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2135-2020 电力用可塑性绝缘遮蔽带通用技术条件.pdf

DLT 2135-2020 电力用可塑性绝缘遮蔽带通用技术条件.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9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273770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LT 2135-2020 电力用可塑性绝缘遮蔽带通用技术条件.pdf

6.3.2断裂伸长率试验

采用固化后的试样进行试验。 普通型试样制样时,应选用哑铃状1型裁刀制样:复合型试样制样时,用刀裁切出宽度(10土1)mm、

DL/T21352020

长度(150±10)mm的长条形试样。 试样长度方向与原遮蔽带长度方向一致。测试时,以(500土50)mm/mi 的试验机横梁移动速度进行测试LY/T 2986-2018 流动沙地沙障设置技术规程,测量出试样的断裂伸长率。普通型试样的断裂伸长率不应小于 150%复合型试样的断裂伸长率不应小于50%。

6.3.3抗机械刺穿试验

按照GB/T31064规定进行试验。选用B型环形夹具进行测试,将刺锥垂直置于试样上方,以 (500土50)mm/min的速度向试样加力,测量出穿透试样所需的刺穿遮蔽带时最大力值。平均抗刺穿值 为三个试样结果的算术平均值,单位为牛(N) 试样应满足表3中的要求。

表3抗机械刺穿性能要求

6.4.1工频耐压试验

来用固化后的试样进行试验。 按照GB/T1408.1所规定的板状或片状材料测试方法进行,采用等直径电极。 试验电压从较低值开始上升,开始电压应小于试验电压的50%,并以1000V/s的速率逐渐升压, 直至达到表4规定的试验电压Ua或发生击穿。达到规定的试验电压后持续1min,然后迅速降压至1/2 试验电压,并断开试验回路。如试验无闪络、无击穿,无发热现象(温升不超过10K),则试验通过。

表4工频耐压试验电压

6.4.2工频击穿电压试验

采用固化后的试样进行试验。 按照GB/T1408.1所规定的板状或片状材料测试方法进行,采用等直径电极。 试验电压从较低值开始上升,开始电压应小于试验电压的50%,并以1000V/s的速率逐渐升压, 直至达到试样发生击穿。工频击穿电压U应满足表5中的要求。

表5工频击穿电压要求

6.4.3体积电阻和表面电阻

采用固化后的试样进行试验。 按照GB/T31838.2进行体积电阻和表面电阻测试,应满足表6的要求

DL/T21352020

表6表面电阻和体积电阻

6.4.4.1试验条件及安装工

是接地电极,应用电阻率较小的金属材料制成,如导电纤维、金属箔或网眼宽度小于2mm 电极边缘应圆滑并能与遮蔽罩很好地套合,不会使外电极刺入或划伤绝缘遮蔽带。将外电 蔽带的外表面,其边缘距内电极的距离应满足表8的要求。

表8内外电极间的最小沿面距离

6.4.4.3试验步骤和试验结果

DL/T21352020

DL/T21352020

直至达到表9规定的试验电压Uc或发生击穿。 达到规定的试验电压后持续1min,然后迅速降压至1/ 试验电压,并断开试验回路。如试验无闪络、 、无击穿,无发热现象(温升不超过10K),则试验通过。

表9工频耐压试验电压

6.5.1高低温循环试验

采用固化后的试样进行试验。 试样置于环境箱中,环境箱的温度循环过程如下: a)在(85±2)℃保持4h; b)用2h的时间从(85土2)℃降温至(一40士2)℃; c)在(40±2)℃保持4h; d)用2h时间从(一40士2)℃升温至(85土2)℃。 共进行100个循环,每个循环的温度变化曲线如图3。

图3单个循环温度变化曲线图

式样高低温循环试验后应外观完好,无开裂且无损坏;按照6.4.2对循环后的试样进行工频击穿 式,击穿电压不应小于90%Uh。

6.5.2高温加速老化试验

采用固化后的试样进行试验。 按照表10中的要求对试样进行高温加速老化。老化试验后的试样按照6.3.2测试断裂伸长率,并 按照6.4.2进行工频击穿电压测试。 普通型和复合型的试样应满足表10中的要求,

表10高温加速老化试验要求

6.5.3组合试样的高温加速老化试验

DL/T21352020

参照附录B.3中的安装工艺的要求,将绝缘遮蔽带安装于试验电极上形成组合试样, 对于不同类型的可塑性绝缘遮蔽带,对应的内电极形式见表7。 按照表11中的要求对组合试样进行高温加速老化。老化试验后的试样按照6.4.4要求进行工频击 穿电压测试。 普通型和复合型的试样应满足表11中的要求。

表11组合试样高温加速老化试验要求

采用固化前的试样进行试验。 参考GB/T1728中实际干燥时间的甲方法进行测试。在温度(23土2)℃、相对湿度为(50士10)% 的环境中揭掉试样一面的离型膜,水平放置试样。静置固化不超过3h,将定性滤纸水平放置于试样表 面,用手轻轻压平。将试样翻转(滤纸向下),如果滤纸能自由落下且滤纸纤维不被粘在试样上,即可 认为试样已表干。 普通型和复合型的表时间均不应超过3h

6.7.2表于后的电气试验

采用固化前的试样进行试验。 在温度(20士2)℃、相对湿度为(50土10)%的环境中揭掉一面的离型膜,水平放置试样。静置固 化3h,按照6.4.2进行工频击穿电压测试,应满足表12中的要求。

表12表干后的工频击穿电压要求

参考GB/T2792中的方法1进行测试。测试用基板的材质可选用铝、铜或镀锌铁。 在试验前应按照预处理程序对基板进行清洗。固化前的遮蔽带应裁剪成宽度为(24土0.5)mm、长 度约200mm的试样。沿长度方向,揭开并剪掉某一面约150mm长的离型膜并将该面朝下贴在基板上

DL/T21352020

然后压实。揭掉朝上一面的离型膜,然后在测试环境中静置7d。测试180°剥离强度时,试验机横梁移 动速度应为(500土50)mm/min。有实际负载后,忽略第一个25mm试样剥离时获得的值,以下一个 50mm试样获得的平均力值作为剥离力,并换算为剥离强度。普通型和复合型的剥离强度均不应小于 5.0N/cm。

6.9人工加速老化试验

采用固化后的试样进行试验。 参照GB/T16422.2进行测试。试验条件如下: a)黑板温度(80±2)℃; b)辐照强度(0.51土0.02)W/m²,波长截取点340nm; c)喷水时间18min,两次喷水时间间隔102min; d)每22h取出试样,浸泡于3%的盐水中2h后继续进行老化测试。 加速老化试验前后,应检查试样外观并按照6.4.2进行工频击穿电压测试,按照6.3.2进行断裂伸 长率测试,应满足表13中的要求。

人工加速老化试验要习

在下列情况下,应对产品进行型式试验: a)新产品投产前的定型鉴定; b)产品的结构、材料或制造工艺有较大改变,影响到产品的主要性能: c)原型式试验已经超过5年。 型式试验按附录A的表A.1所规定的试验项目进行。试验次序及各项试验所需试品数量参见各试 项目的具体要求,试验结果应满足本文件中各项技术要求。

抽样试验按附录A的表A.1所规定的试验项目进行,按照买方与生产家的协议,抽样试验也可 以增做试验项目。 抽样试验的样品数量参见各试验项目的具体要求,试验结果应满足本文件中各项技术要求。

例行试验项目按附录A的表A.1中所规定的例行试验项目进行,生产家也可以根据用户要求, 双方协商后增加项目。

DL/T21352020

可塑性绝缘遮蔽带的包装箱中应附有检验合格证。包装箱的外面应印有如下标志: a)产品名称; b)制造厂或商标; c)种类、数量、规格(长度、宽度和厚度); d)电压级别; e)生产日期。

DL/T21352020

附录A (规范性) 试验项目

试验项目见表A.1。

试验项目见表A.1。

附录A (规范性) 试验项目

DL/T21352020

绝缘遮蔽带使用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如果发现外包装有破损、漏气或折损的情况,应禁止使用

安装环境温度应高于一20℃,低于40℃。施工时金属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周围没有油雾、风 沙和强风污染,如户外施工,天气状况应良好、无雨雪等。带电作业必须是由具备资质的操作人员配 合专门的带电作业保护设备进行作业。 绝缘遮蔽带的一般运行环境温度应介于一40℃~85℃之间。

B.3.1安装注意事项

B.3.2在导线上的安装工艺

打开包装,将绝缘遮蔽带的一面对着导线进行贴敷,然后将整个遮蔽带卷包至导线上,最后半 接缝处压实,使之与导线表面紧密贴合。施工时,如需多片遮蔽带,注意每两片遮蔽带之间的 围不应少于20mm,搭接部位也应适度压实并密合。

B.3.3在线夹或连接点上的安装工艺

打开包装,根据线夹或连接点的形状和大小GB/T 3367.3-2018 内燃机车词汇 第3部分:车体转向架及制动装置,裁切合适长度的绝缘遮蔽带材,将金属线夹或连接 点完全包覆,没有缝隙,没有裸露点,然后将遮蔽带压实,使之与线夹或连接点密切贴合。注意与导 线连接的线夹,绝缘遮蔽带与导线绝缘至少搭接50mm,每两片遮蔽带之间的搭接范围不应少于20mm, 搭接部位也应适度压实并密合

B.3.4在母排上的安装工艺

打开包装,根据母排的长度及宽度,裁切合适尺寸的绝缘遮蔽带材,将绝缘遮蔽带一面对着母 排,进行贴敷,然后压实,使之与母排紧密贴合。注意每两片遮蔽带之间的搭接长度不应少于 20mm,搭接部位也应适度压实并密合。

B.3.5在金属横担上的安装工艺

打开包装,根据横担的长度及宽度,裁切合适尺寸的绝缘遮蔽带材,将绝缘遮蔽带一面对 进行贴敷,然后压实,使之与横担紧密贴合。注意每两片遮蔽带之间的搭接范围不应少于20mm, 位也应适度压实并密合。

DL/T2135—2020

图C.1普通型试验电极

h=40(C+1)TD/T 1034-2013 市(地)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规程,C为蔽带类

DL/T21352020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