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 T29 -210-2022温拌沥青混合料超薄罩面技术规程.pdf

DB T29 -210-2022温拌沥青混合料超薄罩面技术规程.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 T29 -210-2022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7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277292
VIP资源

DB T29 -210-2022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 T29 -210-2022温拌沥青混合料超薄罩面技术规程.pdf

4.1.1温拌超薄罩面沥青混合料所使用的各种原材料运至现场后 应取样进行质量检验,经具有相关资质的机构评定合格后方可使 用,不得以供应商提供的检测报告或商检报告代替。 4.1.2集料的选择应经具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对其进行质量检验和 混合料设计,满足要求后方可使用。 4.1.3所有集料应单独存放,并注意覆盖防雨,不同料源、品种 规格的集料不得混杂堆放,

4.2.1温拌超薄罩面沥青混合料应采用SBS改性沥青、高黏度改 生沥青、胶粉改性沥青等改性沥青作为基础沥青,再添加温拌添加 剂实施温拌。

表 4.2.2SBS 改性沥青技术要求

DB31T 72-2020 工业锅炉运行检测与控制装置的配置续表4.2.2SBS改性沥青技术要求

注:a贮存稳定性指标适用于工厂生产的成品改性沥青。现场制作的改性沥青对贮存稳定性 指标可不做要求,但应在制作后,保持不间断的搅拌或泵送循环,保证使用前没有明显 的离析。

.2.3胶粉改性沥青技术指标应符合表4.2.3的规定

4.2.3胶粉改性沥青技术指标应符合表4.2.3的规

续表4.2.3胶粉改性沥青技术要求

注:a贮存稳定性指标适用于工厂生产的成品改性沥青。现场制作的改性沥青对贮存稳定性 指标可不做要求,但应在制作后,保持不间断的搅拌或泵送循环,保证使用前没有明显 的离析。 b老化试验以TFOT为准,也可以RTFOT代替

4.3.1温拌添加剂除了应符合相关产品标准外,还应满足环保、 安全要求。 4.3.2温拌添加剂类型和掺量应结合产品特点、铺筑厚度、天气 清况和配合比设计综合选定。 4.3.3温拌改性沥青宜现场加工,将温拌添加剂加入改性沥青中

搅拌循环均匀并及时使用,在100℃以上温度条件下的储存时间不 得超过7天,再次使用前应搅拌均匀。温拌改性沥青技术指标应符 合表 4.3.3 的规定。

表4.3.3温拌改性沥青技术要求

4.4有机硅低温改性沥青

注:a沥青指标采用薄膜加热后检测

.5.1温拌沥青混合料超薄罩面黏层应采用高黏度改性乳化

4.5.1温拌沥青混合料超薄罩面黏层应采用高黏度改性乳化沥 青、不粘轮改性乳化沥青等具有良好的黏结性能和抗水损特性的黏 层材料。

4.5.2高黏度改性乳化沥青技术指标应符合表4.5.2的

.5.2高黏度改性乳化沥青技术指标应符合表4.5.2的技术要求

表 4.5.2高黏度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

注:a改性乳化沥青贮存稳定性宜采用1d,乳液生产后不能在第二天使用完时,应保证使用 前经搅拌达到均匀一致并不影响正常使用

.5.3不粘轮改性乳化沥青技术指标应符合表4.5.3的技术要求

表4.5.2不粘轮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

续表4.5.2不粘轮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

:a改性乳化沥青贮存稳定性宜采用1d,乳液生产后不能在第二天使用完时,应保证使月 前经搅拌达到均匀一致并不影响正常使用

.5.4温拌沥青混合料超薄罩面黏层材料黏结强度应符合表4.5. 的规定。

半沥青混合料超薄罩面黏层材料黏结强度应符合表4.5.4

表4.5.4黏层黏结强度技术要求

注:黏层黏结强度可根据需要进行。

4.6.1粗集料应采用石质坚硬、表面粗糙,干燥洁净、不含风化 颗粒、近似立方体颗粒的碎石,不宜采用多孔性或内部吸水性强的 集料,

颗粒、近似立方体颗粒的碎石,不宜采用多孔性或内部吸水性强的 集料。 4.6.2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粗集料宜 优先采用玄武岩,其他等级道路可采用石灰岩。 4.6.3粗集料的质量要求应符合表4.6.3的规定。

表4.6.3温拌超薄罩面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技术要求

续表4.6.3温拌超薄罩面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技术要求

注:a坚固性试验可根据需要进行

b石料的压碎值、磨光值可选用相同原石料的其他规格集料进行检测评定。

b石料的压碎值、磨光值可选用相同原石料的其他规格集料进行检测评定。

c对3~5规格的粗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可不予要求,<0.075mm含量可放宽到3%。 4.6.4粗集料的粒径规格应符合表4.6.4的要求。当单一规格集料 级配达不到表中要求,而按照集料配合比计算符合要求时,工程上 允许使用。

6.4温拌超薄罩面沥青混合料用粗集

4.7.1细集料应为石灰岩或玄武岩,宜采用专用的制砂机制造的 机制砂,也可采用具备抽吸设备的采石场生产的石屑,不得采用天 然砂。 4.7.2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 级配,其质量应符合表4.7.2的规定。

温拌超薄罩面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技

注:a坚固性试验可根据需要进行。

b洁净程度可选用砂当量或亚甲蓝值之一测

4.7.3细集料规格应符合表4.7.3的规定。

4.7.3温拌沥青混合料超薄罩面用细

4.8.1矿粉应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 经磨细得到的矿粉,原石料中的泥土杂质应除净。矿粉应干燥、洁 净、无结块,能自由的从矿粉仓流出,其质量指标应符合表4.8.1 的技术要求。

4.8.2拌和机除尘产生的回收粉不得作为填料使用。 4.8.3填料可掺配水泥、消石灰、生石灰粉等,以提高沥青混合 料抗剥落性能。

4.9.1温拌超薄罩面沥青混合料宜选用聚酯纤维、聚丙烯睛纤维 和矿物纤维等,对于SMA类可选用木质素纤维。各类纤维质量应 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和《沥青路面用纤 维》(JT/T533)相关要求。 4.9.2纤维应在200℃干拌温度不变质,不发脆。使用纤维应符合 环保要求,矿物纤维宜采用玄武岩等矿石制造,易影响环境及造成 人体伤害的石棉纤维不宜直接使用。

4.9.3纤维应存放在室内或有棚盖的地方,松散纤维在运输及使 用过程中应避免受潮,结团。纤维应在混合料拌和过程中能充分分 散均匀。

纤维掺加量的允许误差宜不超过士5%

4.9.5纤维掺配比例以沥青混合料总量的质量百分率计算。

5.1.1温拌超薄罩面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宜按自标配合比、生 产配合比和生产配合比验证三个阶段,确定沥青混合料的原材料、 矿料级配、配合比和最佳沥青用量等。 5.1.2当材料与同类道路相同时,也可引用成功经验直接进行生 产配合比设计。 5.1.3理论最大相对密度宜采用计算法测定。 5.1.4温拌超薄罩面沥青混合料宜采用马歇尔方法进行配合比设 计,马歇尔试验温度控制应符合表5.1.4的规定范围

表5.1.4马歇尔试件制作温度

5.1.5生产配合比设计应以二次筛分后的热料仓材料级配为基础 进行,确定各热料仓的配合比。 5.1.6温拌超薄罩面沥青混合料应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 规范》(JTGF40)相关要求开展使用性能验证,路用性能要求应符 合表 5.3.2 和表 5.3.3 的规定。

.3.1温拌超薄罩面沥青混合料体积参数和力学性能测试应在 牛成型后保持室温、通风条件下48h进行测定。马歇尔试验配合匕 设计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3.1的规定

半超薄罩面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配合

5.3.2有机硅低温改性沥青混合料室内拌制和试件成型检 应按照附录C要求进行,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3.2的规定。

表5.3.2有机硅低温改性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技术要求

5.3.3对温拌超薄罩面沥青混合料进行配合比设计时应进行性能 试验验证,性能试验验证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表5.3.3要求。不符 合要求的沥青混合料应更换材料或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

a铺筑厚度不大于1.5cm时,不宜评价动稳定度。 b低温弯曲试验可根据需要进行

b低温弯曲试验可根据需要进行

6温拌沥青混合料超薄罩面施

6.1.1温拌沥青混合料超薄罩面宜在15℃以上气温条件下施工, 且下承层表面温度不应低于10℃;不得在雨天、路面潮湿的情况 下施工。 6.1.2沥青路面部分车道进行温拌沥青混合料超薄罩面时,应做 好横坡顺接,保障排水通畅。 6.1.3对于原路面热熔标线可能对罩面外观和层间黏结带来不良 影响的情况,应将标线铣除后方可进行罩面。 6.1.4水泥路面加铺温拌沥青混合料超薄罩面时,原水泥路面宜 作铣刨拉毛处理,除去过高的部位,以表面露出粗骨料为宜,清除 浮浆。施工前应确保完全干燥,严禁在潮湿条件下实施温拌沥青混 合料超薄罩面。水泥面板之间接缝应使用沥青胶砂填充,保证水泥 面板之间连续、平整、接缝内部饱满

5.2.1温拌超薄罩面沥青混合料拌和参数宜符合表6.2.1的规定。 应采用经标定的数字显示插入式热电偶温度计检测沥青混合料的 出厂温度,温度计插入深度宜大于150mm,可在运料车侧面中部 设专用检测孔,孔口距车厢底板300mm。

表6.2.1温拌超薄罩面沥青混合料生产温度技术要求

5.2.2温拌超薄罩面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应根据沥青种类及黏 度、气候条件、铺装层厚度确定,宜符合表6.2.2的规定温度范围 掺加纤维时,宜再提高10℃左右。

5.2.3温拌超薄罩面沥青混合料应采用间歇式拌和机拌制,拌和 时间应经试拌确定,应使所有集料颗粒全部裹覆沥青结合料,并以 历青混合料拌和均匀为度。每盘的生产周期不宜少于45s,添加纤 维的干拌时间不得少于10s。

沥青混合科拌和均习为度。每盘的生产筒期不直少于45S,你加纟 维的干拌时间不得少于10s。 6.2.4拌和机向运料车放料时,汽车应前后移动,分三堆装料,

6.2.4拌和机向运料车放料时,汽车应前后移动,分三堆装料

6.2.4拌和机向运料车放料时,汽车应前后移动,分三堆装料,

以减少粗集料的离析现象

5.3.1温拌超薄罩面沥青混合料的运输宜采用具有自卸功育 车运输,且运输车辆的总运力应与拌和能力及摊铺能力相匹酉 料车的运力应稍有富余,施工过程中摊辅机前方应有运料车

车运输,目运输车辆的总运力应与拌和能力及摊铺能力相匹配。运 料车的运力应稍有富余,施工过程中摊辅机前方应有运料车等候。 5.3.2为防止沥青混合料黏结运料车车相板,装料前应喷酒一薄 隔离剂或防黏剂。运输中沥青混合料上宜用棉被和苦布覆盖保温 和防雨,

层隔离剂或防黏剂。运输中沥青混合料上宜用棉被和苦布覆盖保温 和防雨。

.3.3运料车轮胎上不得沾有泥土等可能污染路面的脏物,施

6.3.3运料车轮胎上不得沾有泥土等可能污染路面的脏物,

十发现沥青混合料不符合施工温度要求或结团成块、已遭雨淋等 泉不得铺筑。

6.3.4运料车应在摊铺机前100~300mm外空档等候,被摊

页缓缓推动前进并逐步卸料,避免撞击摊铺机。每次卸料应倒净 口有余料应及时清除,防止硬结。

5.4.1铺筑厚度大于1.5cm的温拌沥青混合料超薄罩面宜采用同 步施工工艺,保证黏层与温拌沥青混合料超薄罩面层用同一台施工 设备同步喷洒和摊铺,也可采用不粘轮改性乳化沥青进行异步施工 工艺;铺筑厚度不大于1.5cm的温拌沥青混合料超薄罩面应采用同 步超薄罩面施工工艺。

6.4.2同步施工工艺应采用同步专用摊铺设备进行铺务

备技术要求应符合《沥青路面快速修补施工技术规范》(TJGF41)

.4.4摊铺机开工前应提前0.5~1h预热熨平板不低于100℃,执 哺机应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的摊铺,在较低气温施工时,应退 免在摊铺面进行人工补料等操作。

6.4.5摊铺机应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不得随意

6.4.5摊铺机应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不得随意变

度或中途停顿,以提高平整度,减少混合料的离析。摊铺时螺方 送料器应不停地转动,两侧应保持有不小于送料器高度2/3的混合 十,并保证在摊铺机全宽度断面上不发生离析。对于开级配混合米 维铺速度宜控制在6~10m/min,对于密级配混合料摊铺速度宜控制 主2~8m/min。

6.4.6机械摊铺的混合料未压实前,施工人员不得进入踩路

6.4.7摊铺施工遇雨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并清除未压实的混合 料。遭受雨淋的混合料应废弃,不得卸入摊铺机摊铺。

料。遭受雨淋的混合料应废弃,不得卸入摊铺机摊铺

6.5.1根据混合料的级配类型,选择合理的压路机组合方式及碾 压步骤,以达到最佳碾压效果。 6.5.2对于密级配混合料应配置不少于2台13t以上双钢轮压路机 和1台26t以上轮胎压路机。初压应紧跟摊铺机后碾压,并保持较 短的初压区长度,复压应紧跟初压后开始,压路机碾压段的总长度 不宜超过60m。

涂抹隔离剂,并以不粘轮为原则

6.5.4对于铺筑厚度不大于1.5cm的温拌沥青混合料超薄罩面, 不得采用振动压路机,宜采用轮胎压路机进行复压。 6.5.5开级配混合料碾压严禁使用轮胎压路机。应采用12~14t双 钢轮压路机以静压模式初压2遍,最后复压收光,碾压速度宜控制 在 8km/h 以内。 6.5.6碾压应在路面温度降至80℃前完成,不得在低温状况下反 复碾压,避免石料棱角磨损、压碎、破坏集料嵌挤。 6.5.7对路面边缘等大型压路机难于碾压的部位,宜采用小型振 动压路机或振动夯板作补充碾压。

5.6.1同步罩面施工时,改性乳化沥青喷酒温度不应小于80℃。 5.6.2对于铺筑厚度为2.0~2.5cm的温拌沥青混合料超薄罩面,也 可采用改性沥青同步碎石封层代替黏层。 6.6.3采用密级配混合料时,黏层洒布量宜为0.4~0.8L/m2:采用 开级配混合料时,黏层洒布量宜为0.6~1.0L/m2。具体洒布量还应 结合罩面层与原路面的界面情况进行调整

.7.1横向接缝应采用垂直的平接缝,

6.7.1横向接缝应采用垂直的平接缝。

.7.2纵向接缝宜为冷接缝,摊铺宽度宜为一个车道,纵向接 宜位于标线一侧。

.8.1混合料表面温度低于45℃后方可开放交通。 .8.2 温拌沥青混合料超薄罩面施工时应中断交通,禁止车辆道

7.0.1温拌超薄罩面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应采用《公路工程沥青及 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E20)中的有关试验方法进行检测,特 殊类型的参照附录检测,其技术指标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 7.0.2在温拌超薄罩面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中,应按现行《公路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的规定进行混合料试验,测定 空隙率、稳定度、流值、沥青含量、级配等。 7.0.3温拌沥青混合料超薄罩面施工的工程验收标准应符合表 7.0.3 的规定。

温拌沥青混合料超薄罩面施工的工程

注:任选一个平整度检测指标,且与横向力系数指标均由建设单位确定是否检测。

附录A黏结层黏结强度试验(拉拔法)

A.1.1本方法适用于公路沥青路面工程和混凝土路面、桥面沥青 铺装工程层间拉拔强度检测,以及封层、透层及防水层与基层、沥 青混凝土层、水泥混凝土层、桥面板等两种不同材料之间的层间拉 拔强度检测。

A.1.2本方法适合室内评价试验、现场钻芯试件进行室内试验

A.1.2本方法适合室内评价试验、现场钻芯试件进行室内试验。

A.2.1拉伸仪。 A.2.2拉伸仪主机:一般拉力机,匀速且不颤抖,最大荷载不小 于30kN;拉伸速度为10mm/min土2mm/min,仪器检测结果精度不 低于0.1N。 A.2.3拉头:黏结在试件的表面,便于施加拉力;直径 50mm土0.1mm或100mm土0.1mm,厚度大于10mm,钢质

氏于0.1N。 A.2.3拉头:黏结在试件的表面,便于施加拉力;直径 50mm士0.1mm或100mm±0.1mm,厚度大于10mm,钢质。 A.2.4其他:恒温箱、钻芯机、AB胶、游标卡尺等

A.2.3拉头:黏结在试件的表面,便于施加拉力;直径

荷载传感器,2联合件,3拉头,4环形金属板,5环槽,6支撑件,7黏 结剂,8黏结层或微表处、超薄磨耗层,9黏结层或微表处超薄磨耗层与下 卧层黏结处,10下卧结构层 图A.2.4室内拉拔试验用拉伸仪构造

1荷载传感器,2联合件,3拉头,4环形金属板,5环槽SJZ 9053-1987 信息处理用办公机器和打印机 一次性使用的纸或塑料打印色带的宽度和色带终点指示标记,6支撑件,7黏 结剂,8黏结层或微表处、超薄磨耗层,9黏结层或微表处超薄磨耗层与下 卧层黏结处,10下卧结构层 图A.2.4室内拉拨试验用拉伸仪构造

A.3.1击实法成型方法

氏座上,垫块上放一张圆型的吸油性小的纸。成型过程严禁涂抹影 响后期黏结的油性隔离剂等。 2将拌合好的下层料,用小铲适当拌合均匀,称取580g土5g 沥青混合料(温度不低于165℃土5℃,倒到入垫有圆形垫块的马歇尔 试膜中,用插力或是大螺丝沿周边插揭15次,中间揭10次,插 捣后将沥青混合料表面整平,在装好的混合料上面垫一张吸油性小 的的圆纸。 3将试模连同底座一起放在击实台上固定。击实次数为正反 各50次,击实结束后用镊子取掉上下层铺垫的吸油性小的圆纸。 4击实后的试件不脱模,横向放置冷却至室温,黏层沥青以 预计的撒布量均匀涂刷到带试膜的试件上表面,待黏层破乳。 5在黏层沥青涂刷面铺垫三层内孔直径50mm,外部直径 101mm的同心圆纸,同心圆纸选用吸油性小的纸张。 6将拌合好的上层料,用小铲适当拌合均匀,称取580g土5g 沥青混合料温度不低于165℃士5℃,倒入垫有同心圆纸的马歇尔 试膜中,用插刀或是大螺丝刀沿周边插捣15次,中间捣10次,插 捣后将沥青混合料表面整平,在装好的混合料上面垫一张吸油性小 的的圆纸。 7将试模连同底座一起放在击实台上固定,采用单面击实75 次的成型方法击实。 8试件击实结束后立即用镊子取掉上面的纸,卸去套筒和底 座后将带有试模的试件冷却后(或养生完毕),置于脱模机上脱出 试件,一组试件不少于3 个

A.3.2轮碾法成型方法

1轮碾法应符合《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IG E20),轮碾仪成型300mm×300mm×50mm的沥青混合料试件,下 层碾压完成后放置室温。 2等沥青混合料冷却后DB51T 1193-2011 绿色食品 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喷洒一定量的黏层材料;养生完毕

再成型300mm×300mm×50mm的沥青混合料。 3沥青混合料冷却后(或养生完毕),用钻芯机在 300mm×300mm×100mm的沥青混合料用钻心机至少钻取100mm 芯样3个。将试件洗净晾干,供试验用。 4采用游标卡尺实际测量试件直径,准确至0.1mm。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