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SY 1693-2014 定向钻穿越工程用钻杆检测技术规范.pdf

Q/SY 1693-2014 定向钻穿越工程用钻杆检测技术规范.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Q/SY 1693-2014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8 M
标准类别:机械标准
资源ID:275413
VIP资源

Q/SY 1693-2014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Q/SY 1693-2014 定向钻穿越工程用钻杆检测技术规范.pdf

图3电磁检测对比试块

无损检测应由取得相应检测技术资格等级证书的人员进行操作,并应由Ⅱ级及以上技术资格 证书的人员进行监督并签发检测报告。 6.1.2检测前应根据检测对象由IⅡI级及以上技术资格证书的人员编制工艺规程,工艺规程应由检测 责任师审核、技术负责人批准,并应在检测过程中严格执行。 5.1.3被检钻杆应平直,内、外表面影响检测的毛刺或氧化皮及异物应清除。 .1.4钻杆使用前均应进行外观检验,外观检验合格后应进行无损检测。 6.1.5钻杆无损检测的项目应包括管体检测、管体测厚、加厚过渡区检测及螺纹检测,其检测部位 及检测方法应满足下列要求: a)钻杆管体应采用便携式漏磁检测,当判断缺陷有困难时,可采用其他无损检测方法加以验 证;管体测厚宜用超声波检测。 b 加厚过渡区应采用便携式数字超声波检测。 C) 钻杆螺纹宜采用电磁检测,也可采用磁粉检测, 本标准未作规定的其他要求应按JB/T4730的规定执行

QSBT 0009S-2015 山东省赛博特食品有限公司 冻干汤料6.2外观及几何尺寸检验

列婴求 a) 校对深度,应使指针对准刻度盘的零位。 b) 测量前应将测点附近的毛刺、突点修磨平整。 测量时沿轴向和周向移动仪器,锥形触头应对准坑槽最深处,将刀口顺管体轴线方向放到管 体上,测出槽深并参照表B.1的要求记录

Q/SY 169320146. 2.2应用螺纹量规对杆螺纹进行检验,检验方法应满足下列要求:量规标识的公差等级、偏差代号应与螺纹公差等级及偏差代号相同。b)检验前应清理干净被检螺纹表面的油污及杂质。c)检验时应使量规与被检螺纹对正,量规旋合时应用有两个手柄的杠杆等距离的旋合,旋合过程中应用力平稳,不应锤击。量规使用完毕后,应及时清理干净测量部位附着物,存放在规定的量具盒内。6.2.3应用螺纹外径测量仪、游标卡对螺纹距外径、台肩面宽度和接头长度进行测量,测量方法应满足下列要求:应用螺纹外径测量仪在距内、外螺纹台肩面25mm处,沿圆周方向每隔120°测量一次外径,取其平均值参照表B.1的要求记录。b)应用游标卡尺测量内、外螺纹台肩面倒角直径,参照表B.1的要求记录。应用游标卡尺沿圆周方向每隔120°测量一次台肩面宽度,取最小值参照表B.1的要求记录d)应用游标卡尺沿圆周方向每隔120°测量一次接头长度,取最小值参照表B.1的要求记录。6.3管体检测6. 3. 1漏磁检测6. 3. 1.1管体划伤、腐蚀坑、裂纹宜采用漏磁检测、6. 3. 1. 2漏磁检测设备调整应满足下列要求:a)检测设备通电稳定后,调整设备扫查装置,探头应紧贴钻杆表面,扫查区域内相邻两个探头之间的覆盖率不应低于10%。b)调整检测设备的灵敏度,应使对比试块上的人工缺陷峰值达到满屏的80%。6. 3. 1. 3漏磁检测设备检测过程应满足下列要求:a)将检测爬行器安装在钻杆上,应使检测探头紧贴钻杆表面。b)应按系统软件要求输人相应的检测信息和基本参数c)检测时的磁化电流应与调整设备灵敏度时的磁化电流相同。d)检测过程中应使爬行器匀速通过钻杆。6. 3. 1. 4检测设备复核应满足下列要求:a)应在对比试块上进行,每4h至少校准一次,若设备操作者更换,应重新进行设备校准,校准应有记录。b)在检测中,若第二次校准没达到满屏的80%,则自上一次校准后检测的所有钻杆都应重新检测。c)在检测中,若第二次校准超过满屏的80%,则自上一次校准后检测的所有存在缺陷的钻杆应重新评定。6. 3. 1. 5检测过程中发现的缺陷应按外观检验的方法进行测量,并参照表B.2的要求填写。6. 3. 2超声测厚距钻杆端部800mm~1500mm的区域为测厚区,采用超声波测厚仪在每个测厚区周向至少取3个测量环,每环应取6个测量点,取最小点为记录厚度。6.4加厚过渡区检测6. 4. 1加厚过渡区缺陷宜采用超声波检测。6. 4. 2超声波检测设备调整应满足下列要求:

6.5.1.1钻杆螺纹的划伤、属蚀坑、裂纹宜采用电磁检测。

6.5.1.1钻杆螺纹的划伤、质蚀坑、裂纹宜采用电磁检测

a 检测设备通电稳定后,调整设备扫查装置,应使探头紧贴钻杆螺纹根部,并沿着钻杆螺纹的 螺旋方向对螺纹区进行周向扫描。 b) 调整检测设备的灵敏度,应使对比试块上的人工缺陷峰值达到满屏的80%。 6.5.1.3 电磁检测设备检测过程应满足下列要求: 将检测探头安装在螺纹上,应使检测探头紧贴钻杆螺纹根部 D 应按系统软件要求输人相应的检测信息和基本参数。 C) 检测时的磁化电流应与调整设备灵敏度时的磁化电流相同。 d) 检测过程中应便检测探头潜者钻杆螺纹的螺旋方间匀速周向扫描 6.5.1.4 电磁检测设备复核应满足下列要求: a) 设备校准应在螺纹对比试块上进行,校准频率应至少为每4h一次,操作者更换应重新进行 设备校准。 b 在检测中,若第二次校准没达到满屏的80%,则自上一次校准后,检测过的所有钻杆螺纹 均应重新检测。 c) 在检测中,若第二次校准超过满屏的80%,则自上一次校准后,检测的所有存在缺陷的钻 杆螺纹应重新评定。 6.5.1.5 检测过程中发现的缺陷参照表B.2的要求填写

检测设备通电稳定后,调整设备扫查装置,应使探头紧贴钻杆螺纹根部,并沿着钻杆螺纹的 螺旋方向对螺纹区进行周向扫描。 b) 调整检测设备的灵敏度,应使对比试块上的人工缺陷峰值达到满屏的80%。 6.5.1.3 电磁检测设备检测过程应满足下列要求: 将检测探头安装在螺纹上,应使检测探头紧贴钻杆螺纹根部 b 应按系统软件要求输人相应的检测信息和基本参数。 c) 检测时的磁化电流应与调整设备灵敏度时的磁化电流相同 检测过程中应使检测探头沿着钻杆螺纹的螺旋方向匀速周向扫描。 6.5.1.4电磁检测设备复核应满足下列要求: a) 设备校准应在螺纹对比试块上进行,校准频率应至少为每4h一次,操作者更换应重新进行 设备校准。 b) 在检测中,若第二次校准没达到满屏的80%,则自上一次校准后,检测过的所有钻杆螺纹 均应重新检测。 c) 在检测中,若第二次校准超过满屏的80%,则自上一次校准后,检测的所有存在缺陷的钻 杆螺纹应重新评定。 6.5.1.5 检测过程中发现的缺陷参照表B.2的要求填写

6.5.2.1螺纹裂纹可采用磁粉检测。

Q/SY 1693—20146. 5. 2.3检测前将钻杆螺纹表面进行刷洗,应应使受检表面干燥、无异物。6. 5. 2. 4检测时磁化线圈应与钻杆管体同心,线圈轴向位置应使钻杆螺纹端面凸出20mm,每次通电时间为0.58~18,重复通电3次~5次后停止通电。6. 5.2.5采用剩磁法钻杆螺纹剩余磁场强度不应小于0.8T,矫顽力不应小于1000A/m。6. 5. 2. 6采用剩磁法线圈中心磁场强度应为2.4×10*A/m。外观及缺陷评定7. 1钻杆外观评定7. 1. 1当外壁上各种槽深不超过表4中外部切割与凿孔腐蚀的规定值时,可将其磨平,与外轮席平滑过渡;若超过外部切割与凿孔腐蚀的规定值时,应判废。表 4钻杆管体分级标准钻杆状况一级钻杆二级钻杆判废钻杆外壁磨损、壁厚剩余壁厚不小于公称壁厚的80%剩余壁厚不小于公称壁厚的70%凹伤、压痕直径减小不超过公称外径的3%直径减小不超过公称外径的4%外刻痕、铲凿深度不超过公称壁厚的10%深度不超过公称壁厚的20%部腐蚀剩余壁厚不小于公称壁厚的80%剩余壁厚不小于公称壁厚的70%任何超过二级的状压力引起仲长直径减小不超过公称外径的3%直径减小不超过公称外径的4%缺陷或损伤况直径变化变粗直径增大不超过公称外径的3%直径增大不超过公称外径的4%切割与轴向剩余壁厚不小于公称壁厚的80%剩余壁厚不小于公称壁厚的70%凿孔径向剩余壁厚不小于公称壁厚的80%剩余壁厚不小于公称壁厚的80%内部腐蚀四痕壁厚从最深凹陷底部量出的剩余壁厚从最深凹陷底部量出的剩余壁厚不小于公称照厚的80%不小于公称壁厚的70%任何超过二级的状况侵蚀与磨损厚剩余壁厚不小于公称壁厚的80%剩余壁厚不小于公称壁厚的70%缺陷或损伤7. 1. 2当钻杆螺纹存在以下情形时应进行修扣处理:螺纹通规未能通过螺纹全部长度时。b)螺纹止规旋合长度超过2个螺距时。7. 1. 3当钻杆接头长度存在以下情形时应判废:a)钻杆外螺纹接头长度小于150mm时。b)钻杆内螺纹接头长度小于200mm时。7. 2 管体缺陷评定7. 2. 1漏磁检测发现的任一产生大于或等于触发(报警)电平信号的钻杆均应定为可疑品,并应标记可疑区。7. 2. 2可疑品的复检应按以下要求进行:a)重新进行漏磁检测,仍产生大于或等于触发(报警)电平的信号,应对可区按7.2.3进行处理。b)重新进行漏磁检测,未产生大于或等于触发(报警)电平的信号,可采用其他无损检测方法对可疑区进行验证。仍未发现缺陷,则钻杆应判为合格品;发现缺陷,则缺陷处应按

Q/SY 169320147.2.3进行处理。7. 2. 3可疑品的处理应按以下要求进行:a)凡判定为存在疲劳裂纹缺陷的钻杆应判废,b)其他缺陷可进行修磨,修磨后的钻杆壁厚不应小于公称壁厚的70%,然后按漏磁检测方法进行复检,当复检产生的信号低于触发(报警)电平时,参照表B.1记录该处剩余壁厚,此钻杆可按表4分级使用。7.3加厚过渡区缺陷评定7.3.1凡判定为存在疲劳裂纹缺陷的钻杆应判废。7.3.2超声波回波高度大于或等于对比试块上相应部位人工缺陷反射体的回波高度时,应认定为缺陷。7.3.3超声波回波高度小于对比试块上相应部位的回波高度,但周向指示长度大于20mm时,应判定为缺陷。7. 4螺纹区缺陷评定7. 4.1电磁检测发现的任一产生大于或等于触发(报警)电平信号的螺纹均应定为可疑品,并应标记可瑟区。7, 4. 2可疑品的复检应按以下要求进行:4)重新进行电磁检测,仍产生大于或等于触发(报警)电平的信号,应根据显示信号判断缺陷类型,凡判定为疲劳裂纹缺陷的螺纹应判废,否则应进行修磨处理。b)重新进行电磁检测,未产生大于或等于触发(报警)电平的信号,可采用磁粉检测方法对可疑区进行检测。7. 4. 3磁粉检测仍未发现缺陷,螺纹应判为合格品;发现缺陷并判定为疲劳裂纹,则该螺纹应判废,8钻杆分级8. 1钻杆应按表4、表5进行分级,根据管体和接头的分级结果,应取最低级别为钻杆的级别。8. 2钻杆管体应按表4的要求分级。8. 3钻杆的接头应按表5的要求分级。表 5钻杆接头分级数据表钻杆新接头一级接头二级接头公称公称质量加厚型式接头螺接头最磨损后内螺接头最磨损后内螺纹型式外径尺寸内径小外径纹接头抬肩小外径纹接头抬肩kg/m及钢级mmmm最小宽度最小宽度mmmmmmmmmmE7585. 744. 480. 52. 080. 01. 6 9. 91X95NC2660. 3(2%1F)85. 744. 482. 52. 881. 5 2. 4G10585. 744. 483. 03. 2 82. 52. 8外加厚E75104. 854. 096. 53. 695. 02. 8 X95NC31104. 850. 899. 04. 897. 54. 073. 015. 49G105(2%IF)104. 850. 8100. 05. 298. 04. 4 S135111. 141. 3103. 06. 7101.56. 0

8.4钻杆分级标识应按表6的要求执行

■钻杆分级标识应按表6的要求

O/SY 16932014

麦6钻杆分级标记表示方法

9.1根据用户要求,检测人员应向用户提供准确完整的检测报告。 9.2检测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外观检测记录表。 b)无损检测记录表。 c) 评定报告参见附录C。 判废及分级报告

a)内螺纹电磁检测设备 b)外螺纹电磁检测设备

图A.1螺纹电磁检测设备结构图

Q/SY 16932014附录B(资料性附录)钻杆检测记录表钻杆外观检验记录表见表B.1,钻杆无损检测记录表见表B.2。表B.1钻杆外观检验记录表钻杆编号:钻杆规格:检验项目检验结果单项分级备注外径磨损后最小刺余壁厚mm四、压衰深度mm腐蚀坑处最小剩余壁厚mm轴向切制与雷孔刺余壁厚管mm径向切制与雷孔剩余壁厚体mm植深mm腐蚀坑处最小剩余壁厚mm侵蚀与磨损处最小刺余壁厚mm疲劳裂纹外径10 加mm厚内螺纹台肩面最小宽度11过mm接头长度12区mm植深13mm14寒规螺纹15环规16骏劳装纹注:螺纹塞规和环规检测时不进行单项分级 13

.1便携式漏磁检测设备

.3.1根据钻杆螺纹结构及以往经验,确定电磁检测设

5.1 一般规定 5.1.1 本条的规定参照GB/T25757—2010中5.1。 5.1.2本条的规定参照GB/T25757—2010中5.2。 5.2漏磁检测对比试块 5.2.1刻槽 5.2.1.1本条的规定参照GB/T12606—1999中6.1.3。 5.2.1.2本条的规定根据检测应用的经验,同时参照GB/T12606一1999中6.1.4制定, 5.2.2钻孔 5.2.2.1本条的规定参照GB/T12606—1999中6.2.1。 5.2.2.2本条的规定参照GB/T12606—1999中6.2.3。 5.3超声波检测对比试块 5.3.1本条的规定参照SY/T6858.4—2012中4.4, 5.3.2本条的规定参照SY/T6858.4—2012中4.4。 5.4电磁检测对比试块 5.4.1根据以往经验以及GB/T12606—1999中6.1.3的规定,确定盲孔尺寸大小。 5.4.2根据以往经验以及GB/T12606一1999中6.1.3的规定,确定刻槽尺寸大小

6.1.1为确保无损检测的准确性,取得不同无损检测方法各资格级别的人员,只能从事与该方法和 该资格级别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并负相应的技术责任, 5.1.2本条的规定参照JB/T4730.1—2005中5.2.3。 6.1.3本条的规定参照GB/T12606—1999中7.3 6.1.4根据工程需要及以往经验,为保证钻杆使用的安全性,钻杆使用前均应进行外观检验及无损 检测。 6.1.5根据钻杆待检部位的结构特征以及无损检测的经验,确定各待检部位的无损检测方法。 6.1.6本标准中未规定的其他要求应按JB/T4730的规定执行,可以保证检测的可靠性。 6.2外观及几何尺寸检验 6.2.1本条旨在提出深度测量仪使用时的技术要求,规范深度测量仪的使用方法, 6.2.2本条旨在提出螺纹量规使用时的技术要求,规范量规的使用方法。 6.2.3本条的规定参照SY/T5824—1993中3.2.1和3.2.2。

6.3.1.2本条的规定参照GB/T12606—1999中8.2。 6.3.1.3本条根据漏磁检测设备的原理及以往经验对设备的检测过程提出相应的要求。 6.3.1.4本条的规定参照GB/T12606—1999中8.3,如果设备校准没达到满屏80%的要求,说明 设备的灵敏度没有调整好,磁化电流太小,造成钻杆磁化强度不够,导致钻杆缺陷的漏检,因此应对 检测的所有钻杆重新检测;如果设备校准超过满屏80%的要求,说明设备的磁化电流过大,并不会 导致钻杆缺陷的漏检,只会将缺欠误认为缺陷,造成误检,因此只对检测的所有存在缺陷的钻杆重新 评定即可, 6.3.1.5为方便钻杆管体的评定,应将无损检测的结果进行记录。

银据现场钻杆磨损实际情况 钻杆大都在距钻杆端部800 1500mm处折断,因此该区域每个测厚区周向应至少取3个测量环,每环应取6个测量点,取最 点为记录厚度。

[6. 4加厚过渡区检测

5.4.1 根据无损检测的经验以及加厚过渡区的结构, 确定采用超声波检测的方法进行检测。 .4.2 本条参照SY/T 6858.4—2012中5.2.1和5.2.2。 .4.3 本条参照SY/T6858.42012中5.3. .4.4 本条参照SY/T6858.4—2012中5.4。 .4.5 本条参照JB/T4730.3—2005中3.4.6 为方便钻杆加厚过渡区的评定,应将无损检测的结果进行记录

6.5螺纹检测 6.5.1电磁检测

O/SY 16932014

6.5.1电磁检测 6.5.1.1 本条规定螺纹宜首选电磁检测以提高检测效率, 6.5.1.2 本条的规定参照GB/T12606—1999中8.2。 6.5.1.3本条根据电磁检测设备的原理及螺纹结构特点对设备的检测过程提出相应的要求。 6.5.1.4本条的规定参照GB/T12606—1999中8.3,如果设备校准没达到满屏80%的要求,说明 设备的灵敏度没有调整好,磁化电流太小,造成螺纹磁化强度不够,导致螺纹缺陷的漏检,因此应对 检测的所有螺纹重新检测;如果设备校准超过满屏80%的要求,说明设备的磁化电流过大,并不会 导致螺纹缺陷的漏检,只会将缺欠误认为缺陷,造成误检,因此只对检测的所有存在缺陷的螺纹重新 评定即可, 6.5.1.5为方便钻杆螺纹区的评定,应将无损检测的结果进行记录 6.5.2磁粉检测 6.5.2.1 判断缺陷有困难时可采用磁粉检测方法加以验证。 6.5.2.2 采用剩磁法湿法检测与连续法相比,可避免螺纹根部磁粉过度堆积,使螺纹缺陷部分清晰 显示。 6.5.2.3 本条的规定参照SY/T6858.3—2012中第4章, 6.5.2.4 本条的规定参照SY/T6858.3—2012中7.2.2 6.5.2.5 本条的规定参照SY/T6858.3—2012中7.2.1。 6.5.2.6 本条的规定参照SY/T6858.3—2012中7.2.3

6.5.2.1 判断缺陷有困难时可采用磁粉检测方法加以验证 6.5.2.2采用剩磁法湿法检测与连续法相比,可避免螺纹根部磁粉过度堆积,使螺纹缺陷部分清晰 显示, 6.5.2.3 本条的规定参照SY/T6858.3—2012中第4章 6.5.2.4本条的规定参照SY/T6858.3—2012中7.2.2。 6.5.2.5 本条的规定参照SY/T6858.3—2012中7.2.1。 6.5.2.6本条的规定参照SY/T6858.32012中7.2.3

7.1.1总结近几年定向钻穿越施工的经验,任何超过二级缺陷或损伤的钻杆均应判废,表4参用 SY/T5824—1993中表2制定 7.1.2本条参照GB/T 39342003 中 4.2。 7.1.3总结近几年定向钻穿越施工的经验GB/T 33621-2017 三维编织物及其树脂基复合材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当钻杆接头外径长度小于150mm时,钻机卡具无法卡 住钻杆接头,此时钻杆接头应判废。 7.2管体缺陷评定 7.2.1 本条的规定参照GB/T12606—1999中9.2。 7.2.2本条的规定根据漏磁检测的经验,同时参照GB/T12606—1999中9.3制定。 7.2.3本条的规定参照GB/T12606—1999中9.3。 7.3加厚过渡区缺陷评定 7.3.1 本条参照SY/T5824—1993中表2。 7.3.2本条参照SY/T 6858.42012 中 6.1。 7.3.3 本条参照SY/T 6858.4—2012中 6.2。 7.4螺纹区缺陷评定 7.4.1 本条的规定参照GB/T12606 1999 1 9. 2

7.3加厚过渡区缺陷评定

.4.2本条的规定根据漏磁检测的经验,同时参照GB/T12606 1999 中 9.3 制定 7.4.3判断缺陷有困难时,可采用磁粉检测方法加以验证,磁粉检测有缺陷,并判断为裂纹时, 纹应判废。

993甲4. 8.2本条钻杆管体分级标准参照SY/T5824—1993中表2制定 8.3本条钻杆接头分级标准参照SY/T58241993中表1制定, 8.4本条根据目前定向钻穿越现场钻杆分级标识并且参照SY/T5369一1994中表5,去除三级钻杆 标识

9.1根据以往检测报告的制定,检测人员应向委托人及单位提供准确的检测报告。 9.2根据以往检测报告的经验,结合定向钻穿越钻杆的检测项目及步骤,对检测报告的内容提出了 相应要求。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企业标准 定向钻穿越工程用钻杆检测技术规范 Q/SY 1693—2014 石油工业出版社山版 (北京安定门外安华里二区一号楼) 北京中石油彩色印剧有限责任公司排版印剧 (内部发行) 2014年9月北京第1版2014年9月北京第1次印别 书号,155021·17913定价SY/T 6068-2014 油气管道架空部分及其附属设施维护保养规程,24.00元 版权专有 不得翻印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