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能力验证技术导则(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22年6月).pdf

山东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能力验证技术导则(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22年6月).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5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75650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山东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能力验证技术导则(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22年6月).pdf

5.4.4能力验证承担者可依据能力验证实施方案的设计,要求参加者使用指定的方法。若 允许参加者使用他们自已选择的方法,能力验证提供者应制定政策并按程序对不同检测方 去得到的结果进行比对,了解不同检测方法的技术等效性,并采取措施评价使用不同方法 的参加者的结果,

5.5.1能力验证承担者应在发放能力验证样品前及早告知参加者能力验证样品可能到达或 将要分发的日期,除非能力验证实施方案的设计不适宜这样做, 5.5.2能力验证承担者应向所有参加者提供详细的文件化的作业指导书。指导书应包括: 1要求参加者按照日常检测样品的处理方式处理能力验证样品; 2对于影响能力验证样品检测因素的详细说明,例如:能力验证样品的性质、存储条 件、是否限定检测方法,以及检测的时间要求等; 3进行检测之前,能力验证样品的准备和/或状态调节的详细程序; 4处置能力验证样品的适当指导,包括安全要求; 5参加者检测时特定的环境条件,如适用,要求参加者报告检测期间相关环境条件: 6检测结果及其不确定度记录和报告方式的明确和详细的说明。如果指导书要求报告 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应包括包含因子和置信概率(只要可行); 7能力验证承担者接收用于分析的能力验证结果的截止日期; 8能力验证承担者接受问询的详细联络信息; 9适用时,返回能力验证样品的说明

5.6.1能力验证技术报告应清晰、全面,包含所有参加者结果的资料,并指出每个参加者 的能力。最终报告的批准不应分包

DB3201T 033-2003 广玉兰育苗技术规程5.6.2能力验证技术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 能力验证相关方的名称和详细联系信息: 2报告批准人的姓名、职位、签名或等效标识; 3承担者分包活动的说明; 4报告发布日期和状态(如初期的、中期的或最终的); 5 报告的页码和清晰的结束标记; 能力验证技术报告的编号和清晰标识; 7对能力验证样品的清晰描述,包括能力验证样品制备、均匀性和稳定性评定的必要 细节; 8参加者的结果; 9统计数据及总计统计量,包括指定值、可接受结果的范围和图形表示; 10用于确定指定值的程序; 11指定值的测量不确定度的详细信息; 12用于确定能力评定标准差或其他评定准则的程序:

13对应每组参加者使用的检测方法/程序的指定值和总计统计量(如果不同组的参加者 使用了不同的方法); 14能力验证承担者和技术顾问(如有)对参加者的能力评述; 15能力验证实施方案的设计和实施的信息; 16数据统计分析的程序; 17对统计分析解释的建议; 18能力验证结果的评述或建议。 能力验证技术报告格式见附录D

13对应每组参加者使用的检测方法/程序的指定值和总计统计量(如果不同组的参加者 使用了不同的方法); 14能力验证承担者和技术顾问(如有)对参加者的能力评述; 15能力验证实施方案的设计和实施的信息; 16数据统计分析的程序; 17对统计分析解释的建议; 18能力验证结果的评述或建议。 能力验证技术报告格式见附录D

6.0.1能力验证的参加者应按照能力验证组织者的要求参加相应能力验证活动。 6.0.2能力验证的参加者应对参加能力验证的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在能力验证试 验开始前,参加者应组织技术人员核查所用仪器设备、标准物质、环境条件是否符合能力 验证的要求,认真研究检测方法,制定检测方案。参加者可组织检测人员模拟能力验证试 验过程,自行制备样品,进行内部比对,提前解决模拟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为能力验证试 验做好充分准备。 6.0.3能力验证的参加者应当依据作业指导书和相关标准的要求,独立完成能力验证样品 检测,并在规定时间内真实、客观地报送检测数据、结果及相关原始记录,不得私下比对 串通能力验证数据、结果或出具虚假能力验证数据、结果。 6.0.4能力验证的参加者应当向组织者及时反馈相关信息,并保存相关记录。 6.0.5能力验证结果可疑或不满意的,能力验证的参加者应进行原因调查,采取相应的纠 正措施,并根据组织者的要求参加二次能力验证。 6.0.6能力验证的参加者应当保存能力验证活动的原始记录、数据信息和结果报告,保存 期限不少于6年

7.0.1能力验证的承担者应正确制备与所开展能力验证项目相适应的样品,确定样品均匀 性、稳定性,并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对样品特性值和相关信息进行保密,确保样品从制 备到分发的过程申得到要善标识、隔离和免受污染、混淆或受损。 7.0.2能力验证样品的选择和制备应遵循以下原则: 1能力验证项目选择的被测样品,在性质上应与参加者的日常检测样品或材料相类似 在选用标准物质作为样品时,应谨防被能力验证的参加者猜出结果; 2应选择预期均匀性、稳定性较好的材料制备能力验证样品; 3能力验证的样品制备可由能力验证的承担者自已进行,也可外包,当选择外包方时 应考察外包方是否具有制备该样品的能力,包括设备(满足生产小批量的能力验证样品的 要求)、生产工艺的技术要求、人员等方面是否满足要求; 4被测样品的数量应满足参加能力验证的需要,包括分发给参加者的样品(包括二次 能力验证)、用于均匀性、稳定性检验的样品,还应考虑制备额外数量的被测样品,以替 代样品分发过程中丢失或损坏的样品。 7.0.3样品均匀性、稳定性试验和评价应符合以下要求: 1样品为承担者制备的,制备完成后,能力验证的承担者按照本导则附录E的要求进 行样品均匀性、稳定性试验和评价。 2样品为购置的,应从样品提供单位取得均匀性、稳定性的证明,并对均匀性和稳定 性进行验证。 3不需要进行稳定性试验的应有充分的依据并进行说明。 4当无法进行均匀性和稳定性检验时,能力验证的承担者应证明能力验证样品的收集 制备、包装和分发程序可以充分满足能力验证要求。 7.0.4能力验证的承担者在完成样品均匀性、稳定性确认后,应报能力验证的组织者进行 审核,确认样品满足要求后,由承担者包装和发送样品。 7.0.5能力验证的承担者应当采用适当的包装和运输方式进行样品发放,保证被检测样品 的稳定性和特性。应确保标识牢固地贴在每个能力验证样品的包装上,并在整个能力验证 期间保持清晰和完整。 7.0.6能力验证的承担者分发样品的同时,应要求参加者填写《检测能力验证样品确认单 (见附录F)。如发现样品有损坏或其他异常情况,能力验证的承担者应及时采取补救措 施。 7.0.7能力验证的参加者应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对能力验证样品进行保管、制备 检测,不得将能力验证的样品分包给另一个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7.0.8需要时,能力验证样品在试验后返回能力验证的承担者,能力验证的参加者宜采用 与发送样品同等要求的包装,

8能力验证结果统计与能力评价

8.1.1能力验证承担者应运用适当的方法记录和分析参加者提交的结果。 8.1.2 能力验证承担者应建立和执行程序以检查数据输入、转换、统计分析和报告的有效 性。 8.1.3类 数据分析应给出与能力验证统计设计相符的总计统计量、能力统计量以及有关信 息。 8.1.4对能力验证结果统计分析及能力评价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 统计方法的选择; 2 指定值的确定: 3 能力验证结果的统计处理; 4能力统计量的计算; 5能力评定。 结果统计分析方法见附录G。 8.1.5必要时,需考虑能力验证样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对能力评定的影响。

8.1.1能力验证承担者应运用适当的方法记录和分析参加者提交的结果。 8.1.2 能力验证承担者应建立和执行程序以检查数据输入、转换、统计分析和报告的有效 性。 8.1.3 数据分析应给出与能力验证统计设计相符的总计统计量、能力统计量以及有关信 息。 8.1.4对能力验证结果统计分析及能力评价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统计方法的选择; 2 指定值的确定: 3 能力验证结果的统计处理; 4能力统计量的计算; 5能力评定。 结果统计分析方法见附录G。

8.2.1能力验证承担者应根据数据的特性、统计假定、误差的性质以及预期的结果数量, 选择符合能力验证目标的统计方法。 8.2.2能力验证承担者应对选用统计方法的原因和假定进行说明,并能证实统计假定合 理。

8.2.3选择统计方法时,应考虑以下事项:

8.2.3选择统计方法时,应考虑以下事项:

1能力验证每个被测量或特性所要求或期望的准确度(正确度和精密度)以及测量不 确定度 2达到统计设计目标所需的最少参加者数量。当参加者数量不足以达到目标或不能对 结果进行有效的统计分析时,能力验证承担者应制定能力评定的替代方法,并形成文件, 提供给参加者; 3有效数字和/或小数位数与所报告结果的相关性; 4需要检测的能力验证样品数量,以及对每个能力验证样品或每项测定的检测重复次 数; 5用于确定能力评定标准差或其他评定准则的程序; 6用于识别和(或)处理离群值的程序:

对统计分析中剔除值的评价程序;

计分析中剔除值的评价利

8与设计相符的目标和能力验证轮次的频率。

.1指定值的确定有多种方法,以下列出最常用

8.3指定值及其不确定度的确定

式中:u(xpt)为稳健平均值的标准不确定度 t为稳健标准差。

u(Xpt)<0.30pt

8.4能力验证结果的统计处理

8.4.1能力验证的承担者应根据能力验证所要求遵从的检测方法标准和统计分析的要

能力验证的承担者应根据能力 检测方法标准和统计分析的要求, 均值时所应该获取的有效位数及其所应执行

的数字修约标准(如GB/T8170等)。 8.4.2能力验证的承担者应在预定日期内收集参加者的结果报告单。对于逾期上报或存在 明显错误的数据,可不计入统计中,但应在能力验证技术报告中予以说明。 8.4.3若结果分布为近似正态分布,则可用稳健技术分析;若结果分布为不对称分布,则 先用核密度图识别多峰性,并使用适用于不对称结果的稳健技术。 8.4.4在数据分析的早期阶段,即使用稳健方法或通过检验来识别统计离群值之前,应从 数据集内删除明显错误的数据。通常,对这些结果将分别予以处理(比如联系相关参加 者)。这种方法可以纠正某些错误,但应依照批准的政策和程序进行处理。 能力验证承担者应安排具备充分专业技术和统计知识的人员对数据进行直观检查,以 确认结果的预期分布,识别异常值或意外变异的来源

8.4.5离群值可按下列方法进行统计处理

1明显错误的结果应由专家进行识别和判断。如单位错误、小数点错误、计算错误或 者错报为其他能力验证样品的结果,应从数据集中剔除,单独处理。这些结果不再计入离 群值检验或稳健统计分析。 2当使用参加者的结果确定指定值时,应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使离群值的影响降到最 低,即可以使用稳健统计方法或计算前剔除离群值。 3如果某结果作为离群值被剔除,则仅在计算总计统计量时剔除该值。但这些结果仍 应当在能力验证中予以评价,并进行适当能力评定。 8.4.6能力验证的设计应考虑到满足设计目标所需要的参加者的最小数量,并说明如果不 能达到该最小数量时应使用的替代方法。少量参加者的能力验证统计方法可参考附录G第 G.3条。

8.5.1定量结果的常用统计量如下:

偏差(测量误差)或百分相对差

8.5能力统计量的计算

式中xi为参加者报告的结果,Xpt为指定值,Opt为能力评定标准差。 确定能力评定标准差通常有五种方法:规定值、经验值、一般模型、测量方法精密度 和由参加者结果确定。

Zz;= apt oβt + u(xpt)

当指定值不确定度u(xpt)≥0.30pt时,能力评定标准差中需考虑加入指定值不确定度 分量。z值的评定标准适用于z值,

Xpt u2(xi) + u2(xpt)

式中u(xi)是参加者结果x;的标准不确定度,u(xpt)是指定值xpt的标准不确定度 5E值

(En)i 一Xpt u2(xi) + U2(xpt)

式中xpt为参考实验室确定的指定值,U(x;)为参加者结果x;的扩展不确定度,U(xpt)为 Xnt的扩展不确定度。

3.6.1应根据能力度量方式制定能力评定准则,用于能力评定的方式如下: 1与目标的符合性,根据方法性能指标和参加者的操作水平等预先确定准则。 2用统计方法确定的z比分数和z'比分数,具体准则如下: z值的评定标准为: 当z≤2.0时,表示满意结果; 2.0≤z≤3.0时,表示可疑结果; [z≥3.0时,表示不满意结果。 注:上述z比分数的评定准则,也适用于z'比分数。 E值的评定标准为: 当Enl≤1.0时,表示结果满意; IEn>1.0时,表示结果不满意。 3采用专家公议的方式,由技术专家直接确定报告结果是否与预期目标相符合。如混 疑土结构实体强度检验能力验证可采用此方式。

8.6.2能力验证的承担者可利用z比分数(z,zb和zw)序列柱状图、直方图和

9.0.1能力验证结果分为满意结果、可疑结果和不满意结果。 9.0.2对于无故不参加能力验证的参加者、二次能力验证结果为可疑和不满意的参加者, 能力验证的组织者应当予以纠正并公布机构名单。 9.0.3能力验证的参加者私下比对串通能力验证数据、结果,或者提供虚假能力验证数据 结果的,能力验证的组织者应当判定其能力验证结果不满意,并予以公布。 9.0.4能力验证结果可疑和不满意的参加者,应当及时完成整改,向能力验证的组织者提 交整改和验证材料,并经能力验证的组织者确认通过, 9.0.5能力验证的承担者违反公正性要求,能力验证活动弄虚作假,泄露有关能力验证数 据、结果或参加者商业秘密等有关信息的,能力验证的组织者不再委托该其承担能力验证 活动。 9.0.6能力验证的组织者可以通过组织论证、专家评议、监督检查、抽查档案、征求意见 等方式,对能力验证活动进行监督

10能力验证服务管理平台

10.0.1能力验证的组织者宜建立符合要求的能力验证服务管理平台,优化能力验证过程, 提高能力验证管理信息化水平和工作效率。 10.0.2能力验证服务管理平台宜具备以下功能: 1组织者可通过平台发布能力验证通知,确定承担者,筛选参加者名单,审核和管理 相关信息,能力验证结果发布,接收反馈信息,信息统计查询等。 2承担者可通过平台提交验证方案、样品均匀性、稳定性检验结果、技术报告,分发 详品、能力验证作业指导书,对参加者提交的数据等信息进行审核,数据统计查询等。 3参加者可通过平台上传能力验证样品接收状态确认单或接收样品的照片、检测结果 在线填报、能力验证结果查询等。 4应能实现对不同用户操作不同功能模块的权限进行设定和管理。 5应具备数据自动计算的功能,可自动计算出Z比分数,自动判断参加者的数据是 否离群、可疑、满意。 0.0.3能力验证服务管理平台应确保数据存储与传输安全、可靠。 10.0.4能力验证服务管理平台系统管理员只能在允许的界面中维护,严禁对系统底层进行 操作。 10.0.5所有进入平台进行操作的事项均应以操作日志形式予以记录

能力验证实施详细流程图

日程安排:(按组织者能力验证要求,包括方案开始,样品制备、检验、分发,数 收集、处理分析,报告撰写等环节)

数据处理和采用的统计分析、判定原则的说明:(对于一些不适合利用稳健统计方 的特殊计划,可采用专家公议的方式或依据相关行业技术规范进行统计分析和判定, 如定性检测类的项目)

计划费用说明和成本预算明细:

能力验证实施方案填写说明

项目信息应填写能力验证项目的名称、检测参数及对应的检测方法、承担单位的名称

介绍参加者的基本条件、范围和预期数量。

检测样品说明应该包括样品特性、样品拟采用的制备方法、样品均匀性稳定性检验、 样品储存和运输等相关内容。 (1)样品的特性:如物理性能(密度、细度、浓度、流动度、强度)等; (2)样品拟采用的制备方法:如人工拌合、均匀混合等; (3)样品均匀性、稳定性检验。 a.从样品总体中随机抽取10个或10个以上的样品用于均匀性检验。若必要,也可以 在特性量可能出现差异的部位按一定规律抽取相应数量的检验样品。 b.对抽取的每个样品,在重复条件下至少测试2次。重复测试的样品应分别单独取样 为了减小测量中定向变化的影响(飘移),样品的所有重复测试应按随机次序进行, c.均匀性检验中所用的测试方法,其精密度和灵敏度不应低于能力验证预定测试方法 的精密度和灵敏度。 d.特性量的均匀性与取样量有关。均匀性检验所用的取样量不应大于能力验证预定测 试方法的取样量。 e.当检测样品有多个待测特性量时,可从中选择有代表性和对不均匀性敏感的特性量 进行均匀性检验。 f.对检验中出现的异常值,在未查明原因之前,不应随意剔除, g.可采用单因子方差分析法对检验中的结果进行统计处理。若样品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则表明样品是均匀的。 h.如果α是某个能力验证中能力评价标准偏差的目标值,Ss为样品之间不均匀性的标 准偏差。若Ss≤0.3α,则使用的样品可认为在本能力验证中是均匀的。 (4)样品储存和运输:如通过特快专递或者快递公司向参加能力验证的实验室发送样

品等。样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应注意不要损伤外包装,应注意防潮或混入其它杂物。

应当选用参加者日常使用的方法和测试程序,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要求参加者采用特 定的方法,一般是国家或国际上采纳的标准方法,并已通过适当途径确认。 列出项目计划中涉及到的产品标准、方法标准,如标准中有检测精度或允差,则应在 结果评价时充分考虑如标准中有检测精度或允差,则应在结果评价时充分考虑,

(1)按组织者的要求,样品制备、检验、分发,参加者数据收集、处理,报告撰写等 环节。 (2)各实施步骤应符合组织者的统一时限要求。

B.7数据处理和采用的统计分析、判定原则的说明

项目承担单位应能对参加者的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于一些不适合利用稳健统计 方法的特殊计划,可采用专家公议的方式或依据相关行业技术规范进行统计分析和判定, 如,定性检测类的项目等。

B.8计划费用说明和成本预算细目

(1)一般情况下能力验证计划费用主要包括:样品材料、特殊设备、制样劳务费、搬 运劳务费、试验费用、样品包装运输费、统计劳务费等。项目承担单位可根据各自的实际 青况制定自已的成本预算细目表。 (2)山东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能力验证计划是非盈利性质的,能力验证项目的承担单 立适当收取能力验证相关成本费用

能力验证技术报告填写说明

能力验证技术报告是能力验证项目所有相关信息的汇总,是能力验证的承担者对所承 担的能力验证项目的总结。承担者在能力验证实施完成后,及时撰写能力验证技术报告 提交给能力验证的组织者审核。 能力验证项目的技术报告内容根据具体的能力验证项目目的和类型而变化,但都应包 含所有参加者的结果分布的数据和每个参加者的能力评价。在编写技术报告时应清晰、全 面、简洁,

(1)能力验证基本信息:应填写能力验证承担者相关人员的信息,包含:承担者的负 责人、项目负责人、联系人等,以及样品制备及均匀性、稳定性试验、统计分析等事项的 主要负责和参与人员。 (2)前言:应填写本次能力验证项目的来源,项目的背景和开展的目的,能力验证的 项目(参数)和要求,项目实施的效果及意义,以及项目的总体情况,参加者的范围、参 加者的数量、参加者的地域分布,样品及参加者采用的编号方法,介绍项目的保密原则, 能力验证项目中发现的情况等。 (3)能力验证样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检验结果:应进行样品描述,样品的制备细节、 包装、标识和发放,样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检验设及检验结果(具体数据可列于报告附录 中),包括检验方法、取样量、检验次数、检验条件(时间间隔、温度等)和评价的依据和 结论等。 (4)统计分析及能力评价原则:介绍能力验证检测结果数据的统计处理方法、结果评 价原则及相关统计技术的运用说明,如Z比分数排列图等。 (5)统计处理结果及能力评价:总体介绍参加者结果数据统计情况,参加者的代码和 检测数据和评价结果(z比分数)汇总列表,参加者满意、可疑、离群结果分类统计,可 结果、不满意参加者代码汇总等。若采用Z比分数评价检测能力,则按检测指标给出检 测结果统计量,包括结果数、中位值、标准化四分位距(NIQR)、稳健的变异系数(CV) 最小值、最大值和极差等,并与均匀性和稳定性检验结果比较,验证统计结果的合理性。 给出z比分数排列图及数据分布说明、误差的可能来源和能力改进的建议、任何其他建议 意见或一般性评议等。 (6)技术分析和建议:分析可能导致参加者不满意结果原因分析(如适用),如:不同 检测方法/程序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不同标准物质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检测过程的质量控制 因素,参加者对作业指导书的理解程度对结果的影响,原始记录和报告中反映问题等,以

及有关参加者相关检测的改进意见等。总结本次能力验证的实施特点、创新之处和不足, 对能力验证参加者、承担者和组织者提出有效的改进建议。 (7)附件:应包含技术报告需要的支撑材料、其他相关材料等,

样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检验

在实施能力验证时,应保证样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以防止样品之间或样品本身的变 异导致不满意结果的出现。

E.2样品均匀性的检验

E.2.1从能力验证检测项目中选择有代表性和对不均匀性敏感的项目进行均匀性检验,也 可选择其他具有相关性且对样品不均匀性敏感的项目进行。 E.2.2选择执行均匀性检验的实验室和使用的测量方法。测量方法的重复性标准差(Sr) 应足够小,以便能够检验出任何显著的非均匀性。IUPAC《数据协调议定书》推荐,测量 方法的重复性标准差与能力评定标准差的比应小于0.5(或ε/6)。然而该比率要求并非总 能达到,这种情况下,能力验证承担者应增加重复测量次数。 E.2.3在最终完成包装的样品中随机抽取g份(9≥10)进行均匀性检验。若可从前期对 相似样品、利用相同程序进行的均匀性检验中得到适合的数据,则可以减少均匀性检验的 样本量。 E.2.4为一轮能力验证制备并包装样品,应保证为该轮能力验证的参加者以及均匀性检验 提供充足的样品。 E.2.5从一个样品中制备m≥2个测试份量,选择适合的方法将测试份量间差异降到最小 将g×m份测试份量随机排序,得到每份的测量结果,整个测量在重复性条件下完成。 若不能进行重复测量,比如破坏性测试,则测量结果的标准差可用作S。。这种情况下,使 用具有足够低的重复性标准差S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E.2.6若Opt事先未知,比如Gpt是参加者测量结果的稳健标准差,能力验证承担者宜选 用判定充分均匀性的其他标准。该程序可能包括: a)采用方差分析检验法(α=0.05)对检验中的结果进行统计处理,若样品之间无显 著性差异,则表明样品是均匀的; b)使用以往能力验证获得的信息估计のpt; c)使用精密度实验获得的数据(比如GB/T6379.2中描述的再现性标准差); d)使用不具备充分均匀性的能力验证样品,接受其风险,并在计算出公议值之后,对 评估标准进行核查。 E.2.7如果Opt是某个能力验证中能力评价标准偏差的目标值,Ss为样品之间不均匀性的 标准偏差,可采用 s,≤0.3 Gmt 准则。即若 s.<0.3Gmt,则使用的样品可认为在本能力验证中

E.2.7如果Opt是某个能力验证中能力评价标准偏差的目标值,Ss为样品之间

.2.8如果不符合充分均匀性的标准,能力验证承担者应考虑采取如下措施之一:

E.2.8如果不符合充分均匀性的标准,能力验证承担者应考虑采取如下措施之

o' = Jpt? + s2

b)在指定值的不确定度计算中使用Ss,并在能力评定时使用z'或% c)若pt是参加者结果的稳健标准差,则のpt包含能力验证样品之间的非均匀性,因 比,能力验证样品均匀性的标准可谨慎放宽。 若a)~c)均不适用,则能力验证样品作废,在满足均匀性检验后重新制备

E.2.9方差分析F检验

若F<自由度为(fi,f2) (通α=0.05)的临界值Fα(fi,f2)(查 表E1F分布表),则表明样品内和样品间无显著性差异,样品是均匀的

P(F(fi. f2) > F.(fi. f2) = α α = 0.05

注:在excel工作表任意单元格输入公式“=FINV(0.05,fi,f2)”后回车亦可计算行 到,其中f,f为计算得到的自由度。

E.2.10Ss≤0.3Opt准则

从制备的样品中随机抽取i个样品(=1、2、......m),每个样品在重复条件下测试 次(j=1、2、.....n)。 按E.2.9计算均方MS1、MS2。 若每个样品的重复测试次数均为n次。按下式计算样品之间的不均匀性标准偏差S.:

式中:MS1一一样品间均方; MS2一样品内均方; n一测量次数。 若Ss≤0.3OptGB/T 23724.1-2016 起重机 检查 第1部分 总则,则使用的样品可认为在本能力验证中是均匀的。式中のpt是能力验证 中能力评价标准偏差的且标值。

E.3样品的稳定性检验

E.3.1对于某些性质较不稳定的检测样品,运输和时间对检测的特性量可能会产生影响。 因此需要进行稳定性检验。当检测样品有多个待测特性量时,应选择容易发生变化和有代 表性的特性量进行稳定性检验。 E.3.2稳定性检验的测试方法应是精密和灵敏的,并且具有很好的复现性

抽取的样品数应具有足够的代表性, E.3.4应在样品发送之前和所有参加者完成能力验证样品检测后进行稳定性检验。在向参 加者分发能力验证样品的日期之前,对数量为9的能力验证样品以完全随机的顺序进行重 复测量;在与参加者预期存储条件类似的条件下,保存数量为9的剩余能力验证样品;在 参加者返回测量结果的截止日期之后,使用相同实验室、相同测量方法和相同数量的重复 测量,在合理的期限内尽快对数量为9的剩余能力验证样品进行测量,且所有的测量应采 用随机顺序。 E.3.5能力验证承担者应至少在执行能力验证的早期阶段,检验运输条件对能力验证样品 的影响。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将能力验证承担者保留的能力验证样品与经过运输并返回的 能力验证样品进行比较。也可使用根据暴露于合理可预见的运输条件时研究结果。 进行能力评定时应考虑任何已知的运输影响。指定值的不确定度宜包含运输条件所导 致的不确定度的任何显著增加。 如果运输稳定性检验涉及两组能力验证样品测量结果的比较,即一组样品经过实际运 输,另一组样品未经过实际运输, 则运杀件的稳定 E.3.6的规定相同

E.3.5能力验证承担者应至少在执行能力验证的早期阶段,检验运输条件对能力验证样品 的影响。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将能力验证承担者保留的能力验证样品与经过运输并返回的 能力验证样品进行比较。也可使用根据暴露于合理可预见的运输条件时研究结果。 进行能力评定时应考虑任何已知的运输影响。指定值的不确定度宜包含运输条件所导 致的不确定度的任何显著增加。 如果运输稳定性检验涉及两组能力验证样品测量结果的比较,即一组样品经过实际运 输,另一组样品未经过实际运输,则运输条件的稳定性准则与E.3.6的规定相同。

若一≤0.3のpt成立,则认为被检的样品是稳定的。 式中:x一一均匀性检验的总平均值: 立一稳定性检验时,对随机抽出样品的测量平均值。 注:抽样数≥3。对每个抽取的样品重复测试2次HJ 787-2016发布稿 固体废物 铅和镉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发布稿,每次分别单独取样。测量方法与均 可性检验用的测量方法相同。 Opt 该能力验证的能力评价标准偏差目标值。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