坝段或渗控异常坝段的坝基扬压力和深层滑动面的渗透压力; c)影响基础抗滑稳定的结构面变形及渗透压力; d)泄水洞洞身典型剖面围岩、接缝变形和渗透压力; e)泄水建筑物主要受力结构的应力应变; f),其他针对薄弱部位和缺陷部位的监测物理量。 8.1.6边坡的重点监控部位和监控测点宜包括下列内容: a)边坡变形敏感部位的表面变形及裂缝变形: b)边坡地质结构面、可能滑动面等深部变形; c)边坡地下水位; d)锚固措施和抗滑支挡结构变形及应力; e)其他针对薄弱部位和缺陷部位的监测物理量。

8.2.1大坝施工期和初蓄期安全监控指标宜采用设计阶段的计算分析成果。 8.2.2大坝运行期安全监控指标宜根据监测资料分析成果确定,可采用综合对比法、置信区间法等, 参见附录C。

1.1监测资料分析报告应根据大坝在施工、蓄水、运行等不同时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分析编 出重点。 1.2监测资料分析报告应根据分析成果,对大坝安全情况作出评价,对下一阶段工作提出意, 义,包括对监测、运行管理及养护维修等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

全情况作出评价,对下一 一阶段工作提出意见和 议,包括对监测、运行管理及养护维修等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

议,包括对监测、运行管理及养护维修等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

DL/T23402021

9.2监测资料分析报告内容

.2.1大坝首次蓄水时,监测资料分析报告宜至少包括下列内容: a)工程概述和畜水前的形蒙面貌: b)监测仪器设备安装埋设、施工期监测情况说明,以及各有关监测物理量的初始值; c 巡视检查工作情况说明及主要成果; d 施工期监测资料的分析和说明: e) 根据监测资料的分析,对大坝安全情况进行评价。 2.2大坝蓄水至规定高程或工程竣工安全验收时,监测资料分析报告宜至少包括下列内容: a)工程概况; b)监测仪器安装埋设、施工期监测情况说明,以及各有关监测物理量的初始值; 巡视检查工作情况说明及主要成果; d)蓄水期监测资料分析的主要内容和结论,重点分析蓄水前后各监测物理量的变化情况: e) 蓄水以来,大坝出现问题的部位、时间和性质以及处理效果的说明; f 根据监测资料的分析,对大坝运行性态进行评价: g) 提出对大坝监测、运行管理及养护维修的改进意见和措施 2.3大坝安全定期检查时,监测资料分析报告至少宜包括下列内容: a)工程概况; b)运行以来,大坝出现问题的部位、性质和发现的时间,处理的情况和其效果; c)监测项目及布置情况; d)监测工作以及监测设施更新改造工作情况说明; e) 监测资料分析的主要内容和结论; f 拟定主要监测量的监控指标; g)根据监测资料分析成果,对大坝运行性态进行评价,并找出大坝潜在的问题,提出改喜 行管理、养护维修的意见和措施; h)根据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监测设备、监测方法、监测精度及测次等提出改进 建议。 2.4大坝出现异常或险情时,监测资料分析报告至少宜包括下列内容: a)工程简述; b)对大坝出现异常或险情状况的描述; c)根据监测资料分析,判断大坝出现异常或险情的可能原因和发展趋势;

9.2.1大坝首次蓄水时,监测资料分

DL/T23402021

附录A (资料性) 监测数据分析基本方法

特征值统计法是对各监测物理量历年的最大和最小值(包括出现时间)、变幅、周期、年平均值及 年变化趋势等的统计分析,考察各监测物理量以及相互之间在数量变化方面是否具有一致性(或滞后 性)和合理性。

A.2.1通过绘制监测物理量和原因量的过程线图、相关图、分布图等,直观地了解和分析监测物理 量的变化大小及其规律,以及影响监测物理量的原因量及其影响,判断监测物理量有无异常等。 A.2.2过程线图分析应结合相应环境量的变化过程和坝基、坝体结构条件因素,分析监测物理量的 变化过程是否符合正常规律、量值是否在正常的变化范围内、变化规律是否与坝体的结构状况相对 应等。 4.2.3根据相关图分析监测物理量之间的相关性,原因量变化影响以及监测物理量滞后于原因量的变 化程度。 A.2.4根据分布图分析其空间分布规律,最大值、最小值出现位置,各测点之间特别是相邻测点间的 差异大小、是否有突变等;分析分布规律与坝高、弹性模量、地质参数是否有对应关系;绘制同项目 不同时期的分布线,了解测值的演变情况。

A.3.1比较法将各监测物理量相比较,主要包括监测成果与理论的或试验的成果(或曲线)相对照, 益测物理量与设计警戒值、监控指标等相比较。 4.3.2将相同部位或相同条件的监测物理量作相互对比,相关联的同类监测物理量相互对比,以查明 各自的变化量的大小、变化规律和趋势是否具有一致性和合理性。 1.3.3将监测成果与理论的或试验的成果相对照,比较其规律是否具有一致性和合理性。 A.3.4根据现场巡视检查成果和仪器监测数据,比较各种异常现象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A.4.1建立效应量(如坝体变形、渗流量等)与原因量(如上游水位、气温等)的数学关系式,分离 各原因量对效应量的影响,揭示可能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及发展趋势。常用数学模型有统计模型、确定 性模型和混合模型三种。

a)效应量与原因量的相关性采用统计模型分析时,对统计模型的复相关系数R进行检验。用于 预报预测的拟合函数复相关系数R不宜小于0.8; b 构建统计模型时,考虑原因量组合方式,其中坝体、坝基变形、渗流、应力应变等效应量的原 因量应根据重力坝、拱坝、土石坝不同坝型分别选取。 .4.3 统计模型建立应遵循下列原则: a)水位因子宜选择上游水位作为主因子,当下游水位年变幅较大时,可同时选择下游水位作为次 要因子:

DL/T23402021

b)温度因子宜采用气温或坝体温度,可选择不同滞后天数的平均温度组合,也可选择周期性 因子; c) 降水因子宜采用前期降水量; d)时效因子应综合反映变形、渗流及应力等的不可逆变化。时效因子宜采用指数函数、双曲线函 数和对数函数或它们的组合表示。 A.4.4·统计模型外延预测时间较短、精度较低时,宜建立确定性模型和混合模型,同时监测资料不应 包括荷载(如水位、温度等)发生的极值或较短的监测数据和对大坝工作性态不能从力学概念上加以 本质解释的监测数据。 a)确定性模型:应结合大坝和地基的实际工作性态,用有限元方法计算荷载(如水压、变温等) 作用下的大坝和地基的效应场(如位移场、应力场或渗流场),再与实测值进行优化拟合,求 得调整参数,建立确定性模型; b)混合模型:水压分量采用有限元计算,其他分量用统计模式,再与实测值进行优化拟合建立 模型。 A.4.5对施工期监测数学模型的建立应考虑施工过程因素的影响。 A.4.6仅建立效应量的统计规律,不涉及与原因量之间的关系时,可构成无因果关系的统计模型,如 时间序列模型、神经网终模型、灰色模型等

DL/T23402021

大坝结构运行性态综合评估等级分为正常、基本正常、异常、危险四级状态,各级状态评估标准 参照下列要求: a)正常状态:大坝结构达到设计功能,不存在影响正常使用的缺陷,且各主要监测物理量及其变 化处于正常情况,分项评价意见全为a级的状态; b)基本正常状态:大坝结构基本达到设计功能,不存在影响正常使用的缺陷,主要监测物理量及 其变化处于正常情况,部分监测物理量存在量值较大或趋势性变化,但不影响整体结构安全, 分项评价意见有1个及以上a级,无b、c级的状态; c)异常状态:大坝结构的某项功能已不能完全满足设计要求,或主要监测物理量出现异常,影响 正常使用,分项评价意见有1个及以上b级,无c级的状态; d)危险状态:大坝结构的某项功能已不能完全满足设计要求,或主要监测物理量出现异常,危及 大坝安全,分项评价意见有1个为c级的状态。

混凝土重力项运行性态分项评估分级表见表B.1。

表B.1混凝士重力坝运行性态分项评估分级表

DL/T 2340=2021

B.3混凝土拱坝运行性态分项评估分级表

混凝土拱坝运行性态分项评估分级表见表B.2。

表B.2混凝土拱坝运行性态分项评估分级表

DL/T2340=2021

DL/T23402021

4碾压式土石坝运行性态分项评估分级表

碾压式土石坝运行性态分项评估分级表见表日

表B.3碾压式土石坝运行性态分项评估分级表

DLT2340=2021

B.5泄水建筑物运行性态分项评估分级表

筑物运行性态分项评估分级表见表B.4、表B.5

表B.4岸边式溢洪道运行性态分项评估分级表

表B.5泄水隧洞运行性态分项评估分级表

B.6边坡运行性态分项评估分级表

边坡运行性态分项评估分级表见表B.6

DB43T 1777.2-2020 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工程建设规范 第2部分:便携式微型计算机通用技术要求DL/T23402021

表B.6边坡运行性态分项评估分级表

DL/T23402021

附录C (资料性) 监控指标拟定基本方法

综合对比法是通过对监测物理量作综合性分析、对比,判断结构性态正常与否的一种基本方法 综合对比法主要分析以下内容: a)监测物理量量值大小、变化范围、变化幅度是否符合历史测值的情况和变化规律: b)监测物理量时效部分的变化趋势、量值大小及变化速率是否显现出结构或地基的异常变化。

用统计理论(如回归分析等)或有限元计算,建立监测物理量与荷载之间的数学模型 型、确定性模型或混合模型等)。监控指标的通式见式(C.1)~式(C.3),当监测物理量y的算 值y[][]时,认为数值正常。

式(C.1) [y] + 置信带上界; [y] 置信带下界; f(Xi,X2,."",X,) 数学模型; 5 置信带半宽; S 数字模型的剩余标准差; k 标准差倍数值,通常取2~3。

SJ 21164-2016 MEMS惯性器件圆片减薄抛光工艺技术要求(C.1) (C.2) C3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