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ECS992-2022 预应力压接装配混凝土框架应用技术规程及条文说明.pdf

T/CECS992-2022 预应力压接装配混凝土框架应用技术规程及条文说明.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T/CECS992-2022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8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75389
VIP资源

T/CECS992-2022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T/CECS992-2022 预应力压接装配混凝土框架应用技术规程及条文说明.pdf

在柱端部一定长度范围内设置,用于加强混凝士纳束的外包 钢板的柱端钢筋耗能型节点。

2.2.1 作用、作用效应及

预应力钢绞线抗拉强度设计值; fstk 梁端耗能钢筋的抗拉极限强度标值: ft——预制梁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 fuy一 抗剪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fuk 抗剪钢筋的抗拉强度标准值: 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fk 钢筋的抗拉强度标准值。

2.2.4计算系数及其他

QC/T 932-2012 道路运输液体危险货物罐式车辆紧急切断阀3.1.1压接装配框架应具有清晰、完整及可靠的传力途径。

3.1.2采用压接装配框架的各类房屋结构最大适用高度不宜超 过表3.1.2的规定;对于平面或竖向均不规则的高层建筑,最大 适用高度宜适当降低。 注:本章“框架结构”指全部或部分采用压接装配框架的框架结构, 包括与其他类型框架混合布置的结构

3.1.2采用压接装配框架的各类房屋结构最大适用高度不宜超

表3.1.2采用压接装配框架的各类房屋构最大适用高度(m)

3.1.3采用压接装配框架的各类房屋结构应根据设防类别、烈 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 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丙类建筑的抗震等级应按表3.1.3确定, 乙类建筑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1度的要求加强抗震措 施;当抗震等级超出表3.1.3的规定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 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有关规定采取更严格的抗震措施。 注:本规程“一、二、三、四级”即为“抗震等级一、二、三、四级” 的简称。

:1大跨度框架指跨度不小于18m的框架

3.1.4采用压接装配框架的各类房屋应根据结构受力特点及建

筑尺度、形状、使用功能和预应力张拉施工要求确定结构缝的位 置和构造;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应结合考虑,伸缩缝与沉降 缝的宽度应满足防震缝的规定。

置和构造;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应结合考虑,伸缩缝与沉降 缝的宽度应满足防震缝的规定。 3.1.5采用压接装配框架的各类房屋结构伸缩缝的最天间距可 按表3.1.5确定。当结构长度超过表中数值时应对结构进行混凝 土收缩、徐变和温度作用下的计算分析,并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低 收缩混凝土材料,设置施工后浇带,采用跳仓法施工,加强混凝 土养护或施加额外预应力等抗裂措施,

采用压接装配框架的各类房屋结构伸缩

3.1.6采用压接装配框架房屋的结构平面布置不宜将预应力钢

3.1.6采用压接装配框架房屋的结构平面布置不宜将预应力钢 绞线张拉端设置在结构缝内;当必须设置在结构缝内时,应预留 锚固、张拉施工空间。

3.2地震作用与抗震验算

3.2.1采用压接装配框架的各类结构,地震作用及结构

表3.2.2框架结构等效阻尼比近似取值

3.2.3压接装配框架构件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YRE应按 表 3.2.3取用。当仅计算竖向地震作用时,YRE均应取为 1. 00。

表3.2.3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注:圆形钢管混凝土偏心受压柱YRE取0.80。

3.2.4采用压接装配框架各类结构的抗震设计中,构

3.2.4采用压接装配框架各类结构的抗震设计中,构件组合内 力设计值的调整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要求,本规程另有规定的除外。 3.2.5抗震等级为特一级的压接装配框架,构件组合内力设计 值的调整与抗震构造要求不应低于一级的要求。 3.2.6压接装配框架的框架梁、框架柱、楼板和连接部位应进 行正截面和斜截面的承载力验算,框架梁和楼板应进行正常使用 状态下的度与裂缝控制验算。以上验算除应满足本规程第5章 和第6章的规定外,尚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 范》GB50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钢管混凝土 结构技术规范》GB50936、《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55008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92和《预应力混凝士 结构设计规范》JGJ369的有关规定。

3.3.1压接装配框架梁应采用后张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梁,叠合 梁的叠合层厚度不置小于150mm。后张预应力钢绞线应位于叠 合梁预制部分截面的质心或以下,预应力钢绞线的设计有效预应 力不应大于0.65fptk,且不应小于0.50fptk。 3.3.2压接装配框架的楼板宜采用叠合板,叠合层厚度不应小 于50mm。叠合梁与叠合板应通过叠合层及钢筋连接为整体。 3.3.3压接装配框架的框架柱可采用预制混凝土柱、叠合混凝 土柱,也可采用钢管混凝土柱。 3.3.4结构竖向刚度突变处的框架柱端部,一级和二级时可采 用柱端钢筋耗能型节点;一级时宜采用柱端外包钢板低损伤 节点

二级压接装配框架梁柱节点转动变形能力不应小于 0.03rad,三、四级压接装配框架梁柱节点转动变形能力不应小

于0.025rad。 2压接装配框架梁柱节点位移极限状态下,梁端耗能钢筋 的应变均应小于0.065,预应力钢绞线应力均应小于0.95fpk。 梁端耗能钢筋应变和预应力钢绞线的应力可按本规程附录A的 简化方法计算,也可按本规程附录B的弹塑性分析方法计算。 3.3.6压接装配框架在风荷载或多遇地震标准值作用下,以弹 性方法计算的楼层层间最大水平位移与层高的比值,以及罕遇地 震作用下结构的薄弱层层间弹塑性位移与层高的比值,应符合国 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建筑抗震设计 规范》GB50011、《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GB50936和《高 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的有关规定 3.3.7压接装配框架及其构件采用抗震性能化设计方法时,性 能化设计目标和计算方法可按本规程附录C的规定采用。本规 程未作规定的,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的抗震性能化设计有关规定执行。

3.4.4梁、柱、楼板等预制构件,应进行脱模、翻转、运输、 吊装和施工安装阶段验算。施工安装阶段验算时,应考虑构件自 重、叠合层现浇混凝土重量、施工荷载和预应力张拉的影响。当 不满足要求时应采取加强构件或设置施工临时支撑等措施,

4.0.1压接装配框架的预制柱宜采用强度等级为C50及以上的 混凝土,预制梁宜采用强度等级为C40及以上的混凝土。预制 梁和板上的后浇叠合层与预制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宜一致: 且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4.0.2压接装配框架的非预应力钢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 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一、二、三级的压接装配架,梁端或柱端耗能钢筋的 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钢筋 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宜大于1.3;钢筋 在最大拉力下的总伸长率实测值不应小于7.5%。宜采用 HRB500或更高强度等级的钢筋,不应采用强度等级低于 HRB4OO的钢筋。 2附加抗剪钢筋宜采用HRB500或更高强度等级的钢筋, 不应采用强度等级低于HRB4OO的钢筋。 3框架柱和框架梁的纵向受力钢筋宜采用HRB400、 HRB500、HRBF400、HRBF500钢筋。 4.0.3压接装配框架的预应力钢绞线宜采用强度级别为1860 级,1×7(七股),公称直径为12.7mm、15.2mm或更大直径 的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且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预应力混凝土 用钢绞线》GB/T5224或《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JG/T161的 有关规定。计算时钢绞线弹性模量可取1.95×105N/mm²。 4.0.4钢管混凝土柱用钢管宜采用Q355、Q390、Q420和 Q460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质量等级不宜低于B级,且应符合 现行国家标准《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的规定。当

钢板厚度天于30mm时,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推《建筑结构用 钢板》GB/T19879的有关规定 4.0.5压接装配框架梁柱接缝处宜采用添加镀铜钢纤维的无收 缩水泥基灌浆料,耳应符合下列规定: 1镀铜钢纤维的直径宜为0.2mm,长度宜为6mm~ 14mm;镀铜钢纤维在拌合物中的体积掺量不宜小于0.5%,且 不应大于1.5%。 2灌浆料的拌合物浆体截锥流动度初始值不宜小于 280mm,30min后流动度不宜小于260mm。 3添加镀铜钢纤维无收缩水泥基灌浆料的强度应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程》GB/T50448中Ⅱ类 或Ⅲ类灌浆料的规定,1d抗压强度不应小于20MPa,28d抗压 强度不应小于60MPa,且不应小于所连接梁的混凝土强度。 4.0.6预应力孔道灌浆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水泥基灌浆 材料应用技术规程》GB/T50448的规定。 4.0.7钢筋套筒灌浆连接用灌浆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 套筒灌浆连接应用技术规程》JGJ355和《钢筋连接用套筒灌浆 料》JG/T408的有关规定。 4.0.8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波纹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预应 力混凝士用金属波纹管》JG/T225的有关规定。同一工程中的 金属波纹管规格不宜多于4种,且各规格最小内径差应大于 10mm。金属波纹管内径最小值应符合表4.0.8的规定

表4.0.8金属波纹管内径最小值(mm)

注:1表中金属波纹管最小内径按带护套的无粘结钢绞线规格计算得出,能够保 证顺利穿筋; 2上述管内径与预应力束规格的对应关系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必要 调整; 3表中未列出的预应力束规格与管内径对应关系可根据工程经验和市场供应 条件确定

主:1表中金属波纹管最小内径按带护套的无粘结钢绞线规格计算得出,能够保 证顺利穿筋; 2上述管内径与预应力束规格的对应关系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必要 调整; 3表中未列出的预应力束规格与管内径对应关系可根据工程经验和市场供应 条件确定。

4.0.9预应力钢绞线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 准《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莲接器》GB/T14370和《预应力 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J85的规定。当钢 绞线长度小于10m,应使用低回缩锚具或采取施工措施降低预应 力损失。

准《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和《预应力 筋用锚具、夹具其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J85的规定。当钢 绞线长度小于10m,应使用低回缩锚具或采取施工措施降低预应 力损失。 4.0.10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宜采用优质碳素结构钢、低合金高 强度结构钢、合金结构钢或球墨铸铁制造,且应符合现行行业标 准《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JG/T398的规定。直螺纹钢筋接头 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的 规定。

5.1.1采用压接装配框架的各类结构应按最不利作用组合进行 内力分析,作用的组合应考虑各种不利荷载作用工况。除本节另 有规定外,压接装配框架的荷载与作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 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有关规定。 5.1.2压接装配框架在预应力、竖向荷载、风荷载及多遇地震 作用下,结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作用效应 分析宜采用弹性分析方法,并应考虑次内力的影响。 5.1.3在预应力、竖向荷载、风荷载及多遇地震作用下,压接 装配框架可采用与现浇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相同的方法进行结构整 体内力分析与位移计算。计算模型中压接装配框架梁柱节点可假 定为刚接节点

5.1.4采用压接装配框架的各类结构整体弹性分析时,楼板可

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刚性楼板、分块刚性或弹性楼板假定;当采用 刚性楼板假定时,梁刚度增大系数可根据翼缘情况近似取1.3~ 2.0;当采用弹性楼板假定时,宜考虑梁与弹性楼板间的变形 协调。

幅,弯矩调幅系数不宜小于0.75;压接装配框架梁跨中截面正 弯矩设计值不应小于竖向荷载作用下按简支梁计算的跨中弯矩设 计值的65%。

5.2.1下列情况下,采用压接装配框架的各类结构应使用

下列情况下,采用压接装配框架的各类结构应使用符合

6.1.1压接装配框架构件的承载力极限状态应采用下列设计表 达式进行验算。

6.2.1压接装配框架的框架梁应采用叠合梁,跨高比宜为12~ 20,且不应小于4;截面高宽比不宜大于4,截面宽度不宜小于 300mm;一级框架梁宽度不应小于柱宽的一半。

6.2.2叠合梁上部两端应设置梁端耗能钢筋,并应符合下列

1梁端耗能钢筋宜单排布置,直径不应小于16mm,数量 不应少于2根,且不宜多于6根; 2当梁宽较小时,梁端耗能钢筋可采用单排并筋的形式 布置; 3梁端耗能钢筋的长度不应小于梁净跨长度的1/3,且不 应小于40d,d为梁端耗能钢筋的直径(图6.2.2)。

图6.2.2压接装配框架预制梁配筋

1一梁端耗能钢筋;2一跨中架立筋;3一封阅

毛能钢筋;2一跨中架立筋;3一封闭箍筋

6.2.3叠合梁上部跨中架立钢筋应按设计要求设置,并应符合 下列规定:

1架立钢筋的直径不应小于12mm,数量不应少于2根; 2一级和二级叠合梁的跨中架立钢筋面积不应小于梁端耗 能钢筋面积的20%; 3架立钢筋与梁端耗能钢筋应采用搭接连接,搭接部位宜 位于梁跨1/3长度范围内,搭接长度不应小于架立钢筋基本搭接 长度la。 6.2.4压接装配框架的叠合梁下部纵向普通钢筋可采用通长钢 筋与跨中附加钢筋相结合的布置形式,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通长钢筋的直径不应小于12mm,数量不应少于2根: 且应满足箍筋设置要求; 2跨中附加钢筋可在距梁端净跨长度1/5处截断或弯起 且应满足钢筋的错固要求:

1架立钢筋的直径不应小于12mm,数量不应少于2根; 2一级和二级叠合梁的跨中架立钢筋面积不应小于梁端耗 能钢筋面积的20%; 3架立钢筋与梁端耗能钢筋应采用搭接连接,搭接部位宜 立于梁跨1/3长度范围内,搭接长度不应小于架立钢筋基本搭接 长度。

筋与跨中附加钢筋相结合的布置形式,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通长钢筋的直径不应小于12mm,数量不应少于2根 且应满足箍筋设置要求; 2跨中附加钢筋可在距梁端净跨长度1/5处截断或弯起 且应满足钢筋的固要求: 3跨中附加钢筋面积不宜超过跨中截面纵向受拉钢筋总面 积的 30% (图 6. 2. 4)

图6.2.4预制梁下部纵向受力钢筋配置构造

下部通长纵向受力钢筋;2一预制梁下部跨中

6.2.5压接装配框架叠合梁内的箍筋宜采用封闭箍筋,封闭箍 筋的弯钩宜布置在预制梁下部,应符合下列规定: 1压接装配框架的叠合梁端应设置箍筋加密区,加密区的 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表6.2.5采用。 2压接装配框架梁端箍筋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一级时不宣 大于20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二级、三级时不宜大于

压接装配框架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

注:1hbh为梁截面高度,d为纵向钢筋直径

2箍筋直径大于12mm、数量不少于4肢且肢距不大于150mm时,一、二级 的最大间距允许适当放宽,但不得大于150mm。

3一级和二级叠合梁,在预制梁内靠近梁端应设置箍筋集 中加密区,集中加密区长度应取400mm和梁预制部分截面高度 的较大值。集中加密区内,在叠合梁相邻箍筋中间应增设一道预 制梁附加箍筋,其肢数与肢距宜与叠合梁箍筋一致。 6.2.6预制梁端面应设置键槽,键槽表面宜采用花纹钢板成型 粗糙面。梁端键槽深度不宜小于40mm,键槽端部斜面倾角不宜 大于30°,预制梁内预理的金属波纹管宜伸出梁端面5mm。预制 梁底通长纵筋应伸至梁端部,并向上弯钩锚固或钢筋机械锚固: 向上弯锚长度不应小于12d,d为通长纵筋直径(图6.2.6)。

(b)钢筋弯钩锚固部面(c)钢筋机械锚固剖面

6.2.7预应力钢绞线孔道下缘距离梁端底部的距离不宜小于 100mm。梁跨度不天于10m时,梁内预应力钢绞线宜采用直线 布置;梁跨度大于10m时,梁内预应力钢绞线可采用曲线布置 (图 6. 2. 7)

图6.2.7预应力钢绞线曲线布置 一预制柱;2一大跨预制梁;3一梁内曲线预应力钢绞线有粘结段

6.2.8压接装配框架的预应力钢绞线无粘结段的长度在边柱锚 固端区间不宜小于2m,在中柱两侧区间预应力钢绞线无粘结段 的总长度不应小于3m(图 6.2.8)

图6.2.8预应力钢绞线无粘结段长度 1一预制柱;2一叠合梁;3一预应力钢绞线局部有粘结段

6.2.9当框架梁的净跨度大于4m时,跨中预应力钢绞线宜设 有粘结段。梁跨中预应力钢绞线有粘结段的长度不宜小于单根预

应力钢绞线基本锚固长度的80%。预应力钢绞线基本锚固长度 可按下式计算:

fe dp lab =α f

式中:Lab 预应力钢绞线基本锚固长度(mm); d.一 预应力钢绞线直径(mm); fpy 预应力钢绞线抗拉强度设计值(MPa); ft一一预制梁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MPa); α——钢绞线外形系数,7股钢绞线为0.17。 6.2.10压接装配框架梁跨中截面的受弯承载力设计值计算时应 考虑有粘结预应力钢绞线和楼板有效翼缘宽度的作用,压接装配 框架梁跨中截面的受弯承载力和受剪承载力可按现行行业标准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JGJ369中预应力梁承载力的计 算方法确定。 6.2.11一、二、三级的压接装配框架梁跨中截面下部纵向普通 钢筋面积最小值应符合下式要求:

As≥ Opep (f.h.

(6. 2. 11)

式中:A一 预应力钢绞线面积(mm); hp一 预应力钢绞线合力点至截面受压边缘的距离 (mm); hs一 梁跨中截面下部纵向普通钢筋合力点至截面受压 边缘的距离(mm)。 6.2.12一、二、三级的框架柱,当梁端耗能钢筋在预制混凝土 柱中预埋部分的长度小于直径的20倍时,预制混凝土柱中预埋 的耗能钢筋中部应增设附加锚板或焊接短钢筋。 6.2.13预制混凝土框架柱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不宜小于20mm, 纵向受力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00mm且不应大于400mm,柱纵 向受力钢筋宜集中于四角配置且对称布置。柱中可设置纵向构造

6.2.13预制混凝土框架柱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不宜小于

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6mm;当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不计人纵向构 造钢筋时,纵向构造钢筋可不伸入框架节点内(图6.2.13)

图6.2.13框架柱纵筋构造 框架柱;2一框架梁;3一纵向构造钢筋; 4一纵向受力钢筋;5一钢筋灌浆连接套筒

4一纵向受力钢筋;5一钢筋灌浆连接套筒

6.2.14正常使用状态下DBJ43T 311-2015 装配式斜支撑节点钢框架结构技术规程,压接装配框架梁的裂缝和挠

6.2.14正常使用状态下,压接装配框架梁的裂缝和挠度验算可 按下列规定执行: 1压接装配框架梁端顶部裂缝验算时,可偏于安全不考虑 预应力效应,按普通混凝土梁截面计算裂缝宽度,可按现行国家 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执行; 2压接装配框架梁跨中底部裂缝与挠度的验算可按现行行 业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JGJ369的有关规定 执行。

6.3.1采用压接装配框架的各类结构宜采用带后浇叠合层的预 应力混凝土空心板、预应力混凝土双T叠合板、预应力带肋混 凝土叠合板、钢管桁架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钢筋桁架混凝土叠 合板,也可采用钢筋桁架楼承板,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 规定。

混凝土双T叠合板时,可按单向简支板进行设计,楼板跨中截 面承载力与变形的计算应考虑后浇叠合层组合作用。 6.3.3预制楼板应根据施工阶段的下部支撑条件、预制楼板自 重、叠合层混凝土自重和施工荷载,进行施工阶段的抗弯承载 力、抗剪承载力和变形验算。

7.1.1压接装配框架连接设计除应符合本章规定外,尚应符合 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和《建筑与市政 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的有关规定。 7.1.2一、二、三级压接装配框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 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有关规定进行梁柱节点核芯区截面 抗震验算。梁柱节点核芯区截面抗震验算时,可不计入正交梁的 约束影响系数和预应力钢绞线总有效预压力的影响。 7.1.3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底部加强层部位或柱的塑性铰区, 当采用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时,宜采用全灌浆钢筋套筒连接,

7.2.1非地震作用组合和多遇地震组合作用下,压接装配框架

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应按下式确定:

QX/T 159-2012 地基傅立叶变换高光谱仪大气光谱观测规范α1 fbac = fy Asn +ope Ap

式中:M 梁端结合面负弯矩设计值(kN·m); 等效矩形应力图形的混凝土受压区高度(mm); 考虑损失后预应力钢绞线的有效应力(N/mm²)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